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256层i CT联合i 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胸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50名健康体检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100m As)、低剂量50m As组和低剂量25m As组,分别采用100、50、25m As进行胸部CT扫描,100m As采用FBP重建作为常规对照组,两组低剂量扫描组均采用FBP及i Dose4对图像进行重建。比较不同毫安秒和重建算法的辐射剂量、CT图像噪声(MSD)、对比信噪比(CNR)、信噪比(SNR)以及主观图像质量。结果低剂量采用i Dose4组与常规对照组主观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m As采用i Dose4重建图像的MSD、CNR及SNR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m As采用i Dose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m As组较常规对照组辐射剂量降低约53.3%,25m As相比对照组剂量降低76.4%。结论与常规剂量FBP重建相比,50和25 m As采用i Dose4重建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同时不影响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 Dose重建低剂量CT扫描在儿童鼻窦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鼻窦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常规剂量(100k V、100m A)CT扫描滤波反投影重建与低剂量(100k V、25m A)CT扫描i Dose重建,测量感兴趣区的客观噪声,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级,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及剂量长度乘积,并从辐射剂量、噪声、图像分级方面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常规剂量组比较,低剂量组的辐射剂量下降约76%,噪声增加,但两组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对于鼻窦炎患儿进行i Dose重建低剂量CT扫描,能有效地降低辐射剂量,同时也能满足诊断要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甘锐  余文艺  兰华 《四川医学》2014,(3):396-39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4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分别行CTCA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检查,比较二者的一致性。结果CTCA对1—3级冠状动脉分支的显示较好。但对4级冠状动脉分支显示欠佳。CTCA显示管径〉12mm的冠状动脉,狭窄I〉50%的灵敏度为88.78%,特异度为96.05%;阳性预测值为82.86%,阴性预测值97.55%,假阳性率为17.14%,假阴性率为2.45%,准确率为92.96%。CTCA和SC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1)。结论CTCA是一种快速、无创和可靠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与SCA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用于冠心病患者的常规筛查,但必要时仍需行SCA检查,为其临床诊治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方法 3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病人行64层螺旋CTA,以选择性冠状动脉DSA造影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 120段冠状动脉在CTA图像上得到良好显示,达到分析要求。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狭窄程度≥50%)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8%、85.3%、48.3%和95.6%。结论 64层螺旋CT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测值,可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技术对冠状动脉狭窄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5.
256层螺旋CT低管电压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管电压对体质指数(BMI)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进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BMI在正常范围内并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50例,管电压采用120 kV,B组40例,管电压采用100 kV,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分别对两组检查图像的血管强化程度、重建血管清晰度以及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结果9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检查。两组之间图像质量分级差异和图像信号噪声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冠状动脉腔内CT值均较A组增高(P<0.001),B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平均有效剂量(ED)较A组显著减低,有效剂量由(16.25±2.35) mSv降至(7.89±0.67) m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75,P<0.001)。结论对BMI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冠状动脉CTA采用100KV检查,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并获得满足临床诊断的冠状动脉图像。  相似文献   

6.
孙占国  唐光才  黄新文 《医学综述》2007,13(19):1513-1515
多层螺旋CT问世以来,特别是16层和64层螺旋CT的应用,由于时间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明显提高,使得多层螺旋CT在心血管系统检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多层螺旋CT可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的定量检测、支架和桥血管通畅性的评价,还可用于分析心功能和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及双源CT在复杂先心病冠状动脉变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行128层螺旋CT及双源CT检查的复杂先心病共69例,统计冠状动脉变异的发生率及影像表现。结果所有69例患儿经128层螺旋CT及双源CT的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均获得可诊断的图像,共发现16例冠状动脉异常。结论128层螺旋CT及双源CT可以多方位、立体的清晰显示复杂先心病所并发的冠状动脉变异或畸形,有助于术前诊断、手术方案的制定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49例患者的MS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原始数据以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重建技术显示冠状动脉并分析变异类型及临床价值。结果 720例受检者中检出冠状动脉变异患者49例,检出率6.8%。其中冠状动脉瘘2例(4.1%),冠脉发育不良3例(6.1%),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11例(22.4%),心肌桥32(65.3%)例,重复冠状动脉1例(2%)。结论 MSCT可无创性准确诊断各种冠状动脉变异,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是临床上普遍采用的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检查方法。但它是有创性的检查方法,与此检查相关的死亡率为0.15%,而且检查费用较高。新一代多层螺旋CT机已实现0.5s的螺旋扫描,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结合应用时,其心脏影像能在250ms的心电相位窗上进行冠状动脉的图像重建,明显改善了冠状动脉的显示。  相似文献   

10.
