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纪恩  李晓花 《海南医学》2016,(19):3223-3224
目的:分析结肠直肠恶性肿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为针对性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319例结肠直肠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部位感染与否分为感染组(30例)和非感染组(28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级、Dukes分期等,以找出感染原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开腹手术、年龄、手术时间、出血量、Dukes分期、ASA分级、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长、营养不良及ASA分级>Ⅲ级是结肠直肠恶性肿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腹腔镜手术是手术部位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高龄、手术时间长、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及ASA分级>Ⅲ级是导致结肠直肠恶性肿瘤术后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围术期应加强以上感染因素的控制以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消化外科临床上结直肠急性肿瘤手术部位与术后切口继发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30例结直肠急性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结直肠急性肿瘤手术部位进行分组,根据病灶所处位置将其分为直肠手术组、左半结肠手术组以及右半结肠手术组,比较3组患者间术后继发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直肠手术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10.00%(1/10),右半结肠手术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10.00%(1/1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手术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10.00%(1/10),左半结肠手术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30.00%(3/1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外科临床上结直肠急性肿瘤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继发切口感染最高的为左半结肠手术,而直肠手术感染发生率与右半结肠手术相等,且均低于左半结肠手术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结直肠手术患者的预防结直肠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HTK选取医院记载的60例结直肠手术患者作为样本,随机分配为两个组别--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结直肠手术患者30名,对照组结直肠手术患者30名,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检验和回归分析,观察两组结果差异的显著性.结果:通过两个组别的对比分析,经过回归分析验证模型准确率为84.1%.结论:影响结直肠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诱导因素有:患者体质指数、术前住院时长、手术持续时间以及术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根据这些因素以便在后续的结直肠手术临床中可针对性的拟定相应措施,更好地解决结直肠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问题.  相似文献   

4.
5.
吴桂芬  周广红  栾静 《吉林医学》2010,31(29):5222-5223
<正>手术室作为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及抢救病员的主要场所,工作的重点之一是为了防止和降低患者在手术时发生手术部位切口感染,这也是影响患者后期并发症和感染的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针对在手术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Ⅰ、Ⅱ类切口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提供干预措施。方法:采取前瞻性调查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方式,对医院2012年手术科室住院患者Ⅰ、Ⅱ类切口手术部位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手术病例4 285例,发生手术部位相关性医院感染共17例,感染率为0.40%;Ⅰ类切口手术1 044例,发生医院感染2例,感染率为0.19%;Ⅱ类切口手术3 241例,发生医院感染15例,感染率为0.46%。按不同手术危险指数级别统计:危险指数评分为0分病例共1 764例,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病例;危险指数评分为1分病例共1 479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例,感染率为0.41%;危险指数评分为2分病例共978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1例,感染率为1.12%;危险指数评分为3分病例共64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例,感染率为3.12%。结论:对不同危险指数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主动实施全程监测跟踪,及时控制和降低危险,可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498例手术切口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关系。分别对498例手术患者进行术前2h,术后3h内及3h后给予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观察手术患者切口感染与给药时间的关系,发现术前2h给药手术切口感染率最低,仅占0.4%。  相似文献   

8.
