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鼠疫病原学和血清学的实验检测结果,了解新疆青河县山区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潜在状况。方法采用鼠疫"四步检验"法分离青河县山区捕获的长尾黄鼠及灰旱獭脏器、自毙动物脏器及骨骼和寄生蚤中的鼠疫菌;间接血凝试验(H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动物脏器和寄生蚤悬液中的鼠疫F1抗原;长尾黄鼠、灰旱獭以及牧犬血清中的鼠疫F1抗体。结果经鼠疫"四步检验"和反向间接血凝(RIHA)检验长尾黄鼠脏器552份、灰旱獭脏器4份、自毙长尾黄鼠和灰旱獭脏器及骨骼13份、长尾黄鼠体外寄生蚤583只,均未检出鼠疫菌及F1抗原;检测长尾黄鼠血清552份,IHA法检出阳性1份、滴度1∶2~9,ELISA法检出阳性3份、平均滴度1∶2~8;检测牧犬血清129份,IHA法检出阳性6份、平均滴度1∶2^(3.83),ELISA法检出阳性8份、平均滴度1:26.75;其中牧犬鼠疫F1抗体阳性标本中检出鼠疫IgM抗体阳性2份,平均滴度1∶2^(5.5)。结论新疆青河县山区啮齿类动物间有鼠疫流行迹象,流行区域为花海子地区,存在潜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建议对该区域开展进一步鼠疫疫源性调查。  相似文献   

2.
1955年控制了云南省人间鼠疫,间隔31年后,于1986年7月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了1例腺鼠疫续发败血症鼠疫,从患者血液及腹股沟淋巴腺穿刺液中检出鼠疫菌,从患者恢复期血清中检出鼠疫 F1抗体;从当地鼠、蚤中检出鼠疫菌18株。经鼠疫动物病流行调查分析认为:人间鼠疫的发生来源于当地的鼠间鼠疫、而鼠间鼠疫则来源于居民区潜在的疫源、防治对策宜采取灭鼠、蚤并重,防、灭鼠兼施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云南省洱源县三营镇永乐村驻地是否处于鼠疫流行期,为做好鼠疫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5月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鼠疫调查工作,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方法对采集的样本进行鼠疫F1抗原和F1抗体的实验室检测,对死鼠脏器进行鼠疫菌分离培养。结果 3份死鼠脏器未分离出鼠疫菌,F1抗原检测均阴性;128份犬血清、3份鼠血清进行F1抗体检测,IHA均阴性、ELISA阳性3份、GICA阳性5份,两种方法均阳性2份。结论洱源县可能存在鼠疫F1抗体阳性犬,需进一步加强该地区的鼠疫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1992年1~3月,云南省元江县鼠疫自然疫源地间歇69年后在县城爆发了人类鼠疫流行。经病原学和血清学调查,确诊腺鼠疫患者9人,从黄胸鼠体内分离到鼠疫菌4株,查出鼠类脏器、骨髓各1份为鼠疫F1抗原阳性,检出11只褐家鼠为F1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5.
关于鼠疫间接血凝试验诊断标准的分析与讨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卫生部 1996年颁布的《鼠疫诊断标准》中规定将人间鼠疫 IHA的阳性诊断标准 (以下简称“国标”)定为 :具有流行病学线索 ,又有临床症状的疑似鼠疫病人 ,2次 (间隔 10 d)采集血清 ,用 IHA检测 F1抗体呈现 4倍以上增长者。而隐性感染者和追溯诊断病例血清抗体阳性滴度在 1∶ 40以上即可承认。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发现上述标准有不完善之处 ,特别是难于及时确诊病例和追溯诊断病例 ,现分析讨论如下。1 首发病例的诊断标准第一例鼠疫病人的判定 ,最有说服力的是分离到鼠疫菌 ,但南方家鼠鼠疫疫源地 (云南、广西、贵州 )几次大的疫情 ,鼠…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红细胞凝集试验(IHA和RIHA)、胶体金纸上层析试验(GICA)3种免疫学检测技术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方法按照《鼠疫检测新技术在灰旱獭鼠疫监测和应急处置中的应用》课题设计要求,以Spss 13.0对2007—2015年乌鲁木齐县鼠疫监测数据整理并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5年检测血清样本3 260份,其中灰旱獭血清2 753份、牧犬血清507份,ELISA检出阳性36份、阳性率1.10%,IHA检出阳性13份、阳性率0.40%,两种方法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77 