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于 1995年 1月~ 1998年 5月采用小梁切除术和小梁切除联合可拆除缝线术治疗了 58例 ( 74眼 )原发性青光眼 ,对其疗效进行了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院确诊为原发性青光眼而行滤过性手术的住院患者 58例 ( 74眼 ) ,男 2 2例 ( 2 8眼 ) ,女36例 ( 4 6眼 ) ,年龄 35~ 72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2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16眼 ,开角型青光眼 2 6眼 ;3眼为第 2次小梁切除术。 2 4例施行了单纯小梁切除术 ,34例应用小梁切除联合可拆除缝线术。1 2 检查 术前及术后 1天 ,1月及 1年所有患者均在裂隙灯下仔细检查滤…  相似文献   

2.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最常用的术式。但滤过术后早期低眼压性浅前房仍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为预防和减少这一并发症 ,近二年来我科采用Kolker等[1] 介绍的可拆除缝线技术小梁切除术治疗各种类型的青光眼 36例39眼 ,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36例 39眼 ,年龄 2 9~ 6 8岁 ,平均48 5岁 ;女 2 5例 2 6眼 ,男 1 1例 1 3眼 ,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30例 31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4例 5眼 ,继发性青光眼 2例 3眼。术前眼压药物治疗可控制 2 8眼 ,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 1 1眼。1 2 手术方法在手术显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可拆除缝线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2005年30例原发性翘角型青光眼首次接受小梁切除术的病例30例30眼,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Ⅰ组)15例不做可拆除缝线,试验组(Ⅱ组)15例做可拆除缝线。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5-0.3)年,术后眼压降低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01)。术后2周内平均眼压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0.01)。2周后的眼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最终的随访中,Ⅰ组成功率80.0%,Ⅱ组86.6%。结论:可拆除缝线的应用可有效地降低早期并发症,无需特殊的器械且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改良的可拆除缝线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0例6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例,30眼)接受常规小梁切除术,B组(20例35眼)接受联合改良的可拆除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月,观察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形态、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dA组眼压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内B组眼压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改良可拆除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比常规小梁切除术能更好地预防青光眼术后早期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罗莉丽  曾果 《西部医学》2006,18(4):466-466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在小梁切除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在巩膜瓣两侧切口中央处作一对外露可拆除缝线,外露端在角膜缘前透明角膜处约1毫米.结果 40例术后无1眼发生持续性浅前房,术后通过调整可拆除缝线及按摩眼球,眼压控制在21毫米汞柱以下.结论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的应用有效调节眼压,大大减少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在减少术后浅前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对施行该术式的130例(184只眼)青光眼患者进行术后眼压测量、前房深度观察。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发生浅前房12只眼,浅前房的发生率仅为6.52%,明显少于传统小梁切除术。结论 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可以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梁日雄 《广西医学》2001,23(5):1030-1032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MC)及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对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3例60眼各类青光眼随机分为A组20例30眼和B组23例30眼,A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MMC及巩膜瓣可拆除缝线,B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7-25个月。手术成功率A组(93.3%)明显高于B组(60%,P<0.01);功能性滤过泡A组(93.3%)亦明显高于B组(53%,P<0.01);浅前房A组(3.3%)则低于B组(26%,P<0.05);低眼压等并发症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MMC及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在提高成功率的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为一种安全可靠的青光眼滤过性手术。  相似文献   

8.
陆章敏 《医学文选》2000,19(4):516-517
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滤过口及滤过泡疤瘢形成 ,而滤过术后浅前房和低眼压持续状态可导致滤过口阻塞和无功能滤过泡的形成 ,最终导致手术失败。近有文献报告 [1 ] ,有用可松解缝线防止术后浅前房及低眼压持续状态者 ,为对此术效果加以验证 ,笔者采用可松解缝线缝合巩膜瓣 ,术后根据眼压及前房情况拆除可松解缝线 ,达到主动调节滤过的目的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9年 6月至 2 0 0 0年 4月来院诊治的青光眼患者 33例 45眼 ,其中男 13例 17眼 ,女 2 0例 2 8眼 ,年龄32~ 6 2岁。闭角型青光眼 32眼 …  相似文献   

9.
魏向阳 《华夏医学》2007,20(4):836-837
青光眼是一种可防治性眼病,但随着白内障、角膜病等可防治性眼病人群的减少,而逐步成为眼科工作者防盲工作的重点.闭角型青光眼是青光眼的主要类型,其致盲率亦明显高于开角型青光眼,及早对闭角型青光眼进行干预,可有效地预防因房角关闭而导致的眼压升高,对中晚期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手术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应用巩膜瓣可拆除式缝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冽(40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巩膜瓣可拆除式缝线应用后,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前房深度,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内压。结果术后6眼发生浅前房(15%),经散瞳,加压包扎48h后前房恢复正常,其余34眼前房深度正常。随访6~12个月,2眼需再手术,余38眼眼压均在7—15mmHg,所有患者视力无下降。结论巩膜瓣可拆除式缝线小梁切除术是较为理想的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有或无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结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验证方法,将150例(150眼)青光眼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术后前房、眼压、滤过泡等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显微小梁切除联合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不仅能通过调控缝线来控制滤过量,而且能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抗青光眼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青光眼滤过术中用丝裂霉素后加缝可拆除缝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可拆除缝线在应用丝裂霉素C的青光眼滤过术中的作用。方法 在17例(30只眼)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术中,一次性使用0.2~0.3mg/ml的丝裂霉素C,时间3~5min,巩膜瓣缝合4~5针,其中2针为外置可拆除缝线。观察术后前房深度、滤过泡、眼压和视力情况。结果 术后浅前房发生率3%,所有滤过泡均为功能性滤泡。长期追踪30眼术后眼压控制良好。结论 可拆除缝线能大大降低术后早期浅前房的发生率,且  相似文献   

