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总结应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填充矫治颜面部凹陷的美容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6年2月间,对197例面部不同部位凹陷或外形不满意的就医者,采用肿胀麻醉与注射器法获取脂肪颗粒后,注射填充于面部凹陷部位,以改善面部衰老症状。结果:本组就医者中173例行一次填充后感觉效果满意,20例术后3~6个月行第2次充填后满意,2例行3次、2例行4次填充后满意。术后随访1~12个月,完全满意者141例,满意的49例,认为手术效果一般的5例,不满意者2例。结论:自体脂肪颗粒注射填充面部凹陷,美容效果明显,潜在风险小,并发症少,是面部年轻化及美容重塑的一种安全而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年轻就医者面部轮廓重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笔者医院接受自体脂肪颗粒填充行面部轮廓重塑的年轻就医者21例,评估术后长期随访的美学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所有就医者中,15例就医者接受了1次脂肪填充手术就达到了满意效果,6例接受了2次手术填充。4例注射位置出现瘀血,7~13d消退;2例出现单侧眼充血,10~17d消退;未出现硬结、条索、感染和栓塞等并发症。所有就医者注射后1年随访,取得了面部轮廓重塑效果良好,就医者满意。结论:对于年轻就医者的面部轮廓的重塑,应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面部塑形和改善面部衰老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以标准自体脂肪注射器负压吸引法吸取大腿、腹部脂肪颗粒,纯化后根据术前设计用脂肪抽吸针将脂肪颗粒注射至额颞部、面颊、苹果肌、泪沟、鼻唇沟、上睑、下颏等需要填充部位。结果:本组58例求美者无明显术后并发症。随访3~6个月,仅1例行2次注射。填充后面部较术前丰满,质感同周围组织,形态自然,面部衰老得以改善。结论: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可达到丰满塑形、改善面部衰老的效果,符合面部软组织特征。  相似文献   

4.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面部轮廓整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将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用于面部轮廓整形的方法和体会。方法:采用肿胀吸脂术抽吸皮下脂肪,将抽吸出的自体颗粒脂肪经过离心、提纯后超量30%均匀注射于面部标记区域,多层次多隧道注射,以改善面部轮廓。结果:269例就医者495个注射部位,脂肪移植量1~40ml。随访时间3~36个月,效果较满意。无脂肪液化、感染破溃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效果明显、持久。结论: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面部软组织填充手术技术,可以有效改善面部轮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结合自体脂肪移植在面部凹陷填充中的应用及其并发症情况。方法:本组共65例就医者,于大腿根部内侧获取自体脂肪并纯化,静脉采血经处理获得PRP,PRP与自体脂肪按1:3比例混合后注射于面部凹陷处。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其中64例对术后效果满意,1例自觉改善不明显术后半年行二次填充,所有就医者均未出现脂肪液化、感染、坏死、血肿、结节等并发症。结论:PRP结合自体脂肪移植应用于面部凹陷填充疗效确切,并发症可控,脂肪存活率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面部年轻化及轮廓重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面部年轻化及面部轮廓重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抽吸腹部、臀部或大腿部的脂肪,将获得脂肪混悬液于3500r/min离心5min,去除上层及下层的杂质,然后将纯化的脂肪颗粒按需要分层均匀地注射到面部各个受区部位。结果:从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应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进行面部年轻化及面部轮廓重塑手术186例,术后经6—12月的随访,130例1次即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54例就医者经2次至3次手术填充方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除3例出现局部硬结及5例出现过度矫正,其他就医者均未出现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使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进行面部年轻化及面部轮廓重塑,能够达到良好、稳定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胶面部精细化填充的效果及对面部美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预进行面部填充的80例就医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自体颗粒脂肪进行填充,观察组采用脂肪干细胞胶进行精细化填充。