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脉造影( MRA)、磁共振静脉造影( MRV)在颅内肿瘤术前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肿瘤患者20例,术前行MRI检查及MRA和/或MRV检查。以术中所见为标准,对术前图像资料分析结果作对比。结果:MRA检查18例,供血动脉异常增粗4例,颅内重要血管受压、推移和包埋现象6例;MRV检查12例,静脉窦受侵犯6例,静脉窦受压、推移4例,引流静脉增粗3例。 MRA及MRV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结论:MRA、MRV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重要血管的解剖关系,为神经外科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准确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2.
2D-TOF和3D-CE MRV 对正常脑静脉的显示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2D-TOF和3D-CE MRV成像技术对正常脑静脉的显示能力,为神经外科手术的术前影像学检查提供依据。方法20例无颅脑病变的受检者分别行斜冠状位2D-TOF及矢状位3D-CE MRV检查。2种MRV技术的原始图像均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处理后,对与神经外科手术入路选择关系十分密切的6根脑静脉的图像质量逐一进行分级比较。结果两种MRV检查方法对大脑内静脉、基底静脉、Galen静脉和大脑中浅静脉均能够良好显示,2种方法差异无显著性;对Trolard静脉显示中,3D-CE MRV优于2D-TOFMRV,主要表现在对静脉起始端的显示上;2D-TOF MRV对Labbé静脉的观察效果最差,不能分辨静脉结构的病例多于3D-CE MRV。结论脑静脉的2D-TOF成像能够满足大多数神经外科手术术前影像学检查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源CT直接静脉造影(direct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DSCTV)在协助诊断及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因下肢静脉性溃疡行DSCTV检查的患者资料,评价重建图像质量、浅静脉曲张部位;分析静脉曲张来源,比较DSCTV与超声多普勒(Duplex ultrasound,DUS)检出功能不全静脉结果;评估下肢溃疡与局部曲张浅静脉关系并与临床评估结果对比。结果:本组47条患肢图像质量总体良好,发现浅静脉曲张共99处;DSCTV检出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5例患肢,余42例患肢均考虑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与DUS对比检出功能不全深静脉(deep veins,DV)及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s,GSV)无统计学差异(P=0.70、P=0.51),一致性分析Kappa值分别为0.69及0.53;检出不全穿静脉(perforator veins,PV)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5),DSCTV检出率高于DUS;下肢皮肤溃疡与局部浅静脉曲张关系DSCTV判定与临床评估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41)。结论:DSCTV可显示曲张静脉分布,提示曲张来源,同时显示参照结构(如骨骼、肌肉及皮肤等),能较好地指导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间接法多排螺旋CT下肢血管静脉期和肺动脉期双期联合扫描(indirect method of multiple spiral CT combined vascular double?stage scan imaging in deep venous stage and pulmonary artery period of lower extremities,IDPCT)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所致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急诊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临床疑似IVCS源性DVT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行急诊IDPCT及下肢静脉顺行数字血管减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对下肢深静脉、髂静脉、下腔静脉及肺动脉血栓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显示情况并分析成像质量,列联表卡方检验比较两种检查影像诊断符合率,行Kappa 检验分析2名阅片者诊断一致性;两组检查行有效辐射剂量分析。结果:69例行IDPCT法检查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27例、髂股静脉血栓49例、明确IVCS 42例、下腔静脉血栓21例、PE17例;行DSA法检查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21例、髂股静脉血栓47例、明确IVCS 33例、下腔静脉血栓3例、PE 0例;两者对IVCS、下腔静脉血栓、PE的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DPCT图像质量优于DSA图像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47,P < 0.01)。本组患者IDPCT法有效剂量为(17.24±0.73)mSv;DSA 有效剂量为(64.32±10.34)mSv,IDPCT法辐射有效剂量远小于DSA。结论:与LADSA对比,IDPCT在DVT急诊治疗中有较高的IVCS影像诊断阳性率,PE更容易被发现,辐射剂量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磁共振新鲜血液成像技术(fresh blood imaging,FBI)在下肢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疑有下肢静脉病变病人40例,均行磁共振FBI和顺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从下肢静脉图像质量、解剖显示、动脉污染各方面对2种检查方法进行对照比较。结果:40例病人下肢静脉的FBI图像质量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2.50%,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指数为0.699);其组织伪影评分的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2.50%,同样具有较好一致性(Kappa指数为0.632)。在显示静脉血管数量方面,FBI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BI和顺行下肢静脉造影技术在显示下肢静脉的图像质量、组织污染和血管结构显示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尤其适用于对碘造影剂过敏及肾功能不全等病人,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及继发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经下肢静脉血管造影(DSA)证实的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因其他病行下腹部及盆腔CTA检查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髂静脉内径及受压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受压髂静脉前后内径为左侧(2.7±1.3)mm.