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亚甲基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中病毒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甲基蓝与可见光结合可高效灭活脂包膜病毒,如输血传播的HIV、HCV、HBV等,血浆成分没有免疫学特征改变和新抗原产生,大多数血浆蛋白成分活性均未降低。亚甲基蓝作为光敏染料不可逆地插入病毒核酸,诱导断裂缺口产生,导致病毒功能和遗传结构基础破坏。MB的毒理学性质渐已阐明。静脉注射用MB可随血浆输入人体,未发现输血后副反应。MB/光化学法灭活单袋血浆中的病毒为成分输血的血液制品提供了更为安全、简便的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亚甲兰(methylene blue,MB)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对血液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新鲜血浆经MB病毒灭活后.检测照射前后样品的血浆量、MB浓度、FⅧ:C含量的变化.结果 血浆病毒灭活后血浆容量、FⅧ:C、的回收率分别为:(95.11±1.36)%、(79.23±3.95)%、MB去除率(77.12±6.44)%.结论 利用MB法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成分有一定影响,但血浆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可以满足临床安全输血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成分输血技术的不断进步,血液的安全性愈来愈受到关注。虽然对输血相关病原体检测方法的不断进步极大程度的减少了由输注血液成分传播的病毒性疾病,但由于病毒感染血液后“窗口期”的存在;现行的检测方法不能将病毒检出;对已知病毒有效的检测还不能100%检出;新出现的病毒和微生物还不能检测出来。因此,血液输注仍无法达到“零风险”。而血浆也是病毒含量较多的血液成分之一,未经病毒灭活处理的血浆常传播病毒影响输血安全。为了从根本上消除输血传播病毒的危险,必须将加强血液筛查与病毒灭活结合起来。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血浆病毒灭活技术是提高血浆安全性的有效途径。目前,有关血浆病毒灭活的技术有很多,其中比较成熟的技术有:溶剂/去污剂方法和亚甲基蓝联合可见光照射方法,以及以病毒核酸为靶点的光化学技术。  相似文献   

4.
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同时也有传染疾病的危险。血液成分中传播病毒危险性最大的是白细胞,其次为血浆,因此对血浆进行病毒灭活并滤除白细胞成为保障输血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亚甲基蓝光化学法(methylene blue photochemistry,MB—P)病毒灭活血浆是目前唯一获准用于临床的光化学血浆病毒灭活技术,现已被应用于我国部分血站。  相似文献   

5.
临床输用血浆病毒灭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对血浆需用量很大,而未经病毒灭活处理的血浆常常传播病毒,影响输血安全。本文就SD、MB等灭活的临床输用血浆灭活的技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临床输用血浆病毒灭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上对血浆需要用量很大,而未经病毒灭活处理的血浆常常传播病毒,影响输血安全。本文就SD、MB等灭活的临床输用血浆灭活的技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后亚甲蓝残留量结果范围及其原因。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法,检测不同规格的病毒灭活血浆中亚甲蓝残留量,并分析亚甲蓝残留量超标的原因。结果统计分析不同规格病毒灭活血浆中亚甲蓝残留量,结果有差异。结论根据亚甲蓝残留量超标存在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制备过程中关键控制点的监测,减少亚甲蓝残留量超标现象,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8.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对血浆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对血液进行病毒灭活是保障安全输血的措施之一,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人血浆中病毒的效果已被证实,但其对血浆成分影响的报道很少。目的:观察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对血液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0份采血后6h内400mL全血制备的新鲜血浆称质量留样,然后与亚甲蓝病毒灭活过滤器无菌连接,亚甲蓝的终浓度在0.9~1.3μmol/L。将加入亚甲蓝的血浆置入4℃病毒灭活箱的搁架上,摆动频率60次/min,利用32000~38000Lx光照强度的可见光4℃照射35min,将光照后的血浆通过病毒灭活过滤器滤除亚甲蓝和残余白细胞,混匀后留样10mL,立即置于-80℃冰箱冻存。检测照射前后样品的血浆量、亚甲蓝浓度、FⅧ∶C、FⅤ∶C、VWF、Fib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结论:血浆病毒灭活后血浆容量、FⅧ∶C、FⅤ∶C、VWF、Fib的回收率分别为(96.39±1.73)%、(82.55±9.25)%、(81.03±15.27)%、(93.25±6.17)%、(81.61±14.25)%。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中大多数成分的影响不明显,可以满足临床安全输血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背景:对血液进行病毒灭活是保障安全输血的措施之一,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人血浆中病毒的效果已被证实,但其对血浆成分影响的报道很少。目的:观察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对血液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0份采血后6h内400mL全血制备的新鲜血浆称质量留样,然后与亚甲蓝病毒灭活过滤器无菌连接,亚甲蓝的终浓度在0.9~1.3μmol/L。将加入亚甲蓝的血浆置入4℃病毒灭活箱的搁架上,摆动频率60次/min,利用32000~38000Lx光照强度的可见光4℃照射35min,将光照后的血浆通过病毒灭活过滤器滤除亚甲蓝和残余白细胞,混匀后留样10mL,立即置于-80℃冰箱冻存。检测照射前后样品的血浆量、亚甲蓝浓度、FⅧ∶C、FⅤ∶C、VWF、Fib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结论:血浆病毒灭活后血浆容量、FⅧ∶C、FⅤ∶C、VWF、Fib的回收率分别为(96.39±1.73)%、(82.55±9.25)%、(81.03±15.27)%、(93.25±6.17)%、(81.61±14.25)%。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中大多数成分的影响不明显,可以满足临床安全输血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献血者筛选,血清学试验及现有PCR试验的进步,相当大地增强了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安全。事实上血液及血液制品从来没有象今天这么安全。但是目前的实验方法不能检测出可能造成血液污染的所有病毒。这就要求一有效方法进一步加强治疗用血液成分和新鲜血浆的安全性,那就是把各种制品的病毒灭活与制备过程综合在一起。 目前治疗用新鲜血浆的病毒灭活有两种选择:通过溶剂/去污剂(S/D)方法处理,广泛地用于血浆蛋白制品的提纯,或用吩噻嗪染料亚甲基蓝与可见光结合。巴氏消毒法仍在开发。(S/D)和亚甲基蓝/光法(MB/LIGHT)均在90年代初引入德国,迄今许多欧洲国家在使用。S/D法处理的是来自献血者或机采的数百单位血浆。至于亚甲蓝/光法则用于单个单位血浆的加工。  相似文献   

