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成人安氏Ⅰ类轻中度牙列拥挤,检验其疗效。方法:选择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安氏I类轻中度牙列拥挤的成人患者31例。设计为牙弓扩展、个别牙邻面去釉或拔除一颗下切牙。通过配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每2周患者自行更换下一副矫治器,4~6周来院复诊1次。结果:31例患者均实现了牙齿排列整齐、无间隙,上下中线正(拔除1颗下切牙的除外),覆、覆盖关系正常,双侧磨牙中性关系不变。矫治时间8~14个月。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可以矫治成人安氏I类轻中度牙列拥挤,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2.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错畸形矫治技术,利用一系列的透明塑料制成的活动矫治器对牙齿进行顺序移动以矫正错畸形。由于它的美观、舒适、方便等优点,在成人患者中,这种矫治技术越来越受欢迎。近些年来,此项技术也渐渐被用于一些青少年错畸形的矫治,虽然同样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矫正,青少年的错畸形治疗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本文试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青少年错畸形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对正畸患者牙周健康及炎症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正畸矫治的64例错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正畸矫治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隐形组(27例)、传统组(37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金属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正治疗,隐形组患者则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及炎症状况。结果矫治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各项牙周健康指标均明显高于矫治前,隐形组的各项牙周健康指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矫治后6个月的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矫治前,隐形组患者的IL-1β、TNF-α水平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隐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0%,明显低于传统组(21.62%),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矫治期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牙周组织的影响小于传统金属直丝弓矫治器,能够有效控制炎症反应的发生,更有利于维护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赵红  杨智桥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4):1530-1533
目的:双垫矫治器(Twin block矫治器)及直丝弓固定正畸联合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11例(男5例,女6例)10~13岁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应用Twinblock及直丝弓固定正畸联合矫治。每位患者治疗前拍摄头颅侧位片、曲面断层X线片。对Twin block及直丝弓固定正畸联合矫治前后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结果:SNA、ANB、OJ、UI\SN减小,SNB、LI\MP、Sn-A’-UL、LL-B’-Pos增大,下颌升支、下颌体长及下颌综合长度均有增长,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能明显减小前牙覆、覆盖,增加上颌弓宽度,促进下颌生长,有效改善患者下颌后缩的面型。联合固定正畸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传统直丝弓固定矫治器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正畸患者咬合功能及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正畸患者随机均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1例,给予传统直丝弓固定矫治器矫治;观察组:51例,给予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观察两组装配固定矫治器前及装配后24h的咬合功能和治疗前及矫治6个月后的牙周健康状况,评估两组矫治满意度。结果:粘戴托槽24h后,两组患者口腔咬合功能指标中咀嚼效能(ME)、去皮花生仁的咀嚼次数(MT)、最大咬合力(MF)及咬合速率(SO)值显著降低(P0.05),最大合力时间(MFT)值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矫治6个月后,两组间牙龈指数(GI)、龈沟探诊深度(SPD)、龈沟出血指数(SBI)及菌斑指数(PLI)值较矫治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6个月后,两组龈沟液中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上升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矫治后对咀嚼功能、固定功能、美观程度、舒适性、方便程度及语言功能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能缓解正畸患者口腔咬合功能障碍,利于牙周组织健康,患者满意度高,效果优于传统直丝弓固定矫治器。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1例无托槽隐形联合固定矫治成人骨性Ⅲ类错的病例,前期固定矫治快速解除后牙锁、纠正前牙反,后期采用无托槽隐形结合微种植体与尖牙牵引加强支抗远移下颌磨牙进一步解除前牙反。矫治后效果良好,前牙覆覆盖正常,上下中线正,尖牙变为Ⅰ类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轻、中度牙列拥挤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过程中对牙周状态和龈沟液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7年9月于笔者科室行口腔正畸伴有轻、中度牙列拥挤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予以无托槽隐形矫治法正畸,对照组则予以传统托槽矫治法正畸。