范学刚 《中外医疗》2012,31(17):33-33
目的本文对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从而研究降低普照外科手要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对2010年1~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34例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占普外科手术患者的6%。通过分析发现,I、II类和III类手术患者的感染数分别为14、18、2例。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G-需氧杆菌。结论普外科手术感染的原因比较复杂,包括手术的时间、手术方式、患者的体质以及住院时的护理等,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患者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深入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感染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提高普外科手术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2年5月在本院进行普外科手术的1021例,其中发生感染60例,所有患者都符合普外科伤口感染诊断标准。对60例患者在手术感染治疗过程中体温变化、疾病治疗过程记录、医嘱单、辅助检查数据记录等进行统一调查并详细的登记,分析患者是否有切口感染的情况发生,分析切口类型、性别、年龄、手术性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相关指标中的感染人数。结果:除年龄因素外,其他相关因素均对切口感染率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种手术类型对感染率的影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外科手术患者的切口类型、性别、年龄、手术性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切口感染存在密切的关系,在治疗过程当中要详细的分析相关因素引起的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58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红波 《吉林医学》2011,(19):3995-3996
目的:对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58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的原因以及状况进行回顾性的调查分析。结果: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5.73%,在全院的手术切口感染中占56.97%,其中,Ⅰ类手术的感染率为1.10%;Ⅱ类手术的感染率为7.93%;Ⅲ类手术的感染率为9.36%。在对患者感染切口的分泌物进行病原菌的培养之后发现,病原菌主要为G-需氧杆菌。结论:在临床工作当中,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多,而这主要和手术种类、手术方式、患者年龄、住院时间等有着较为明显的相关性,因而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降低临床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杨秀洪 《医学文选》2000,19(6):942-942
手术切口感染是院内感染的常见部位之一,了解手术切口感染的状况及原因分析,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是降低院内感染的有效手段。作者对本院发生的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报道如下。1 调查方法1.1 资料来源 收集本院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手术后切口感染的61例病例登记卡及病历,制定相应的表格,由本院院感科医师及专职人员登记,最后进行统计分析。1.2 资料分类 切口根据医院感染学规定,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和污染切口();季节按传统的农历节气划分。2 调查结果2.1 一般情况 从1997年至1999年全院在手术室作手术52…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粒细胞缺乏期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12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分析感染发生的因素及感染种类等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发生院内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中,急性白血病患者、肺癌为主(70/12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占78.89%,其次是口腔粘膜、胃肠道、皮肤及腹腔等。感染种类以细菌为主,真菌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导致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G-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两司他丁较敏感。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机率较高,作好基础护理,肠道消毒及粒细胞刺激因子等,合理使用抗生素,警惕真菌感染等是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艾华 《吉林医学》2009,30(10):875-876
手术切口感染是常见的住院内感染和手术并发症,与手术室工作有密切关系。在手术过程中,由于手术造成皮肤、皮下组织及其他解剖组织连续性破坏,为切口感染提供了一定条件,应注意术中皮肤切口的防护处理,防止粗暴操作,加强无药技术操作是预防切口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生素预防临床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普外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结果:手术类型对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不同,行肠道修补术、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以及乳房癌根治术等手术造成的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行肝、脾切除术患者。术前术后分别采用半量抗生素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术后采用全量抗生素(P <0.05)。结论:导致普外手术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因素包括手术类型以及抗生素,这就要求我们采用抗生素对临床普外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选用半量抗生素治疗方式,并且根据患者切口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及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安红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6,(21):2902-2903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及裂开的因素,并分析防治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妇产科出现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及切口裂开的患者110例,对期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原因并分析防治对策。结果溶血性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肠道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是导致切口感染的因素,切口感染也是导致切口裂开的主要因素之一。结论在进行妇产科腹部手术时,临床医生需要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工作,严格进行无菌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做好术中止血工作,能有效避免细菌引起切口感染,从而减少切口裂开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粒细胞缺乏期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12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分析感染发生的因素及感染种类等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发生院内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中,急性白血病患者、肺癌为主(70/12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占78.89%,其次是口腔粘膜、胃肠道、皮肤及腹腔等。感染种类以细菌为主,真菌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导致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G-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较敏感。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机率较高,作好基础护理,肠道消毒及粒细胞刺激因子等,合理使用抗生素,警惕真菌感染等是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陈慧华  杨兰平 《海南医学》2010,21(20):54-5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粒细胞缺乏期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分析感染发生的因素及感染种类等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发生院内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中,肺癌患者或其他恶性肿瘤肺内转移患者为主,占48.93%(184/37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占67.29%;其次是胃肠道、皮肤及尿路等。感染种类以细菌为主,真菌感染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导致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G-菌,对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曲南/西司他丁较敏感。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机率较高。作好基础护理、肠道消毒及粒细胞刺激因子的及时使用、保护骨髓、合理使用抗生素,警惕真菌感染等,是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切口感染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和抢救胎儿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呈上升趋势,随着剖宫产率的逐渐增高,手术的并发症也严重影响着产妇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发生,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导致严重后果。本文通过对我院近年来剖宫产感染切口情况的分析,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原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剖宫产切口感染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弥漫性腹膜炎手术切口感染率高,患者痛苦大,住院时间长,经济负担重,是普外科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自2000年以来对腹膜炎手术切口常规应用庆大霉素局部注射预防切口感染,并将用药前和用药后近五年的同类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对比,发现切口内用药后切口感染率的发生有显著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