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淑霞  高颖  姚华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9):3551-3554
目的 探讨中老年女性甲状腺结节与中心性肥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1—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中老年女性55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将受试者分为甲状腺结节组(282例)和非甲状腺结节组(269例)。测量受试者身高、体质量、腹围、收缩压、舒张压及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结果 非甲状腺结节组与甲状腺结节组体质量、身高、BMI及其分级、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发病率、FBG、TC、HDL-C、LDL-C和血脂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结节组年龄、腹围、中心性肥胖发病率、糖尿病发病率及TG水平高于非甲状腺结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4,95%CI(1.02,1.07),P=0.01〕和中心性肥胖〔OR=1.76,95%CI(1.14,2.73),P=0.01〕进入回归方程,是中老年女性发生甲状腺结节的影响因素。腹围判断中老年女性发生甲状腺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59(P=0.017),最佳分界点为82 cm,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58%。结论 中心性肥胖是中老年女性发生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采用腹围判断中老年女性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准确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NAFL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以接受健康体检的1 108例某地区煤矿职工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体检资料,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NAFL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NAFLD发生率为32.94%(95%CI:30.17% ~35.71%).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吸烟、血压(BP)、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指数(BM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SCr)与NAFLD的发生有显著关系,P<0.05或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BMI、TG、UA、ALT和HDL-C进入以NAFLD为应变量的回归方程.结论 该地区煤矿职工NAFLD的患病率处于中高水平.男性、年龄、BMI、TG、UA和ALT是NAFLD发病的危险因素,HDL-C是保护因素,需加强NAFLD高危群体的宣教防治工作,指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预防和减少NAFL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基线人体质量指数(BMI)及其变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及消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浙江省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成人健康体检的体检资料以及相同体检者2011年健康体检资料,主要包括饮酒史、既往史、身高、人体质量、血压、实验室检查和肝脏超声检查结果。以2008年体检时超声检测出有无脂肪肝及根据是否符合《NAFLD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诊断,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对两组NAFLD发病和消退情况进行跟踪并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共725例体检者纳入研究,其中非NAFLD者563例,NAFLD者162例。随访3年,563例非NAFLD者中132例(23.4%)进展为NAFLD,随访中NAFLD发病率随基线BMI增加而显著升高 (χ2=82.86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基线BMI及BMI增幅和丙氨酸转氨酶是NAFL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NAFLD发病的保护因素。162例NAFLD患者随访3年后71例(43.8%)转归为非NAFLD,随访中NAFLD消退率随基线BMI增加而显著下降(χ2=22.42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基线BMI和BMI增幅是NAFLD消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是NAFLD消退的保护因素。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NAFLD发病率及消退率高,基线时高BMI以及随访中BMI增加是NAFLD发病及消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石家庄地区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NAFL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和石家庄市河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的体检人员资料,抽取所在单位或杜区为石家庄市且居住5年以上、资料完整的健康查体者,共20 922名.统计该人群中NAFLD的患病率,并对其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目标人群中NAFLD患病率为19.18%(4013/20922),男性的总体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23.40%(2558/10930) vs 14.56%(1455/9992),P<0.001],且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UA)、收缩压(SBP)、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和三酰甘油(TG)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其相对危险度依次升高.结论 石家庄地区体检人群NAFLD的患病率较高,NAFLD的发生与TG、FBG、BMI,SBP和UA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血脂特点。方法:住院绝经后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117例,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T2DM)61例,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T2DM+NAFLD)56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血脂、血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肝功能。结果:绝经后女性T2DM组与T2DM+NAFLD组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FBP、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NAFLD组甘油三酯(TG)、BMI、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明显高于T2DM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T2DM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BMI增加和TG升高是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TG升高和体重增加与绝经后2型糖尿病女性合并NAFLD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32 573名在我院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检测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空腹血糖(FPG)、尿酸(UA)、血脂、肝功能水平,并搜集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相关病史。