刘炜  潘昌杰  钱农  薛跃君 《医学综述》2011,17(23):3644-364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重组成像在幼儿呼吸道异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38例临床怀疑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幼儿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记录每位患儿的平均有效剂量(mGy),扫描数据经后处理重建,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仿真支气管镜(VB)。结果纤维支气管镜证实气管支气管异物32例,64层螺旋CT数据后处理结果清晰显示异物的部位、大小、形态及伴随征象MSCT均得到准确诊断。MPR能多角度清晰显示段以上气管支气管异物并能显示肺部并发症,优于MinIP、VB,可弥补横断位图像的不足。结论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MSCT低剂量扫描能满足诊断,准确评估异物大小、位置、形态及肺部并发症,对可疑呼吸道异物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冠状动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9例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人群影像资料。结果 599例患者中发现冠状动脉畸形9例,检出率为1.5%,冠状动脉起源和分布异常8例,其中冠状动脉主干起源异常7例,冠状动脉分支起源异常1例;冠状动脉瘤样扩张1例。结论多层螺旋CT成像在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16层螺旋CT主动脉低剂量扫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eng MW  Zhao HL  Xu J  Ge YL  Shi MG  Peng Y  Zhang JS  Huan Y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1):1462-1466
目的 研究16层螺旋CT主动脉造影低管电流扫描方案.方法 研究分两步.初步研究筛选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临床送检的可疑主动脉病变或动脉瘤术后随访病例(夹层动脉瘤除外)共58例患者扫描70例次.包括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主动脉壁内血肿、主动脉粥样硬化和腔内隔绝术后随访病例.随机选取10例为常规剂量175 mAs扫描,低剂量组按体重分为<65 kg,65~75 kg,>75 kg 3组,分别采用低管电流为25、50、75 mAs,其余扫描参数同常规剂量组.记录单次加权CT剂量指数(CTDI)和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对不同低剂量组的主动脉图像满足诊断率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第2步筛选西京医院临床送检60例可疑各型夹层动脉瘤,按体重同样分为3组:<65 kg,65~75 kg,>75 kg,分别采用低管电流为50、75、100 mAs,记录并分析相应CTDI和DLP,评价图像质量及满足诊断率.结果 初步研究采用25、50、75 mAs的CTDI仅为常规剂量175 mAs的11.3%、29.0%和42.7%,各组DLP值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25 mAs组的诊断符合率仅为60.0%,50、75 mAs低剂量组的图像满足诊断率均为85.0%,未达到100%.第2步研究采用50、75、100 mAs的CTDI分别为常规剂量的29.0%、42.7%和57.3%,各低剂量组DLP与常规剂量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各组图像满足诊断率均达到100%.轴位及各种三维重建图像显示良好.结论 16层螺旋CT主动脉低剂量扫描满足诊断的最低管电流根据不同体重可采用50~100 mAs.夹层动脉瘤应采用略高于其他主动脉病变的管电流.100 mAs的低管电流则可满足任意体重及任意主动脉病变的成像与诊断.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冲云  刘志 《重庆医学》2004,33(11):1721-172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和临条应用价值.方法利用MSCT对18例患者(其中3例为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并置入支架者;2例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其余为冠心病可疑者)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并行CT冠状动脉成像,有3例CT检查后做了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MSCTCA左冠状动脉主干显示最清晰,满足影像诊断的需要.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显示较清晰,基本满足影像诊断的需要,但部分图像有运动伪影的干扰.结论 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大多数情况下能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MSCT是诊断和随访冠状动脉疾病很有意义和潜力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吴宇 《四川医学》2014,(1):119-12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对心肌桥的诊断价值,提高心肌桥检出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行CTC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CTCA心肌桥检出率为52.50%、心肌桥长度(1.94±0.53)cm和完全性心肌桥厚度(3.48±0.41)mm;CAG检出率为22.50%、心肌桥长度(1.13±0.40)cm和完全性心肌桥厚度(1.57±0.3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CA检查与CAG检查显示的心肌桥主要位于前降支,分别为21处和9处.CTC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心肌桥厚度越厚、长度越长(rY1=0.357,P<0.05;rY2=0.312,P<0.05).结论 CTCA能多方位、多角度、直观显示冠状动脉与心肌的解剖关系,提高心肌桥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正常人脑血流动力学定量研究的价值,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该项检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无颅脑疾病的健康志愿者30例,进行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利用灌注成像软件得到额、颞、顶叶皮质及白质、豆状核和丘脑的脑血容量( CBV)、脑血流量( CBF)、平均通过时间( MTT)和峰值时间( TTP)等参数,利用统计软件计算均值和标准差。