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IPL/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方法:对6个在线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检索文献在2020年3月前发表,于2020年3月完成建库。纳入以亚洲Fitzpatrick Ⅲ、Ⅳ、Ⅴ皮肤类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IPL/激光联合氨甲环酸与单用IPL/激光或氨甲环酸的治疗效果。使用Newcastle-Ottawa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评估纳入研究的质量,使用RevMan 5.0 软件对MASI值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599例黄褐斑患者的642例面部皮肤(其中43例患者为自身对照),试验组278例,对照组364例。经Meta分析,韩国和泰国的研究:联合应用与单用对改善m MASI值无差异[OR=-0.30,95%CI(-0.65,0.05),P=0.09]和[OR=-0.13,95%CI(-0.58,0.32),P=0.58];中国的研究:IPL/激光联合氨甲环酸与单用IPL/激光改善m MAS...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激光透皮下氨甲环酸给药联合甘草酸苷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整形美容 科2021年12月-2022年11月收治的90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A组、试验 B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外用3%氨甲环酸精华给药联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试验A组在 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Q开关Nd:YAG激光辅助外用3%氨甲环酸精华,试验B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 予点阵激光辅助透皮下外用3%氨甲环酸精华,比较三组临床疗效、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MASI)评 分、治疗满意度、皮肤色斑变化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试验B 组(P <0.05);试验A组MASI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B组(P <0.05);试验A组皮肤色斑变化率高于对照 组、试验B组(P <0.05);试验A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试验B组(P <0.05);三组治疗期间均未出 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Q开关Nd:YAG激光辅助外用3%氨甲环酸精华给药联合甘草酸苷口服治疗黄褐斑 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缩小黄褐斑面积,减轻病情严重程度,色素沉着几率小,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较 高,也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非剥脱性点阵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收治的黄褐斑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予以氨甲环酸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非剥脱性点阵激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症状积分、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MASI)、整体评价评分(PGA)。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1.58%,明显高于对照组(60.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12周后的症状积分、MAS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PGA评分均高于治疗4周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12周后两组患者PGA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非剥脱性点阵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可更加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联合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对MAS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7年2月-2018年10月门诊收治的116例黄褐斑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1例,采用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治疗;观察组:6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氨甲环酸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黄褐斑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Melasma area severity index,MASI)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93.85%)明显高于对照组(74.5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4,P=0.00);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MASI评分为(10.63±3.63)分,略低于对照组的(11.38±3.76)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8周、12周MASI评分为(8.21±3.28)分、(6.32±3.5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6±3.54)分、(8.23±3.40)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31%,低于对照组的27.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3.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一使用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治疗方案,联合使用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有效性更明显,可相对减少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且明显降低复发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纳晶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皮肤镜在黄褐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 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 氨甲环酸口服治疗,观察给予纳晶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皮肤镜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黄褐斑严重程度指 数(MASI评分)、医生整体评价(PGA评分)、满意度及皮损积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 于对照组的77.14%(P <0.05);观察组治疗后MASI评分、PG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 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皮损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纳晶 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皮肤镜治疗黄褐斑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黄褐斑严重程度,减轻皮损症状,促进 恢复,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5%氨甲环酸透皮给药在治疗黄褐斑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就诊于笔者医院的36例面部黄褐斑患者,采用左右侧面部自身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根据随机对照表,选择患者左侧或者右侧黄褐斑为实验侧,对侧即为对照侧,实验侧进行纳米晶体辅助5%氨甲环酸透皮给药治疗;对照侧仅涂抹5%氨甲环酸。