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霍奇金淋巴瘤潜伏膜蛋白1、p53及bcl-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p53、bcl-2的蛋白表达在霍奇金淋巴瘤(HL)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对收集的31例石蜡包埋的HL组织进行LMP1、p53、bcl-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LMP1、p53、bcl-2的阳性率分别为58.1%、61.3%、35.5%。LMP1与p53相关性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53可能参与LMP1在HL致病机制中的作用,bcl-2可能与HL的致病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抑凋亡基因bcl-2、抑癌基因p53和癌基因p21基因蛋白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用bcl-2、p53和p21基因蛋白抗体对55例肝细胞癌合并结节性肝硬变手术标本进行S-P免疫组化检测,分析基因蛋白表达率与病理分级和预后的关系。结果:bcl-2基因蛋白在HCC和结节性肝硬变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2.7%(40/55)和36.4%(20/55),两者存在差异(P<0.05);p53蛋白在HCC中表达率为54.5%(30/55),而肝硬变组织均呈阴性表达,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1);p21蛋白在HCC和结节性肝硬变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3.6%(35/55)和38.2%(21/55),两者无差异(P>0.05);而bcl-2、p53和p21的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与HCC的病理分级无关(P>0.05)。另外,在随访29例HCC患者中发现生存率短组(6个月至1年)的16例中,bcl-2、p53和p21的共同表达率为50%(8/16)。研究结果提示:HCC的发生、发展与bcl-2、p53和p21蛋白的异常表达或突变有关;bcl-2、p53和p21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协同作用,对HCC的预后有一定的影响;bcl-2、p53和p21蛋白过度表达反应了HCC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及增殖情况,因而可作为HCC诊断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p53、bcl-2蛋白和PCNA的异常表达在不同民族贲门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该病的发病学环节提供研究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90例贲门腺癌和21例非癌组织的p53、bcl-2、PCNA的表达及变化。结果:90例贲门腺癌中p53、bcl-2蛋白、PCNA的表达检出率分别为75.56%(69/90)、87.78%(79/90)、97.78%(88/90);这些指标在贲门非癌良性组织中的表达检出率分别为4.76%(1/21)、52.38(11/21)、0%(0 /21) 。阳性表达率在癌和非癌组织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贲门腺癌中bcl-2与p53蛋白之间未发现有相关关系(P>0.05)。bcl-2与PCNA相关(P<0.05)。结论:(1)突变型p53、癌基因bcl-2和PCNA的异常表达在贲门癌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贲门癌组织中p53、bcl-2、PCNA表达在肿瘤分化程度、民族分布方法无统计学差别。  相似文献   

4.
p53、bcl—2基因在喉鳞癌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与喉鳞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60例喉鳞癌和8例声带息肉标本中的p53,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60例喉鳞癌中p53,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均较高,分别为61.7%(37/60)和43.3%(26/60),并且其阳性表达率与喉鳞癌的病理分化程度和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喉鳞癌的临床分期和分型无关(P>0.05)。8例声带息肉标本的p53,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本实验从蛋白水平上证实了喉鳞癌与p53,bcl-2基因的关系,提示此两种基因可能参与了喉鳞癌细胞凋亡的调节,对喉鳞癌的发生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p53、bcl-2、PCNA基因在新疆不同民族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52例骨肉瘤(哈族ll,维族17,汉族24例)和32例瘤样病损组织(骨纤维结构不良,纤维异常增殖症)的p53、bcl-2蛋白及PCNA的阳性检出情况。结果:p53、bcl-2蛋白、PCNA、在52例骨肉瘤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2.31%(22/52)、59.62%(3l/52)、75%(39/52),在骨的瘤样病变组织中(骨纤维结构不良,异常增殖症)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3%(1/32)、0%(0/32)、31.25%(10/32)。它们的阳性率在骨肉瘤与骨的瘤样病变组织问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哈、维、汉各民族之间p53、bcl-2、PCNA、阳性率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舌肉瘤中bcl-2与p53之间、bcl-2与PCNA之间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p53蛋白、癌基因bcl-2、PCNA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在骨肉瘤病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骨肉瘤组织中p53、bcl-2、PCNA表达在民族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53、p16、bcl-2、c—fos基因在胶质瘤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末端标记(ISEL)技术,对不同组织学级别150例胶质瘤石蜡标本进行基因蛋白和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150例胶质瘤中p53、p16、bcl-2、c—fos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50.00%、38.67%、61.33%、46.67%;p53、p16、bcl-2蛋白表达差异在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c.fos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胶质瘤级别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增高,瘤细胞凋亡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53、p16、bcl-2、c—fos基因的异常表达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53、p16、bcl-2、c—fos基因的协同作用促使细胞凋亡机制障碍,细胞增殖和凋亡失控。p53、p16、bcl-2、c—fos基因蛋白的检测对判断预后、指导临床基因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与bcl-2、erbB-2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LP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50例手术切除胃癌和15例肠化组织标本的MSI和bcl-2、erbB-2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结果:胃癌MSI发生率为54%,肠化组织MSI发生率为20%,胃癌组织bcl-2、erbB、及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0%、22%和38%,肠化生组织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3.3%,而p53和erbB-2均为阴性。高中分化腺癌MSI发生率(86.7%)显著高于低分化腺癌(38.7%)(P<0.05),肠型胃癌MSI发生率(77.8%)显著高于胃型胃癌(40%)(P<0.05);MSI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的部位、大小、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临床分期及bcl-2、erbB-2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无显著相关。结论:MSI在胃癌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能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一个早期分子改变,其致癌机制不同于bcl-2、erbB-2及p53。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吸虫病并结肠癌与ING1、p53、bcl-2基因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血吸虫病并结肠癌62例、无血吸虫病56例结肠癌中的ING1、p53、bcl-2的表达。结果在血吸虫病并结肠癌组中的ING1阳性表达率(35.5%)明显低于无血吸虫病结肠癌组(46.4%),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中的p53、bcl-2阳性表达率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吸虫病患者的抑癌基因ING1的失活对结肠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放疗前后宫颈癌细胞凋亡及Fas,p53及bcl—2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Fas ,p53及 bcl-2放疗前后的变化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脱氧核糖核酸转移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分别检测40例宫颈鳞癌患者放疗前后同一位点凋亡阳性率及Fas,p53和bcl-2的表达。