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儿童太田痣激光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激光治疗的儿童太田痣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分析。方法:104例12岁以下儿童太田痣患者,其中男32例,女72例,进行临床特点、激光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等的临床分析。结果:治疗7次后,颜色和面积的治愈率分别为79.81%和75.96%;治疗10次后,均达到96.15%,再增加治疗次数,治愈率无明显改变;患儿首次治疗年龄越小,达到治愈的治疗次数越少;发病年龄越小越易复发。结论:儿童太田痣早期治疗疗效好,治疗次数少;发病越早的患儿,治疗后越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Q开关Nd:YAG激光系统治疗太田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Q开关Nd:YAG激光仪对317例太田痣患者进行皮损区的多次照射治疗。治疗间隔时间2~3个月,根据皮损不同颜色、部位、年龄及治疗经验选择不同能量和光斑大小。结果:治疗次数与疗效成正比相关,治疗次数越多,效果越好。接受治疗≤5次时,儿童临床效果较成人好;远期疗效儿童组与成人组相同。结论: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太田痣安全有效,预后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调Q1064nm激光和调Q755nm激光治疗婴幼儿太田痣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太田痣婴幼儿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调Q翠绿宝石755nm激光治疗,研究组应用调Q1 064nm激光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婴幼儿太田痣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次数以及不同皮损颜色的疗效。结果: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蓝色、褐色皮损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太田痣的治疗过程中,调Q1 064nm激光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与分析白癜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探讨白癜风发病机理。方法:采用调查表的形式收集10 000例白癜风患者的临床和治疗资料,从性别构成、发病年龄、病期、发病部位、皮损分布、皮损范围、皮损面积、诱发因素、疾病分期及分型、伴发疾病、家族史、发病或加重季节、细胞免疫水平、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0 000例白癜风患者男女性别构成约为1.14:1,平均发病年龄为19.98岁,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约71%的患者在25岁以前发病,皮损多呈双侧分布,好发于躯干、四肢,多在夏季发病,约21%的患者发病前有明确的诱因。寻常型明显较节段型多,寻常型者中又以散发性为多;进展期者较稳定期者为多;1 294例有家族史;在各型白癜风中局限性白癜风疗效最佳。治疗6月后痊愈77例(4.65%),显效554例(33.47%),总有效率38.12%,好转955例(57.7%),无效69例(4.17%)。结论:白癜风患者发病年龄小,病因不清,部分患者有家族史或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疗效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与分析白癜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探讨白癜风发病机理。方法:采用调查表的形式收集10 000例白癜风患者的临床和治疗资料,从性别构成、发病年龄、病期、发病部位、皮损分布、皮损范围、皮损面积、诱发因素、疾病分期及分型、伴发疾病、家族史、发病或加重季节、细胞免疫水平、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0 000例白癜风患者男女性别构成约为1.14:1,平均发病年龄为19.98岁,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约71%的患者在25岁以前发病,皮损多呈双侧分布,好发于躯干、四肢,多在夏季发病,约21%的患者发病前有明确的诱因。寻常型明显较节段型多,寻常型者中又以散发性为多;进展期者较稳定期者为多;1 294例有家族史;在各型白癜风中局限性白癜风疗效最佳。治疗6月后痊愈77例(4.65%),显效554例(33.47%),总有效率38.12%,好转955例(57.7%),无效69例(4.17%)。结论:白癜风患者发病年龄小,病因不清,部分患者有家族史或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疗效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太田痣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2,他引:3  
目的:观察Q开关Nd:YAG激光对1012例太田痣疗效并探讨与疗效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用Q开关Nd:YAC激光(1064nm波长)对1012例大田痣进行治疗。通过回顾性总结治疗效果,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Q开关Nd:YAG激光治疗1012例太田痣,痊愈496(4.34%)例,痊愈率与治疗次数有关,x~2=460.850,P<0.005,即随治疗次数增加,痊愈率增高;男性患者痊愈率明显高于女性,x~2=5.670,P<0.025,平均治愈次数也少于女性;各年龄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皮损部位与疗效有关,额、颞部皮损疗效相对较好。其他因素如治疗光斑、能量密度、治疗间隔时间等也与疗效有关。结论: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太田痣效果好,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主要有治疗次数、患者性别、皮损部位。光斑、能量密度、治疗间隔时间、皮损颜色、患者皮肤类型、全身状况等与疗效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点阵铒激光治疗面部各种瘢痕的疗效,并对影响疗效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应用点阵铒激光对132例面部瘢痕患者皮损进行磨削、大范围平扫,分析对比依据不同影响因素分组后各组显效率差异,探索对治疗效果有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6个月,有效率97.8%,显效率85.7%,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病史长短、皮损的临床分型、病损程度各组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等其他因素对疗效无影响。结论:点阵铒激光治疗面部瘢痕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皮损稳定后及早治疗预后较好,皮损程度轻者预后较好,不同临床分型治疗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8.