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4个月时评估患者牙周状态,检测龈沟液中IL-1β、TNF-α、PGE2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牙周指数及龈沟液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24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牙周状态GI、SBI、PLI、CAL指数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24个月后研究组中IL-1β、TNF-α及PGE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轻中度牙列拥挤患者,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较传统矫治器对牙周状态的影响更小,造成牙周炎症的程度更轻微,在临床有一定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陶瓷自锁矫治器对成人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笔者科室就诊的80例成人安氏Ⅰ类牙列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陶瓷自锁矫治器矫治,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分别于矫治前和矫治后1、3、6个月对两组患者牙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进行检测。结果:矫治后,不同观察时间点PLI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LI整体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LI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矫治后不同观察时间点SBI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BI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不同观察时间点PD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D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牙列矫治中,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相比陶瓷自锁矫治器对口腔卫生状况影响相对较小,但两种矫治器对牙周健康状况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的临床分析,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具体优势。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拥挤的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90例患者均实现了牙齿排列的整齐并有效关闭了拔牙的间隙。观察组在疗程评估的有效率方面略高于参照组,但是两组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而在美观满意度、舒适满意度和便捷满意度3个指标上,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存在着显著的差别。结论:固定矫治器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于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拥挤均能形成显著的疗效,但是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不但美观大方,还能够大大降低医生的劳动强度,所以在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拥挤方面,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相对于固定矫治器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微种植体支抗在上下颌不对称拔牙矫正病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例年龄13~20岁,安氏Ⅱ类,严重拥挤需上下颌不对称拔牙矫治的错畸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使用微种植体支抗辅助进行矫治,对照组仅使用常规直丝弓矫治技术,通过治疗前后模型和头颅侧位片测量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矫治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30例错畸形患者均解除拥挤,排齐牙齿,但实验组上颌切牙的后移距离大于对照组,而支抗牙(下颌第二磨牙)的前移距离却小于对照组(P<0.001)。结论:微种植体支抗在上下颌不对称拔牙矫正病例中不仅能更好地内收前牙、改善侧貌,而且可以更加有效地防止支抗丧失,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不拔牙方法治疗生长发育高峰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10~14岁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进行快速扩弓,运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完成不拔牙矫治。采取Pancherz二类错矫正分析方法结合传统测量项目分析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18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后,下颌骨发生明显前移,SNB角平均增加了2.30°,ANB角平均减小2.14°。下颌骨长度平均增加了2.67m,覆盖减小5.95mm,上中切牙明显内收。磨牙关系均调整为中性关系,下颌平面未发生明显旋转。结论:上下联合扩弓结合直丝弓矫治技术,能保留全口牙列,改善下颌后缩面型,是治疗轻中度拥挤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下颌扩弓联合矫正器矫治错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7年6月笔者科室行上下颌扩弓联合直丝弓固定矫治器结束的32例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矫正前后进行模型测量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矫正后,下上颌牙弓宽度与牙弓周长均有一定增加,前磨牙区差值最大,其次为磨牙区,最后为尖牙区;上颌最大增加量为(4.5±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92,P0.05);下颌最大增加量为(6.1±1.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14,P0.05);矫正前后上下颌牙弓长度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40,t=2.570,P0.05);矫正前后颌骨方面SNB、ANB与MP-SN等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5,t=4.206,t=3.584,P0.05);牙齿方面U1-SN、U1-NA、覆盖等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91,t=9.166,t=5.940,t=5.522,P0.05);矫正后L1-MP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02,P0.05)。结论:上下颌扩弓联合矫正器治疗错畸形可有效改善患者错中牙弓不匹配的情况,解除牙列拥挤,保持良好的咬合状态,并能改善患者颌面部美观。  相似文献   

13.
