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引起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 ICU 收治了140例需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本研究选取了其中发生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归纳并分析引起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为25.0%。年龄、胃内容物反流、意识障碍、留置导管、抗菌药物使用、机械通气时间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密切相关(P<0.05),性别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归纳分析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对降低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并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内科病房及其他ICU行机械通气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4例,发生率51.85%。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未发生者,机械通气时间过长是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因素。结论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2年11月-2006年10月住院的62例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发生VAP者进行分析.并检测病原菌谱。结果:本组VAP中共分离出病原菌96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4株,占25.00%,革兰阴性杆菌65株,占66.71%,真菌7株,占7.29%。结论:明确VAP的发病因素和致病菌,而临床中要避免这些危险因素是降低VAP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4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在呼吸科及ICU病房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和VAP的相关因素及主要的病原菌分布,药敏情况。方法:通过回顾性方法总结了机械通气的74例病人,抽出了VAP48例并与非VAP26例作一般性对比,从中总结VAP的发生率及导致VAP的相关性危险因素,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结果:74例机械通气病人中VAP占48例(63%),VAP组病例中42例(87.5%)有使用H2受体阻滞剂或制酸剂,远高于非VAP组12例(46%);病原菌依次为绿脓杆菌(1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肺炎克雷伯菌(7例),大肠杆菌(6例);3种革兰阴性菌均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VAP在机械通气中发病率高(63%),H2受体阻滞剂及制酸剂的使用可促进VAP发生。病原学以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相似文献   

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特征及医源性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特点和独立医源性危险因素,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我院ICU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间行机械通气的127例病例的临床资料,按诊断标准分发生VAP组和未发生VAP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医源性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和预后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VAP发生率为33.1%;停留鼻胃管或鼻空肠管,洗胃机洗胃,禁食3d以上,应用制酸剂或H2受体拮抗剂,持续3d以上使用激素,应用第3代头孢是发病关系密切的医源性危险因素;分离出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部分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耐药性。结论预防VAP首先应针对发生VAP的医源性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病原菌,了解其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采集ICU收治的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72 h以上住院患者的痰样本,培养分离病原菌,药敏实验检测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ICU的VAP患者痰液分离菌株220株,革兰阴性菌占78.9%,耐药菌株比例高;鲍曼不动杆菌为常见感染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达68.4%.结论:ICU发生的VAP以非发酵菌为主,细菌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新建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特点以及高危因素,为临床治疗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2011年入住罗定市人民医院新建综合性ICU的727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对确诊VAP患者的病原体进行鉴定和监测,并单因素分析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VAP共89例,发生率为12.24%,检出病原菌9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6株(69.47%),革兰阳性球菌20株(21.05%),真菌9株(9.47%);主要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16.84%、13.68%、10.53%、10.53%、6.32%;机械通气时间≥7d、昏迷、输血、留置胃管、气管导管气囊无定时测压、联用抗菌药、应用制酸药物均为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综合ICU的VAP发生的高危因素甚多,通过目标性监测能够及时对病原菌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VAP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佳  章范满 《中国医药导刊》2016,18(11):1101-1102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在≥80岁年龄患者中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ICU接受有创机械通气≥48h 1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VAP将167例患者分为VAP组(49例)和非VAP组(118例),比较两组发病特点、危险因素及相关变量的差异。结果:167例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VAP49例;相关变量的单因素检验有10个变量为VAP的危险因素,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仍保留的危险因素有:机械通气时间、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多器官功能不全。结论:在ICU中高龄老人VAP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有机械通气时间、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多器官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9.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构成与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应用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致病菌的构成以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对234例机械通气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痰培养分离出的256株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革兰阳性菌占24.6%,革兰阴性菌占61.1%,真菌感染14.3%;各类病原菌混合感染的占78.6%;分别列前4位的是大肠杆菌28.1%、肺炎克雷伯菌21.2%、金黄色葡萄球菌9.6%、铜绿假单胞菌8.4%。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控应最大限度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控制危险因素,加强基础护理,阻断病原菌传播,VAP预防的关键是医护人员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相关因素和细菌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48例发病时间和病原学特点。结果 ICU重症患者机械通气1≥48h 112例,并发VAP48例,发病率为42.8%。重症患者并发VAP时病死率35.4%。VAP机械通气平均发生在(5.3±2.5)d。与机械通气时间、意识障碍相关;VAP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占81.8%,药敏试验显示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结论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高,尽可能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有利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分布,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工作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5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患者52例,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30例,发病率57.7%。