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可松解巩膜瓣缝线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6眼,均行小梁切除联合可松解巩膜瓣缝线术。结果:同手术前1日比,术后3眼远视力提高,28眼远视力无变化,5眼远视力下降。术后36眼前房立即形成,其中Ⅰ度浅前房5眼,正常深前房31眼。术后早期6眼眼压>15 mmHg,30眼眼压6~14 mmHg。术后第1天、第3天分别拆除单侧可松解巩膜瓣缝线30眼;第6~9天及第12天,同时拆除两根可松解巩膜瓣缝线30眼。结论:同单纯小梁切除术报道情况比,小梁切除联合可松解巩膜瓣缝线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少、疗效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可松解巩膜瓣缝线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6例,均行小梁切除联合可松解巩膜瓣缝线术。结果:同手术前1日比,术后3眼远视力提高,28眼远视力无变化,5眼远视力下降。术后36眼前房立即成,其中Ⅰ度浅前房5眼,正常深前房31眼,术后早期6眼眼压>15mmHg,30眼眼压6-14mmHg。术后第1天、第3天分别拆除单侧可松解巩膜瓣缝线30眼;第6-9天及第12天,同时拆除两根可松解巩膜瓣缝线30眼。结论:同单纯小梁切除术报道情况比,小梁切除联合可松解巩膜瓣缝线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少,疗效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应用巩膜瓣可拆除式缝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冽(40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巩膜瓣可拆除式缝线应用后,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前房深度,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内压。结果术后6眼发生浅前房(15%),经散瞳,加压包扎48h后前房恢复正常,其余34眼前房深度正常。随访6~12个月,2眼需再手术,余38眼眼压均在7—15mmHg,所有患者视力无下降。结论巩膜瓣可拆除式缝线小梁切除术是较为理想的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在减少术后浅前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对施行该术式的130例(184只眼)青光眼患者进行术后眼压测量、前房深度观察。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发生浅前房12只眼,浅前房的发生率仅为6.52%,明显少于传统小梁切除术。结论 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可以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80眼青光眼患者,做常规的梯形巩膜瓣与小梁切除术.在巩膜瓣两侧做可调整缝线.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深度、结膜滤过泡.当手术后前房形成稳定或眼压回升大于10mmHg时,拆除巩膜瓣调整缝线.结果:术后第1天全部前房形成良好,术后巩膜瓣可调整缝线2周内拆除,平均7天,缝线拆除后,结膜滤过泡明显增大.结论: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能促进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前房的形成,能有效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术后2周内拆线对眼压具有调节作用,提高青光眼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及丝裂霉素C(MMC)联合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8例(10眼)难治性青光眼均采用瑞济冷冻干燥羊膜移植联合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术中于巩膜瓣和结膜瓣下放置0.3mg/mLMMC2min.术后1周、1月及1年,检查记录术眼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情况。结果术后1周无浅前房出现,术后早期持续性低眼压1例,术后1年除1眼眼压23.78mmHg需用药物控制外,其余9眼眼压在7~18mmHg之间,均保持功能性滤过泡及良好的前房深度。结论羊膜移植及MMC联合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可减少滤过道疤痕的形成,有效控制术后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我们于 1995年 1月~ 1998年 5月采用小梁切除术和小梁切除联合可拆除缝线术治疗了 58例 ( 74眼 )原发性青光眼 ,对其疗效进行了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院确诊为原发性青光眼而行滤过性手术的住院患者 58例 ( 74眼 ) ,男 2 2例 ( 2 8眼 ) ,女36例 ( 4 6眼 ) ,年龄 35~ 72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2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16眼 ,开角型青光眼 2 6眼 ;3眼为第 2次小梁切除术。 2 4例施行了单纯小梁切除术 ,34例应用小梁切除联合可拆除缝线术。1 2 检查 术前及术后 1天 ,1月及 1年所有患者均在裂隙灯下仔细检查滤…  相似文献   

8.
无外露线结的巩膜瓣可拆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眼压性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主要系术后早期滤过过盛所致。为寻找既可避免术后早期房水过度流出 ,又能恰当地控制滤过量的简便有效方法 ,我们自 1998年初开始在小梁切除术中采用无外露线结的巩膜瓣可拆线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998年 2月至 1999年 6月 39例、43眼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 ,其中 2 0例、2 2眼采用巩膜瓣可拆线 (缝线组 ) ,另 19例、2 1眼仅行常规小梁切除术 ,术中未作巩膜瓣可拆线 (对照组 )。缝线组中男 4眼 ,女 18眼 ,36~ 85岁 ,平均 6 1 0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3眼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发生情况,以期找出降低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最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54例69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进行比较分析,术后浅前房按Spaeth分类:小梁切除术采用传统的手术方式,小梁切除合并术中牢固的巩膜瓣缝合加可拆除缝线术(Cohen法)。结果 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30.9%,小梁切除合并术中牢固的巩膜瓣缝合加可拆除缝线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11.1%。结论 牢固的巩膜瓣缝合加可拆除缝线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应用弥补了术后早期滤过过量与滤过不足之间的缺陷,大大降低了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及由浅前房导致的一系列眼部病理性改变。  相似文献   

