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基因芯片初步筛选颅内动脉瘤的差异表达基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者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在全基因组水平对国人颅内动脉瘤(IA)组织的基因表达谱进行了大规模的检测,并将其与正常成人颅内动脉组织的基因表达谱进行了比较和初步的分析,旨在为阐明IA的病理发生机制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组织免疫和炎症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颅内动脉瘤组织中的免疫和炎症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探讨其在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Affymetrix公司的人类基因组基因芯片U133A分别检测3例颅内动脉瘤组织和3例正常颅内动脉组织中的基因表达谱,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比较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分类.对其中的免疫和炎症相关基因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颅内动脉组织相比,在所检测的总共22215个基因中.颅内动脉瘤组织中差异表达水平达10倍以上的基因中,有40个基因与免疫和炎症有关.其中38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在颅内动脉瘤中上调10倍以上,2个基因表达水平下调10倍以上。结论免疫和炎症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类垂体腺瘤发生、发展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功能.方法 应用人全基因组寡核苷酸芯片HG-U133A2.0检测8例垂体腺瘤组织(生长激素腺瘤、泌乳素腺瘤、促性腺激素腺瘤以及裸细胞激素腺瘤各2例)和2例混合的正常垂体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芯片结果予以qRT-PCR验证.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与垂体腺瘤发生关联的基因功能上主要涉及分子结合、凋亡或肿瘤相关、代谢、信号传导、细胞周期、物质运输等多个牛物过程.数个差异基因的表达特异性与亚类腺瘤的发展相关.结论 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是一多基因、多分子、多通路的网络调控过程.但对于各亚类腺瘤,其分子机制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们对颅内动脉瘤的相关致病基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弹力蛋白基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内皮糖蛋白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α1-抗胰蛋白酶基因、Ⅲ型胶原基因和载脂蛋白基因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提示颅内动脉瘤可能是一种由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多基因疾病。本文对颅内动脉瘤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利用全基因组芯片初步筛选亚类垂体腺瘤特异性相关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类垂体腺瘤发生、发展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功能.方法 应用人全基因组寡核苷酸芯片HG-U133A2.0检测8例垂体腺瘤组织(生长激素腺瘤、泌乳素腺瘤、促性腺激素腺瘤以及裸细胞激素腺瘤各2例)和2例混合的正常垂体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芯片结果予以qRT-PCR验证.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与垂体腺瘤发生关联的基因功能上主要涉及分子结合、凋亡或肿瘤相关、代谢、信号传导、细胞周期、物质运输等多个牛物过程.数个差异基因的表达特异性与亚类腺瘤的发展相关.结论 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是一多基因、多分子、多通路的网络调控过程.但对于各亚类腺瘤,其分子机制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硬化免疫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基因芯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免疫相关基因芯片寻找多发性硬化表达差异的免疫相关基因,方法:将484条免疫相关基因的double(双点)cDNA产物按微矩阵排列点样于玻片上,例1患者及其对照为第1组,例2患者及其对照为第2组,例3患者及其对照为第3组。取各组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提取总RNA,用RT-PCR逆转录成cDNA。标记cDNA探针,分别用cy-3-dUTP,cy5-dUTP标记正常人和多发性硬化患者cDNA。将基因芯片和杂交探针变性后杂交。洗干。用Scan Array4000扫描芯片,GenePixPro3.0软件分析cy3,cy5两种荧光信号的强度和比值。结果:1组中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22项,2组中出现差异表达的基因27项,3线中出现差异表达的基因72项,具有同一GeneID号的一对Double基因,其中1组6对,2组9对,3组30例。结论:试验结果显示正常人与MS患者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有显著差异,不同发病阶段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有差异;以细胞免疫相关基因变化为主,体液免疫相关基因亦有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类垂体腺瘤发生、发展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功能.方法 应用人全基因组寡核苷酸芯片HG-U133A2.0检测8例垂体腺瘤组织(生长激素腺瘤、泌乳素腺瘤、促性腺激素腺瘤以及裸细胞激素腺瘤各2例)和2例混合的正常垂体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芯片结果予以qRT-PCR验证.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与垂体腺瘤发生关联的基因功能上主要涉及分子结合、凋亡或肿瘤相关、代谢、信号传导、细胞周期、物质运输等多个牛物过程.数个差异基因的表达特异性与亚类腺瘤的发展相关.结论 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是一多基因、多分子、多通路的网络调控过程.但对于各亚类腺瘤,其分子机制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无功能垂体腺瘤发生、发展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功能。方法应用人全基因组寡核苷酸芯片HG-U133Plus2.0分别检测4例无功能垂体腺瘤组织(2例促性腺激素腺瘤、2例裸细胞激素腺瘤)和正常垂体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随机选择EDG3基因予以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与正常垂体组织相比,促性腺激素腺瘤中上调基因223条,下调基因678条;而裸细胞腺瘤中上调基因156条,下调基因665条;两者共同表达基因中上调基因50条,下调基因136条。共同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主要涉及分子结合、凋亡或肿瘤相关、代谢、信号传导、细胞周期、物质运输等多个生物过程。