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98年2月~1999年12月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了回顾调查。结果:糖尿病医院感染率22.6%。部位以呼吸感染最多,占40.54%;泌尿道次之,占29.73%;胃肠道和皮肤软组织也常见,各占16.22%和13.51%。致病菌有G^+和G^-菌;病情控制差、病程长、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者感染率高。结论:糖尿病为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主要由于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导致一系列生化代谢及防御机能的紊乱,所致并发症出现有关。应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血、尿、烘等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严格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监测本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及分布,研究持续性干预对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效果评价,为临床采取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监测调查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多重耐药菌患者496例,通过预警、督查措施落实情况、存在问题反馈等一系列干预措施,评价汇总。结果:通过两年持续地监测,本院收住多重耐药菌病例科室分布前3名,以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为主,两年中比较无差异;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以老年病、糖尿病、肿瘤病例为常见,多重耐药菌患者数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数无比例关系;常见多重耐药菌株,与国内报道比较无差异;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落实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是否存在院内传播。结论:进行多重耐药菌监测,能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科室分布情况,根据医院及科室的特点,及时采取各种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控制多重耐药菌的院内传播,保护其他住院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对1991年-1995年5年死亡病例40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死亡病例的医院感染率达40%;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最为突出;感染的危险因素有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多种抗生素应用等;感染病的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较多见,且直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常见于肺癌,感染部位依次为肺部、胃肠道、口腔、泌尿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54%),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肿瘤晚期、住院时间年、长期使用广谱抗生家、白细胞下降、低蛋白血症、各种侵入性操作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为减少恶性肿瘤医院感染发生率,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缩短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化、放疗所致的白细胞下降、增强患者自身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常见感染部位、危险因素、独立危险因素,为制订医院感染的防治策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77例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患者(病例组),选取同一科室与病例组同期住院的35例发生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激素的使用、昏迷或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是肺炎克雷伯菌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是使用激素、机械通气。结论激素使用、机械通气是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6.
脑损伤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损伤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对125例脑损伤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共发现43例患者55例次医院感染,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54.55%),其次为泌尿道(30.91%),感染主要病原菌为G^-杆菌和真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骨科2011年1月--2013年4月1691例住院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结果:2011年1--2013年4月85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5.oN,感染部位分布较高的为上下呼吸道,占75.6%;主要感染因素为免疫力低下,所占比例为40.8%;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和真菌。结论: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的人群为老人和儿童,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和真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为开展前瞻性医院感染监测提供数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某院连续5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监测病例59 275例,发生医院感染1 746例,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2.95%,医院感染高发科室是老年病科、神经内科和血液内科;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以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常见;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构成比中真菌占45.9%、G-菌占38.0%、G 菌占16.1%,病原菌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被监测医院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2.95%,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以呼吸道最常见,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多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病房院内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通过查阅病史及“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156名发生院内感染患者及1605名未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康复医学科院内感染发生率为8.86%(2014:7.16%;2015:7.73%;2016:10.34%;2017:10.61%);共检测病原菌235株,检出革兰阴性菌(G-)178株(75.74%),革兰阳性菌(G+)49株(20.85%),真菌8株(3.40%)。G-中最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80株,34.04%),G+中最常见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7.66%);5种最常见的院内感染菌株中,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MDR)占比最高的为鲍曼不动杆菌(73.91%);感染部位最常见的为泌尿系统,占55.65%,其次为呼吸系统占20.87%,血液系统感染占8.70%;发生院内感染的疾病最常见的为脑卒中,占36.54%,在发生院内感染的所有病种中以脊髓损伤的院感发生率最高,为63.08%;男性(OR=2.105,95%CI=1.440~3.076,P=0.000)、留置尿管(OR=4.629,95%CI=3.087~6.942,P=0.000)、气管切开(OR=2.427,95%CI=1.293~4.557,P=0.006)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得分<60分(OR=13.455,95%CI=7.585~23.869,P=0.000)为康复医学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而留置胃管(OR=0.312,95%CI=0.166~0.587,P=0.000)可能为保护性因素。结论:院内感染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菌比例较高,感染部位以泌尿系感染最常见。发生院内感染最常见的病种为脑卒中,而院感发生率最高的病种为脊髓损伤。男性、留置尿管、气管切开及ADL得分<60分等可能为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孙严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4):39-40
目的:探讨呼吸系统疾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2006年9月~2008年5月呼吸科出院患者1381例,合并医院感染者78例,对其临床及病原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科医院感染率为5.65%,居全院(医院感染率为2.70%)的第1位,以真菌感染为主,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为与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有直接关系,而病情的严重程度、住院时间、经常用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是易感因素。结论:呼吸科医院感染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加强对呼吸科医院感染高危患者易感因素和危险因素的监测和管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吴玲 《中华全科医学》2011,9(5):697-698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并发医院感染老年患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6.10%,高发科室为肿瘤科、血液科、老年病科;各种基础疾病中,以肿瘤、脑卒中、慢支并感染等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常见,其次是泌尿道、胃肠道;细菌培养发现真菌感染的趋势增加,其次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多见;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发生率越高。结论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与年龄、严重基础疾病、住院时间等因素相关,必须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综合治疗危重患者。  相似文献   

12.