10.
李梅  牛艺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5):1820-1820,1827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原发性青光眼中的使用疗效。方法:对50例(82眼)青光眼患者施行了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即在普通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于巩膜瓣下放置浓度为0.3mg/ml的MMC 3min,再于巩膜瓣的两侧分别缝合两针可调整缝线,可调缝线拆除的时间根据术后前房的深浅、眼压、滤过泡情况予以拆除。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前房全部形成,仅1只眼眼压于术后第3天>21mmHg(1mmHg=0.133kPa),给予按摩眼球,并于术后第4天拆除1根可调缝线,术后1周拆除第2根可调缝线,出院时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应用于原发性青光眼中,有利于术后长期滤过作用,提高青光眼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吴晓云  朱敏  郑霄 《广东医学》2002,23(7):717-718
目的 评价高位结膜瓣联合外置可拆除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18例(22眼)行以角膜缘为基底的高位结膜瓣联合外置可拆除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至半年,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者18例(22眼),占100%。术后1例发生短暂Ⅰ度浅前房,占5%,经处理恢复正常前房。拆除外置巩膜瓣缝线后1周视力较术前提高1行或以上者13例(14眼),占64%;维持原来水平者5例(8眼),占36%。结论 以角膜缘为基底的高位结膜瓣联合外置可拆除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可有效降低眼压,减少术后浅前房及滤过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王玮 《基层医学论坛》2005,9(4):315-316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巩膜瓣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36例患者(42只眼,其中23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4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只眼原发开角型青光眼,1只眼类固醇性青光眼)采用小梁切除术巩膜瓣可调节缝线,术后行6 ̄12个月的随访。结果术后出院时36例(42只眼)平均眼压15.26m m H g,术后6 ̄12个月复查38只眼眼压<21m m H g,成功率为90.48%。结论小梁切除术巩膜瓣可调节缝线能较好地调控眼压,从而达到降低眼压,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裘项旭  胡美君 《中外医疗》2008,27(33):24-25
目的:探讨用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特点,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寻求一种经济实惠、安全有效、疗效可靠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间进行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的72例81眼的术前术后视力、眼压、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成功率.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前后均未出现暴发性脉络膜出血、脉络膜脱离、眼内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浅前房的发生率低(7/81),有5眼出现视力下降(5/81),主要为屈光改变所致,1例为黄斑水肿所致;随访1.5~5.5年复发率为5/81.结论:青光眼行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薄巩膜瓣有效的保证了滤过口的通畅,而可拆除缝线可防止滤过口过畅,从而减少了低眼压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同时保证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最常用的术式。但滤过术后早期低眼压性浅前房仍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为预防和减少这一并发症 ,近二年来我科采用Kolker等[1] 介绍的可拆除缝线技术小梁切除术治疗各种类型的青光眼 36例39眼 ,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36例 39眼 ,年龄 2 9~ 6 8岁 ,平均48 5岁 ;女 2 5例 2 6眼 ,男 1 1例 1 3眼 ,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30例 31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4例 5眼 ,继发性青光眼 2例 3眼。术前眼压药物治疗可控制 2 8眼 ,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 1 1眼。1 2 手术方法在手术显微…  相似文献   

15.
小梁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青光眼治疗,但术中巩膜瓣常规缝合的松紧度较难主动调控,致使术后前房过浅或一段时间内眼压又高。而采用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的方法,使小梁切除术的滤过量得到人为的控制,可大大减少手术并发症。我们对56例(63眼)青光眼行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获  相似文献   

16.
巩膜瓣可调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颖  王晓鹏 《浙江医学》2000,22(4):230-231
小梁切除术是青光眼的主要手术方式 ,巩膜瓣可调缝线技术是近年来小梁切除术的改进之一。我们应用此技术在临床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1997年7月至1998年9月入住我院施行巩膜瓣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34例46眼 (可调缝线组 ) ,其中男18例22眼 ,女16例24眼 ;年龄26~61岁 ,平均38±7.8岁 ;随访6~15个月 ,平均9.2个月。同期入院施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32例42眼 (对照组 ) ,其中男15例18眼 ,女17例24眼 ;年龄25~59岁 ,平均36±8.2岁 ;随访6~…  相似文献   

17.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应用调整缝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探讨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预防。方法 对42例49眼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0例25眼采用小梁切除术巩膜瓣调整缝线,术后分别对前房,眼压,滤过强制情况进行观察。结论 术中应用巩膜瓣调整缝线可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减少低眼压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有或无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结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验证方法,将150例(150眼)青光眼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术后前房、眼压、滤过泡等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显微小梁切除联合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不仅能通过调控缝线来控制滤过量,而且能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抗青光眼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小梁切除术后并发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海彬  李敏  赖小玲 《海南医学》2008,19(12):38-39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并发浅前房的原因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108例143眼发生浅前房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手术方式对术后浅前房的影响。结果本组病人浅前房发生率为26.57%,其中滤过过盛27眼,结膜瓣渗漏4眼,术后炎症致房水分泌减少3眼,脉络膜脱离3眼,恶性青光眼1眼。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最常见的原因是滤过过盛,术中操作技巧规范,采用巩膜瓣可拆除缝线,角膜穿刺口注BSS形成前房,可大大减少浅前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巩膜瓣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采用巩膜瓣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低温保存的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29眼,术后对其眼压、前房、滤过泡、视力随访观察6~18个月。结果 随访期间27眼眼压由术前32~46mmHg降至术后6~21mmHg,两眼手术失败,眼压未控制;术后视力提高2行以上有22眼,有功能性滤过泡25眼;术后并发症包括前房出血(2眼)和浅前房(1眼)。结论 巩膜瓣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可有效地减少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瘢痕的形成.有利于青光眼滤过通道的建立,且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