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叶酸代谢相关基因与唐氏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又称先天愚型,是最常见的一种常染色体三体综合征,是人类智力低下最常见的遗传学原因,在活产儿中,发病率为1/600~1/1000,在胎儿中发生率为1/150,其中80%为早期流产。其发生原因,约95%是由于母亲的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时第21号染色体不分离,但其细胞和分子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有研究表明与遗传及营养因素有关,现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习惯性流产夫妇外周血及绒毛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分析了112例习惯性性流产夫妇外周血染色体及29例(38人次)习惯流产妇女再次妊娠流产时绒毛染色体检查结果。结果表明,4例(3.6%)习惯性流产夫妇一方有外周血染色体异常,异常类型均为平衡易位。38人次绒毛染色体结果中14例(36.8%)染色体异常,其中71.4%为常染色体三体或常染色体三体嵌合体。本结果表明对习惯性流产夫妇进行常规的外周血染色体检查及对流产胚胎进行绒毛染色体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21三体是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发病率为1.3‰(1/770),40%~50%流产。由于生育年龄的推迟,20%的三倍体婴儿是由高龄孕妇分娩,故开始关注三倍体的筛选。孕妇30岁时分娩三倍体儿的危险率为1/910、40岁时则为1/110。在法国,建议>38  相似文献   

4.
最常见的胎儿染色体异常多发生于21、18、13号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X、Y。染色体数目异常或拷贝数的改变,包括21三体(唐氏综合征)、18三体(Edwards综合征)、13三体(Patau综合征)、45,X(特纳综合征)、47,XXY(Klinefelter综合征)和三倍体,约占产前诊断中有临床意义的染色体异常的80%。唐氏综合征可发生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心脏和其他器官的先天畸形;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心脏畸形的产前诊断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畸形的产前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应用Yagel5个心脏横面和心脏长轴切面进行胎儿心脏扫描,并有效多普勒血流技术、彩色血流、M型超声等超声仪器各项功能技术,对2002至2004年982例先天心脏畸形高危患者进行胎儿心脏全方位检查,并对引产胎儿进行尸体解剖核对产前诊断的正确性,并进行胎儿染色体分析;对产前诊断未发现明显异常的胎儿进行临床随访,胎儿出生后进行新生儿或要儿心脏超声检查,判定产前诊断的正确性。结果(1)982例先天心脏畸形高危患者中,检查发现胎儿心脏结构异常为46例(4.7%)。其中应用单纯四腔心即能诊断的先天性胎儿心脏结构异常为32例,其余14例需同时结合其他心脏检测平面诊断。(2)41例引产胎儿中,32例进行尸体解剖,病理结果与产前超声检查符合率为93.8%(30/32),其中1例患者病理诊断为永存动脉干畸形,产前诊断为法洛四联症;另1例为右心室双流出道畸形,产前诊断为大动脉转位。(3)46例患者中,32例进行胎儿染色体检测,合并染色体异常8例(25.0%)。(4)5例为产前诊断右心系统略大胎儿,分娩后新生儿或要儿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与产前基本相同,表现为单纯右心系统略大,但新生儿和要儿无任何临床症状。(5)936例产前诊断为正常胎儿心脏患者,新生儿或要儿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室间隔缺损1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房间隔缺损1例。结论(1)应用本研究方法,以先天心脏畸形高危患者为筛查对象,产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畸形阳性率为4.7%,产前诊断与尸体解剖符合率为93.8%。(2)应用本研究方法可使高危人群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敏感性达92.0%,特异性达99.6%。(3)单纯左右心比例轻中度失调胎儿可能有较好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6.