吴玲 《实用全科医学》2011,9(5):697-698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并发医院感染老年患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6.10%,高发科室为肿瘤科、血液科、老年病科;各种基础疾病中,以肿瘤、脑卒中、慢支并感染等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常见,其次是泌尿道、胃肠道;细菌培养发现真菌感染的趋势增加,其次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多见;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发生率越高。结论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与年龄、严重基础疾病、住院时间等因素相关,必须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综合治疗危重患者  相似文献   

13.
64例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我院医院感染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神经内科感染的64例患者进行全面调查,并对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神经内科患者感染病例中,感染发生率为8.53%,好发冬春季节;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最为多见;年龄≥60岁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较高,占64.06%;患者住院时间≥20d时,医院感染率明显增高;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G-菌为主。结论:神经内科患者的医院感染受季节、患者年龄、住院时间长短和致病菌等因素影响。建议医院加强卫生宣教,做好基础及生活护理,改善病区设施,以减少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郭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6,(10):1311-1313
目的:分析小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致病菌分布情况,并探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型仪VIPEK2检测患儿的致病菌类型。同时,在分析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结果本组72例患儿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为:肺炎克雷伯菌51.39%、大肠埃希菌31.9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5%、鲍曼不动杆菌1.39%、铜绿假单胞菌1.3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39%。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未及时隔离,患者病区环境消毒护理不完善,患者细菌传播源控制不足,护理人员手卫生意识薄弱,患者住院时间过长。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及时隔离;患儿病区环境消毒护理;控制感染患者细菌传播源;护理人员加强自身手卫生护理;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加强易感人群护理。结论在分析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ICU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病原体特点、耐药性等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ICU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的医院感染病例的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ICU内医院感染180例发现,4年间ICU内医院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病原体分布仍以G^-菌为主,而真菌感染率呈逐年上升之势,感染途径以呼吸道为主,肺部感染占98.89%,常见现原菌为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等。抗菌药物敏感性多呈逐年下降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368例糖尿病发生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好发部位多见于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引起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结论:提高机体抵抗力、控制内源性感染,是预防糖尿病患者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并据此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监测北京医院2011~2013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对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和菌株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3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前3位的多重耐药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62.63%)、泌尿系统(12.11%)和血液(6.05%)最为常见;科室分布主要集中在重症监护室、呼吸科病房、急诊科病房。结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呈迅速增加趋势,应延缓耐药菌发展,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有针对性地干预和培训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艾滋病(以下简称AIDS)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原因、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医院四科收治的AIDS患者,以2013年1月-2014年12月17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年度分为2组,比较两组在病原菌以及易感因素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2013年多重耐药菌89例,感染发病率2.8%;观察组2014年多重耐药菌81例,感染发病率1.8%,感染发病率下降一个百分点;两组多重耐药菌感染均以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血管相关性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最广泛;AIDS免疫功能低下、静脉吸食毒品合并机会性感染是多重耐药菌的危险因素。结论监测多耐菌感染患者,及时采取感染控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一揽子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9.
张娆  陈映 《大家健康》2016,(8):290-291
目的:通过对综合 ICU 医院感染进行监测,了解 ICU 医院感染特点,为有效地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1~12月入住医院综合 ICU 的358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目标性监测35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7例,感染率4.75%,日感染率6.91‰,平均病情严重程度为3.43,调整日感染人次率为2.01‰。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居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结论:综合 ICU 医院感染病源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针对相关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循证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我国大陆地区新生儿院内感染病原体分布情况,为临床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方法全面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 )、维普(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及PubMed。对文献进行筛选,使用Excel软件提取数据,运用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is软件进行率的合并计算,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合适模型。结果研究共纳入68篇合格文献,新生儿院内感染最常见病原体为葡萄球菌属[32%(95%C I:27%~37%)]、沙门菌属[32%(95% C I:0%~68%)]。亚组分析显示:三级和二级及以下等级医院新生儿院内感染最常见病原体均为葡萄球菌;专科医院最常见病原体为葡萄球菌属,综合性医院最常见病原体为沙门菌属;东部地区医院最常见病原体为沙门菌属,中部和西部地区医院最常见病原体均为葡萄球菌属;1985~1999年最常见病原体为葡萄球菌属,2000~2012年最常见病原体为病毒。结论新生儿院内感染最常见病原体为葡萄球菌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