马瑛  赵晓丽  严晓雪  李潼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1):1546-1548
目的:观察应用点阵铒激光治疗面部各种瘢痕的疗效,并对影响疗效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应用点阵铒激光对132例面部瘢痕患者皮损进行磨削、大范围平扫,分析对比依据不同影响因素分组后各组显效率差异,探索对治疗效果有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6个月,有效率97.8%,显效率85.7%,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病史长短、皮损的临床分型、病损程度各组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等其他因素对疗效无影响。结论:点阵铒激光治疗面部瘢痕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皮损稳定后及早治疗预后较好,皮损程度轻者预后较好,不同临床分型治疗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多波长激光治疗太田痣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8年6月以来,应用多波长激光治疗460例太田痣患者,每次治疗间隔4~6个月,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性别及太田痣颜色的深浅,选用不同的技术参数.结果多波长激光治疗3~6次后,450例患者治愈,8例患者显效,2例患者有效,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后有8例患者创面皮肤出现程度不等的继发性色素沉着,3~6个月自行消退,治疗后全部患者均无瘢痕形成.结论多波长激光治疗太田痣其方法安全可靠,效果令人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Q-开关红宝石激光治疗太田痣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Q-开关红宝石激光治疗太田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自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Q-开关红宝石激光对120例太田痣患者的皮损区进行治疗,根据皮损的部位、颜色及病程选择不同的能量和光斑,治疗1~5次,每次间隔3~6个月.结果 痊愈者78例,占65.0%;显效者35例,占29.2%;有效者7例,占5.8%.有效率100%.治疗后经1~3年的随访,患者均较满意.无一例患者出现色素脱失和瘢痕.结论 经临床观察,Q-开关红宝石激光治疗东方人太田痣安全有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分析多波长激光治疗太田痣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 1998年 6月以来 ,应用多波长激光治疗4 6 0例太田痣患者 ,每次治疗间隔 4~ 6个月 ,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性别及太田痣颜色的深浅 ,选用不同的技术参数。结果 多波长激光治疗 3~ 6次后 ,4 5 0例患者治愈 ,8例患者显效 ,2例患者有效 ,总有效率为 10 0 %。治疗后有8例患者创面皮肤出现程度不等的继发性色素沉着 ,3~ 6个月自行消退 ,治疗后全部患者均无瘢痕形成。结论 多波长激光治疗太田痣其方法安全可靠 ,效果令人满意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脂溢性角化症(SK)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及诊断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1 月-2023年1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242例SK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皮损的不同临 床表现与组织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 男女SK患病比例为5∶7;不同性别组织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0.05);SK的发病年龄为25~88岁,发病年龄高峰为31~70岁;高年龄组发病率高于低年 龄组(P <0.05);不同发病部位组织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K皮损直径为 0.2~2.6 cm,其中直径0.5~1 cm、质中、境界清楚、形状典型、颜色呈灰白色的皮损占比较高;242例 患者的病理分型有角化过度型46例(19.01%)、棘层肥厚型87例(35.95%)、腺样型34例(14.05%)、 扁平型27例(11.16%)、克隆型9例(3.72%)、刺激型22例(9.09%)、黑素棘皮瘤型4例(1.65%)及 混合型13例(5.37%);根据临床表现明确诊断为SK的有116例(47.93%),误诊为色素痣的有73例 (30.17%)。结论 SK的临床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分析多波长激光治疗太田痣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1998年6月以来,应用多波长激光治疗460例太田痣患者。每次治疗间隔4~6个月,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性别及太田痞颜色的深浅,选用不同的技术参数。结果 多波长激光治疗3~6次后,450例患者治愈,8例患者显效,2例患者有效,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后有8例患者创面皮肤出现程度不等的继发性色素沉着,3~6个月自行消退,治疗后全部患者均无瘢痕形成。结论 多波长激光治疗太田痣其方法安全可靠,效果令人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手部腱鞘巨细胞瘤45例临床分析及探讨其复发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肿瘤生长部位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2月-2007年2月的45例手部腱鞘巨细胞瘤住院患者的病史,并就其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进行临床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发年龄为21-30岁,占51.1%.