7,P0.01),检出鼠疫抗体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6 6,P0.01);共检测以自毙灰旱獭脏器及骨骼为主的各种自毙动物材料322份,检出鼠疫F1抗原分别为ELISA8份、GICA 8份和RIHA 6份,阳性率分别为2.48%、2.48%和1.86%,四步检验法分离出鼠疫菌2株、检菌阳性率0.62%,ELISA与RIHA检出阳性率(χ~2=0.292 1)和检菌率(χ~2=3.465 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RIHA与四步法检菌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925 5,P0.01);检测自毙动物脏器标本鼠疫F1抗原ELISA和GICA阳性率一致,二者略高于RIHA和检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2 1,P0.01)。结论在鼠疫监测和应对突发鼠疫疫情处置工作中,3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联合使用才能发挥各自特长,依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可提高鼠疫监测质量和快速应对鼠疫突发事件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云南野鼠VNUNUMC 疫源地人群鼠疫F1抗体的水平和分布情况.方法 采集野鼠疫源地剑川县石龙村、长乐村的高危人群血清279份,同时采集5个县的非疫区人群血清235份作为对照,采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检测,阳性判定标准为血清滴度≥1:20.结果 剑川县疫区高危人群检出鼠疫F1抗体阳性血清34份,阳性率为12.19%,其中2份为隐性感染,1份鼠疫历史病人血清滴度高达1:640,鼠疫非疫区健康人群血清皆为阴性.结论 此次野鼠鼠疫疫源地人群鼠疫F1抗体调查所检出的血清阳性滴度,可认为是主要由反复接种疫苗形成,但是也发现了少数未接种疫苗的血清阳性者,所以不可忽视该疫源地对人类的威胁,应加大监测和防护力度.  相似文献   

8.
杨林  热娜 《地方病通报》1990,5(1):11-14
建立了固相放射免疫试验(SPRIA)检测鼠疫F1抗体的方法。被测抗体经F1抗原两次选择结合,提高了检测特异性。检测人和5种非鼠疫疫区动物血清205份,以及假结核菌等6株非鼠疫菌免疫动物血清,全部阴性。检测鼠疫康复人和接种鼠疫苗的7种动物血清8份,IHA和SPRIA全部阳性,放射免疫沉淀(SPA—RIP)有两种动物为阴性结果;阳性反应GMT、SPRIA比IHA高,比SPA—RIP低。试验表明SPRIA检测鼠疫F1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操作简便、快速,可检测各种标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甘肃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内鼠疫宿主动物致病性耶尔森菌感染状况,为探索该疫源地鼠疫流行状态提供依据。方法 2016-2018年现场采集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会宁县、平川区鼠疫宿主动物阿拉善黄鼠及花鼠、大仓鼠、沙土鼠、子午沙鼠、中华鼢鼠、小灰鼠、达乌尔鼠兔、小家鼠、灰仓鼠的回盲部及内容物、舌根部、血清标本,分别进行耶尔森菌分离及鼠疫F1抗体的检测。结果 会宁县共采集阿拉善黄鼠及花鼠、大仓鼠、沙土鼠、子午沙鼠、中华鼢鼠舌根部标本274份,未检出耶尔森菌,回盲部及内容物标本275份,检出1株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其毒力型别为(ail- ystA- ystB+ yadA- virF- rfbc-),检菌率为0.18%;平川区共采集阿拉善黄鼠及沙土鼠、子午沙鼠、中华鼢鼠、小灰鼠、达乌尔鼠兔、小家鼠、灰仓鼠舌根部标本213份,回盲部及内容物标本219份均未检出耶尔森菌。阿拉善黄鼠血清312份,鼠疫F1抗体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甘肃黄鼠疫源地鼠类肠道内可能存在耶尔森菌群,检出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地点与阿拉善黄鼠鼠疫菌的地点一致。  相似文献   

10.
龙陵县是云南省鼠疫近史疫区之一。腊勐一带的董别、养庆、沙子坡、帮别等地在1896年曾发生过鼠疫流行。1948年鼠疫最后一次在县城马路边流行后,已静息40余年,近年来随着全省鼠疫的活跃,1993年8月15日首次在腊勐董别老寨子1只活黄胸鼠血清中检出鼠疫F1抗体。经云南省鼠疫防治中心最终复判认定滴度为1:60(++)。经流行病学追溯从1993年7月份以来、证实腊勐发生鼠间鼠疫流行,并波及人间,共检出阳性鼠血清4份,确诊鼠疫病人7例。疫情具有流行强度大,危害严重,难于处理等特点,黄胸鼠及印鼠客蚤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1.
