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及影响其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对2014年1~12月住在我院的3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行阴道试产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32例具备阴道试产指征的孕妇有23例经阴道分娩(成功率72%),产时产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9例未能成功的因素有:先兆子宫破例、社会因素及出现新的剖宫产指征。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成功率较高,把握好适应证、做好密切的产程观察有助于提高其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6月—2008年5月间167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7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病例,其中103例经阴道试产分娩成功,阴道分娩成功率61.7%.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结论有剖宫产史作为再次妊娠剖宫产的禁忌证是不合理的。剖宫产术后妊娠符合阴道产科试产条件者,应提供阴道试产机会,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乡镇医院对剖宫产后再次阴道分娩病例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到2012年12月我院5例剖宫产后再次阴道分娩的病例的处理过程。结果5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孕妇阴道分娩成功。结论剖宫产史并非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乡镇医院在孕期管理中要仔细评估,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符合阴道分娩条件者,应提供阴道分娩机会,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贾玉玲 《中原医刊》2005,32(16):15-16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阴道分娩方式。方法对84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孕妇选择阴道试产,试产成功率75%,选择再次剖宫产64例。结论剖宫产史作为再次妊娠剖宫产的指征是不舍理的,如无剖宫产指征存在,应提倡试产,阴道分娩可减少再次开腹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各种危险.减轻患者手术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近10多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在逐年上升,在这些剖宫产的病例中再次剖宫产者占90%以上,结果显示出一种倾向:“一次剖宫产。次次剖宫产”。而这种部宫产的原则是不正确的。笔者认为,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分娩时经阴道试产是安全有效的,这种试产应该被列为常规。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后再次分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主要探讨影响剖宫产后再次分娩的因素。方法:回顾地分析了1993年1月至1998年6月期间,我院治疗的106例剖宫产后再次分娩的临床资料。包括再次分娩方式,决策的选择,与上次手术指征的比较,阴道试产的失败原因。结果:选择阴道试产55例,阴道分娩成功28例;剖宫产78例。再次剖宫产的主要手术指征为瘢痕子宫 结扎。结论:必须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对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临产情况及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630例临床资料,记录630例产妇择期再次剖宫产(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ERCS)及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 section,TOLAC)分娩方式选择情况,将选择ERCS分娩的产妇纳入ERCS组,并根据TOLAC分娩方式分为经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section ,VBAC)组(A组)及阴道试产失败转为剖宫产组(B组)。记录A组、B组、ERCS组一般资料(年龄、分娩前体质指数、孕周、孕次、产次),并分析TOLAC组不同临产方式阴道试产失败原因,比较3组母儿结局差异。结果:630例产妇中选择ERCS分娩465例(73.81%),纳入ERCS组;选择TOLAC分娩165例(26.19%),其中成功124例(75.15%),纳入A组;失败41例(24.85%),纳入B组。3组年龄、孕周、孕次、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ERCS组分娩前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A组(P<0.05)。165例TOLAC分娩中,自然临产98例(59.39%),缩宫素引产18例(10.91%),双球囊引产49例(29.70%);其中自然临产失败10例(10.20%),缩宫素引产失败8例(44.44%),双球囊引产失败23例(46.94%),且失败主要原因均为要求剖宫产。3组子宫破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ERCS组先兆子宫破裂、新生儿入住重症监护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B组(P<0.05);B组与ERCS组产后发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A组(P<0.05);3组新生儿体质量比较,A组<ERCS组<B组(P<0.05)。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倾向于选择ERCS分娩,但选择TOLAC分娩对我国母婴保健更有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方法:选择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选择阴道试产分娩产妇3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再次剖宫产分娩产妇42例为对照A组,另选取同时期收治的首次妊娠阴道分娩产妇50例作为对照B组.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分娩结局及临床一般情况.结果:观察组试产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孙静 《吉林医学》2013,(26):5450-5451
