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评价经尿道途径辅助下经脐单孔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其优势。方法 :2014年10~12月,2例男性膀胱癌患者采用多通道套管,在经尿道途径辅助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及单乳头双输尿管一侧腹壁造口术。操作全部在单孔腹腔镜下进行。收集围手术期及术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常规腹腔镜或开放手术。单孔平均手术时间为4.15 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0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5 d。围手术期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示2例手术标本切缘均为阴性,平均清扫淋巴结16.5个,前者3/15阳性,后者0/18阳性。结论:经尿道辅助的经脐单孔腹腔镜行全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安全可行。该术式减少了腹腔镜与操作器械之间的相互干扰,降低了手术难度和风险,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称LPC)时必须行气腹,气腹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为显著,为了进一步了解这种影响,以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自1993年1月至1994年4月,对21例患者进行10项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8):47-50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治疗老年膀胱癌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2月共10例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7.5 h,平均(5.1±2.4)h。其中1例患者出血量为1100 mL,术中进行输血,其余9例患者的出血量为100~600 mL,平均出血量为(260±314)mL,均未输血。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8 d,平均(3.6±4.2)d。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尿瘘、肠瘘等并发症。术后1周内将回肠膀胱内留置的双腔尿管进行拔除,收集尿液。术后4周将单J管进行拔除,随访时间为3~6个月,患者肾功能均保持正常,经肾脏B超检查后未出现肾积水,胸部平扫CT及盆腔平扫CT检查后,肿瘤未出现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患者疗效良好,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中心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安全性及肿瘤控制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5年9月本中心所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患者53例,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并对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情况进行随访,运用 Kaplan-Meier 法分析生存数据,得出术后3年的生存率。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在腹腔镜下完成,平均手术时间(417±111)min,平均出血量(491±355)mL,输血率34.0%,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1.1±9.6)d。近期并发症发生率37.7%(20/53),远期并发症发生率22.6%(12/53)。本组病理多为尿路上皮癌(88.7%),其中高级别肿瘤占57.1%,浸润性膀胱癌(T2期及以上)占77.4%。平均随访时间(24±19)个月,截至2015年12月,29例(54.7%)无瘤存活,3年总体生存率为57.0%,无复发生存率为72.0%,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74.0%,亚组分析显示70岁及以下比70岁以上者总体生存率高,非肌层浸润性比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总体生存率高。结论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安全有效,中期随访结果显示对肿瘤的控制满意,与开放性手术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淋巴漏的发生原因及诊疗策略。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泌尿外科同一术者完成的21例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所见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对发生淋巴漏患者的原因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1例患者均于腹腔镜下顺利完成全膀胱切除术,无一例中转开放。19例患者术后5~10 d顺利拔除双侧盆腔引流管;2例(9.5%)术后发生淋巴漏,引流量20~300 mL/d,经指导低脂、高蛋白饮食、通畅引流的保守治疗方法治愈。结论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并发淋巴漏是泌尿外科少见并发症。一旦确诊淋巴漏,及早给予指导低脂、高蛋白饮食、通畅引流等保守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组)35例和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35例,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术前10min、麻醉后5min、术中10min及术后5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麻醉后5min、术中10min及术后5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波动较小,从而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治疗膀胱癌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应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26例为腹腔镜组,另选择同期行开放性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感染、术后出血、肠梗阻、尿失禁、切口脂肪液化。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腹腔镜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后无一例出现切口感染、尿失禁、切口脂肪液化,其并发症的发生率7.7%,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治疗膀胱癌具有较好的临床手术效果及安全性,较传统开放性手术具有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本组针对24例膀胱癌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1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针对性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分析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复发率及患者满意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加强围术期护理对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LRC)后2种尿流改道术式的早期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6例行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的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6例行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回肠膀胱术作为回肠膀胱组,40例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作为新膀胱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90 d内返院率及术后早期并发症,根据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分析2种尿流改道方式术后90 d内并发症情况.结果 回肠膀胱组手术时间为(298.86±31.73)min,术后住院时间为(15.34±5.18)d,与新膀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肠道恢复时间、术后90 d内返院率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轻中度、重度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RC术后两种尿流改道方式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是值得推荐的膀胱替代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6年1月行开放(O RC )及腹腔镜(L RC )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62例患者的资料,其中O RC组32例,L RC组30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基本资料、围术期数据、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L RC组较O RC组具有术中出血量少(P=0.000),住院时间短(P=0.000)的特点。所有患者术后切缘均为阴性,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个数(P=0.085)以及淋巴结阳性率(P=0.922)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在肿瘤病理分期(P=0.999),分级(P=0.878)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中位随访时间36.5个月(6~56个月),O RC组较L RC组具有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低( P=0.040)的特点。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其术后病理学结果与开放手术疗效相当,但其术后肠梗阻发生率明显高于开放手术。考虑腹腔镜术后无法保留腹膜完整性为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展,膀胱癌患者大幅度增加。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尿流改道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最有效的手段,但其手术步骤复杂、手术时间长、围手术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高龄患者合并症较多,器官功能减退或代偿不全,能否耐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尤其值得关注。近年来,通过术前仔细评估高龄患者的总体状况,采用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等微创技术,提高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技巧,优化手术步骤,将复杂手术程序化、简单化,提升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能有效降低围手术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使高龄患者有更大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膀胱部分切除术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T2 M0 N0期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选取膀胱癌T2 M0 N0期患者60例,其中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A组)与膀胱根治性切除术( B组)患者各30例,比较2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5年生存率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A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P<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1);术后生活质量评价显示,A组整体健康状况评分明显优于B组(P<0.01)。2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T2 M0 N0期膀胱癌参照适应证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两者5年生存率相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经验,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2例,均为男性,年龄为32~71岁(中位年龄63岁)。统计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并发症等围手术期资料,术后病理结果,以及肿瘤控制情况和尿控效果等随访资料。结果 2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转开放手术者。其中4例行单孔手术,2例为全腔镜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手术时间为320~600(420±36)min,术中出血量为100~400(150±17)mL,围手术期均未输血。术后1~2 d(中位数2 d)下床活动,1~3 d(中位数2 d)恢复肠道通气,5~21 d(中位数10 d)拔除负压引流管,10~25 d(中位数14 d)拔除导尿管。本组患者均无术中肠道损伤、术后肠梗阻等肠道并发症,无切口感染。2例发生新膀胱漏尿,经延长留置导尿管后自行愈合。所有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均为尿路上皮癌。术后随访3~15个月,未出现肿瘤复发,无患者死亡。术后2个月20例(90.1%)患者尿控满意。1例患者术后4个月因内疝而手术,2例患者术后6个月因排尿困难给予间歇自我导尿。结论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在临床上安全可行,短期肿瘤控制和尿控效果满意,远期疗效有待通过病例累积和长期随访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中国人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3例行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的膀胱癌患者的术后早期并发症,对并发症进行分级和分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313例膀胱癌膀胱全切术患者术后共118例(37.7%)出现159例次19种早期并发症,重度术后早期并发症占22.9%,死亡4例占总并发症的3.4%(4/118),死亡率为1.3%。并发症中术后不全性肠梗阻出现最多(27例次,17.0%),分类分析显示生殖泌尿系统相关并发症比例最高(59例次,37.1%)。回归分析示年龄(P=0.014)和ASA分级(P=0.019)是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而尿流重建方式并不影响术后早期并发症。结论膀胱癌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重度并发症发生率低,死亡率低。膀胱癌患者的年龄、ASA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输血量和术后早期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