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林  郭珮怡  郭顺星  戴均贵 《中草药》2016,47(23):4137-4140
目的对国产沉香的小极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国产沉香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2-(2-苯乙基)色酮衍生物,分别鉴定为6-甲氧基-7-羟基-2-(2-苯乙基)色酮(1)、6,7-二甲氧基-2-(苯乙基)色酮(2)、6,7-二甲氧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3)、6-甲氧基-2-[2-(3′-甲氧基-4′-羟基苯)乙基]色酮(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沉香酮J;化合物4为首次从国产沉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柬埔寨柯拉斯那沉香Aquilaria crassn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沉香的化学成分,通过波谱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采用MTT法测试化合物对2株人癌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柯拉斯那沉香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4个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分别为6-甲氧基-8-羟基-2-(2-苯乙基)色酮(1)、6-甲氧基-7-羟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2)、7β,8β-环氧-6α-羟基-5α-甲氧基-5,6,7,8-四氢-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3)、rel-(1a R,2R,3R,7b S)-5,6-环氧-7,8-二羟基-5,6,7,8-四氢-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均为首次从柬埔寨柯拉斯那沉香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人肺腺癌细胞A549有较弱的体外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3.
曾从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枯木中分离得到倍半萜化合物、色原酮衍生物。本次又从中分离出4个新的色原酮衍生物(1~4)和7个已知化合物二甲吡喃喹啉色原酮、AH3~AH6、AH10、AH14。取土沉香(1.0kg)切片,用甲醇室温提取2d,浓缩并以水稀释至300mL。以己烷(300mL×3)提取得己烷溶解部分(4.8g),水层再以乙酸乙酯、丁醇提取,分别得乙酸乙酯溶解部分(12.3g)和丁醇溶解部分(4.0g)。己烷溶解部分(4.5g)经硅胶柱层析,得到1个新的2-(2-苯乙基)色原酮(1)和5个已知化合物二甲吡喃喹啉色原酮、AH3~AH6。乙酸乙酯溶解部分(11.5g)反复经硅胶柱、…  相似文献   

4.
罗永明  李诒光  谢一辉 《中药材》2004,27(6):410-411
从茶色素中分离得到2个苯骈卓酚酮类化合物,经化学方法与光谱分析鉴定为7,8,9-三羟基苯骈卓酚酮和7,8,9-三羟基-4-羟基苯骈卓酚酮.该类化合物是首次从茶色素中分离得到的主要色素类成分.  相似文献   

5.
灯盏花中两个新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索菊科植物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灯盏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了2个化合物,经光谱学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1-羟基-2,3,5-三甲氧基Shan酮(1-hydroxy-2,3-5-trimethoxy xanthone,Ⅴ),1-(2‘-γ-吡喃酮)-6-咖啡酰基-α-D-吡喃葡萄糖苷(1,2‘-γ-pyranone)-6-caffeoyl-α-D-pyranoglucose,Ⅵ)。结论 化合物Ⅴ、Ⅵ,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Ⅵ对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粘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它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者以生物活性为导向,从印度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根茎甲醇提取物中分得1新的2-(2-苯乙基)色原酮类化合物5-羟基-2-(2-苯乙基)色原酮(1)和3个已知化合物,即5-羟基-2-[2-(2-羟苯基)乙基]色原酮(2)、巨盘木色原酮(3)和5-羟基-2-苯乙烯基色原酮(4)。初步研究了4个化合物的神经保护作用。干燥的印度白茅根茎用甲醇超声提取3次,减压回收溶剂,所得甲醇提取物悬浮于水中,用正己烷多次萃取。正己烷部位显示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其经硅胶柱色谱分离,用正己烷-醋酸乙酯-甲醇梯度洗脱,得到12个部位F1~F12。F3经反相柱色谱分离,50%→100%甲…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LC-MS技术对沉香中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进行快速鉴别与分析。方法:通过LC-IT-TOF-MS~n对31个对照品进行多级质谱采集,确定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的裂解规律,利用其裂解规律对沉香中的色酮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在沉香药材中发现了4个三元氧环四氢色酮,18个四羟基四氢色酮,4个氯代四氢色酮和51个简单2-(2-苯乙基)色酮。结论: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快速高效,可为沉香中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的分析和鉴定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老鼠簕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彭兴  龙盛京 《中草药》2006,37(7):971-973
目的研究老鼠A canthus ilicif oliu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快速低压干柱分离,经理化常数测定,结合IR1、H-NM R1、3C-NM R、ES I-M S鉴定结构。结果从老鼠茎的75%乙醇提取液中共分得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六烷酸(Ⅰ)、豆甾醇(Ⅱ)、正三十四烷醇(Ⅲ)、2-苯并唑啉酮(Ⅳ)、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香草酸(Ⅵ)、4-羟基-2-苯并唑啉酮(Ⅶ)、槲皮素(Ⅷ)。结论化合物Ⅶ是首次报道的天然产物,化合物Ⅰ、Ⅲ、Ⅵ和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报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滇重楼内生真菌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及结构。方法将米曲霉采用液体发酵方式发酵,萃取后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滇重楼内生真菌米曲霉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6-[(2S,3S)-3-羟基丁烷-2-基]-3-甲基-2H-吡喃-2-酮(1)、(R)-4-羟基-6-(1-羟基-2-甲基丙基)-3-甲基-2H-吡喃-2-酮(2)、flufuran(3)、flufuran methyl ester(4)。结论化合物1、2为新的α-吡喃酮类化合物,命名为米曲霉α-吡喃酮A和米曲霉α-吡喃酮B。  相似文献   

10.