填充后6个月,比较两组就医者对填充效果的满意率、二次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面部美学(面部轮廓、面部容积与面部年轻化)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填充效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面部轮廓、面部容积及面部年轻化美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二次手术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自体颗粒脂肪填充相比,脂肪干细胞胶面部精细化填充的效果更优,对面部美学的改善程度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多层次注射填充重塑面部轮廓的临床效果。方法:注射器吸脂,采用纱布分离和净化脂肪,直接取黄色脂肪颗粒转入1ml注射器,经多层次注射填充于面部。结果:对57例实施面部颗粒脂肪多层次注射填充患者,随访3~36个月,面部注射填充部位较前饱满、圆润,且无血肿、硬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临床取得了良好的重塑面部轮廓的效果。结论:自体脂肪颗粒注射填充重塑面部轮廓,效果持久稳定,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填充面部凹陷畸形的方法 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下腹部、大腿前外侧部、臀部作为脂肪供区,在静脉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下行脂肪抽吸术,将抽吸的脂肪经生理盐水冲洗直至清亮,静置后将脂肪注射移植于颞部、面颊部、鼻唇沟等部位,注射量视局部情况而定.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共对30例求美者行自体脂肪颗粒面部注射移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果 本组共30例求美者,术后填充部位充盈,质地柔软,局部无硬结、感染、脂肪液化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6个月,外观自然,效果满意.结论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是矫治面部软组织凹陷及皱纹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过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矫正面部老化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78例,采用肿胀吸脂技术抽吸皮下脂肪,将抽吸出的自体颗粒脂肪经过离心、提纯后均匀注射于面部老化的标记区域,多层次多隧道注射,以补充面部丢失的软组织容量,改善老化面容。结果所有受术者随访3个月至3年,面部老化改善满意,无脂肪液化、感染、破溃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效果明显、持久。结论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面部软组织填充手术技术,可以有效地取得改善面部老化、除皱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采用自体脂肪注射移植行隆乳术和面部凹陷填充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脂肪堆积的部位行负压吸脂术,将吸出的脂肪进行漂洗、沉淀处理后,注射至自体的乳房及面部,行隆乳和面部凹陷处填充.每侧乳房每次注射量为20~80 ml,面部每个部位每次注射量为4~40 ml.需要2次以上注射者,每次间隔3~6个月.结果 自2006年2月至2009年2月,对182例求美者的乳房及面部行自体脂肪移植填充术.术后随访其中的149例求美者6~24个月,满意者112例,占75.2%;基本满意者37例,占24.8%.术后12个月出现单侧乳房肿块者1例,并有钙化点,经核磁共振检查排除恶性病灶;余者乳房外形良好,面部填充处仍较饱满.结论 自体脂肪注射移植存在吸收的问题,因此,应注射移植超出填充部位需要量的10%~30%,才可能保证术后外形的美容效果;因具有取材方便、无毒性及排斥反应等优点,只要求美者属于适应证范围,自体脂肪注射移植是临床上隆乳及填充面部凹陷较好的美容整形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体脂肪移植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在面部老化治疗中的效果。方法自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对16例面部老化的求美者先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下颌缘注射16~30 U,额纹区注射5~15 U,降眉肌区注射8~12 U,鱼尾纹区注射6~12 U。于注射后2周行自体脂肪移植面部填充,选择大腿内外侧及腹部作为供区,将吸出的脂肪制作成颗粒脂肪和纳米脂肪;于面部凹陷处注射填充脂肪颗粒,于眶周皱纹处注射填充纳米脂肪;其中经1次填充满意者12例,经2次填充满意者4例。结果术后随访16例求美者3个月,面部轮廓流畅自然,面部凹陷处及泪沟畸形基本消失,眶周皱纹明显改善,面部肤色及质地也有所改善;无术区感染、局部硬结、脂肪液化等并发症发生。求美者满意率较高。结论自体脂肪移植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应用,并将颗粒脂肪和纳米脂肪注射于老化面部的不同部位,其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PDO(p-dioxanone)线联合自体颗粒脂肪填充治疗下睑老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8年12月,78例于笔者医院行PDO线联合自体颗粒脂肪填充治疗下睑老化的就医者,按Hirmand标准分型,采用双盲法,对就医者治疗前后按Sadick泪槽等级量表(TTRS)、Barton坡度分类法进行评分比较,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失访6例,其余就医者下睑老化均得到改善,对术后效果表示满意;就医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O线联合自体颗粒脂肪填充治疗下睑部老化的临床疗效明显,尤其是对于轻中度膨隆型下睑袋(无明显皮肤松弛)伴不同程度泪槽畸形所致的下睑部老化就医者,就医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满意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干细胞的浓缩提取技巧及在面部填充治疗中的远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2017年对38例颜面部凹陷或组织缺容的就医者行自体脂肪干细胞移植填充矫治,术后随访评价矫治效果。