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目的比较光电协同技术(electro-optical synergy,ELOS)与电离渗透技术(舒敏之星)联合治疗与电离渗透技术单独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纳入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ELOS治疗+电离渗透技术联合治疗,其中ELOS治疗每3周1次,共5次,电离渗透技术治疗1次/周,共15次。对照组单纯采用电离渗透技术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2、4周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分别比较治疗前后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loss,TEWL)情况,评估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统计患者和医师的主观评价。结果治疗组显著改善和明显改善例数均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TEWL明显低于对照组,且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光电协同技术联合电离渗透技术能更加有效地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甘草原液联合高能窄谱红光治疗面部季节性接触性皮炎的疗效。方法:将166例面部季节性接触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口服左西替利嗪5mg,1次/日,高能窄谱红光治疗1~2次/周,外用40%甘草原液2次/天;B组:口服左西替利嗪5mg,1次/天,高能窄谱红光治疗1~2次/周;C组:口服左西替利嗪5mg,1次/日。三组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和疗效评价,随访至本季节末以观察复发率。结果:A组痊愈率75.44%,有效率100.00%,复发率12.79%,B组痊愈率40.00%,有效率80.00%,复发率30.91%,C组痊愈率22.22%,有效率48.15%,复发率66.67%。A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高于B、C两组,B组亦高于C组,统计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复发率低于B、C两组,且B组低于C组,统计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甘草原液联合高能窄谱红光配合口服左西替利嗪治疗面部季节性接触性皮炎安全、见效快、痊愈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5-aminolevulinic acid-photodynamic therapy,5-ALA-PDT)结合中药外洗治疗面部多发性扁平疣的疗效。方法: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23例,单独使用ALA-PDT,每10d治疗1次,共治疗4次;B组:23例,予自拟中药煎剂外洗;C组:23例,使用ALA-PDT,每10d治疗1次,共治疗4次,同时予自拟中药煎剂外洗。各组均治疗40d。结果:C组显效率为73.91%,高于A组(43.48%)及B组(39.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显效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总有效率91.3%,明显高于A组(78.26%)和B组(69.57%),但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光动力结合中药外洗治疗面部多发性扁平疣,安全性高、疗效较好,优于单独使用光动力或中药外洗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窄谱强脉冲光和540nm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笔者科室治疗的82例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A组:40例,采用窄谱强脉冲光治疗;B组:42例,采用540nm强脉冲光治疗,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治疗即刻反应设置治疗参数。通过观察治疗前后血管消退情况及治疗后不良反应来评价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经过1~3次治疗,A组患者痊愈率55.0%,有效率87.5%;B组患者痊愈率35.7%,有效率85.7%,两组间的疗效分布、痊愈率及有效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平均治疗次数为(1.90±0.632)次,B组患者平均治疗次数为(2.35±0.692)次,两组间治疗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红斑肿胀率(40.0%)低于B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不良反应均为可逆性。结论:窄谱强脉冲光较540nm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评价舒敏之星皮肤治疗仪导入重组贻贝粘蛋白膏体敷料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 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烟台市农科院中医皮肤病医院收治的67例面部激素依赖性 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 =33)和观察组(n =34)。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 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舒敏之星导入重组贻贝粘蛋白膏体敷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 床症状评分、瘙痒评分、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并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 皮损面积评分、红斑评分、脱屑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瘙 痒评分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 75.76%(P <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复发率为8.82%,低于对照 组的36.36%(P <0.05)。结论 舒敏之星联合重组贻贝粘蛋白膏体敷料可有效改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症 状,并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具有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0.1%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面部白癜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门诊面部白癜风患者180例,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共有167例完成了试验观察,A组为治疗组57例,308nm准分子激光(2次/周)联合0.1%糠酸莫米松乳膏(1次/天)治疗;B组为对照1组56例,单用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2次/周);C组为对照2组54例,单用0.1%糠酸莫米松乳膏外用治疗(1次/天),疗程均为12周或至皮损完全复色,观察三组治疗方法治疗面部白癜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显效率为75.43%,B组为48.21%,C组为14.81%,A组和B组及C组比较,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0.1%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面部白癜风疗效好、副作用少,显效率明显高于单独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贻贝粘蛋白喷剂对面部敏感性皮肤瘙痒症状的缓解作用。方法:将60例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外用0.9%生理盐水和贻贝粘蛋白喷剂,治疗后24h进行瘙痒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瘙痒程度、止痒有效率及止痒起效时间、止痒持续时间。治疗结束后评估患者对贻贝粘蛋白喷剂的耐受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h的瘙痒VAS评分降低至(3.22±0.13),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24h的瘙痒VAS评分降低至(8.36±0.28),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的瘙痒VAS评分(3.22±0.13)与对照组(8.36±0.28)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瘙痒的止痒有效率为(73.3%),对照组的止痒有效率为(36.7%)。