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胸腔镜手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临床特征及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对其诊治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地分析57例施行VATS辅助手术的SPN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SPN大小、位置分布与良恶性的关系;比较SPN中恶性结节大小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57例SPN中恶性肿瘤38例(占66.7%)。SPN大小及位置分布与SPN性质无统计学意义(P〉0.05)。SPN中恶性结节的大小与区域淋巴节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N大小及位置分布并无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恶性结节的大小与区域淋巴节转移有关,VATS可同时诊断与治疗SPN,具有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2.
3.
4.
电视胸腔镜与开胸手术诊治孤立性肺结节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诊治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心胸外科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的105例SPN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VATS组51例,开胸(TH)组54例。对两组的手术结果及两组中行肺楔形切除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所有病例均通过手术明确诊断。两组均无手术中死亡,VATS组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TH组术后1例因呼吸功能衰竭死亡。两组SPN性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行肺楔形切除的病例中,VATS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TH组明显缩短,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结论:VATS在SPN的诊治上与TH效果相当,VATS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为SPN的临床诊治提供了一种创伤小、安全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胸腔镜手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肺结节 (SPN)的临床特征及胸腔镜 (VATS)对其诊治的意义。方法 前瞻性地对2 7例SPN患者行VATS辅助手术 ,分析比较SPN大小、位置分布与良恶性的关系 ;比较SPN中恶性结节大小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2 7例SPN中恶性肿瘤占 5 9%。SPN大小及位置分布与SPN性质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SPN中恶性结节的大小与区域淋巴节转移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SPN大小及位置分布并无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恶性结节的大小与区域淋巴节转移有关。VATS可同时诊断与治疗SPN ,具有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诊疗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断、治疗的51例孤立性肺结节病人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通过术中病理检查均快速获得病理诊断,诊断率100%;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良性病变23例,其中21例行全胸腔镜肿块楔形切除,2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随访2~48个月,均无复发。恶性病变28例,均为非小细胞型,行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23例全胸腔镜操作;5例辅加小切口手术,其中有2例中转开胸完成手术。术后2例失访,余26例随访3~45个月。24例无瘤生存;1例手术24月后发现肿瘤复发,目前存活;1例术后2~3年间死亡,死亡原因为肿瘤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治肺部小结节创伤小,易接受,不但能明确病理诊断、同时对其进行正规治疗,具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周围型孤立性肺结节(直径≤3 cm)86例,均经胸腔镜手术局部切除肺结节,术中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根据病理结果选择手术方式.结果 原发性肺癌58例,经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并行纵隔淋巴结清扫;转移癌3例,良性肿瘤25例,经电视胸腔镜或辅助小切口行肺叶楔形切除术;86例均明确诊断,术后早期呼吸功能不全2例,肺不张、肺部感染3例,肺漏气2例,胸腔积液2例,切口感染1例,经处理后均治愈,全组无死亡,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3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2组,其中65例行胸腔镜手术(VATS),其余65例行常规开胸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肺楔形切除术,无手术死亡,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VAT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胸组,但VATS组总费用明显高于开胸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是诊治SPN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2001年5月—2004年8月.我院应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AMT)治疗孤立性肺结节16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11.
肺内孤立性结节(SPN)一直是呼吸内科和心胸外科以及放射科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本文根据近年来开展的各种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结合临床具体实践,重点阐述SPN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为恶性结节的危险因素。方法:统计153例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特征,对这些临床特征与孤立性肺结节的性质之间的关系作单因素分析,进一步对有统计学意义者作多因素分析。结果:153例中有86例(56.21%)术后病检结果为恶性病变,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吸烟史及恶性肿瘤影像学特征3个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中年龄、恶性肿瘤影像学特征两个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吸烟史及恶性肿瘤影像学特征,尤其是前二者是孤立性肺结节为恶性结节的危险因素,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可提高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判断的准确件. 相似文献
13.