59例染色体异常携带者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色体异常携带者是带有异常染色体、表型正常者。携带者常见的临床特征是婚后引起流产、死产、新生儿死亡、生育畸形及智力低下儿等不良结局[1]。检出携带者,进行宫内诊断和生育指导,是防止染色体病患儿出生的有效手段。现将我们发现的59例染色体异常携带者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1993年至1998年2623例因自然流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生育畸形及智力低下儿等疑有染色体异常者进行了遗传咨询。1.2 方法 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TG显带染色,部分病例进行高分辨染色体检查,每例计数50个中期分裂相,分析5~10个核…  相似文献   

7.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自然流产,其中50%以上患者不存在染色体、解剖、内分泌、自身免疫异常和生殖道感染等常见病因,临床上称为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随着免疫学研究的进展,逐步认识到胚胎携带1/2有异于母体的组织抗原,然而不被母体免疫系统排斥的实质是依赖于母胎之间的免疫耐受关系.一旦这种免疫耐受格局被打破,将导致RSA的发生。因此,URSA发生与母胎同种免疫关系异常有关,也称之为同种免疫型RSA。本文就母体外周系统免疫和母胎界面局部免疫与RSA的关系以及治疗进展作一阐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的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的发生率变化趋势及经规范治疗后的不同类型糖代谢异常的母、儿结局。方法 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共1490例,按照糖代谢异常情况分为糖尿病合并妊娠79例(DM组),妊娠期糖尿病777例(GDM组,其中A1型355例,A2型316例,分型不明106例),妊娠期糖耐量异常634例(GIGT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3组的母、儿结局进行分析,并对糖代谢异常孕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同期分娩的19013例糖代谢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 (1)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的总发生率为7.3%,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第一阶段即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发生率呈缓慢增长,平均为4.3%(376/8739);第二阶段即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发生率呈快速增长趋势,平均为10.8%(445/4133);第三阶段为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基本稳定于8.9%(678/7640)。(2)3组糖代谢异常孕妇总的巨大胎儿、子痫前期、早产的发生率分别为12.1%(180/1490)、9.5%(141/1490)和9.4%(140/149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P〈0.01)。3组糖代谢异常孕妇子痫前期、早产、宫内感染、羊水过多、酮症的发生率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的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糖代谢异常孕妇围产儿总死亡率为1.19%(18/1513),其中,DM组为4.93%(4/81),显著高于GDM组的1.14%(9/787)和GIGT组的0.78%(5/645)(P〈0.05)。而且,DM组新生儿窒息、低血糖及转诊的发生率均高于GDM组和GIGT组(P〈0.01)。(4)3组1505例新生儿中仅有0.6%(9/1505)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均发生于早产儿。结论 (1)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应重视提高对孕期糖尿病的筛查、诊断和处理。(2)经过孕期规范化管理,巨大儿、子痫前期和早产仍是糖代谢异常孕妇最常见的并发症,DM孕妇的母、儿合并症显著高于GDM和GIGT孕妇,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该类型糖尿病孕妇管理。(3)新生儿RDS已不再是新生儿的主要合并症。  相似文献   

9.
妊娠早期胎儿染色体异常的超声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敏  陈焰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7,10(3):201-203,I0002
新生儿出生缺陷主要包括染色体异常和结构异常。染色体异常中最常见的是21-三体畸形(Down’s综合征),18-三体畸形,13-三体畸形和45-XO畸形(Turner综合征),染色体异常胎儿的围产死亡率高,出生后的新生儿可以伴有脏器结构异常、智力障碍、生育能力降低等。国内外学者对胎儿缺陷的产前诊断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有些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在这些筛查方法中脐血、羊水中胎儿脱落细胞及早期妊娠绒毛细胞的培养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已经被证明是染色体异常诊断的肯定方法,但这些检查均为有创性操作,具有一定的流产风险性。无创性而有效的产前筛查方法是国内外学者们探索的方向。目前,对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筛查主要是在妊娠14周以后通过联合血清学筛查,并结合超声检查进行综合评价。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围产期死亡率和发病率中,先天性畸形和染色体异常占多数。流产中也有5%~10%染色体异常,主要是常染色体三倍性。Simpson 报道新生儿21三体的发生率为0.6%.merkatz报道先天愚型儿中,68%的母龄<34岁。一般认为母血清  相似文献   

11.
