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69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和对照组各23例,三组均给予心力衰竭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1加用小剂量比索洛尔联合复方川芎、治疗组2加用比索洛尔治疗12w,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心率、右室心肌壁厚度、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肺动脉收缩压、D-二聚体以及治疗前后Pa O2、Pa CO2的变化。结果治疗组1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组2,治疗组2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a O2、Pa C02、HR、NT-por BNP、PAS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1较治疗组2治疗后心肌壁厚度降低,Pa O2明显上升,Pa CO2,HR、NT-por BNP及PASP、D-二聚体明显下降,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和2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用适量的比索洛尔联合复方川,芎较单用比索洛尔,能极大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11月收治的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静息心率(RHR)、肺动脉收缩压(PASP)、右心室舒张期内径(RV)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RHR、PASP和RV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比索洛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对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8例DHF患者随机分为比索洛尔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6个月前后分别进行血浆NT—proBNP测定和6min步行试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降低,6min步行距离增加,比索洛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浓度与6min步行距离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浆NT—proBNP是反映心衰严重程度、判断疗效的敏感指标。比索洛尔治疗降低DHF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改善DHF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88例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口服稳心颗粒和比索洛尔治疗;对照组43例,口服比索洛尔治疗。结果治疗组在动态心电图疗效上优于单用比索洛尔组(P〈0.05),在临床症状改善上效果优于单用比索洛尔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能有效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良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米力农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3年5月5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病例。然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皆给予积极控制感染、持续低流量吸氧、强心、利尿、解痉、平喘等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米力农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PaCO2、PaO2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30%)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PaCO2、PaO2水平都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PaC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a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米力农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的临床证实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心功能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择高血压并高心病或冠心病164例,心功能Ⅱ~Ⅳ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80例),给与控制血压、利尿、转换酶抑制剂(ACEI)、洋地黄治疗。比索洛尔组(8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5mgBid×120天)。结果:比索洛尔组临床显效率(57·1%),总有效率(92·8%),较常规组显著提高(P<0·05)。比索洛尔组与常规组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室收缩末期直径、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E/A、等容舒张期时间均有显著改善(比索洛尔组P<0·01,常规组P<0·05),且比索洛尔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P<0·01或P<0·05)。结论:比索洛尔显著改善高血压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病例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于治疗3、7 d观察患者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3d后HR、RR明显改善,PaO2较前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前期作用明显疗效肯定,但对于患者后期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120例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强心、利尿等)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治疗0.5 a后观察患者症状、心率、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加用比索洛尔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加用比索洛尔对西宁地区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 63例 ,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治疗组 33例和比索洛尔组 30例。常规治疗组予以抗感染 ,吸氧 ,解痉止喘 ,止咳化痰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 ;比索洛尔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比索洛尔 1 .2 5~ 2 .5mg/d ,口服 1月为一疗程。结果治疗 1月后 ,比索洛尔组总有效率为 88.2 4 % ,常规治疗组为 68.75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加用比索洛尔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 ,且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玲  畅辉  岳黎明 《临床医学》2011,31(10):11-12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再住院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运动耐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比索洛尔可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曲美他嗪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系统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5例,曲美他嗪)和试验组(75例,曲美他嗪联合比索洛尔).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心率变异性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 试验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CPHD)合并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检测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 (soluble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2,sST2)和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衡水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CPHD合并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112例,入选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修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及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标准符合心功能Ⅲ-Ⅳ级。排除心源性休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根据入院后检测PAB水平分高PAB组(≥200 mg/L)和低PAB组(<200 mg/L)。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blood pressure,PASP)、肺动脉平均压(pulmonary artery mean pressure,MPAP)、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检测PA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PR)、N末端B型脑钠尿肽(N-terminal B typ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以及sST2水平。