每位患者分别于每次术前应用MASI评分(Melasma Area Severity Index, MASI)、VISIA、ANTERA 3D和治疗前后照片对比改善效果,效果评判用MASI评分、VISIA评分及黑色素分值变化等。结果:36例面部黄褐斑患者实验侧经纳米晶体辅助5%氨甲环酸透皮给药治疗5次后,黄褐斑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实验侧有7例(19.44%)达到60%以上的改善率,21例(58.33%)达到30%以上的改善率,总有效率达到77.78%,而对照侧的总改善率小于30.00%;实验侧有2例患者发生局部色素沉着,经修复治疗后色素沉着减退;36例黄褐斑患者无1例出现色素减退等其他不良反应。患者主观满意度高,且实验侧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光泽度及皮肤纹理改善。结论:5%氨甲环酸透皮给药在改善黄褐斑皮损中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为临床治疗黄褐斑提供了一个新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调Q激光联合氨甲环酸巴布剂治疗面部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调Q激光联合氨甲环酸巴布剂治疗)和对照组(单纯调Q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黄褐斑积分下降指数、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MASI)评分,生活质量、不良反应以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33%和73.33%(P0.05);两组黄褐斑积分及MASI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两组间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黄褐斑积分下降指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及黄褐斑生活质量评分量表(MELA-SQOL)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两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年,观察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3.33%和28.33%,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调Q激光联合氨甲环酸巴布剂治疗面部黄褐斑,可有效祛除色素斑,减少色素沉着,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笔者科室就诊的黄褐斑患者94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对照组:62例,仅用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观察组:32例,先采用微针导入氨甲环酸治疗4次,随后行Q开光1 064nm激光治疗6次。治疗6个月后进行黄褐斑平均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同时患者接受满意度调查,记录不良反应,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MASI评分由13.58±3.39降至8.79±1.69,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MASI评分由13.89±3.23降到10.74±1.92,有效率为81.25%,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微针联合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的应用效果较好,在临床上有推广和普及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光斑1 064 nm调Q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3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组(氨甲环酸口服),激光组(1 064 nm调Q激光)31例,联合组(1 064 nm调Q激光联合氨甲环酸口服)31例,记录各组患者疗效,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及皮损情况、MASI评分,随访2年,记录治疗后炎性反应色素沉着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药物组总有效率51.61%,激光组总有效74.19%,联合组总有效率9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MDA、α-MSH水平均低于激光组和药物组,SOD水平高于激光组和药物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皮损面积、皮损颜色、MASI评分均低于激光组及药物组(P<0.05)。随访2年,联合组炎性反应色素沉着仅1例(3.23%),激光组炎性反应色素沉着3例(9.68%),药物组无炎性反应色素沉着情况,药物组黄褐斑复发率15例(48.38%),联合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超分子水杨酸换肤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丙二醛(MDA),雌二醇(E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经治的116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口服氨甲环酸片)和观察组(58例,口服氨甲环酸片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0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医生整体评价(Physician’s global assessment,PGA)、黄褐斑面积和严重指数(Melas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MASI)、皮损评分、经表皮水分流失及皮肤角质层含水量]、主观指标(满意度、睡眠及精神状态)及血清MDA、E2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10%高于对照组63.79%(P<0.05);两组治疗后MASI、皮损评分、经表皮水分流失及血清MDA、E2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角质层含水量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0.05)。观察组PGA评分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6月笔者科室治疗的120例黄褐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其中A组采用Q开关Nd:YAG1 064nm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B组单独使用Q开关Nd:YAG1 064nm激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黄褐斑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mMASI)、黑素指数(MCI)、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MA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A组患者mMASI评分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面部MCI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面部MCI值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与B组(3.33%)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优于单用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Q开关1 064nmNd:YAG激光联合纳晶微针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于笔者科室就诊的86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3)和对照组(n=43)。治疗组:采用Q开关1 064nmNd:YAG激光联合纳晶微针导入氨甲环酸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Q开关1 064nmNd:YAG激光治疗,每次治疗间隔2周,4次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MASI评分、临床疗效、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12周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组MASI评分降低、有效率以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开关1 064nmNd:YAG激光联合纳晶微针导入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较单独使用激光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QS-1064 nm Nd:YAG激光Q-PTP模式大小光斑序贯技术联合氨甲环酸片口服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对42例面部黄褐斑患者采用QS-1064 nm Nd:YAG激光Q-PTP模式进行治疗,间隔4周治疗1次,共治疗5次。