结果:放疗前后凋亡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放疗后Fas与p53表达明显升高(P<0.01),而bcl-2表达明显降低(P<0.01);放疗后p53与Fas及bcl-2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Fas,P53及bcl-2对放射线诱导的宫颈癌细胞凋亡均具有重要调控作用。P53可能通过上调Fas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参与了放疗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53,bcl-2基因在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上述基因蛋白检测对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分级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对47例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蜡块标本进行p53,bcl-2基因蛋白检测。结果:47例脑星形细胞瘤中p53,bcl-2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48.9%(23/47),57.4%(27/46),其中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p53基因蛋白阳性水平高于星行细胞瘤,而bcl-2蛋白阳性水平则是星行细胞瘤高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结论:p53,bcl-2基因的异常表达与人脑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对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和预后判断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urvivin,p53,bcl-2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尿路上皮癌组织、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及15例对照癌旁组织中Survivin,p53,bcl-2的表达,并与肿瘤恶性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urvivin,p53,bcl-2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70.37%,57.41%和46.30%,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及对照癌旁组织.Survivin和p53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和病理分期显著正相关(P<0.05);bcl-2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和病理分期呈负相关(P<0.05).Survivin与p53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Survivin与bcl-2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非癌组织,表明其在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作用;Survivin和p53的高表达提示尿路上皮癌预后不良. Survivin在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与p53,bcl-2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大肠腺瘤及腺癌细胞凋亡与p53和bcl-2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粘膜癌变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特征以及凋亡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方法对60例大肠腺瘤.癌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SP法检测PCNA增殖指数(proliferative index,PI)及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另选大肠高分化腺癌和正常粘膜20例作为对照检测。结果①正常粘膜、腺瘤和腺癌的p53蛋白表达率为5%、33.3%和70%。三组间有显著的差异(P均〈0.05)。②正常粘膜、腺瘤和腺癌的bcl-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5%、70%和65%.腺瘤和腺癌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腺瘤与腺癌组间差异不显著(P均〉0.05)。③大肠腺瘤和腺癌细胞的凋亡指数(AI)均高于正常粘膜(P均〈0.01),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率与细胞AI呈显著负相关(rs=-0.66,rs=-0.62)。结论凋亡和增殖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上述指标的联合检测可以作为临床早期判断人肠腺瘤癌变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典性霍奇金淋巴瘤(cHL)肿瘤性H/R-S细胞埃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潜伏膜蛋白1(LMP1)的表 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32例cHL进行LMP1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20/32(62.5%)例LMP1 蛋白表达阳性,在各亚型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X2=0.809, P=0.847)。结论LMP1蛋白表达有地区差异,在cHL亚型间可 能没有分型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化学疗法(ECT)与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肿瘤未治疗对照组和ECT组B细胞淋巴瘤组织的细胞凋亡率和p53,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ECT组肿瘤细胞凋亡率(5.18)显著高于对照组(1.05),p53,bcl-2在ECT组表达分别为80%,25%,在对照组表达分别为15%,90%,ECT组中p53表达与癌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而bcl-2则与癌细胞凋亡率呈负相关。结论:ECT可诱导癌细胞凋亡,其发生可能与p53和bcl-2基因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prostate carcinoma,Pca)组织bcl-2、p53、P504S及34βE12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SP法,检测54例前列腺癌标本的bcl-2、p53、P504S及34βE12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与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标本进行对照。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bcl-2及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4.4%和33.3%,均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阳性率(25.0%和1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列腺癌中,低分化组bcl-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高及中分化组(P<0.05),临床分期D期明显高于B及C期(P<0.05);p53的表达水平在上述各组及各期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504S在54例前列腺癌均呈阳性表达,相反34βE12均呈阴性表达。结论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P504S能区别良性腺体和癌,bcl-2及P504S蛋白在前列腺癌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检测bcl-2、P504S及34βE12蛋白表达水平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扁桃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类型特征和Ki-67、bcl-6及CD10的表达,阐明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按照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第四版分类,复查50例扁桃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并标记分类观察.结果:本组滤泡性淋巴瘤(FL) 37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9例,伯基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bcl 2、bax和p5 3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5 5例手术切除NSCLC标本中三种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5 5例标本中bcl 2蛋白表达率为 5 6 .36 % (31/ 5 5 ) ,bax蛋白表达率为 6 3.6 4 % (35 / 5 5 ) ,p5 3蛋白表达率为 6 5 .4 5 % (36 / 5 5 ) ;bcl 2随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 ,p5 3阳性表达率随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 ,且两者在高、低分化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p5 3阳性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bax阳性表达率随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 ,但高、低分化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三种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bcl 2和bax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结论 bcl 2 /bax蛋白与NSCLC发生、发展有关 ,p5 3蛋白与NSCL .C分化程度及预后有关 ,可作为反映NSCLC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