根据肝脏超声检查分为实验组NAFLD,对照组(non-fatty liver,非脂肪肝)。对各检测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并根据年龄、性别、BMI、血脂、血压、TG、UA建立不同模型,分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SCH)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 OR)及95 %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结果 研究人群中,实验组5 183例,对照组27 390例。实验组BMI、血压、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TSH、FT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年龄、性别、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的混杂作用后SCH不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439)。结论 SCH不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甲状腺激素与对NAFLD发生发展产生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测定90例NAFLD患者血清L-FABP的变化,同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浆葡萄糖(FBG)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与健康对照组(n=80)进行比较.结果 NAFLD组的血清L-FAB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与NAFLD严重程度有关;NAFLD组BMI、WHR、FBG、HOMA-IR、AST、γ-GT、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HDL-C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L-FABP与BMI(r=0.7365)、WHR(r=0.6713)、FBG(r=0.6368)、HOMA-IR(r=0.6539)、AST(r=0.6640)、γ-GT(r=0.6768)、TG(r=0.7012)、LDL-C(r=0.6034)呈正相关(P<0.01),与HDL-C(r=-0.6839)呈负相关(P<0.01).结论 L-FABP可能参与NAFLD发病机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随着对L-FABP研究和认识的深入,血清L-FABP可能成为NAFLD的临床病情观察的新指标,并为药物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尿酸(UA)对肥胖人群动脉硬化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体检者12 259例,根据体质指数(BMI)分为肥胖组1 875例和非肥胖组10 384例,根据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分为动脉硬化组和无动脉硬化组。记录所有受检者一般资料以及血压、血尿酸、血糖、血脂和baPWV。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肥胖人群baPWV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 相关性分析血尿酸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ROC 曲线分析血尿酸、BMI对肥胖人群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 结果12 259例体检者中肥胖者1 875例(15.29%),肥胖人群动脉硬化检出905例(7.38%)。动脉硬化组血UA水平明显高于无动脉硬化组(P<0.05);肥胖组与非肥胖组、动脉硬化组与无动脉硬化组的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UA与baPWV、SBP、DBP、BMI、FBG、TG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SBP、DBP、BMI、TC、LDLC、FBG、UA均是动脉硬化的影响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血UA>350.05 μmol/L联合BMI>24.45 kg/m2对肥胖人群发生动脉硬化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结论肥胖人群伴血UA高于350.05 μmol/L者更易发生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中抵抗素和肝脏纤维化之间关系。方法同期于本院体检科随机抽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例共70例,健康体检者74例作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空腹血糖( FBG)、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肝酶、透明质酸、IV胶原、抵抗素、白介素-18( IL-18)。结果 NAFLD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收缩压、BMI、腰臀比、甘油三酯、HOMA-IR、ALT、AST、透明质酸、IV胶原、抵抗素、IL-18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抵抗素与腰臀比、BMI、ALT、HOMA-IR、TG、IV胶原、IL-18呈正相关( r =0.231,0.341,0.223,0.264,0.213,0.315,0.669, P <0.05),偏相关分析可见,抵抗素和ALT、IV胶原相关( r =0.222,0.326, P <0.05)。结论抵抗素可能通过促进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反应来参与NAFLD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及血小板活化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6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及本院尿酸正常的健康体检者40例,测定两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血小板活化功能(PAC-1、CD62P)。结果:与尿酸正常的健康体检者相比,高尿酸血症组的BMI、PBG、TG、TC、LDL—C、PAC-1、CD62P明显升高,以高尿酸血症组的UA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患者的UA与TG、TC、LDL—C、CD62P有相关性。偏相关分析,UA与CD62P独立相关。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脂代谢异常、CD62P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男性公务员脂肪肝临床特点及其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97例维吾尔族、汉族男性公务员,汉族男性405人,维吾尔族男性392人,检测空腹血糖(FBG)、尿酸(UA)、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部超声及脂肪肝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汉族男性公务员405人中脂肪肝检出率为58.23%,维吾尔族男性公务员392人中脂肪肝检出率为73.22%。与汉族男性公务员相比,维吾尔族男性公务员脂肪肝组的体质指数(BMI)、腹围、舒张压(DBP)、UA、FBG、TG、TC水平均最高,HDL最低。维吾尔族与汉族男性公务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维吾尔族男性脂肪肝组颈部血管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汉族男性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族别、BMI、腹围、FBG、TC、颈部斑块为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维吾尔族男性公务员发生脂肪肝的危险性是汉族男性公务员的1.96倍(95%CI:1.23-3.15)。结论维吾尔族男性公务员脂肪肝检出率高,发生脂肪肝的危险性比汉族男性公务员高,并且更容易发生颈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2.
