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抑肽酶在体外循环中减少术后出血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2 0 0 1年开始将抑肽酶应用于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 ,取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例CPB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应用抑肽酶为抑肽酶组 ,其中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2 2~ 5 5岁、体重 4 3~ 75kg。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 5例 ,联合瓣膜病 2例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1例。对照组 8例为随机选择一般资料相似的既往CPB心脏直视手术 (未用抑肽酶 )病例 ,其中男 3例、女 5例 ,年龄2 2~ 36岁 ,体重 4 2~ 6 3kg。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 5例 ,联合瓣膜病 1例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1例 ,先天性心脏…  相似文献   

2.
韦涌初  曾建业 《广西医学》2002,24(10):1582-1584
出血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特别是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或转流时间长、再次手术的病人 ,手术创面往往广泛渗血 ,难以用外科方法进行处理。大量出血一方面增加急性心包填塞的危险性 ,影响术后心、肺功能的恢复 ,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 ;另一方面 ,大量输血增加输血性传染病的机会。近年来研究表明 ( 1、2、3 )体外循环术中应用抑肽酶可减少术后出血量约 3 5 %~ 6 3 %,减少库血输入量约 46 %~ 5 4 %。显示出抑肽酶在体外循环手术中止血作用 ,现就抑肽酶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概况综述如下。1 抑肽酶的作用机制 …  相似文献   

3.
大剂量抑肽酶在体外循环中减少术后出血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在体外循环中应用大剂量抑肽酶对术后出血的影响.20例成人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抑肽酶组和对照组.结果显示,抑肽酶组术后6 h和24 h引流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认为在体外循环中大剂量抑肽酶应用通过对血小板功能的保护和抗纤溶作用从而大大减少了术后患者渗血量.  相似文献   

4.
观察在体外循环中应用大剂量抑肽酶对术后出血的影响。20例成人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抑肽酶组和对照组。结果显示,抑肽酶组术后6h和24h引流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认为在体外循环中大剂量抑肽酶应用通过对血小板功能的保护和抗纤溶作用从而大减少了术后患者渗血量。  相似文献   

5.
总结436例儿童心脏直视手术术后出血资料,术后出血11例,占同期手术2.5%,3例经2次开胸止血,占同期手术0.7%,2次开胸手术后死亡1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出血经保守治疗多能止血,一旦出现2次开胸指征,应紧急手术,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再次开胸止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507例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机械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中21例(4.1%)因术后出血行剖胸止血术.结果:1例在开胸止血过程中因失血性休克死亡,余20例经开胸止血后恢复较顺利.出血部位:左房切口出血4例,钢丝穿过胸骨处出血3例,心包粘连带出血1例,胸骨后渗血、心包返折点出血1例,主动脉根部出血、胸骨后渗血2例,胸骨后渗血5例,胸腺、胸骨上凹渗血5例,结论:由于体外循环和心脏手术本身的特点,体外循环后的出血率较其它手术高。出血原因分为3种:①外科性出血:与手术止血不彻底有关.②非外科性出血:主要是体外循环过程对正常止血机制和纤溶系统功能的影响引起.③混合性出血:既有外科性出血又有非外科性出血的原因.正确鉴别术后出血的原因并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我院 1998年 7月至 2 0 0 1年 7月完成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直视手术 76例 ,其中应用抑肽酶 5 0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76例患者均完成CPB下心脏直视手术 ,其中男 36例 ,女 4 0例。年龄 2~ 5 4岁 ,平均年龄 36岁。手术类型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2 0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2 2例 ,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 6例 ,单心房矫治术 1例 ,马凡氏综合征行Robin Seck手术 1例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 1例 ,单纯二尖瓣膜置换术 8例 ,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 6例 ,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 9例 ,三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抑肽酶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术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8-2010年间66例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3人,A组患者在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常规剂量抑肽酶,B组患者为对照组,在相应时间给予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2h、24h、48h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结果在基本相同的身体情况及手术情况下,A组患者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B组(P〈0.05)。结论抑肽酶对于体外循环术后的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小剂量抑肽酶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小剂量抑肽酶心内直视手术的因效果。方法: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小剂量组)15例和对照组(大剂量组)15例。研究组放血结束后静脉滴注抑肽酶100万kIU,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100万kIU,停机后持续静脉输入抑肽酶50万kIU至术毕;对照组于相同时间分别给予抑肽酶200万kIU、200万KIU和100万KIU。结果:小剂量抑肽酶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且术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应用体会。方法:自1999年7月至1999年11月,经右胸小切口,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8例、房间隔缺损(ASD)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Valsalva)修补术1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21±5分钟,无死亡及并发症,术后出院时间10±2.5天,随访1~5个月,恢复良好。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心肌在手术中有持续供血、供氧,无再灌注损伤及心脏复苏时心脏按摩及电除颤等引起的机械性损伤。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脏压塞是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抢救不及时可导致心跳骤停死亡。1980年8月~1998年7月我们共行CPB心内直视手术1404例,其中21例术后发生心脏压塞,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1例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5~48岁。包括瓣膜病8例,法乐氏四联症6例,室间隔缺损及合并畸形4例,房间隔缺损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1例。均在CPB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CPB转机时间38~138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21~131min。术后至再次开胸术时间35~46h,其中24h以内者12例,两次手术间心包纵隔引流液为100~2270ml,其中1000m…  相似文献   