247例妊娠中期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妊娠中期进行产前诊断的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了解此期异常核型发生的频率、类型及与各种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方法 对247例妊娠中期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抽羊水作羊水细胞培养检查染色体核型。结果 发现异常核型14例,异常核型出现频率为5.67%,其中三体型7例,占异常核型的50%,分别为21三体4例,18三体2例,13三体1例;其次为平衡易位6例,占42.86%。高龄孕妇中21三体检出率为5.56%(1/18),非高龄组为1.31%(3/229),P=0.235,差异无显著性。15例产前常规B超检查发现胎儿发育异常的孕妇中,检出三体儿3例。结论 在有各种产前诊断指征的妊娠中期孕妇中,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5.67%,染色体三体为主要的异常核型。孕中期B超检查做为产前常规筛查可提高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545例新生儿窒息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为防治新生儿窒息提供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5337例活产新生儿中545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从2001年至2006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从2.13%(113/5298)降至0.35%(37/10466)(χ^2=97.560,P〈0.01)。男婴窒息发生率为1.43%(503/33723),明显高于女婴的0.95%(208/21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70,P〈0.01)。产钳助产组的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剖官产组及自然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835,P〈0.01)。早产儿窒息发生率为3.46%(70/2023),明显高于足月儿窒息发生率(1.09%,475/43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911,P〈0.01)。自然分娩活婴中应用无痛分娩者窒息发生率为1.61%(111/6895),明显高于非无痛分娩儿的窒息发生率(1.09%,216/19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1,P〈0.01)。在545例窒息新生儿中,引起窒息的前七位影响因素依次为胎儿窘迫、脐带异常、胎膜早破、母妊娠及内科合并症、早产、巨大儿及胎盘异常。新生儿并发症依次为肝功能受损、代谢及电解质紊乱、呼吸系统并发症、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心肌损害、肾功能异常。结论重视新生儿窒息相关高危因素,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积极防治窒息后的器官功能损伤,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及产儿合作,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病死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妇女易患产科并发症,包括自然流产、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等。在药物纠正排卵异常的情况下,患者最终获得成功生育的几率也非常有限。不同研究报道中,早期自然流产在PCOS患者中的发生率达25%-73%,这与不同的研究中PCOS患者肥胖情况和不孕治疗方式有关。PCOS患者发生自然流产的原因除合并染色体异常、解剖异常、感染、免疫等常见流产因素外,也有其自身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染色体异常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疾患,其中三体型染色体异常约占染色体畸变所致胎儿早期死亡率的53%,也是造成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三体型染色体异常多发生在22、21、16、13、2及18号染色体,而21三体(唐氏综合征)及18三体(爱德华综合征),则通常可在新生儿中发现。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方法通常是采用羊膜腔穿刺术抽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胎儿心脏超声Yagel法扫描对双胎妊娠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诊断价值。方法1103例双胎妊娠孕妇中,有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高危病史孕妇127例(高危双胎组),正常双胎妊娠孕妇976例(低危双胎组)。应用超声Yagel法对两组双胎妊娠胎儿进行心脏5个心脏横切面(胎儿腹部胃泡平面、四腔心平面、五腔心平面、三血管气管平面和动脉弓平面)快速扫描,并对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而引产的胎儿进行尸体解剖,以核对产前超声Yagel法诊断的正确性,同时进行胎儿染色体分析;对未引产或产前诊断未发现明显异常的胎儿进行临床随访,胎儿出生后进行新生儿或婴儿的心脏超声检查,判定产前超声Yagel法诊断的正确性。结果(1)1103例双胎妊娠中,有12例产前发现有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为1.09%,其中4例(33.3%,4/12)来自高危双胎组,8例(66.7%,8/12)来自低危双胎组。