本项研究是为由旱獭皮能否引起人群感染鼠疫提供科学依据。应用细菌学、血清学和流行病学的方法对12953张喜马拉雅旱獭皮、297只旱獭尾、567只旱獭足的检验结果表明,仅有2份旱獭皮材料经复判确定为鼠疫F1阳性,其滴度分别为1:100和1:200,但将其接种小白鼠未分离到鼠疫菌,余者皆为阴性结果。实验感染之旱獭剥皮后随即取材检验的阳性率为100%;旱獭皮最后一次检菌阳性率为98.3%,其中一份为阴性结果;旱獭皮检苗转阴后取材检验F1抗原的阳性率为26.6%。随着时间的延长阳性率和滴度均逐渐下降。由此可见F1抗原在旱獭皮上的存留时间显然要长于鼠疫菌在其上的存活时间。研究指出:必须严禁在活动疫源地内狩猎旱獭,要延长旱獭皮在现场的存放时间,要加强对狩猎人员和经营旱獭皮贸易人员的管理,对其进行必要的鼠防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12.
用放射免疫沉淀试验对云南省鼠疫历史疫区、非鼠疫疫区、现疫流行区、当年分离出鼠疫菌的地区共计48个县(市)、40种动物、14149份标本进行了检查。研究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黄胸鼠、褐家鼠、大绒鼠、齐氏姬鼠、狗等血清试验管与正常同源血清对照管结合率(B/Bo)比值≥3可作为阳性反应标准,阳性滴度标准(SPA法)为1:80。抑制试验在RIP中可作阳性标准是否成立的复判手段。结果同时表明RIP也同样存在“前滞现象”。  相似文献   

13.
1984年4月~1987年4月我们用鼠疫EV菌感染的小白鼠饲喂草原雕(Aquila rapax nipa-lensis)进行了鼠疫模拟感染试验。结果,在收集的吐物中进行鼠疫FI抗原及鼠疫菌检测均为阴性。从受试的草原雕血清中也未能检出FI抗体。用鼠疫EV菌经草原雕皮下注射感染,在其血清中能检出FI抗体,且至少可保持240天。用不同N浓度的HCI及NaOH溶液水解鼠疫EV菌,对用鼠疫EV菌感染的小白鼠在2N以上的HCl及0.4N以上的NaOH溶液中作用12小时,可使小白鼠全部或部分水解,用抗体中和、反向血凝以及细菌学方法对上述溶液进行检测,在1N以上的HCl与0.4N以上的NaOH水解液中未能检测到FI抗原,细菌培养阴性。而在1N以下的HCl与0.4N NaOH以下的水解液中,则能检测到FI抗原,并培养出鼠疫菌。在鼠疫EV菌菌体的水解液中,检出FI抗原及鼠疫菌的N浓度比前者稍低。实验结果证明足够N浓度的酸、碱溶液,作用于EV菌体或感染鼠,均能使菌体蛋白质分解,而丧失抗原性。  相似文献   

14.
从动物和土壤中直接检测鼠疫耶尔森氏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用防污染的 PCR- EL ISA(U DPE)技术检测人为污染的土壤和感染的动物标本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鼠疫耶尔森氏菌 Cafl和 Pla基因分别设计了 3条引物 ,组合成 3对引物 ,建立 U DPE检测技术。结果 利用该实验体系可以检出每克土壤中 10 0 0个鼠疫耶尔森氏菌的污染。比检测纯细菌的敏感性低 2 0 0倍 ,说明土壤中有抑制 PCR反应的因子。对 2 0只实验组动物 40份标本 (肝脏和脾脏 )的培养、U DPE和 PCR-电泳检测表明 ,3种方法的检出吻合率为 10 0 % ,均能从 40份标本中检出靶细菌 ,而用 3种方法检测对照组动物的 2 0份肝脏和脾脏均为阴性。结论 利用 UDPE技术可以被用于动物脏器中鼠疫耶尔森氏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鼠疫耶尔森氏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利用LightCycler建立一种简便、特异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用于鼠疫耶尔森氏菌的快速检测。 方法 采用SYBRGreenI随机掺入法 ,以Roche试剂盒为标准 ,比较两公司的DNA聚合酶 ,用鼠疫菌 310 0 4建立荧光PCR反应体系 ;针对鼠疫耶尔森氏菌特异的染色体标识序列和质粒上F1抗原基因设计引物 ,检测其灵敏度和特异性 ,以盲测试验进行验证 ;在此基础上鉴定 2 75株鼠疫耶尔森氏菌 ,并测试该法检测脏器污染模拟标本的灵敏度。结果 建立以一个公司试剂为主较低成本的PCR反应体系 ;EV76的检测灵敏度可达每反应体系 1.6个菌 ;检测我国 18个生态型共计 2 75株鼠疫耶尔森氏菌及 2 8株非鼠疫菌株的PCR扩增结果表明 ,鼠疫菌株均出现特异的扩增结果 ,2 8株对照菌株均为阴性 ;肝、脾、肺模拟标本检测灵敏度可达每反应体系 4 0 0 0个菌。结论 该方法对于检测鼠疫耶尔森氏菌具有简便、快捷、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特点 ,适用于鼠疫紧急疫情时的快速诊断和疫源地监测  相似文献   

16.