“时间-密度曲线”在肺孤立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时间 -密度曲线”在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82例肺内孤立性结节病灶 ,进行动态和小螺旋靶增强扫描 ,采用层厚 3mm ,螺距 1~ 1 5 ,10 0ml造影剂以 2 5ml/s速度静脉注射。分别于延时后 1min ,2min ,3min ,5min四个时相扫描 ,并测量病灶CT值 ,绘制“时间 -密度曲线”。结果 :不同性质的病灶增强值不同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肺癌的增强值 4 0 5± 4 9Hu ,低度恶性肿瘤增强值 34 3± 5 8Hu ,良性肿瘤增强值 11 0± 5 4Hu ,结核瘤增强值 8 2± 2 4Hu ,炎性假瘤增强值 5 4 4± 6 0Hu。结论 :“时间 -密度曲线”分析在肺内孤立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在扫描中 ,根据病灶的大小选择不同的扫描方式 ,是提高诊断率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引导钢丝定位下单孔胸腔镜手术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SPN患者86例,CT引导下留置带钩钢丝,沿钢丝定位处行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单孔组),根据术中冰冻病理结果决定进一步手术方式.用同期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74例SPN患者做对照(小切口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单孔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拔除胸引管时间与小切口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T引导钢丝定位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SPN,手术创伤小,疗效可靠,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患者的诊疗过程,总结SPN微创化诊治模式的建立。方法对健康体检或临床检查发现的68例SPN患者进行程序化微创诊治,分析诊治过程。结果68例SPN患者经CT定位肺穿刺活检证实为肺恶性肿瘤的13例(19.1%)。胸腔镜肺结节切除证实为肺恶性肿瘤的2例(2.9%)。胸腔镜肺叶切除术16例,其中淋巴结清扫15例,术中出血50~800(344.7±222.5)mL,术后住院时间8~18(11.9±2.9)d,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3~8(4.9±1.7)d;单纯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9例,术中出血30~200(90.3±54.3)mL,术后住院时间5~19(9.1±4.2)d,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1~16(4.3±4.6)d。结论微创化诊治相较传统诊疗方式有其优点存在,是治疗SPN的趋势。但目前尚无普遍共识,需要建立程序化的微创诊治模式。 相似文献
16.
吴昕漪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0,9(3):190-191
回顾性分析45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在针型胸腔镜下完成肺楔形切除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为良性病变,23例为肺癌。手术时间平均为98min,平均出血量82ml,平均住院时间9.9d。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说明该手术在鉴别孤立性肺结节性质及治疗方面安全有效,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增强后的形态学特征,为SPN的影像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N图像处理专用软件,对23例恶性肿瘤患者和22例良性结节患者的增强前后CT扫描图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良、恶性结节组的强化与非强化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001);良、恶性组的不规则强化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084);恶性结节组的强化幅度平均为(45.04±26.76)HU,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的(15.70±17.84)HU(P=0.033);恶性结节组的最大强化CT值平均为(136.09±41.72)HU,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的(60.60±60.27)HU(P=0.007);恶性结节组的强化面积平均为(21.69±21.01)%,良性结节组的强化面积平均为(8.61±10.83)%,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203)。结论增强扫描后的强化幅度和最大强化值,以及在形态学上的不规则强化,可作为SPN临床影像诊断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统计120例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特征,对这些临床特征与孤立性肺结节的性质之间的关系作单因素分析,进一步对有统计学意义者作多因素分析。结果120例中有64例(53.3%)术后病检结果为恶性病变。单因素分析中,吸烟史、结节大小、年龄及影像学表现4个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中年龄、影像学表现两个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烟史、结节大小、年龄及影像学表现,尤其是后二者是孤立性肺结节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可提高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74例孤立性肺结节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对74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临床、CT、经皮穿刺肺活检术及手术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患者CEA增高51例(69%),痰脱落细胞学发现癌细胞9例(12%),CT诊断肺癌56例。26例行经皮穿刺肺活检术,42例手术治疗,术后诊断肺癌46例(62%)。本组病例确诊肺癌与非肺癌分组比较,CEA、HRCT与经皮穿刺肺活检术阳性和诊断分别为38(74.51%)、13(25.49%)、39(75.00%)、13(25.00%)、21(80.77%)、5(19.23%),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以周围型肺癌及结核球居多,诊断以CEA、薄层CT扫描、经皮穿刺肺活检术为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