13.
闭角型青光眼可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芳兴 《河北医学》2006,12(1):56-59
目的:探讨用可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特点,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可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的42例48眼的术前术后视力、眼压、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成功率。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前后均未出现暴发性脉络膜出血、眼内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浅前房的发生率低(6/48),6眼在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的眼术后近期反应重,经过适当的处理,手术效果仍然良好;28眼低视力的闭角型青光眼行人工可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有1眼出现残余视力丧失(1/28),说明该手术是较安全的,但也有导致残余视力丧失的风险。结论:闭角型青光眼行可松解缝线切除术是安全有效,对高眼压及低视力闭角型青光眼应及时手术治疗,以保持较好视功能。  相似文献   

14.
裘项旭  胡美君 《中外医疗》2008,27(33):24-25
目的:探讨用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特点,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寻求一种经济实惠、安全有效、疗效可靠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间进行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的72例81眼的术前术后视力、眼压、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成功率.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前后均未出现暴发性脉络膜出血、脉络膜脱离、眼内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浅前房的发生率低(7/81),有5眼出现视力下降(5/81),主要为屈光改变所致,1例为黄斑水肿所致;随访1.5~5.5年复发率为5/81.结论:青光眼行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薄巩膜瓣有效的保证了滤过口的通畅,而可拆除缝线可防止滤过口过畅,从而减少了低眼压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同时保证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外置可拆除巩膜瓣缝线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青光眼手术患者72例76眼发生浅前房的比率、发生时间、类型,分析不同青光眼类型和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浅前房的影响。并分析6例6眼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并外置可拆除缝线手术后前房、滤过泡及眼压情况。结果: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高,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可拆巩膜瓣缝线可减少并发症,控制滤过,操作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将目前有关可拆除缝线技术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文献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进行系统评价,以期能为该治疗方式的临床应用提供较为可靠的证据,设计系统评价。方法 检索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期刊数据库中2008年1月前的英文及中文文献,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后剩余文献按照治疗性医学证据级别的判定标准进行证据分级,并按照终点指标进行证据评价。以眼压、浅前房发生率、滤过泡的成功率、其他并发症、长期眼压控制为主要指标。结果 11篇文献入选,I级证据0篇,Ⅱ级证据10篇,Ⅲ级证据1篇,Ⅳ级证据0篇。在降眼压方面,8篇文献报道术后3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仅2篇文献报道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预防浅前房的发生率方面,11篇文献都显示可拆除缝线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浅前房的发生率,降低并发症;5篇文献评价两组的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2篇评价差异有意义,4篇未观察滤过泡。结论 本次评价表明可拆除缝线技术的应用能够减少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对长期降眼压及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方面还需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的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17.
2001年3月-2004年5月,我们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增生症摘除手术中应用预置可拆除荷包缝线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126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晶状体乳化丙烯酸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使用抗代谢药物,由一个手术者操作。方法:对联合晶状体乳化/小梁切除术后的198例患者的251只眼做一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16个月,检查视力、眼压(IOP)、青光眼药物的用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  相似文献   

19.
王玮 《基层医学论坛》2005,9(4):315-316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巩膜瓣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36例患者(42只眼,其中23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4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只眼原发开角型青光眼,1只眼类固醇性青光眼)采用小梁切除术巩膜瓣可调节缝线,术后行6 ̄12个月的随访。结果术后出院时36例(42只眼)平均眼压15.26m m H g,术后6 ̄12个月复查38只眼眼压<21m m H g,成功率为90.48%。结论小梁切除术巩膜瓣可调节缝线能较好地调控眼压,从而达到降低眼压,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可调节缝线在小梁切除手术治疗青光眼中的作用。方法将1999年1月-2004年12月间住院的88例(102只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6例54只眼(A组)在常规手术基础上加用可调节缝线,42例48只眼(B组)行常规小梁切除手术。观察两组术后眼压、视野、视力的变化、滤过泡形成情况,计算手术的成功率、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术后6个月A组有51眼眼压〈2.793kPa,成功率94.44%;B组有39眼眼压〈2.793kPa,成功率81.3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49眼形成功能型滤过泡,占90.74%;B组38眼形成功能型滤过泡,占79.1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A组发生浅前房3眼,占5.56%;前房出血1眼,占1.85%;黄斑水肿1眼,占1.85%。B组发生浅前房14眼,占29.17%;前房出血8眼,占17.66%;黄斑水肿6眼,占12.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小梁切除术相比,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能减少手术的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更多地改善患者视力、视野,缩短住院时间,且具有操作简便,易掌握,易开展、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