结果健康成人平均脑灰质血流量为(46.3±2.52)ml/(100mg·min),平均血容量为(4.0±0.19) ml/100mg,平均通过时间为(4.7±0.21)秒,平均峰值时间为(20.7±0.7)秒;脑白质平均血流量为(28.8±4.4) ml/(100mg·min),平均血容量为(2.8±0.2) ml/100mg,平均通过时间为(6.3±1.0)秒,峰值时间平均为(20.9±0.9)秒;基底节平均脑血容量为(47.2±1.4)ml/(100mg·min),平均血容量为(3.8±0.2)ml/100mg,平均通过时间为(4.9±0.3)秒,峰值时间为(20.6±1.2)秒。结论低剂量多层螺旋CT颅脑灌注扫描可以获得正常成人脑血流动力学信息,为评价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管电流联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应用于儿童胸部低剂量CT扫描的可行性。方法:连续88例行胸部CT平扫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常规剂量(50 mAs)和低剂量(25 mAs)扫描。常规剂量组行滤波反投影(FBP)重建,记为A组;低剂量组分别行FBP、iDose4-1、iDose4-3、iDose4-5迭代重建(IR),依此记为B、C、D、E组。测量并计算每组图像的CT值、噪声、信噪比以评价图像客观质量;由2名副主任医师职称的放射诊断医师按5级评分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价;记录CT扫描仪剂量报告中提供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对图像主客观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剂量组ED较常规剂量组降低52%,25 mAs联合FBP重建组图像主客观质量较常规剂量组降低且为低剂量组中最低(P<0.05);25 mAs联合iDose4-1迭代重建组图像主客观质量不及常规剂量组(P<0.05);25 mAs联合iDose4-3迭代重建组图像主客观质量与常规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 mAs联合iDose4-5迭代重建组图像主客观质量优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儿童胸部低剂量CT扫描时,采用25 mAs联合iDose4-3迭代重建技术,可获得与常规剂量组相当的图像质量,同时使辐射剂量降低52%。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患者行64层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经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平静吸气后屏气进行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并将图像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其中全部患者有传统X线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结果:50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535节段冠状动脉(直径≥2mm)图像中,64MSCT提供优良图像可供分析为515节段,可评估率为93.3%。与SCA对照分析,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41%、95.34%、75.31%和98.09%。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检出准确率为83.75%。结论:64层MSCT是有效可靠的冠心病诊断工具,是冠状动脉疾病筛选和诊断中很有潜力的非侵袭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效果。方法将68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及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率控制在70移Vmin以后采用ECG门控扫描及图像重建技术,应用Philips Brilliance 40层螺旋CT先行前瞻性心电门控平扫后,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对扫描数据在工作站行VR、CPR、MIP等后处理,得到冠脉主要分支图像,并根据图像来评价冠状动脉的行径、管腔狭窄情况及支架内通畅情况等。结果心率在70次/min以下的图像清晰完整,68例患者明确显示了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的管腔情况,其中发现了左前降支钙化伴狭窄20例,左室陈旧性心肌梗死3例,支架植入术后管腔通畅5例。肺动脉圆锥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15例。结论Philips Brilliance 40层螺旋CT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扫描速度已完全能满足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需要,可首选为非创伤性冠状动脉检查。  相似文献   

20.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eng SS  Zhou Y  Chen J  Liu B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0):1427-142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患者行64层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经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平静吸气后屏气进行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并将图像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对其中24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MSCT图像质量,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结果58例64层MSCT冠状动脉造影均清楚显示冠脉各主支及其分支,38例患者的115支冠脉上见有粥样硬化斑块,并可显示斑块的类型和狭窄的程度。5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和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均清楚显示支架和血管桥的位置及远端血流情况。结论64层MSCT是有效可靠冠心病诊断方法,是冠状动脉疾病筛选和诊断中很有潜力的非侵袭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