12.
<正>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二次开胸止血的发生率为3.25%~15%[1]。出血为体外循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原因有体外循环术后凝血机制异常、血液稀释、血小板数量和功能下降、术后高血压等,而术中止血不完善是术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2]。我院1998年1月~2001年8月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直视术62例,术后24h内紧急开胸止血5例。现将手术室抢救配合及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在62例行心内直视术患者中有5例需行紧急开胸止血,二次开胸止血的发生率为8.06%,其中冠状动脉旁  相似文献   

13.
自抑肽酶广泛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以来,世界各地陆续有抑肽酶过敏反应的报道。我院近几年来对体外循环中抑肽酶过敏反应的观察与处理有了一些体会,现将2004年1~6月727例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期间发生的5例抑肽酶过敏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黄红珊 《右江医学》2002,30(1):78-79
体外循环灌注技术是心内直视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要使体外循环尽可能接近生理水平 ,并不断提高体外循环的质量 ,这不但要求灌注医师精通体外循环机理 ,而且还要灌注护士的密切配合( 1) 。我院自 1994年 3月~ 2 0 0 1年 4月行不停跳心脏直视手术 38例 ,现将体外循环灌注配合体会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16例 ,女性 2 2例 ;年龄 4~ 4 9岁 ;体重 15~ 6 7公斤。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7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15例 ,房间隔缺损并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3例 ,二尖瓣置换术 6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手术后24 h心包纵隔引流量均>1 ml/kg;经保守治疗出血停止15例,需二次开胸止血8例;好转出院21例,死亡2例.结论 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出血经保守治疗能够止血,但出现二次开胸止血指征则应果断进行手术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右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效果.方法 经右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23例,其中房间隔缺损17例,室间隔缺损3例,左房黏液瘤2例,二尖瓣中度狭窄1例.结果 全组术后无死亡,无栓塞、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体外循环时间(38.4±16.2)min,术后胸液引流量(150.5±36.8)ml,住院时间为(7.0±1.5)d.全组患者随防3~12个月,心脏无杂音,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无残余分流或瓣周漏,心脏功能恢复良好,均能参加正常活动.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具有该术式适应证的患者采用经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具有安全可靠,术中术后出血少、疗效好,切口隐蔽、美观,符合微创外科原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氨甲苯酸及抑肽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的抗纤溶作用。方法:选择45例风心病,随机均分成氨甲苯酸组,抑肽酶组及对照组。对别观察各组体外循环术中,术后t-PA,PAI的变化。同时观察各组术后24h纵隔,心包引流量。结果:氨甲苯酸组与抑肽酶组t-PA,PAI活性改变相似,而对照组则不同(P<0.05);术后24h纵隔,心包引流量,氨甲苯酸组与抑肽酶组低于对照组(P<0.05),氨甲苯酸组与抑肽酶组引流量相接近(P>0.05)。结论:初步证明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氨甲苯酸具有与抑肽相似的抗纤溶止血功效。  相似文献   

18.
心脏外科临床常见的心内直视术多在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中施行。自 1997年 9月起 ,我科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法行心内直视手术 ,由于手术时间短 ,不阻断主动脉 ,心肌无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害[1] ,病人恢复快 ,并发症少 ,临床效果好 ,术后多巴胺用量比对照组少 ,术后监测项目优于过去的手术方法 ,现将监护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心跳中手术病人 (观察组 ) 12例 ,其中男 5例 ,女 7例 ,年龄6 .5~ 15岁 ,体重 16~ 31kg ,房间隔缺损 4例 ,室间隔缺损 6例 ,动脉导管未闭 2例 ,术后无频发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随机抽样调查心停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跳动下的心内直视矫治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 11月~ 2 0 0 3年 1月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路径 ,在心脏跳动下行 2 4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正术 1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 14例 ,女 2 6例 ,年龄 3~ 4 0岁。结果 手术顺利 ,所有患者随访 2~ 2 0月 ,均健在 ,无术后并发症。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体外循环 (32 5 0± 18 5 0 )min ,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 (2 0 0± 1 2 0 )h ;对照组患者体外循环 (6 8 5 0±17 5 0 )min ,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 (4 2 0± 1 10 )h。结论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跳动下矫治先天性心脏缺损的心内直视手术是可行、有效、安全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申聪玉  钟泰迪 《浙江医学》2018,(10):1113-1114,1117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术后出血需再次开胸止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并探讨预防术后出血的方法,以期减少再次开胸止血手术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908例患者,对术后再次开胸止血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中需再次开胸止血的患者共23例(2.53%),其中术中所见有活动性出血5例(21.7%),胸骨创面出血者11例(47.8%),手术创面广泛渗血5例(21.7%),瓣周漏2例(8.7%)。结论对于体外循环术后出血的患者,应查明其出血原因并给予积极治疗,严格掌握再次开胸止血的指征。同时提高改进心脏手术方法,术中仔细彻底止血,以防止术后出血,降低术后再次开胸止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