<正>近年来,由于麻醉技术及剖宫产手术水平的提高,大大增加了剖宫产术的安全性。同时由于社会因素的介入,使首次分娩剖宫产率明显升高。国内大多数医院报道剖宫产率在40%50%,部分医院甚至达到70%50%,部分医院甚至达到70%80%,故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产妇也随之日益增多,这已经引起了临床上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的围生期管理及宣教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OLAO)接受程度及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湖北省黄冈市妇幼保健院2013-2016年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422例,筛选并随机分配至管理组及对照组,管理组自孕早期即给予反复TOLAC宣教、B超监测疤痕厚度、严格体重管理等,对符合适应证并愿意TOLAC者在严密监护下一对一陪产、充分阴道试产,比较两组患者阴道试产接受度及成功率。结果:105例符合TOLAC条件的管理组产妇中,剖宫产术后选择性再次剖宫产(ERCS)18例(17.1%),TOLAC 87例(82.9%),其中剖宫产后顺产阴道分娩(VBAC)成功64例(73.6%);90例有TOLAC适应证的对照组产妇中,ERCS 73例(81.1%),TOLAC产妇仅17例(18.9%),其中VBAC成功6例(35.3%)。管理组的TOLAC率及VBAC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0.05),而择期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因社会因素TOLAC过程中转剖宫产者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全部TOLAC孕妇中,均无完全性子宫破裂,无孕产妇死亡及围产儿死亡发生。结论:从孕早期即开始初筛TOLAC适合人选,给予系统围生期管理、TOLAC宣教,严格掌握阴道试产指征,加强产前评估及产时监测,有助于提高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接受度及成功率,增强TOLAC开展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section,VBAC)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指导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TOLAC)临床决策,提高VBAC成功率,减少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中心TOLAC孕妇共452例,其中VBAC孕妇342例,TOLAC失败孕妇110例,根据最终分娩方式从各随机选取110例孕妇分为VBAC组和TOLAC失败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BAC的影响因素,并比较2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1)总体VBAC率为75.67%(342/452),TOLAC失败率为24.33%(110/452)。(2)产前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发现,VBAC组与TOLAC失败组孕妇的孕周分别为(38.44±2.13)、(38.96±1.34)周,既往因不良孕产史行引产分别为11.82%、2.80%,存在妊娠合并症为32.73%、20.56%,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国外文献报道的7种预测模型在国内临床中对剖宫产术后经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31日共53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TOLAC)产妇的相关资料及其临床结局,采用Troyer、Weinstein、Flamm、Gonen、Smith、Grobman、Torri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对每例患者进行评分,t检验比较应用每种模型预测VBAC失败组与成功组的分值。对成功组及失败组的评分进行分层,采用秩和检验比较每种评分对于成功率预测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预测模型的分辨力。结果:53例产妇中,VBAC成功者44例,失败者9例,成功率83.0%。成功组及失败组的分值在Weinstein及Grobman预测模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其他各预测模型无明显差异。评分经分层后,VBAC的成功率在各层与原文献中各模型的预测相符,各层间的成功率差异仅在Weinstein预测模型中存在统计学差异。Weinstein预测模型的ROC曲线AUC最大(0.746),但各预测模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7种预测模型中,Weinstein对本研究人群VBAC成功率的预测优于其他6个模型,但仍需建立符合我国具体情况的VBAC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后阴道试产的安全性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及分娩的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符合我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ai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 section,TOLAC)纳入标准、分娩孕周 ≥ 28周的81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270例为期间所有TOLAC病例(TOLAC组),其余540例为随机选择的同期无TOLAC禁忌证但选择重复剖宫产分娩的病例(elective repeated cesarean section,ERCS组)。比较两组不同分娩方式的妊娠结局。结果 TOLAC组自然临产者占89.3%。TOLAC组孕妇年龄(33.0±4.2)岁、孕前体重指数(21.1±2.4)、分娩前体重指数(26.2±3.3)、产后出血量250 (80~1 500) mL、新生儿体重(3 267±482)g、住院天数4 (1~18)天,均小于ERCS组(P<0.05)。TOLAC组子宫破裂率1.9% (5/270)、膀胱损伤率0.4%(1/270),产后出血 ≥ 1 000 mL的发生率、输血治疗率均为1.1%(3/270),新生儿 1 min Apgar评分 ≤ 7分发生率1.5% (4/270)、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0.4%(1/270),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率为4.4%(12/270)。与ERCS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严格选择TOLAC人群、加强产前产时管理、可即刻提供紧急救治的医疗机构里,对于大多数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阴道试产是可选择的安全可行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VBAC)人群缩宫素(OT)智能调控模型,进一步探索产时OT用药的智能精准调控方案。方法:收集2014 年1月至2020 年5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分娩,并在产程中使用OT的VBAC产妇相关资料,对电子病历资料运用多重线性回归法筛选建模变量,并结合胎心宫缩图提取的胎心、宫缩频率等变量,基于XGBoost算法建立OT调控模型,同时与Logistic回归模型和传统决策树进行比较,以准确率、查准率、召回率、F1值评价模型预测性能,并验证模型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共纳入124例VBAC产妇,1 005条OT调节记录,XGBoost模型性能最佳,5折交叉验证下模型的准确率为0.82,查准率0.84,召回率0.80,F1值0.82,其中宫缩持续时间、宫腔压力、胎心、宫缩频率和前次剖宫产间隔时间是对建模贡献度较大的变量。