右侧(2.6±1.2)mm,对照组患者对应髂静脉前后内径为左侧(7.3±1.5)min,右侧(7.8±2.1)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5、12.46,P〈0.05)。观察组30例患者CTA诊断与DSA检查结果一致,其中,左髂总静脉受压26例,右髂静脉受压4例,其中,14例患者继发血栓形成。结论:CTA检查与DSA检查的一致性较高,并且无创方便.可以准确显示受压髂静脉内径及受压程度及下肢静脉继发血栓情况,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评估围手术期盆腔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状况.方法:对35例伴有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的围手术期盆腔肿瘤患者行CDFI检查,确诊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并测量股静脉的管径和血流速度.术后3~10d复查.结果:11例术前伴发DVT;23例术前未发生DVT,与术后相比术前股静脉内径增宽,股静脉血流速度降低,平静呼吸时股静脉平均最大血流速度降低(P<0.01).结论:对出现下肢症状的围手术期盆腔肿瘤患者,特别是恶性肿瘤患者应常规行术前CDFI检查,不仅可以及时诊断DVT,还可以提示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淤滞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岛津全数字化大平板探测器在下肢静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经DSA或手术证实为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分析其图像质量。评估大平板系统在下肢静脉曲张、血栓、瓣膜关闭不全、左髂总静脉异常的检出能力,并与超声对比。结果:全数字化大平板系统图像质量能满足诊断要求的占98%,对下肢静脉曲张、浅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瓣膜反流及髂静脉异常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8.0%、66.7%、79.3%、88.7%、89.8%。其中大平板对血栓的检出能力较超声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下肢静脉曲张及左髂总静脉异常的检出能力较超声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数字化大平板透视?摄影系统在下肢静脉疾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极大提高了下肢静脉疾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与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联合应用于检测脑静脉窦血栓(CVS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男4例,女8例)CVST病人的CT、MRI(MRV)及DSA影像学资料,其中12例CVST患者均行MRIT2WIFSE、T1WI TSE、T2WI FLAIR和VEN3DPCA序列检查,4例行CT检查,其中2例行DSA检查。结果:CT检查可为CVST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线索,但阳性率低。MRI(MRV)可直接显示出血栓、血流。并可反复无创检查,在诊断和把握病情上极为有用。结论:MRI及MRV的联合应用是目前诊断CVST之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前磁共振静脉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检查在活动性下肢静脉性溃疡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资料,根据术前进行MRV联合多普勒超声检查(35例)和单纯多普勒超声检查(25例),分别设定为A组和B组。患者行腔内激光治疗技术(endovenous laser ablation, EVLT)联合隐股静脉结扎术,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对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溃疡愈合率及术后36个月的溃疡复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36个月,随访率93.33%。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溃疡直径和溃疡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累积溃疡愈合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88.6% vs 92%, P=0.642)。36个月的随访期中,A组累积溃疡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5.7% vs 24%, P=0.037)。结论 术前MRV联合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活动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髂静脉DSA确诊的165例IVCS患者的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资料,以髂静脉DSA为诊断标准,统计IVCS的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诊断符合率。 结果 165例中,经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确诊160例,5例未检出,诊断符合率96.97%。 结论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对诊断IVCS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IVCS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重建用于评估髂静脉压迫病变受压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台州学院附属市立医院收治的经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初步筛选为髂静脉压迫病变患者72例,进一步经股静脉穿刺行二维DSA和三维DSA重建评估髂静脉压迫情况,依据二维DSA下髂静脉压迫程度将其分成三个亚组(<50%、50%~70%、>70%),比较两种造影方式对髂静脉压迫病变显示的效果,并初步探索三维DSA重建用于反映髂静脉压迫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结果:随着髂静脉压迫狭窄程度的加重,三维DSA下反映髂静脉压迫的压迫位点,侧枝显影和髂静脉压迹等占比都上升。以髂静脉狭窄率为因变量行有序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对侧髂静脉显影和髂外静脉压迹对髂静脉压迫狭窄严重程度有影响,对侧髂静脉显影反映髂静脉压迫严重度是不显影的16.66倍(P=0.003),髂外静脉压迹显影反映髂静脉压迫严重度是不显影的19.13倍(P<0.001),对侧髂静脉有显影和髂外静脉有压迹的患者髂静脉压迫越严重。结论:三维DSA重建可以更好地反映髂静脉压迫病变的信息,其中侧枝显影和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肺动脉栓塞患者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及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表现,归纳各种类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方法 对2013年10月-2016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住的45例经影像学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及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征象进行归纳、分析、总结。 