VAP的发生与患者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关系密切。共检出致病菌3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88.6%(31/35),革兰阳性菌占5.7%(2/35),真菌占5.7%(2/35)。鲍氏不动杆菌是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菌,占42.0%。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环丙沙星以及加酶抑制剂抗生素耐药率低。结论缩短上机时间是降低VAP的发生重要措施。革兰阴性杆菌是VAP的主要致病菌,多为耐药性条件致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总结2010年3月-2013年12月机械通气治疗11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机械通气时间及重复插管等因素与VAP发生率的关系,对49例诊断为VAP患儿病原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例进行机械通气的患儿有49例发生了VAP,发生率43.36%,通过统计分析发现VAP的发生于插管次数、机械通气时间密切相关;49例VAP患儿检出病原菌57株,多为耐药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8株(84.21%),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12株),铜绿假单胞菌(11例);革兰阳性菌9株(15.79%),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其中耐甲氧西林株5株(8.77%)。结论VAP的病原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细菌普遍耐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并观察有针对性的护理对降低VAP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机械通气患者的资料,分析VAP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另将114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针对危险因素的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比较VAP发生率。结果134例患者发生VAP46例,发生率为34.33%。Logistic多因素回归显示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方式、体位和湿化器污染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15.79%和29.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病死率、ICU停留时间和治疗费用等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P在ICU内高发,并且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根据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VAP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王启瑚 《中外医疗》2013,(31):21+23-21,23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学感染因素,探讨有效控制VAP发生率的措施。方法以该院于2009年10月—2013年1月收治的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126例为监测对象,其中发生VAP例数为59例。结果该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46.83%。共检出93株病原菌,G-杆菌72.04%、G+菌10.76%、真菌17.20%。结论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学感染因素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临床上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病原菌合理的使用抗生素,避免病原菌耐药性的增加,有效控制VAP的发生与恶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和耐药性特点。方法 对2009年1月-2013年1月VAP患儿高危因素、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回顾性分析。结果vAP的发病率为32.5%。vAP组孕周〈32周、出生体质量〈2000队通气时间〉4d,新生儿有较高VAP发病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多为耐药菌。结论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控制原发病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重症监护病房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菌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苒   《中国医学工程》2010,(2):105-106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病原菌分布情况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0月~2009年9月使用呼吸机的115例患者中出现45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分布以及药敏结果。结果 115例机械通气患者中有45例发生了VAP,VAP发生率为39.1%,病死率为33.3%。共分离出病原菌206株,革兰氏阴性杆菌154株占74.8%,革兰氏阳性菌54株占21.4%,真菌8株占8.9%。结论重症监护病房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并有多重耐药;严密动态监测病原菌及耐药性以达到有效控制VAP的目的。针对病原菌的分布及来源,切断病原菌进人肺部的感染途径,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以达到有效控制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认识、了解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2月~2002年12月入住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患者111例的临床资料,分为VAP组和未发生VAP组。结果:发生VAP组21例(21/111,18.9%),VAP组患者上机时间明显长于无VAP组,其主要病原菌有铜绿假单胞菌、真菌、金葡菌,21例中死亡6例,死亡率6/21,放弃6例,6/21,总死亡率57.1%。未发生VAP组90例(90/111,81.8%)中死亡16例,死亡率17.8%。结论:呼吸机组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机械通气时间呈正相关,且死亡率明显增高,对呼吸机治疗患者应可能早脱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67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进行回顾性研究与统计学分析。结果189例插管患者中67例(35.45%)发生VAP,致死率为22.37%.VAP患病率与插管时间密切相关,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87.29%),革兰阳性球菌占12.71%.革兰阴性杆菌对大多数,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革兰阳性球菌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结论应加强对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的监测,采取多种防控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患者病原菌分布,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以拔管48 h内出现肺部感染性肺炎41例患者为VAP组,拔管48 h未内出现肺部感染性肺炎135例患者为非VAP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VAP分布特点以及影响VAP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为23.30%(41/176),从41例VAP患者痰培养液中分离出5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7株(占62.71%)。单因素分析显示,VAP组侵入性操作、胃肠道反流及误吸、合并低蛋白血症、使用抑酸剂及采用平卧患者占比高于非V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P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长于非V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II)、插管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63例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早产儿依据是否发生VAP而分为病例组48例和对照组115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VA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VAP发病率为29.4%;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8.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越轻、气管插管次数越多、气管内吸引≥6次/天、机械通气时间≥5d是早产儿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进行机械通气的早产儿具有较高的VAP发病率,影响其发病的因素较多,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来防止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