临床验证表明预测模型精确度接近专家的决策水平,并优于低年资助产士。结论:本研究基于XGBoost构建OT调控模型,实现了产时OT的实时智能调控,其响应速度快、模型精度高、外推性强,对产科临床护理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产程特点及母婴结局。方法 分析2019年3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在泰州市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后孕足月经阴道分娩者30例(瘢痕子宫组),并收集同期孕足月自然临产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30例(初产组)及经产妇30例(经产组),比较分析三组产妇的产程特点、新生儿结局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 瘢痕子宫组分娩成功率90%(27/30)。瘢痕子宫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均短于初产组(P<0.05)且均长于经产组(P<0.05);而第三产程、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 1 min评分、产妇产后住院时间方面,三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瘢痕子宫组的产后2 h、24 h出血量,多于初产组及经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经产组产后2 h出血量多于初产组(P<0.05),而两组产后24 h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需严格把握试产标准,产程中须严密监测,并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维平 《甘肃医药》2012,(8):573-57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698例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妇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剖宫产再孕阴道分娩的186例患者与同期随机抽取的剖宫产再孕择期剖宫产186例进行产时出血量,产后发热,住院天数,新生儿窒息,住院费用等的比较。结果:剖宫产再孕阴道试产260例,占37.2%;成功186例,成功率71.5%;试产失败74例,总手术产率73.4%。再孕剖宫产组较阴道分娩组出血量多,产后发热病例多,住院时间长,母体远期并发症多,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剖宫产再孕如合理掌握试产指征,临产后加强监测,阴道试产安全可行且试产成功率高,因此剖宫产术后再孕有试产条件的患者应给予试产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5):184-188
既往的高剖宫产率致使“二胎”政策全面放开以来,有剖宫产史的女性再次妊娠的比例逐年增高,面临分娩方式的选择,给这些女性及产科医生均带来了困扰。目前多国权威指南已指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行阴道试产(TOLAC)应该被推荐,并已有诸多研究构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VBAC)预测模型,在严格把握指征的前提下,评估和筛选VBAC 成功率相对较高人群进行阴道试产,以提高TOLAC 安全性及TOLAC 率,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并降低由重复剖宫产(ERCS)带来的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VBAC)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VBAC 预测模型的基本情况、预测模型的比较分析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探讨割宫产后再次妊娠经阴分娩的可行性。方法对120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经阴分娩情况进行观察。结果120例孕妇阴道试产,试产成功86例,成功率71.6%。结论只要选择适当的孕妇,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大部分可经阴道分娩,剖宫产史不应该作为再次妊娠剖宫产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9.
刘惠琼 《中外医疗》2012,31(24):2-3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了解进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优缺点。方法选取该院2009—2011年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对其中符合试产要求的孕妇280例,选取70例直接施行剖宫产,剩余210例则施行阴道试产,并将其分为两组,为剖宫产组和阴道试产组,比较施行后的母婴并发症。结果施行阴道试产的210例中125例成功分娩,85例施行失败,主要表现为先兆子宫破裂率、产后出血率、产后发热率、新生儿5min Apgar的评分≤7分的发生率,住院费用较成功组而言增高。结论经阴道试产会有利有弊,阴道试产的成功与失败关系着母婴的结局、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0.
王安 《西部医学》2017,29(5):666-669
【摘要】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方式,研究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 纳入在本院分娩的164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瘢痕阴道组52例和瘢痕剖宫组112例,比较两组产后指征、并发症、新生儿情况。同时将瘢痕剖宫组患者与同期114例无瘢痕子宫且首次行剖宫产孕妇(首次剖宫组)和同期134例首次阴道分娩的孕妇(首次阴道组)进行比较。结果 瘢痕阴道组产后24h出血量、产后发热率、新生儿窒息率和住院天数显著低于或少于瘢痕剖宫组(P< 005);而两组产褥病率、新生儿体重、窒息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瘢痕剖宫组患者前次剖宫产和本次剖宫产比较,瘢痕子宫、胎儿窘迫、胎位异常、产程停滞、先兆子宫破裂、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和社会因素手术指征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其他差异不显著(P> 005);瘢痕阴道组和首次阴道组分娩结局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瘢痕剖宫组产后24h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显著多于首次剖宫组(P<005),而两组产褥病率和新生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可显著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产妇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对新生儿伤害小,在严格掌控阴道试产指征和严密监测产程情况下,应鼓励瘢痕子宫妊娠产妇首选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