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果酸联合点阵激光治疗光老化皮肤术后色素沉着的变化.方法:招募15名健康受试者,并随机进行一侧面部果酸(20%)治疗.1周后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进行全面部的治疗,DeepFX能量10mJ,密度5%,光斑直径120μm,频率600Hz,不重复治疗.于使用前、后不同时间点,检测皮肤颜色及角质层含水量,并由医师及受试者各自进行疗效主观评分.结果:L值 (皮肤亮度):果酸点阵激光联合治疗侧高于单一点阵激光治疗侧(眼外眦处、颧骨最高点处和口角与下颏连线中点处);*a (反应皮肤的红斑情况) 果酸治疗后1周点阵激光治疗1周,果酸点阵激光联合治疗侧高于单一点阵激光治疗侧,点阵激光治疗2周后下降;含水量两侧值则无明显区别.医师主观评分均认定果酸治疗后肤色变白,激光术后色素沉着不明显.患者对果酸治疗后的效果非常满意,所有受试者均反映果酸治疗后即可见皮肤白皙、紧实,激光术后色素沉着轻微,恢复较快.结论:果酸治疗可安全而有效地改善皮肤色泽和减轻点阵激光治疗后的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 940nm铒像素激光联合超脉冲CO_2激光治疗重度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重度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及患者和家属意愿将其分为采用2 940nm铒像素激光治疗的对照组和采用2 940nm铒像素激光联合超脉冲CO_2激光治疗的观察组,每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度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22%)(P0.05);观察组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6.67%)低于对照组(44.44%)(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BMI、病程、伴发其他皮肤疾病及家族史均与重度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性别、病程、伴发其他皮肤疾病、家族史均是影响重度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2 940nm铒像素激光联合超脉冲CO_2激光治疗重度痤疮凹陷性瘢痕可显著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性别、病程、伴发其他皮肤疾病及家族史均可对重度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的疗效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755nm皮秒激光联合中胚层修复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选取黄褐斑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755nm皮秒激光治疗,每月1次,术后常规面膜保湿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胚层修复,中胚层修复于两次激光治疗期间进行,每月1次,共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后2、4、6个月分别评估患者面部MASI评分,同时采用VISIA皮肤检测仪、CK皮肤多功能测试仪对患者面部紫外线斑、红区、弹性、经皮失水及皮肤含水量等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前MASI评分及紫外线斑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2、4、6个月MASI评分及紫外线斑评分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治疗后6个月,两组MASI评分及紫外线斑评分有明显差异(P0.001, P=0.007)。随着治疗次数增加,对照组经皮失水逐渐增加(P0.001)、皮肤含水量下降(P=0.005)、VISIA红区评分变化不明显(P=0.311);治疗组经皮失水逐渐下降(P=0.016)、皮肤含水量(P0.001)及弹性值(P0.001)增加、VISIA红区评分增加(P=0.002)。结论:755nm皮秒激光联合中胚层修复治疗黄褐斑的疗效优于755nm皮秒激光联合面膜保湿护理,且联合中胚层修复真皮层损伤得以修复,皮肤屏障功能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rhEGF联合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于笔者医院诊疗的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患者2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4例。对照组给予波长为755 nm的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外敷rhEGF凝胶。两组患者均治疗3次,每次间隔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两组治疗前后皮肤屏障功能[皮肤经皮水分丢失(TEWL)、角质层的含水量、pH值、乳酸刺激评分、a值及粘脱蛋白质含量],色素沉着评分及色素沉着面积,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54%和81.34%,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值、pH值、TEWL、角质层含水量、粘脱蛋白质含量及乳酸刺激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值、TEWL、粘脱蛋白质含量及乳酸刺激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质层含水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果酸换肤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的近期疗效。方法:将120例轻、中度寻常性痤疮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果酸组(单用果酸换肤)、胶原贴组(单用胶原贴敷料)和联合组(果酸换肤联合胶原贴敷料),每组40例。比较三组患者炎性皮损评分、面部脂溢评分、角质层含水量和经表皮失水率(TEWL)。结果:治疗12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00%,果酸组为72.50%,胶原贴组为85.00%,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周、12周后三组患者的炎性皮损评分均降低(P0.05),而且联合组的炎性皮损评分低于果酸组和胶原贴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周、12周后三组患者的面部脂溢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12周后联合组患者的面部脂溢评分均低于果酸组和胶原贴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周、12周联合组和胶原贴组患者的角质层含水量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角质含水量高于果酸组和胶原贴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和胶原贴组患者治疗6周、12周后TEWL均降低(P0.05),果酸组仅有治疗后12周TEWL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2周联合组患者的TEWL低于果酸组和胶原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果酸换肤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疗效显著,能够缓解痤疮炎性皮损症状、减少面部溢脂,补充角质层水分,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脉冲染料激光联合点阵铒激光治疗痤疮后增生性瘢痕患者的瘢痕修复效果及对皮肤屏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8月笔者医院收治126例的痤疮后增生性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实施点阵铒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脉冲染料激光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4个月。比较两组治疗4个月后的瘢痕修复效果,治疗期间的临床指标,治疗前、治疗4个月后的皮肤屏障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瘢痕修复总有效率为87.3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红肿、炎性渗出及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个月后两组皮肤经皮水分丢失量、红斑指数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角质层含水量、痤疮症状、自我感知、情感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染料激光联合点阵铒激光可明显缩短痤疮后增生性瘢痕患者皮肤红肿、炎性渗出及愈合时间,并可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Q开关1 064nm激光联合果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笔者科室门诊收治的162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联合治疗组:采用Q开关1 064nm激光联合果酸治疗;果酸组:采用单纯果酸治疗;激光组:采用单纯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治疗后对比分析三组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后,联合治疗组m MASI评分下降更明显(t=8.52,P0.05),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0.74%,激光组有效率59.26%,果酸组有效率53.70%,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激光组和果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满意率88.89%,激光组患者满意率55.56%,果酸组患者满意率57.41%,三组间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5)。