单次激光治疗先采用大光斑、低能量、全面部治疗(7 mm,1.4~3.0 J/cm~2,2、3遍),序贯小光斑、中能量针对色斑的精准治疗(4 mm,4.0~6.0 J/cm~2,1遍)。联合氨甲环酸片口服,每次250 mg,每天2次。治疗前后用m MASI评分对疗效进行评价并评估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有效率分别为78.6%和64.2%,m MASI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时间点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0.1%和69.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QS-1064 nm Nd:YAG激光Q-PTP模式大小光斑序贯技术联合氨甲环酸口服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为常规治疗黄褐斑提供了一种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755nm皮秒激光联合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科室2016年4月-2017年10月门诊收治的26例黄褐斑患者,采用755nm皮秒激光联合口服氨甲环酸治疗。皮秒激光治疗6次,每2次间隔4周。氨甲环酸口服方法为0.5g/次,2次/d,共5个月。分别于开始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并由患者自行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治疗开始后3个月、治疗结束以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平均MASI评分较治疗开始前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结束后以及结束后3个月效果均优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效果轻度优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755nm皮秒激光联合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氨甲环酸结合Q开关激光治疗女性黄褐斑的疗效及对血清雌二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符合条件的女性黄褐斑患者,并随机分为激光治疗组和氨甲环酸联合Q开关激光组(联合治疗组)。所有患者均接受2次低能量Q开关激光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激光治疗同时接受8周口服氨甲环酸治疗。使用改良的黄褐斑面积和严重程度评分(mMASI评分)和临床改善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病情,使用放免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血清雌二醇和性激素结合蛋白的浓度。结果:在第2次Q开关激光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的平均mMASI均较基线水平显著下降,并且联合治疗组mMASI评分降低百分比显著低于激光治疗组。基于整体临床改善的评估中,联合治疗组中评分为3级及更高的患者高于激光治疗组,而激光治疗组中没有1例达到4级。激光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水平没有明显降低,而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水平治疗后显著降低,性激素结合蛋白则显著升高。结论:口服氨甲环酸结合Q开关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优于单独激光治疗,同时还能降低患者的血清雌二醇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口服不同剂量及疗程的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A组:25例,口服氨甲环酸0.25g/d,6个月;治疗B组:28例,口服氨甲环酸1.0g/d,3个月;对照组:19例,口服维生素C 0.6g/d,3个月。各组患者均外用3%熊果苷3个月。分别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由医师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由患者进行满意度评估。结果: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两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6个月,治疗A组优于治疗B组。两治疗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剂量、长疗程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Q开关1 064 nmNd∶YAG激光联合氨甲环酸超声导入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2年8月在大足区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原则平均将患者分为Nd∶YAG激光组、氨甲环酸组、联合治疗组,各20例。Nd∶YAG激光组采用Q开关1 064 nmNd∶YAG激光治疗,氨甲环酸组采用氨甲环酸超声导入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Q开关1 064 nmNd∶YAG激光治疗联合氨甲环酸超声导入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均高于Nd∶YAG激光组、氨甲环酸组(P<0.05);治疗12周后,联合治疗组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MASI)明显低于Nd∶YAG激光组、氨甲环酸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总满意度高于Nd∶YAG激光组、氨甲环酸组(P<0.05);治疗后,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15.00%、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半年复发率低于Nd∶YAG激光组及氨甲环酸组(P<0.05)。结论:Q开关1 064 n...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联合中药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每日2次,治疗组同时口服氨甲环酸0.5g/天,共12周。按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拟定的疗效判定标准,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率43.3%,有效率66.7%;对照组基本治愈率10%,有效率3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女性黄褐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万明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8):57-60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联合强脉冲光治疗在黄褐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所2022年 1月-12月收治的64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予 以氨甲环酸进行治疗,观察组予以氨甲环酸联合强脉冲光治疗,比较两组黄褐斑恢复情况、皮损评分、皮 肤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水分流失量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MASI评分为(8.94±1.16)分, 低于对照组的(10.78±2.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皮损评分、经表皮水分流 失量低于对照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氨甲环酸联合强脉冲光治疗应用于黄褐斑患者,可有效改善患 者黄褐斑情况及皮损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微晶磨面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晶磨面联合氨甲环酸药物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治疗组采用微晶磨面联合氨甲环酸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氨甲环酸药物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71.43%,两组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晶磨面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氨甲环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