结果:38例就医者中,有33例接受了1次自体脂肪干细胞移植,5例进行了再次自体脂肪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访时间为3~41个月,术后颜面部缺容及轮廓欠佳现象获得显著改善。未出现局部硬结、皮肤表面不平整、注射针孔瘢痕及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术后就医者和医师对效果的总有效率评价分别为94.7%和97.4%。结论:自体脂肪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安全、远期疗效理想的面部年轻化治疗方式,严格遵照医疗规范及实验室提取脂肪干细胞的提取方法操作,可以有效提高脂肪干细胞的移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改善面部凹陷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局部肿胀麻醉吸脂术抽吸皮下脂肪,并将吸出的自体脂肪颗粒,经离心、提纯,超量30%均匀注射于面部凹陷区域,从而改善面部轮廓。结果:50例就医者面部凹陷充填后,效果满意,随访3~24个月,2例术后出现表面凹凸不平,1例术后出现过度矫正,给予相应的抽吸处理后好转,效果明显、持久。结论: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改善面部凹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隆鼻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针对23例单纯鼻根低平的就医者,注射自体脂肪颗粒进行隆鼻。结果:20例就医者1次充填即取得预期临床效果,3例就医者经过再次手术填充达到满意效果。结论:应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鼻根局部隆鼻能够达到良好、稳定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体乳化脂肪在面部皱纹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0例面部皮肤软组织老化萎缩凹陷患者,在其腹部或大腿抽吸脂肪颗粒,经离心纯化乳化后,注射移植填充面部皱纹,术后定期观察填充效果。结果:20例(42个部位)中15例接受1次乳化脂肪注射移植,4例接受2次注射移植,1例接受3次注射移植;术后随访6个月,面部皱纹、肤质明显改善,未发现感染、硬结、肉芽肿等并发症。临床疗效患者满意率为75%,术者满意率为80%,不满意率为5%。结论:自体乳化脂肪注射移植填充面部皱纹,效果显著、可靠。  相似文献   

18.
郭新雯  马少林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2):1263-1266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于面部凹陷处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选择下腹部、大腿前外侧部、臀部作为脂肪供区,行脂肪抽吸术,将吸出的脂肪进行漂洗、沉淀处理后,注射至面部凹陷处。结果:本组34例患者面部每个部位填充剂量为4~40ml/次,二次填充间隔3~6个月。经过1~3次颗粒脂肪注射充填,面部填充部位外观饱满、自然,皱纹明显减轻或消退;术后随诊3~24月,有2例发生局部硬结,给予局部按摩、热敷、理疗后逐渐消失,无一例发生血肿、感染、不对称等并发症,患者外形满意。结论: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修复操作简便、手术瘢痕小,患者痛苦少、安全有效,适合于面部凹陷的美容整形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自体脂肪颗粒填充术矫治中老年就医者上眼窝凹陷的治疗效果,探讨其治疗体会。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6例(165眼)上眼窝凹陷的中老年就医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注射器抽取就医者自身大腿内侧或臀上部的脂肪颗粒,经过清洗、离心、纯化,将其移植在上眼窝凹陷区。术后随访1年,观察就医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6例就医者的上眼窝凹陷均得到明显改善,70例经过1次填充眼窝形态满意,16例经过2次填充后眼窝形态满意;无脂肪液化、感染及血肿等术后并发症发生;就医者正常生活及工作不受影响。结论:自体脂肪颗粒填充术矫治中老年就医者上眼窝凹陷,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红外线治疗对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隆乳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小乳就医者,施行自体脂肪颗粒注射隆乳,随机分组,每组34例,治疗组就医者术后24h开始给予红外线照射,每天2次,每次30min,连用5~7天;对照组不予照射。记录两组就医者手术前后乳房体积、乳房形态学变化、医患双方满意度、手术并发症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两组就医者手术前后乳房体积变化差值、满意度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无明显并发症,经2次脂肪注射移植后乳房形态良好;对照组就医者术后疼痛较明显,有3例5侧乳房出现局部红肿,1例脂肪液化,2例纤维结节。结论: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隆乳术后配合红外线治疗,疼痛轻,并发症少,乳房增大效果好些,就医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