鼠疫F1McAb酶免疫染色法快速检验鼠疫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缩短检验鼠疫菌的时间 ,建立了酶免疫染色法检验鼠疫菌的方法 ,被检涂片标本用含过氧化物酶底物的固定液 ,固定标本同时 ,内源性过氧化物酶被消耗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鼠疫 F1单克隆抗体和鼠疫菌菌体表面的特异性 F1抗原结合 ,底物被酶催化生成有色沉淀物使鼠疫菌着色 ,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 ,常温 1h出结果 ,Kaplow法鼠疫菌被蓝色晶体覆盖 ,DAB法鼠疫菌呈棕黄色 ,不含 F1抗原的 8株细菌均为阴性 ,酶免疫染色法具有特异、快速、简便的特点 ,可用于鼠疫菌的快速检验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研究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鼠疫F1抗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通过鼠疫F1抗原单克隆抗体(F1MAb)捕捉F1抗原的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试纸条,检测308只强毒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感染鼠脏器标本和225份对照鼠(达乌尔黄鼠217只,小白鼠5只,豚鼠3只)标本,同时用鼠疫反向间接血球凝集试验(RIHA)微量法和细菌培养做平行检测.结果 225只对照鼠鼠疫细菌学检验及GICA和RIHA的F1抗原检测均为阴性,GICA和RIHA在1×108 cfu/ml水平上未发现与近缘假结核耶尔森菌有交叉反应.GICA、RIHA对鼠疫菌检测灵敏性为2.5×105、2.0×105cfu/ml;检测F1抗原灵敏性为1、10 μg/L.GICA与细菌学检验符合率为97.94%(522/533),Kappa值=0.959,阳性检出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P>0.05);与RIHA符合率为97.94%(522/533),Kappa值=0.959,阳性检出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9,P<0.05).308只实验鼠样本细菌培养阳性284只,284份细菌培养阳性标本中,GICA有280份检测阳性,阳性率为98.59%,高于RIHA[阳性率为96.13%(522/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4;P<0.05).GICA的敏感度为98.59%(280/284),特异度为97.19%(242/249),阳性预测值为97.56%(280/287),阴性预测值为98.37%(242/246),Youden指数为0.9578.结论 GICA检测鼠疫F1抗原敏感特异,快速简便,是鼠疫早期快速诊断中有应用价值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研究(摘要)(英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云南鼠疫历史悠久,其来源中外学者多认为输入。新中国成立后经长期调查研究,现完全证明本省鼠疫并非传入而是其本身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鼠自然疫源地。1.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于云南西部、西南部及南部。主要宿主黄胸鼠,主要传播媒介印鼠客蚤,病原体为鼠疫菌滇闽居民区生态型。动物流行病学特点:鼠疫动物病主要存在并流行于海拔400~2100米的平原或宽谷或盆地居民文化景观地带;各月均有发生,但以6~11月较多,高峰在8月;以鼠→蚤→鼠方式传播,以流行和潜在(或微弱)流行方式保持疫源。2.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存在于滇西北剑川县山区及其毗邻的丽江、兰坪、云龙、洱源部分山区。主要宿主是齐氏姬鼠和大绒鼠,主要媒介特新蚤指名亚种,病原体为滇西纵谷生态型。动物流行病学特点:鼠疫动物病主要存在并流行于疫源地内海拔2500米以上的云南松林山区耕地景观带;各月均有发生,高峰在4月和12月,表现为双峰型;从年际看,流行有高低潮,大体流行2~3年,缓和1~4年或更长。本文还对黄胸鼠鼠疫疫源地的性质与范围以及黄胸鼠鼠疫疫源地和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疫源地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