11.
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血液安全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仍受到新发传染病病原体和未知病原体的威胁。免疫介导的反应是输注血浆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血浆输注的两大风险是感染风险和免疫风险。亚甲蓝光化学法是目前我国用于血浆病毒灭活的主要方法之一,能有效灭活大多数脂质包膜病毒。为探讨亚甲蓝光病毒灭活血浆应用的安全性,本文对其灭活病毒的有效性、对凝血因子的影响、输注的不良反应及血浆残余亚甲蓝的安全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亚甲兰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对新鲜血浆成分的影响。方法分析经亚甲兰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前后新鲜血浆中凝血因子、血浆电解质、血浆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亚甲兰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对新鲜血浆中主要成分有一定的影响,Ⅷ因子活性、Ⅴ因子活性、K+和Na+含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灭活后的含量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能满足临床安全用血需求。结论亚甲兰光化学法对血浆中主要成分有一定影响,但灭活后的新鲜血浆主要成分含量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能满足临床安全用血需求。  相似文献   

13.
就安全输血隐患、血浆病毒灭活对安全输血的意义、病毒灭活血浆的原理的方法以及病毒灭活血浆的临床应用进行阐述,进一步说明输血存在的隐患和风险,指出合理使用病毒灭活血浆,可以降低因输血而传染疾病的意义,指导临床安全用血.  相似文献   

14.
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法对血浆质量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血浆输注在临床输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由于血浆传播病毒的危险比较大,因此,用适合于血浆病毒灭活的方法处理临床输注的血浆,对于提高输血的病毒安全性有重要意义。本站于2007年8月起对血浆进行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法处理后才供应于临床。为探讨本灭活处理对血浆FⅧ因子、纤维蛋白原和总蛋白几个质量指标的影响,笔者对病毒灭活后的血浆FⅧ因子、纤维蛋白原和总蛋白的抽样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对血浆主要质量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甲蓝(MB)/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对血浆主要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新鲜血浆192袋,分别于病毒灭活前和病毒灭活后无菌留取血浆标本各1ml,对凝血因子(Ⅱ、Ⅴ、Ⅶ、Ⅶ、Ⅸ、Ⅹ、Ⅺ、Ⅻ)的活性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血浆总蛋白(TP)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采用MB/光化学法对血浆进行病毒灭活后,凝血因子Ⅱ、Ⅴ、Ⅶ、Ⅶ、Ⅸ、Ⅹ、Ⅺ、Ⅻ的活性及Fg和TP的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仍然符合国家要求。结论采用MB光化学法进行血浆病毒灭活,对血浆主要质量指标无显著影响。临床输注病毒灭活冰冻血浆,疗效可靠,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正>输血技术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疗手段,目前的血液检测由于受检测技术、检测项目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完全阻断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血浆病毒灭活技术能有效地阻断经输血传播病毒的传播。本中心自2009年7月开始全面推广应用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成分,在这期间对血浆进行  相似文献   

17.
美兰光化学法用于血浆的病毒灭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兰光化学法用于血浆的病毒灭活研究进展200051上海市血液中心上海输血研究所程庆文高峰临床输血由于大力推行无偿献血和严格筛选检测,其安全性已大大提高,但仍存在经输血传播病毒的危险。血浆是临床输血中的一个主要成分,其病毒危险性较大,因此对血浆作病毒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亚甲蓝(MB)/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对血浆主要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新鲜血浆192袋,分别于病毒灭活前和病毒灭活后无菌留取血浆标本各1ml,对凝因子(Ⅱ、Ⅴ、Ⅶ、Ⅸ、Ⅹ、Ⅺ、Ⅻ)的活性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血浆总蛋(TP)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采用MB/光化学法对血浆进行病毒灭活后,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Ⅺ、Ⅻ的活性及Fg和TP的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仍然符合国家要求.结论 采用MB光学法进行血浆病毒灭,对血浆主要质量指标无显著影响.临床输注病毒灭活冰冻血浆,疗效可靠,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对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制备过程中随机抽取新鲜血浆120人份,根据新鲜血浆进行病毒灭活情况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对上述两组标本进行PT、APTT、TT、Fg、FⅤ、FⅧ、TP测定.对照组,即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组,不进行病毒灭活,直接进行检测;试验组,即病毒灭活血浆组,先对其进行MB法病毒灭活,后再检测.结果:试验组中APTT、FⅤ、FⅧ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T、TT、Fg、TP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MB法病毒灭活对于新鲜血浆中内源性凝血因子,特别是不稳定因子FⅤ、FⅧ有显著影响,对外源性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成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病毒灭活冷沉淀的制备及初步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以亚甲蓝光化学法制备的病毒灭活血浆为原料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以新鲜冰冻血浆和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用STA全自动血液凝固检测仪检测Fbg、FⅦ:C的浓度。结果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中Fbg、FⅦ:C的浓度有所下降,但均符合血液成分质量的国家标准。结论以病毒灭活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