男女性别比例基本为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部位右手(60.0%)明显高于左手(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局部切除是治疗腱鞘巨细胞瘤的最佳方案;对病理检测结果为生长活跃的肿瘤患者应做局部扩大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3月至2007年11月间经临床病理学确诊的大肠癌肝转移80例的临床资料.对发病情况、肿瘤部位、病理分期、组织分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随机抽样同期收治的无肝转移的大肠癌4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转移组年龄24~83岁.平均63.36岁,男女比1.58:1;无转移组年龄27~82岁,平均65.22岁,男女比1.14:1.统计学分析: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浸润程度、肿瘤大体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肠癌的肝转移与肿瘤的病情发展进程(浸润深度、肿瘤大体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早期诊断、治疗对减少大肠癌肝转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精神紧张、抑郁等心理问题与白癜风患者,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统一制定的流行病学调查表,调查员对白癜风患者进行面对面同等细致询问,就其性别、职业.皮损面积、单双侧分布、皮损的活动性及分型等情况进行调查,并让患者自身评价其心理状况,从7443例患者中筛选出551例自觉有心理问题的患者,分析上述临床资料与心理问题的相关性。结果:精神紧张、抑郁等心理因素在白癜风患者的性别、皮损单双侧分布、病情的活动性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职业、皮损面积、分型等方面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癜风患者的心理因素与性别、皮损分布及活动性等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太田痣(nevusofOta)是一种侵犯巩膜和三叉神经第一支、第二支分部区皮肤的良性色素性皮肤病。好发于眼部、颧部和颞部,皮损颜色为褐色、褐青色、紫蓝色、黑色,直径为1~10mm的小斑片,也可为大面积的斑片。此病是由日本东京大学皮肤科Ota第一次报道,1937-1940年Tanino对临床26例太田痣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进行分类,1956年FitZPatrick把它归类为色素性皮肤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和分析肢端白癜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67例肢端白癜风患者的临床和治疗资料进行收集,从其性别构成、发病年龄、病程、发病部位、皮损分布和面积、疾病分期、有无黏膜受累及部位、诱发因素、发病或加重季节、伴发疾病、家族史、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67例肢端白癜风患者中,男、女患者的性别构成约为2.71:1,平均发病年龄在24.39岁左右,其中约有60%的患者始发年龄超过18岁。绝大部分患者皮损面积相对局限,多对称分布于手足,约有10%的患者累及黏膜,常处于进展期,多发生于春夏季。部分患者有阳性家族史,局部外伤和精神因素是其最常见诱因,此型患者多无相关伴发疾病。完成了3、6、9及12个月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10.34%、25.00%、28.58%和44.44%。结论:肢端白癜风中男性患者发病率相对偏高,始发年龄相对年长,病因复杂,对目前各种治疗方法抵抗,治疗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9.
QS 紫翠宝石激光治疗太田痣2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田痣是皮肤真皮内黑素细胞聚集形成的皮肤终生不退的色素斑。沿三叉神经支配的皮肤如额、颞、眼睑、鼻及颊分布 ,颜色为黑、蓝黑、灰及褐色。我科 1998~ 2 0 0 0年用QS紫翠宝石激光治疗太田痣病人 2 0 0例 ,并且随访 1年 ,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2 0 0例太田痣均为我科激光门诊的患者 ,男 7例 ,女 193例 ,年龄 3个月~ 5 2岁 ,单侧面部皮肤损害 199例 ,双侧面部1例 ,病损最大面积 110 2 。二、治疗方法患者采用QS紫翠宝石激光机治疗。每次治疗前检测皮损的颜色、面积及是否出现色素异常及瘢痕等表现 ,两次治疗间隔为 3个月。为防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联合针灸美容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及治疗组。对照1组:29例,采用穴位埋线进行治疗;对照2组:21例,使用针灸美容针治疗;治疗组:30例,穴位埋线联合针灸美容针治疗。三组均连续治疗8周,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无效率、治疗前后皮损面积及皮损颜色积分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情况进行评估,并将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皮损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皮损面积及皮损颜色积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两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两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HADM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针灸美容针疗法能够有效提高黄褐斑患者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皮损情况,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