章亚男  沈超  王钦湫  徐承富 《浙江医学》2020,42(14):1477-1479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血清唾液酸水平变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参加健康体检者7610例,回顾性分析这些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健康体检者血清唾液酸水平与NAFLD患病率及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所有受检者NAFLD患病率为44.8%。NAFLD组年龄、男/女、BMI、腹围、收缩压、舒张压、γ-谷氨酰转肽酶、TG、TC、HDL-C、LDL-C、FPG、尿酸和唾液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血清唾液酸水平与NAFLD患病率呈正相关,其中血清唾液酸水平在第1、第2、第3和第4个四分位数区间的调查人群NAFLD患病率分别为35.7%、41.6%、47.3%和54.8%(趋势检验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唾液酸水平与NAFLD患病风险显著相关(OR=1.385,95%CI:1.074~1.785,P<0.05)。结论血清唾液酸水平变化与中老年人群NAFLD患病率及患病风险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朱娜  叶桦 《浙江医学》2017,39(17):1421-1424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统计2806例健康体检人群NAFLD、HUA的检出率。根据肝脏超声检查结果将入选对象分为NAFLD组和非脂肪肝组,观察两组的血尿酸水平及CAS情况,NAFLD组中不同尿酸水平患者颈动脉内膜情况。结果NAFLD检出率为30.54%(857/2806),HUA检出率为28.62%(803/2806),两者男、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0岁后各年龄段高尿酸水平人群的NAFLD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尿酸人群(均P<0.05)。NAFLD组HUA检出率(42.82%)、颈动脉内膜斑块检出率(20.19%)、颈动脉内膜增厚检出率(18.32%)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22.37%、11.39%、13.03%)(均P<0.05),而NAFLD组中HUA者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24.25%)、颈动脉内膜增厚检出率(22.07%)均高于正常尿酸者(17.14%、15.51%)(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尿酸与BMI、SBP、DBP、TG、TC、LDL-C、ALT、AST及GGT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尿酸为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HUA与NAFLD密切相关,两者与CAS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对天津市5134例体检者的体检资料及问卷表进行横向分析。1423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者的血尿酸(UA)水平为(340±81)μmol/L,明显高于3711例非NAFLD者的(274±76)μmol/L;轻、中、重度NAFLD患者的UA水平分别为(331±78)、(347±83)和(377±75)μmol/L(F=19.68,P〈0.01),NAFLD的检出率也随UA水平的增高而明显升高。性别、血甘油三酯、空腹血糖水平及BMI(B值分别为-0.43、0.53、-0.21和0.19)与NAFLD者的UA水平密切相关,而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与其无关。提示UA水平可作为NAFLD严重程度的血清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组分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为MS不同组分患者防治NAFLD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4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治疗的符合MS组分之一及以上的患者344例,将患者按照是否符合MS诊断标准,分为MS组和非MS组|同时,又按照MS组分数目进行分组,满足其中1项组分为组1,满足2项组分为组2,满足3项组分为组3,全部满足为组4。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SUA)和24 h微量清蛋白尿(MAU)。患者均行上腹部肝脏超声检查,判定是否患有NAFLD。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FPG及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S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C、TG、SUA、MAU、NAFLD患病率均高于非MS组,HDL-C低于非MS组(P<0.05)。随着代谢异常组分的增多,BMI、SBP、DBP、TG、SUA、NAFLD患病率逐渐增高,HDL-C水平逐渐下降(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和TG是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患者BMI、TG和MS组分数目与NAFLD关系密切,监测这些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NAFLD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高尿酸血症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该人群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血浆内炎性因子脂联素(APN)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盐港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体检人群中,按血尿酸水平及腹部B超检查情况分为:高尿酸血症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组60例(HUA+NAFLD组)、单纯高尿酸血症组60例(HUA组)、健康对照组55例(对照组).于空腹状态下,检测所有入组对象的血压(BP)、身高(Ht)、体重(Wt)、腹围(Wc)、臀围(Hc)及肝功能、肾功能、血糖(FPG)、血脂、胰岛素(Fin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实验室指标,并计算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PN水平.使用德国SIEMENS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测所有入组人群的CIMT.结果 CIMT三组比较结果显示:HUA+NAFLD组中CIMT为(0.97±0.35)mm,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或P<0.01).HUA+NAFLD组[8.40±1.85)mg/dL] APN与对照组[(12.58±l.22)mg/dL]比较下降更明显(P<0.01).对CIMT、CRP、APN与年龄、血压、血脂、BMI、WHR、HOMA-IR、尿酸(UA)等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IMT与SBP、WHR、BMI、HOMA-IR、TC、TG、LDL-C、CRP、UA等指标呈正相关(P< 0.05或P< 0.01);与HDL-C、APN呈负相关(P< 0.05或P< 0.01).结论 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高尿酸血症者,较单纯高尿酸血症及正常对照人群更容易出现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7.