观察组止痒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止痒起效时间为(5.17±0.81)min,对照组患者止痒起效时间为(6.25±0.56)min,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止痒持续时间为(12.37±1.21)h,对照组患者止痒持续时间为(1.58±0.46)h,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99%的患者对贻贝粘蛋白喷剂耐受性良好。结论:贻贝粘蛋白喷剂可有效缓解面部敏感性皮肤的瘙痒症状,且止痒持续时间长,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外用中药面膜及左旋维生素C联合穴位注射丹参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黄褐斑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治疗组):背部俞穴注射丹参联合中药面膜及左旋维生素C治疗;B组(对照组):用中药面膜联合左旋维生素C治疗。以VISIA面部棕色斑评分法及传统评价法(评分计算法)评价两组有效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B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6%(P0.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组基本治愈率高于B组,VISIA面部棕色斑评分法与评分计算法结果与此结果相当。结论:外用中药面膜及左旋维生素C联合穴位注射丹参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很好,不良反应较少,成本较低,经济实惠,风险小,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0.1%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面部白癜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门诊面部白癜风患者180例,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共有167例完成了试验观察,A组为治疗组57例,308nm准分子激光(2次/周)联合0.1%糠酸莫米松乳膏(1次/天)治疗;B组为对照1组56例,单用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2次/周);C组为对照2组54例,单用0.1%糠酸莫米松乳膏外用治疗(1次/天),疗程均为12周或至皮损完全复色,观察三组治疗方法治疗面部白癜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显效率为75.43%,B组为48.21%,C组为14.81%,A组和B组及C组比较,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0.1%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面部白癜风疗效好、副作用少,显效率明显高于单独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甘草锌颗粒口服联合硼酸溶液局部外涂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方法:将109例轻中度(I~Ⅲ级)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治疗组):给予甘草锌颗粒口服联合3%硼酸溶液外涂;B组(B对照组):给予甘草锌颗粒口服;C组(C对照组):给予3%硼酸溶液外涂。三组疗程均为6周,疗程结束后根据皮损数目减少及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估。结果:A、B、C三组痊愈分别为12例(32.4%)、3例(13.9%)、4例(12.5%),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1%、38.9%、40.7%,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和A、C两组分别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B、C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锌颗粒口服联合硼酸溶液局部外涂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方法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率高位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5期患者,试图找出最佳的结肠透析频率。方法:将90例CKD 3~5期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组(隔日1次),B组(每周2次)与C组(每周1次)。最终符合病例79例,3组患者均予高位结肠透析加基础治疗,治疗12周,观察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1)3组治疗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数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Scr、UA,A、B组疗效均优先于C组(P0.05),A、B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3组C反应蛋白(CRP)均降低,A、B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Hb、Alb、CRP,A、B组疗效均优先于C组(P0.05),A、B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A组K+、P3-、Na、Cl数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电解质各项指标,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A、B与C两组脱落率分别为20.0%、13.3%、3.3%,A组脱落率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脱落率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C组脱落率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位结肠透析能在不同程度上有效地改善CKD 3~5期患者肾功能,微炎症状态及营养状况,每周2次高位结肠透析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联合滚轮微针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对照A组30例,仅予以强脉冲光治疗,每4周治疗1次,共治疗5次;对照B组30例,仅予以滚轮微针治疗,每4周治疗1次,共治疗5次;治疗组30例,予以强脉冲光联合滚轮微针治疗,于每次强脉冲光治疗2周后行滚轮微针治疗,两种治疗各进行5次。治疗结束后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随访2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0%,对照A组有效率为70.0%,对照B组有效率为6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症状评分优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随访2个月后治疗组、对照A组及对照B组复发率分别为3.33%、10%、13.33%。结论:强脉冲光联合滚轮微针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可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奥昔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8月就诊的患有甲真菌病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采用硝酸奥昔康唑乳膏外涂,每天2次,连用12周;B组采用盐酸特比萘芬片口服,0.25g/d,连用12周;C组采用硝酸奥昔康唑乳膏外涂,每天2次,同时口服盐酸特比萘芬片,0.25g/d,两种药物连用12周。依据SCIO评分,观察治疗全程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连用12周后,A组总有效率70.0%,B组66.7%,C组90.0%,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A组外用硝酸奥昔康唑软膏时有3例患者先后发生瘙痒、轻度烧灼感;B组口服盐酸特比萘芬片过程中有4例患者先后出现胃肠道反应、皮疹;C组联合用药,有4例患者先后发生瘙痒、轻度烧灼感,有6例患者先后出现胃肠道反应、皮疹。