(2)2例双胎为两个胎儿同时患同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其中1例双胎胎儿均为法洛四联症(TOF),另1例双胎两个胎儿均为心脏横纹肌瘤;1例双胎为两个胎儿患不同类型异常,一胎儿为TOF,另一胎儿心脏正常,但十二指肠闭锁。上述3例患者均选择终止妊娠放弃胎儿,尸体解剖结果与产前超声诊断相同。9例双胎仅一胎儿受累为先天性心脏病,另一胎儿正常,均足月分娩或自然早产,其中7例在行新生儿心脏检查时得出的诊断与产前相同。(3)12例中,2例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双胎被发现染色体异常。(4)1091例双胎妊娠孕妇产前超声检查未发现胎儿心脏异常,但其中1例双胎中的1个胎儿出生后被诊断为室间隔缺损(VSD),染色体异常(为21三体)。另1个胎儿正常。另1例双胎中的1个胎儿出生后被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另1个胎儿正常。(5)应用超声Yagel法产前诊断双胎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度为82.4%,特异度为100%。结论心脏超声Yagel法是筛查和诊断双胎妊娠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简单、有效和可靠方法,值得在临床产前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对患者妊娠结局有无影响。方法对于2004年至2005年在我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而发生中、重度OHSS的132例患者(妊娠患者7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未发生中、重度OHSS的妊娠患者861例就妊娠结局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1)132例中、重度OHSS患者,其中87例移植,临床妊娠率为82.8%(72/87),妊娠结局为:单胎分娩53.5%,双胎分娩25.4%,流产16.9%,胎死宫内1.4%,宫外孕1.4%,因胎儿畸形引产1.4%,其中出生缺陷共1.4%。同期非OHSS患者上述比率分别为:55.0%、19.5%、18.7%、0.6%、6.1%、0.1%,其中出生缺陷共2.4%。(2)OHSS患者与未发生OHSS的患者在单胎与双胎分娩比率,妊娠丢失(流产+死胎)与分娩(早产+足月产)比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O.05);但OHSS患者早期流产率(7.0%)低于晚期流产率(9.9%),而非OHSS患者早期流产率(13.3%)高于晚期流产率(5.4%)(P=0.075)。(3)OHSS患者与未发生OHSS的患者在早产与低体重儿比率,妊娠期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与前置胎盘等)比率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OHSS的发生对妊娠结局未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类染色体异常与流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染色体异常包括数目和结构异常.至今世界上已报道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畸变有2万余种,其中包括我国所报道的729种。通过对流产、死产及新生儿和一般人群的调查表明,染色体异常占流产胚胎的60%,占死产婴的8‰,占新生儿死亡者的6‰,占新生活婴的10‰,占一般人群的5‰;在一般人群中,平衡易位占1.9‰(其中约有15%生育力降低),不平衡易位占0.5‰.不平衡易位通常引  相似文献   

18.
502对反复自然流产夫妇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反复自然流产2次或2次以上的502对夫妇进行外周血培养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异常核型52例,占5.18%;其中平衡易位38例,占73.08%;染色体数目异常5例,占9.62%;嵌合体8例,占15.38%;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1例,占1.92%。结果表明,平衡易位携带者是反复自然流产夫妇中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故流产史是检出人群中平衡易位携带者的重要临床指征。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十几年来,随着细胞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知有300多种因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染色体分析技术已应用于临床,对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染色体与有关的生殖系统异常作一介绍。一、自发性流产儿的染色体异常据角谷综合报道,对自发性流产儿1073例、人工流产儿1398例和子宫外孕6例进行染色体检查发现,自发性流产儿203例(18.9%),人工流产儿20例(1.4%)出现染色体异常,自发性流产儿染色体异常大大高于人工流产儿。因  相似文献   

20.
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chromosomebalancetranslocationcarrier)是发生自然流产、生产智力低下儿及畸形儿的主要原风之一。现对女性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3例妊娠结局分析如下。1病例简介例129y、婚后3a自然流产3次,均在妊娠50~60d,于本次流产刮宫后3个m来我院遗传咨询门诊,查体未发现异常。细胞遗传学检查:丈夫染色体正常,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5,XX,t(1421)(14qter→cen→21qter)。1993年2月第4次妊娠,孕期除间断休息外,未用保胎药,孕4个m拒绝行羊膜腔穿刺,于同年11月妊娠39W,因均小骨盆而剖宫产一男婴,体重2900g,表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