邹华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5):163-166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在牙列轻中度拥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2022年 1月-12月收治的50例牙列轻中度拥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 照组采用传统固定矫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方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尖牙区 宽度变化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68.00%(P <0.05);观察组 治疗后上颌尖牙区宽度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下颌尖牙区宽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语言功能、咀嚼功能、便捷程度、固定功能和美观舒适度的满意度评 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固定矫治方法,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方法治疗效果更好, 可改善患者上颌尖牙区的宽度,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正畸标准指数(peer assessment rating,PAR)比较PASS生理支抗矫治器和Damon自锁矫治器在安氏Ⅰ类错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2012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PASS生理支抗矫治器和Damon自锁矫治器完成治疗的安氏Ⅰ类患者80例,每组40例,以是否拔牙进一步分组,每小组各20例,对每组治疗前后的模型进行PAR指数测评,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PASS治疗组拔牙病例矫治后在前牙排列和后牙排列项目的PAR分值低于DAMON组(P0.05),其余各项PAR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非拔牙病例治疗各项PAR分值及PAR差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ASS矫治技术在安氏Ⅰ类拔牙病例的矫治效果优于DAMON技术,体现在前牙及后牙排列的控制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对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7年5月-2019年1月收治的58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固定矫治,观察组采取无托槽隐形矫治。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牙周指数[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炎性损伤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10%,与对照组89.6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PLI、GI、SB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ST、AL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34%,低于对照组的34.48%(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错牙合畸形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牙周健康情况,减轻牙周炎性损伤,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者治疗中采用自锁托槽+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张家口市第二医院五官科口腔门诊收治的80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矫治A组(n=39)与矫治B组(n=41)。矫治A组给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矫治B组给予自锁托槽+改良式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侧貌组织形态变化、Pancherz分析结果、外观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矫治B组侧貌组织有效变化占比为97.56%,高于矫治A组的79.49%(P<0.05);矫治B组B-OLP、Pg/OLP、is/OLP均高于矫治A组(P<0.05);矫治B组满意率为97.56%,高于矫治A组的79.49%(P<0.05);矫治B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矫治A组(P<0.05)。结论 自锁托槽联合in-block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够重建侧貌组织情况,优化面部美观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头颅定位后前位片测量,探讨改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纠正早期安氏Ⅲ类错且伴下颌功能性偏斜,改善早期功能性下颌偏斜。方法:混合牙列早期安氏Ⅲ类错且伴有下颌功能性偏斜患者20例,采用改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的方法,矫治前后头颅定位后前位片P-A测量分析,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改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矫正早期安氏Ⅲ类错且伴有下颌功能性偏斜后,下颌骨两侧结构不对称性有明显改善,下颌骨两侧综合长度差亦减小(P<0.01),两侧下颌体长度差明显减小(P<0.01)。结论:由于早期安氏Ⅲ类错且伴有单侧后牙反,导致的功能性下颌偏斜,采用改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可以使下颌骨的不对称得到一定的改善,是早期纠正下颌功能性偏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自锁托槽对牙列拥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6月于笔者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10例牙列拥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隐形组(55例)和自锁组(55例).自锁组接受Damon Q自锁托槽矫治器正畸治疗,隐形组接受Invisalign隐形矫治器正畸治疗,两组均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US~2矫治器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3例12~15岁安氏Ⅱ类错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器常规排齐整平上下牙列后,配戴SUS~2矫治器治疗6~9个月,对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23例患者矫治后侧貌改善明显,覆、覆盖正常,磨牙关系为Ⅰ类或接近Ⅰ类。头影测量分析显示ANB、UL-E、LL-E、OB、OJ、PP-FH及Y轴治疗后显著减小(P0.05);SNB、Go-Gn、Ar-Go、L1-MP治疗后显著增大(P0.05);OP-FH、SNA、SN-MP、U1-SN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SUS~2矫治器联合直丝弓技术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Ⅱ类错时可有效地利用下颌骨的生长潜力,刺激下颌骨的生长从而获得明显的骨骼及侧貌改变,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20.
陶瓷托槽直丝弓技术矫治错耠畸形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瑞珠 《护理学杂志》2008,23(20):42-43
目的 探讨陶瓷托槽直丝弓技术矫治错(牙合)畸形的护理配合.方法 对126例采用陶瓷托槽直丝弓技术矫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进行护理配合.结果 疗程最长为22个月,最短为6个月,平均为10.3个月.126例患者由突面型变为直面型,牙列拥挤解除,排齐牙列,磨牙尖牙达到中性关系,中线正,牙齿转矩正常.结论 护理人员在配合过程中需把握好材料调拌、托槽就位时间,在不同阶段正确传递所需器具,矫治毕做好详尽、全面的健康教育,为确保矫治效果、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