王莲芳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0):1117-1119
目的了解绍兴市农民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病(NAFLD)的患病状况,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绍兴市皋埠镇进行健康体检的农民2 648例,根据检验结果及肝脏B超结果分为2组,其中NAFLD组868例,非NAFLD组1 780例,比较分析NAFLD的相关因素。结果 NAFLD总体患病率32.78%,其中男性占34.68%,女性占65.32%,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NAFLD组中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及糖代谢异常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非NAFLD组(均P〈0.01)。NAFLD组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胆固醇、空腹血糖、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高于非NAFLD组(均P〈0.01)。结论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与NAFL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92例中老年体检者的体检资料,比较体检者中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无息肉体检者的临床特征;分析NAFLD、代谢综合征(MS)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分析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1192例体检者的结直肠息肉患病率为22.8%,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患病率为9.40%。与无息肉体检者相比,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以男性为多(P<0.05),年龄较大(P<0.05)。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中NAFLD、MS患病率较无息肉、增生性息肉患者高(均P<0.05)。NAFLD患者结直肠息肉、腺瘤性息肉的患病率均高于非NAFLD患者(均P<0.05)。同样,MS患者结直肠息肉、腺瘤性息肉的患病率均高于非MS患者(均P<0.05)。NAFLD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8,95%CI:1.02~3.09,P<0.05)。结论NAFLD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定期行结肠镜检查对NAFLD患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刘桂新  余振球  于静  张珞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3):1523-1527
目的 探讨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炎性因子与踝臂指数(ABI)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12月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出院的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56例。记录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腹围、24 h收缩压(24 hSBP)、踝臂指数(AB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血清清蛋白(Alb)、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炎性因子与ABI及其可能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ABI的影响因素分析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ABI与年龄、男性腹围、24 hSBP、LnLDL-C、UA、LnFPG、Lnhs-CRP、WBC呈线性负相关(P<0.05)。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男性腹围、24 hSBP、LnLDL-C、UA、LnFPG、Lnhs-CRP、WBC是ABI的影响因素(P<0.05)。Lnhs-CRP与年龄、男性腹围、LnLDL-C、UA、LnFPG、WBC呈线性正相关(P<0.05);WBC与年龄、24 hSBP、LnLDL-C、UA呈线性正相关(P<0.05);Alb与ABI各影响因素均无线性相关关系(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4 hSBP、UA、WBC是ABI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hs-CRP、WBC与ABI有关,WBC是AB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李霞  周伟伟 《浙江医学》2020,42(2):150-153
目的探讨妊娠期代谢综合征(GMS)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取GMS孕妇60例作为GMS组,同期健康妊娠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年龄、身高、孕前体质量、孕前体重指数(BMI)、分娩前孕周、分娩前体重、分娩前BMI、BMI增长率、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Hcy水平;同时分析Hcy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FPG、TG、LDL-C、HDL-C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孕妇分娩前体质量及分娩前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GMS组孕妇妊娠期体质量增加明显(P<0.05)。GMS组孕妇收缩压、舒张压、FPG、TG、LDL-C、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cy与收缩压、舒张压、FPG、TG均呈正相关(r=0.35、0.30、0.25、0.33,均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23,P<0.05)。结论GMS孕妇Hcy水平明显升高,Hcy可能通过调节血压、血脂、血糖等代谢过程,参与GMS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