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均为轻微或一过性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奥昔康唑乳膏联合盐酸特比萘芬片治疗甲真菌病比单一用药疗效更为肯定,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外用复方卡力孜然酊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颜面部稳定期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面部白癜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外用复方卡力孜然酊联合NB-UVB照射;B组:单独给予NB-UVB照射;C组:单独外用复方卡力孜然酊。疗程均为12周,治疗结束时依据治疗前、后患者皮损照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结束后,A、B、C三组有效率分别为78.6%、48.1%、51.9%,A组有效率与B、C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B、C两组复色开始平均时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卡力孜然酊联合NB-UVB治疗面部稳定期白癜风起效快、疗效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间隔时间脉冲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治疗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10月笔者科室采用PDL治疗的150例痤疮瘢痕患者病例资料,按照治疗周期不同分为A组(50例)、B组(51例)和C组(49例),A组每2周治疗一次,B组每3周治疗一次,C组每4周治疗一次,共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痤疮瘢痕疗效、VISIA面部检测、皮肤生理指标及瘢痕恢复情况。结果:B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8.43%,高于A组和C组(χ2=7.594,P<0.05);B组治疗后色斑、皱纹、纹理、毛孔及紫质均低于A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红斑指数、黑素指数及TEWL低于A组和C组,角质层含水量高于A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的红斑持续时间、水肿时间及创面疼痛消退时间低于A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隔时间为3周的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痤疮瘢痕可以快速促进成纤维细胞生成真皮胶原蛋白,降低瘢痕增生和VISIA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光子嫩肤在皮肤美容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于笔者医院行面部皮肤美容的就医者200例,根据不同治疗需求分为三组:A组:面部色素沉着,78例;B组:面部毛细血管扩张,40例;C组:面部衰老、光老化,62例。三组就医者均采用光子嫩肤治疗,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及美容满意度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A组有效率为98.72%,B组有效率为92.5%,C组有效率为93.55%。三组就医者对美容效果的满意度分别为:A组满意度为98.72%,B组满意度为87.50%,C组满意度为90.32%。光子嫩肤治疗面部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及衰老、光老化疗效确切,就医者满意度高。结论:光子嫩肤用于皮肤美容,可明显淡化色斑、改善肤质、紧致皮肤、收缩毛孔,具有显著的美容效果,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在"女性前列腺"局部注射抗生素对女性尿道综合征的疗效,为其探索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共入选163例。根据就诊顺序前瞻性随机分为A、B、C 3组,A组58例为实验组,B组55例、C组50例为对照组。A、B、C 3组均进行同样的常规治疗,除此之外A、B组同时采取局部注射治疗,A组注射庆大霉素8万单位(2 ml)+2%利多卡因2 ml的混合药液,B组注射生理盐水2 ml+2%利多卡因2 ml的混合药液。注射方法两组完全一致。浸润性注射在尿道后壁尿道旁腺及其周围,每周治疗2次,6次为1疗程。根据患者自主症状评分的改变评定疗效。疗程结束后第2、4周重复症状评分,症状消失为治愈,分值减少>1/2为为显效,分值减少>1/4分为有效,分值减少<1/4或者反增加为无效。结果:疗程结束后第2周症状评分,疗效A组(有效率为77.5%)明显高于B组(有效率为67.3%)和C组(有效率为68.0%),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B、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第4周复查,A组有效率略有下降,仍然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女性前列腺"局部注射庆大霉素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光子治疗仪联合金马洗剂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创面水肿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光子治疗组(B组)、金马洗剂组(C组)及光子治疗联合金马洗剂组(D组),治疗组分别予以相应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5 d为1疗程,两个疗程后判断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有效率为80.0%,B组有效率为90.0%、C组为95.0%、D组为97.5%,各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P0.05)。各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组症状积分明显优于B、C组,且各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优于A组。结论:光子治疗仪联合金马洗剂能明显促进痔术后水肿吸收消散,优于单纯光子治疗仪照射和金马洗剂坐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针刀联合改良骶管注射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09-2016-09,纳入90例保守治疗的LD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各30例:A组均采用改良骶管注射疗法治疗,B组均采用小针刀治疗,C组均采用改良骶管注射疗法联合小针刀治疗。三组均为7 d治疗1次,共3次为一个疗程。3次后进行疗效观察及组间对比。结果三组治疗后,其VAS评分、M-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治疗后的两项评分显著优于A、B两组(均为P0.05),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个疗程后,A组总有效率为76.7%,B组为80%,C组为90%;A、B两组总有效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小针刀与骶管注射药物治疗LDH均可取得良好疗效;将两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降低患者疼痛、改善日常活动能力,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羟氯喹联合多西环素序贯光电协同技术(Electro-optical synergy,ELOS)治疗Ⅰ型、Ⅱ型玫瑰痤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Ⅰ型及Ⅱ型玫瑰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羟氯喹200mg,2次/d;口服多西环素片0.1g,1次/d,共8周;观察组:给予羟氯喹联合多西环素口服8周,方法同对照组,停药后开始ELOS光电协同治疗,每4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4次。治疗结束前、后对患者的皮损及症状评分并记录治疗不良反应。结果:疗程结束时,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9.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4项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瘙痒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羟氯喹联合多西环素序贯光电协同治疗Ⅰ型、Ⅱ型玫瑰痤疮安全有效,尤其对毛细血管扩张、红斑、丘疹及脓疱效果明显,为治疗Ⅰ型、Ⅱ型玫瑰痤疮提供了更优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