所有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Q开关1 064nm激光联合果酸治疗黄褐斑疗效优于单用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及单纯果酸治疗,且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1 540 nm非剥脱点阵激光和2 940 nm铒像素激光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笔者医院就诊的120例皮肤光老化就医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点阵激光组(n=59)和像素激光组(n=61),其中点阵激光组接受1 540 nm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像素激光组接受2 940 nm铒像素激光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就医者皮肤红斑及黑色素、表皮角质层含水量和经表皮水分丢失量、皱纹和斑点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皮肤红斑及黑色素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点阵激光组低于像素激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就医者表皮角质层含水量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经表皮水分丢失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就医者皱纹和斑点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点阵激光组显著低于像素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点阵激光组并发症发生率(5.08%)低于像素激光组(9.84%),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铒点阵激光治疗玫瑰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皮肤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年11月-2022年6月天津河西维美医疗美容医院收治的94例玫瑰痤疮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 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强脉冲光治疗,研究组采用铒点阵激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皮肤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87%)高于对照组(82.98%),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瘙痒、红斑、丘疹脓疱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6%)低于对照组(1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铒点阵激光治疗应用于玫瑰痤疮患者中,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皮肤状况,减 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羟基乙酸联合1319nmNd:YAG激光治疗面部皱纹的效果并探讨其除皱机制。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予果酸治疗组,B组为联合治疗组,予果酸联合1319nmNd:YAG激光治疗;选择40只SD大鼠,随机分空白对照组,光老化组,果酸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各10只,联合治疗组予果酸联合1319nmNd:YAG激光治疗并比较不同组大鼠皮肤组织学改变。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达80%,而果酸治疗组达60%。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01,P<0.05);联合治疗组高于果酸治疗组。造模光老化大鼠真皮胶原变性、断裂、减少、排列紊乱,经激光及果酸治疗后得到改善,联合治疗改善更明显。结论:1319nmNd:YAG激光联合羟基乙酸面部除皱疗效优于单纯羟基乙酸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果酸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效果及对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 1月-2021年12月我院美容科收治的黄褐斑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以强脉冲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果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氧 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皮肤水分和皮 损评测分值、皮肤特征(色素斑、毛孔、紫质、皱纹及纹理)相关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 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DA低于对照组,SOD 与GSP-Px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表皮水分流失、皮损评分低于对照组, 皮肤角质层含水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色素斑、毛孔、紫质、皱纹及纹 理等相关皮肤特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果酸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效果确切,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改善 皮肤损伤状况,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Q开关1 064nm激光联合果酸换肤术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58例确诊为黄褐斑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Q开关1 064nm激光联合果酸换肤术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治疗过程中记录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进行m MASI评分,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治疗组m MASI评分下降更明显(t=-3.52,P0.05)。治疗组有效率83.5%,对照组有效率55.2%,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5)。治疗组的满意率84.6%,对照组的满意率58.6%,两组间的满意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49,P0.05),所有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Q开关1 064nm激光联合果酸换肤术优于单用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且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果酸换肤术联合五积散对痤疮患者皮肤屏障的修复和内分泌调节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3月于保山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的寒湿郁滞、脾胃湿热型痤疮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医联合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30例。中药组采用五积散免煎颗粒治疗,西医选用果酸治疗,联合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空白对照组不予治疗。比较四组的皮损积分、皮肤经皮水丢失(TEWL)、角质层含水量、pH值和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皮损积分低于西药组、中药组及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的皮损积分高于西药组、中药组(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的皮损积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四组患者的鼻部TEWL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四组的前额、脸颊TEWL不同,空白对照组、西药组及中药组的前额、脸颊TEWL均低于联合组(P0.05)。空白对照组的前额、脸颊TEWL均低于西药组、中药组(P0.05),联合组的前额、脸颊TEWL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四组患者的鼻部角质层含水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空白对照组、西药组及中药组的前额、脸颊角质层含水量均低于联合组(P0.05)。