结果 表现为下肢轻微度至中度肿胀者27例(60.0%),重度肿胀者10例(22.2%),无下肢肿胀者8例(17.8%)。症状为轻中度肿胀或无肿胀为35例,重度肿胀为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P<0.05)。通过静脉顺行造影发现下肢周围型血栓,即腘静脉、股静脉及髂静脉通畅者9例(20.0%);股、腘静脉血栓形成,髂静脉通畅者19例(42.2%);髂静脉血栓形成者10例(22.2%);下腔静脉造影发现下腔静脉合并血栓形成者7例(15.6%),其中髂静脉通畅或未完全闭塞的患者为42例(93.3%)。 结论 下肢肿胀程度较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肺动脉栓塞的风险更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下肢深静脉造影类型中髂静脉通畅及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2种类型是发生肺动脉栓塞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联合腹部大血管的彩色超声诊断深静脉血栓(DVT)及其病因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85例有症状的下肢DVT患者行下肢深静脉的彩超检查,其中68例血栓累及股静脉的患者同时逆行扫查髂静脉及下腔静脉.结果 85例下肢DVT患者急性期51例,亚急性期和慢性期34例,管腔内实性回声、探头加压管腔不被压瘪或消失,CDFI示血流充盈缺损或消失,PW未引出血流频谱或频谱波形不正常是DVT的特征性表现.腹部大血管扫查发现髂静脉和/或下腔静脉内的血检、瘤栓形成、左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髂静脉炎性粘连等是导致下肢DVT的病因.结论 彩色超声对下肢DVT的诊断明确,联合髂静脉、下腔静脉及周围组织的扫查可提高DVT病因的检出率,对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0):22-27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 年10 月~2019 年9 月我院治疗的下外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症患者402 例,行多普勒超声和顺行静脉造影检查,以静脉造影结果为诊断标准,将402 例患者分为髂静脉压迫组和对照组。分析多普勒超声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价值。结果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多普勒超声诊断总灵敏度为73.6%,特异度为93.7%。比较髂静脉压迫组与对照组的超声数据,结果显示几个指标可帮助诊断髂静脉压迫:左髂静脉最狭窄处与狭窄后血流峰速比值>2.000 的灵敏度为92.13(84.50~96.80),特异度为95.83(93.0~97.8);右髂静脉与左髂静脉分叉处血流峰速比值>1.500 的灵敏度为69.32(58.60~78.70),特异度为80.77(76.00~85.00);Valsalva 动作后左股总静脉血流峰速变化比值<2 的灵敏度为92.10%,特异度为84.80%,阳性似然比为6.06,阴性似然比为0.09。结论 多普勒超声是从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中筛选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静脉成像(MSCTV)在诊断下肢静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临床疑有下肢静脉疾病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静脉成像及血管三维重建,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T静脉成像技术及应用价值。结果 47例患者,4例MSCTV显示正常。21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包括2例由布-加氏综合征引起的下肢血栓,另有3例引起肺栓塞。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并下肢浅静脉曲张。25例为下肢浅静脉曲张。4例为单纯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有16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下肢浅静脉曲张和(或)下肢深静脉血栓。47例均行DSA检查,45例结果与MSCTV相符,以DSA为标准,诊断符合率95.74%。结论 16层螺旋CT静脉成像在诊断下肢静脉疾病时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诊断价值。方法 19例临床疑似IVCS的患者行MSCTA检查,由左足背静脉注射对比剂80mL,注射速率1mL/s,延迟50~70s扫描,准直20mm,螺距1.375,总扫描时间约35s,重建层厚2.5mm,间隔1.25mim,用容积再现(VR)和曲面重建(CPR)进行图像重建。结果 MSCTA诊断IVCS18例,1例未见异常。该19例患者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n=16)和手术(n=3)证实,MSCTA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MSCTA对IVCS的诊断有较大价值,是对下肢顺行静脉造影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正> 经股腰升静脉插管(TALC)造影是近年来显示椎内静脉丛,是否移位及中断来诊断椎间盘突出部位的一项新技术。Gargano报告自1968年以来采用TALC检查那些怀疑椎间盘突出但经脊髓造影是正常或可疑的病人,其术前诊断正确率达91%。随后许多作者亦报告了类似的结果,国内刘德华等自1978年以来应用选择性插管法硬膜外静脉造影检查腰腿痛患者,其术前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9.
下肢深静脉倒流性功能不全和瓣膜功能定位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倡用一种新的下肢深静脉造影术,即经皮腘静脉插管造影方法。在腘窝部穿刺腘静脉,向近侧插入导管作造影检查,非但可以清晰地显示髂-股-腘静脉,更能逐一测试这段静脉中每一对瓣的功能,弥补了顺行和逆行造影术的不足。根据本研究资料,对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提出了新的观点和指导原则,并已在临床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提高血管旁路转流术治疗肾动脉平面以下动脉缺血的临床效果及途径.方法 对应用人工血管和自体大隐静脉行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的17例患者进行总结,分别于肾动脉水平以下的腹主动脉至双髂总动脉、腹主动脉至双髂外动脉、髂总动脉至腘动脉、股总动脉至腘动脉上段、股总动脉至腘动脉下段、腘动脉与胫后动脉行架桥术.结果 其中行大隐静脉架桥术的5例患者血管全部通畅,股三角淋巴瘘1例;行人工血管架桥术的12例患者中,伤口液化5例,人工血管外露并阻塞1例,隐神经皮支损伤1例.结论 腹主动脉、双髂动脉或双股动脉闭塞只能采用人工血管架桥术治疗;股总动脉以下股浅动脉以及腘动脉闭塞,人工血管和自身血管性架桥均可应用;而腘动脉下段及膝关节以下的动脉闭塞时,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架桥;动脉造影是正确选择血管重建方式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