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相关检验。 结果:高PAB组( n=40)与低PAB组( n=72)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低PAB组与高PAB组比较,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PASP、MPAP、NT-proBNP、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低PAB组较高PAB组sST2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PASP、MPAP、NT-proBNP、sST2均降低,高PAB组较低PAB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高PAB组与低PAB组比较,TBIL、hs-C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TBIL、hs-CPR水平已超出正常范围。治疗后,高PAB组与低PAB组比较,TBIL、hs-CP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示PAB与sST2呈负相关( r=-0.778, P=0.001);CPHD合并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sST2、住院时间呈正相关( r=0.569, P=0.034; r=0.572, P=0.033)。ROC曲线示,PAB和sST2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为0.756,对CPHD合并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转归情况预测效能最高。 结论:sST2和PAB联合检测可评估CPHD合并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以及转归,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改善婴儿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并心衰患儿心肺功能的效果,评价该治疗方法的优点和安全性。方法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并心衰患儿40例,20例随机分配到NCPAP组,予NCPAP治疗。其余2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面罩供氧治疗,综合治疗两组相同。在开始治疗时和治疗后1、12、24h记录呼吸频率、心率、PaO2、PaCO2、pH值、PaO2/FiO2等。结果治疗后1hNCPAP组呼吸频率、心率明显改善(P〈0.05);PaO2和PaO2/FiO2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PaCO2较对照组下降(P〈0.05),且此趋势随时间推移持续。NCPAP组气管插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CPAP可改善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并心衰患儿心肺功能和临床症状、体征,降低患儿气管插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贝那普利联合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心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给予贝那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DBP、SBP、TC、TG、hs-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VEF、RWT、CI、LVEDd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血脂指标水平,控制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心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组织蛋白酶S(Cat S)、Periostin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水平及其与心功能指标、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将冠心病患者按照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分成冠心病组(54例)与心力衰竭组(46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Cat S、Periostin、NT-proBNP、心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并分析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t S、Periostin、NT-proBNP与心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和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清Cat S、Periostin、NT-proBNP水平、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白细胞介素(IL)-1、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高于对照组,且心力衰竭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和心力衰竭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心力衰竭组LVEF、IL-10水平均低于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at S、Periostin、NT-proBNP水平与LVEF、IL-10均呈负相关(P<0.05),与LVMI、LVEDV、LVEDD及血清IL-1、IL-6、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t S、Periostin、NT-proBNP水平均存在明显升高,且与心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均存在密切相关性,其可能通过促进IL-1、IL-6及TNF-α的表达,抑制IL-10的表达进而参与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氨茶碱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70,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70,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氨茶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pH、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pH、PaO2、PaCO2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PaO2、PaCO2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氨茶碱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效果确切,具有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对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观察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浆NT-proBNP及D-D水平的变化。结果治观察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00%(P<0.05),2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血浆NT-proBNP及D-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多巴酚丁胺和硫酸镁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浆NT-proBNP及D-D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两组均给予纠正心衰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剂量10 mg,观察组给予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1次/d,连续12周,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及血浆hs-CRP及NT-pro BN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33例(97.1%),明显高于对照组27例(79.4%),χ2=5.100,P<0.05。观察组hs-CRP、NT-pro BNP水平分别为(1.1±0.2)mg/L、(312.3±45.2)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8±0.4)mg/L、(389.4±52.3)ng/ml,P<0.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流速与舒张末期最大流速比率(E/A)分别为(45±1)%、1.32±0.04,均高于对照组的(41±2)%、1.09±0.05,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并具有降低血浆hs-CRP及NT-pro BNP水平作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时不同呼吸机参数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119例随机分为A、B、C、D组,分别采用更高气压、高气压、中气压、低气压治疗,观察四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心率(HR)、PaO2、SpO2、PaCO2、pH值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4组治疗后HR、PaO2、SpO2、PaCO2、pH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21、29.46、12.34、36.47、18.38,P均<0.05),其中B组治疗后与A、C、D组HR、PaO2、SpO2、PaCO2、pH,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B组内治疗前后相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25、13.46、8.75、9.83、2.58,P均<0.05).4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0.97,P=0.012),且B组总有效率高于A、C、D组(93.1%与71.0%、65.6%、5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正压通气治疗中,采用参数设定为10~15 cmH2O,FiO2为55% ~75%,随后FiO2减小到30% ~40%的高吸气压较低吸气压治疗的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