熊慧  王龙  姜海琴  向雪川  吴欣妍  梅之南 《中草药》2017,48(19):3910-3914
目的研究榼藤Entada phaseoloides种仁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和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榼藤种仁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甲氧基苄基-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芥子醇-O-[β-D-呋喃芹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苷(2)、2-β-D-吡喃葡萄糖氧基-5-羟基苯乙酸(3)、2-β-D-吡喃葡萄糖氧基-5-羟基苯乙酸甲酯(4)、5-O-β-D-吡喃葡萄糖基-3-氢苯并[b]呋喃-2-酮(5)、二氢红花菜豆酸-4′-β-D-吡喃葡萄糖苷(6)、黄麻诺苷C(7)、1′S,4′S-4′-二氢脱落酸-4′-O-β-吡喃葡萄糖苷(8)。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榼藤子苷F;化合物5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菲律宾产丝沉香Aquilaria filari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凝胶、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分离丝沉香的化学成分,通过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改进后的4-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nitrophenyl-β-D-glucopyranoside,pNPG)法测试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 从菲律宾产丝沉香中分离鉴定了2个2-(2-苯乙基)色酮二聚体,分别为aquifilarone N(1 )和diaquilariachrome B(2 )。化合物12 均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分别为(14.33±0.38)μmol/L和(39.53±2.09)μmol/L。结论 化合物1 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 为首次从丝沉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彭冰  高增平  何薇  王宏  韩旭阳  曾祖平 《中草药》2014,45(15):2136-2138
目的研究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通过理化鉴别及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香鳞毛蕨全草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异丙基-5,7-二羟基-1′-O-β-D-吡喃葡萄糖基色原酮苷(1)、(6R,9R)-3-酮-α-紫罗兰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2)和红豆杉苷(3)。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香蕨色原酮B,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对叶百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巧  邹吉斌  姜阳明  梁光焰  胡占兴  郝小江 《中草药》2020,51(13):3378-3382
目的研究百部科百部属对叶百部Stemonatuberos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相C18、硅胶、凝胶柱色谱、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光谱数据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对叶百部根部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甲氧基-3-甲基-2H-吡喃-2-酮(1)、stilbostemin A(2)、stilbostemin K(3)、stilbostemin P(4)、stilbostemin Q(5)、stilbostemin R(6)、stilbostemin T(7)、stilbostemin W(8)、stilbostemin X(9)、stilbostemin Y(10)。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吡喃酮,命名为对叶百部吡喃酮A,化合物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红土沉香Aquilaria crassna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凝胶、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红土沉香乙醇提取物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是(5R,6R,7S,8R)-5,6,7,8-四羟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  相似文献   

15.