治疗前后比较,联合组的前额、脸颊角质层含水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前后,四组患者的pH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四组患者的证候积分两两不同,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三组患者的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结论:果酸联合五积散治疗寒湿郁滞、脾胃湿热型寻常性痤疮,能更好地修复患者皮肤屏障,改善患者内分泌指标,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O_2点阵激光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凝胶治疗面部痤疮瘢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科室2016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面部痤疮瘢痕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62例,采用CO_2点阵激光疗法联合bFGF凝胶治疗;对照组:62例,采用CO_2点阵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EC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后联合组的ECC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瘢痕基底深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1个月后、3个月的瘢痕基底深度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结痂时间、红斑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O_2点阵激光联合bFGF凝胶治疗面部痤疮瘢痕患者其疗效优于单用CO_2点阵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果酸换肤联合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方法 选取 我院2022年1月-12月收治的72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6例。对照组实施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观察组实施果酸换肤联合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 Nd∶YAG激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 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果 酸换肤联合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的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点阵铒激光联合羟基乙酸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8月笔者医院面部痤疮瘢痕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5,点阵铒激光治疗)和试验组(n=41,点阵铒激光联合羟基乙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ECCA评分及舒适度、痂皮脱落时间、误工期。对治疗前后色素斑、红斑、纹理、毛孔、紫质等皮肤特征指标进行定量检测,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24%(37/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9%(31/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1,P0.05)。两组治疗后ECCA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但试验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痂皮脱落时间、误工期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色素斑、红斑、毛孔、纹理、紫质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试验组色素斑、毛孔、紫质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点阵铒激光联合羟基乙酸治疗痤疮瘢痕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点阵铒激光,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Fotona4D联合射频和注射在面部抗衰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 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243例面部抗衰老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121例和观察组122例。对照组采取射频治疗联合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Fotona4D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及皮肤老化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及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中度老化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重度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治疗联合A型肉毒素注射以及采用欧洲之星Fotona4D Pro激光治疗在面部抗衰老治疗中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面部皱纹、 皮肤弹性及色素斑,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强脉冲光联合1 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对鱼尾纹的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收集年龄30~55岁、具有外眦部静态鱼尾纹特征的女性患者60例, 年龄30~55岁, 平均42岁。患者面部按随机数字表分为3个组;A组一侧面部用强脉冲光治疗, 另一侧用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B组一侧用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 另一侧用强脉冲光治疗后即刻接受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C组一侧用强脉冲光治疗, 另一侧用强脉冲光治疗后即刻接受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按照Seeman 4分分级法、皮肤含水量测试、主观客观评估、患者满意度评估术后效果。结果强脉冲光+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治疗侧和非剥脱点阵激光单独治疗侧除皱有效率在30、60、90 d, 两侧皱纹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2,P<0.05;F=12.84,P<0.05), 且两组间外眦部鱼尾纹Seeman评分60 d和90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5,P<0.05;t=0.10,P<0.05)。评估患者90 d外眦部位肌肤纹理改善方面联合治疗侧优于单独使用非剥脱点阵激光...  相似文献   

19.
黄花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9):43-46
的 探讨射频与点阵激光联合治疗在面部皮肤光老化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 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面部皮肤光老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4例。对照组予以射频治疗,观察组予以射频与点阵激光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积 分、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83.33% (P<0.05);观察组治疗后毛孔大小、皮肤质地、肤色、色素沉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 察组治疗后GAIS评分高于对照组,GP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予以面部光老化患者射频联合点阵激光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改善 患者皮肤状况,提高美容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万明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7):33-35
目的 探讨果酸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寻常性痤疮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所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 治的7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果酸 治疗,观察组予以果酸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皮肤油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以及不 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2.86%(P<0.05);观察组治疗后 皮肤油脂含量低于对照组,角质层含水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低于 对照组的17.14%(P<0.05)。结论 果酸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寻常性痤疮具有较好效果,在改善患者临 床症状同时,药物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