结论基因芯片技术有助于在分子水平上了解垂体腺瘤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破裂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目前,IA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先天性原因是主要的.80%的IA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目前,由于CT、DSA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动脉瘤的诊断以及动脉瘤定位的准确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动脉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还是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关键基因.方法 采用生信分析方法,GEO数据库下载数据集GSE13353、GSE15629、GSE54083,R语言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WGCNA算法分析动脉瘤破裂关键基因,采用GO和KEGG分析关键基因的生物学功能,GSEA软件进行基因富集分析.应用GSE122897数据集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查诊断脑血管痉挛。结合蛛网膜下腔出血(SAH)Fisher分级、手术时机、术前SAH次数、动脉瘤术中有无破裂等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蛛网膜下腔积血Fisher分级>Ⅱ级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86.7%)明显高于Ⅱ级及以下者(26.7%),P<0.01。Fisher分级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明显相关(r=0.3164,P=0.0135);SAH后3周内手术脑血管痉挛发生率(75%)明显高于3周以后手术(20%),P<0.001。术前发生SAH2次以上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76.9%)明显高于1次(41.2%),P<0.001。动脉瘤术中有无破裂对脑血管痉挛发生无明显影响。结论(1)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可能是SAH后脑血管痉挛病理过程的延续。(2)SAH后3周内手术是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早期手术不能降低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颅内动脉瘤分子病理学研究:APOA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本研究拟从基因水平探讨APOA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8例经全脑动脉造影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以及健康对照组58例.采集血浆.提取淋巴细胞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链式反应(PCR)结合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APOA 5’调控区五核苷酸TTTTA重复序列(PNR)的基因多态性,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基因与疾病的相关性。结果两组人群共检出8种APOAPNR基因型和6种等位基因.两组间APOAPNR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动脉瘤组.PNR-5等位基因的频率和PNR5/8的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NR-9等位基因的频率和PNR8/9基因型的频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APOA PNR(TTTTA)拷贝数为5的等位基因推测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颅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从1974年Serbinenko首先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颅内动脉瘤开始.随着介入材料不断更新和技术进步,血管内栓塞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成为颅内动脉瘤早期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一种疾病,其致残率、死亡率高。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动脉瘤颈夹闭手术。随着近二十多年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飞速发展,该技术现已达到、甚至超过传统动脉瘤颈夹闭手术的疗效。一、动脉瘤栓塞的发展简史最早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是Serbinenko,1974年他首先用乳胶球囊经血管内治疗动脉瘤;起初闭塞载瘤动脉,后开始栓寒动脉瘤,保留载瘤动脉通畅(?),随后这一技术被很多人使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尽管可脱卸球囊的应用使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成为可能,但由于可脱卸球囊  相似文献   

15.
影响颅内动脉瘤手术预后的多因素分析(附2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开颅手术预后的因素,以改善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5月至2007年5月手术治疗的21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疗效作为冈变量,选取可能影响预后的10项指标为自变量.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瘤手术预后的因素. 结果 本组患者痊愈190例(87.7%),轻中度残疾22例(10.9%),死亡3例(1.4%).统计分析显示年龄、术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动脉瘤位置、术中临时阻断颈内动脉或载瘤动脉、术中动脉瘤破裂与预后有关,而性别、手术时机、术前蛛网膜下腔出血次数和动脉瘤大小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结论 动脉瘤手术预后受多个因素影响,而术中动脉瘤破裂与手术效果之间有更加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探讨G蛋白信号传导通路与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外周血.且将10例正常成人作为对照组.分离其血液单核细胞,另外收集6例手术切除的颅内动脉瘤组织标本和3例正常成人的脑动脉血管.提取总RNA,分别与含22 215个人类基因的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杂交、洗脱、染色和扫描,分析检测数据.荧光定量RT-PCR法验证芯片检测结果.结果 在检测的22 215个基因中,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液中共差异表达的基因有325个,颅内动脉瘤组织中差异表达水平均达2倍以上的基因有571个,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多个G蛋白信号传导通路的相关基因存在上调或下调表达.其中3个基因在动脉瘤组织和血液中均有差异表达,即上调表达的RAB31和下调表达的ARHGAP8和CENTG2.结论 G蛋白信号传导通路可能是颅内动脉瘤的一种重要发病机制,RAB31、ARHGAP8和CENTG2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病人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8年7月夹闭术治疗的296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因素。结果 296例中,夹闭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59例,未破裂237例。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年龄≥60岁、Hunt-Hess分级Ⅲ~Ⅴ级、发病至手术时间>3 d、手术器械不佳及手术操作不细致、动脉瘤瘤体血管弹性差及瘤体粘连是术中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Hunt-Hess分级高、发病至手术时间长、分离动脉瘤颈操作不细致、动脉瘤瘤体粘连为颅内动脉瘤病人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