彭冰  曾祖平  李萍  何薇  王宏  高增平 《中草药》2013,44(17):2347-2349
目的 研究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柱色谱法分离,通过理化鉴别及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香鳞毛蕨全草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乙基-5,7-二羟基-1’-O-β-D-吡喃葡萄糖基色原酮苷(1)、牡荆苷(2)、异槲皮苷(3)、3-羟基-5-丙基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4).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香蕨色原酮A,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地格达类"蒙药中国扁蕾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溶剂萃取、硅胶和葡聚糖凝胶等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扁蕾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2种三萜类化合物(1、2),2种酮类化合物(3、9)和5种黄酮类化合物(4~8):齐墩果酸(1)、熊果酸(2)、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酮(3)、金圣草黄素(4)、木犀草素(5)、当药黄素(6)、金圣草黄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3,7,8-三甲氧基酮-1-O-[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中国扁蕾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首次从龙胆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任慧慧  许蕾  杨胜祥  桂仁意 《中草药》2014,45(16):2312-2315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内生真菌Verticillium sp.KY-18中氧杂环类化合物。方法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Verticillium sp.KY-18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13个氧杂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6-dihydroxy-2-methyl-7-(prop-1E-enyl)-1-benzofuran-3(2H)-one(1)、nigrosporapyrone D(2)、oosponol(3)、2-甲基-4-吡喃酮(4)、6-甲基-5-[(1E)-丁烯基]-2-吡喃酮(5)、penicisochroman D(6)、verrucosapyrone B(7)、(1S,3S)-1,8-dimethoxy-3,5-dimethyl-6-hydroxyisochroman(8)、phomopsinone A(9)、pseudohalonectrin A(10)、dictafolin-A(11)、2,3-dihydro-5,7-dihydroxy-2,6,8-trimethyl-4H-1-benzopyran-4-one(12)、2-pyrone-4,6-dicarboxylic acid(13)。结论化合物2~10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3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白花鬼针草醇提物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及C18反相硅色谱分离纯化白花鬼针草醇提物的化学成分,以~1H-NMR、13C-NMR以及质谱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白花鬼针草醇提物中分离、纯化、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3′-二甲醚-7-O-β-D-吡喃酮葡萄糖苷(1)、奥卡宁4′-O-β-D-(2″,4″,6″-三乙酰基)-吡喃酮葡萄糖苷(2)、4-O-(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3)、4-O-(2″-O-乙酰基-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4)、邻苯二甲酸异丙酯(5)、原儿茶酸(6)。结论:6个化合物均首次从白花鬼针草中分离得到,其中,槲皮素-3,3′-二甲醚-7-O-β-D-吡喃酮葡萄糖苷(1)、4-O-(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3)、4-O-(2″-O-乙酰基-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4)、邻苯二甲酸异丙酯(5)4个化合物属于首次从鬼针草数药用植物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9.
绵枣儿来源于风信子科植物绵枣儿Scilla scilloides(Lindl.)Druce的鳞茎。本研究采用HPD100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从采自河南信阳的绵枣儿中分离出17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2-羟基-7-甲氧基绵枣儿素(1),绵枣儿素(2),5,7-dihydroxy-3’,4’-dimethoxyspiro{2H-1-benzopyran-7’-bicyclo[4.2.0]octa[1,3,5]-trien}-4-one(3),socialinone(4),4-甲基白藜芦醇(5),(E)-白藜芦醇(6),scillavone A(7),3,9-dihydroeucomnalin(8),3-(3-羟基-4-甲氧基苄基)-5,7-二羟基苯并二氢吡喃-4-酮(9),(3R)-5,7,3’-trihydroxy-4’-methoxyspiro{2H-1-benzopyran-7’-bicyclo[4,2,0]octa[1,3,5]-trien}-4-one(10),scillabene A(11),2-羟基绵枣儿素(12),3-(4-羟基苄基)-5,7-二羟基苯并二氢吡喃-4-酮(13),3-(4-羟基亚苄基)-5,7-二羟基苯并二氢吡喃-4-酮(14),3-(4-羟基苄基)-5-羟基-7,8-二甲氧基苯并二氢吡喃-4-酮(15),3-(4-羟基苄基)-5-羟基-6,7-二甲氧基苯并二氢吡喃-4-酮(16),3-(4-羟基苄基)-5,8-二羟基-7-甲氧基苯并二氢吡喃-4-酮(17),其中化合物3,4,6,9,13和15~17为首次从绵枣儿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林松  高欢  张帅  蒋晓文  赵庆春 《中草药》2016,47(21):3779-3786
目的研究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的化学成分及其神经保护活性。方法采用AB-8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中低压柱色谱及高效液相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并通过波谱方法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和解析。结果对杜鹃兰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层进行分离,共得到了23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现代波谱学手段及文献对照等方法鉴定了其中20个化合物的的结构,分别为双[4-(β-D-吡喃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1)、1-[4-(β-D-吡喃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4-甲基苹果酸酯(2)、1-[4-(β-D-吡喃葡萄糖氧)苄基]-4-甲基-2-苄基苹果酸酯(3)、山药素III-3-葡萄糖苷(4)、红果酸(5)、橙皮苷(6)、1,3-二甲氧基酰胺基-4-甲基苯(7)、(3-甲氧基酰胺基-2-甲基苯)-氨基甲酸甲酯(8)、4,4'-二甲氧基酰胺基二苯甲烷(9)、3,3'-二羟基-2,6-双(p-羟基苄基)-5-甲氧基苯(10)、3',5-二羟基-2-(4-羟基苄基)-3-甲氧基苯(11)、3,3'-二羟基-2-(4-羟基苄基)-5-甲氧基苯(12)、补骨脂宁(13)、山药素III(14)、新补骨脂异黄酮(15)、异补骨脂查耳酮(16)、2,6,2',6'-四甲基-4,4-双(2,3-环氧基-1-羟基丙基)联苯(17)、coelonin(18)、石斛酚(19)、β-谷甾醇(20)。结论其中化合物7~9、13、15~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17在H2O2损伤模型中表现出了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并且推测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氧化损伤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