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项靖 《嘉兴医学》2001,17(4):233-234
目的:腰椎是早期易发现骨质疏松理想部位,对病人进行腰椎骨密度测定,明确骨质疏松存在和严重程度,并针对性进行健康指导。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306例不同年龄门诊及住院病人进行腰椎骨密度测量。结果:发现随年龄增长骨密度逐渐降低,尤以50岁以上男女以及绝经前后妇女明显。结论:骨密度测定,能早期发现骨量减少,并结合病人具体情况,针对性进行有关骨质疏松知识教育,提高生活质量对社会,家庭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步健康教育在骨密度测定中的效果,为预防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将522例健康体检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吸烟、饮酒、不运动等)和对照组(不吸烟、不饮酒、运动等)各276例,实验组采用同步健康教育模式对体检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将两组体检者对骨质疏松知识的掌握程度、生活习惯的改变进行对比。结果:两组体检者在对骨质疏松知识的掌握程度、生活方式的改变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骨密度测定时将同步健康教育运用于体检者个体化的指导,能使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相关知识明显提高,有效地改善生活方式,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健康体检者行常规骨密度(BMD)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导致骨密度降低高危因素,为有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提供个体化的健康指导,从而有效降低骨质疏松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 351例不同职业健康体检者给予骨密度测定,同时记录年龄、体重指数、运动程度、生活饮食习惯(如烟酒不良嗜好、饮茶及咖啡习惯),并根据检查结果对不同年龄段进行结果分析,同时分析其与年龄、体重指数、运动程度、生活饮食习惯(如烟酒不良嗜好、饮茶及咖啡习惯)的相关性。结果:①在1 351例检查人群中,骨量减少率为37.88%,骨质疏松率为4.89%。②体重指数、户外运动程度与骨密度(BMD)减低率呈反比,年龄与骨密度(BMD)减低率呈正比。③长期吸烟、饮酒、饮浓茶及浓咖啡,骨密度减低率明显增高。结论:通过对照同龄人的检测结果比较,普及受检人员对自身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知识,知晓年龄、体重指数、户外运动及不良生活习惯等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从而提高该人群的健康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预防骨质疏松,对于骨量减少的人群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骨质疏松患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各种健康教育形式的需求状况,用自制问卷对90例病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病人对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药物使用、营养要求等方面知识缺乏,有较大需求。对讲解、发宣传册、办宣传栏及电话咨询等健康形式较欢迎。故在护理方面应针对病员知识缺乏情况,采用多数人接受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以缓解症状、减少跌倒和骨折发生,并提高病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密度测量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美国AchillesEXPII型超声骨强度仪,对2853例参与体检的健康人群的跟骨密度进行测定,了解健康人的跟骨骨密度情况,分析骨密度水平以及骨质疏松情况。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丢失水平逐渐上升,骨质情况变差,骨质疏松增多。结论骨质疏松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鉴于此现状,应开展大面积的普查,做好早期预防,以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在防病治病的同时提高人群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定量CT骨密度测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定量CT骨密度测量(QC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影像资料较完整的200例25-88岁的患者进行腰1、2、3椎体松质骨的骨密度测量并与同性别、年龄的正常年青人及对应年龄正常矿物质含量的曲线相比较。其中58例病人同时进行了腰3/4、4/5、腰5/骶1椎间盘CT扫描。结果 骨密度有轻度减低者65例,明显减低者51例,显著减低者35例,从CT定位片上见68例患者腰椎体前上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影像,28例腰椎体骨质增生伴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结论 影响骨质密度测定与病变的年龄、性别及女性患者是否绝经、腰椎体是否有压缩或骨折有关,QCT可敏感的测量松质骨和密质骨的骨密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文通过对辽河油田地区健康体检成人骨密度状况的调查,为了解该地区骨密度现状和诊断、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放射线吸收法测量了参加健康体检的长期居住在辽河油田地区的2 131(男性1 209,女性922)例成人的第2~4手指的平均骨密度.记录年龄,测量身高、体重,计算出体重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辽河油田地区指骨骨密度男性大于女性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BMI峰值均出现在30~39岁组,40岁以上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2)人体在40岁后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女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男性.(3)男女性BMD值均随BMI增加而升高.结论 辽河油田地区健康体验成人指骨骨密度随年龄变化,并与性别、BMI有关.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行性改变为特征,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然而骨质丢失的过程较为隐匿,自觉症状感觉不明显,一般在发生骨折时才能意识到。骨质疏松及其导致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所花费的高额医疗费用,已成为世界性公共问题。本研究对健康体检人群骨密度进行检测,了解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生情况,为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及早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定健康人群腰椎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规律,确定正常腰椎BMD参考值?方法: 应用CT扫描机,采用固体体模QCT 法对527 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腰椎骨密度测定,对受检者BMD值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相关性进行分析?男女各按10 岁一个年龄段进行分组,观察各组BMD平均值变化规律?结果: 腰椎BMD与年龄(r=-0.531,P < 0.01)?体重(r=-0.098,P < 0.05)?BMI(r=-0.142,P < 0.01)呈负相关;但回归分析表明只有年龄是BMD值的影响因素(r=-1.836,P < 0.001),而体重(P > 0.05)和BMI(P > 0.05)不是腰椎BMD的影响因素?男性腰椎BMD峰值出现在21~30岁年龄组,峰值为(186.50 ± 23.96)mg/cm3;女性腰椎BMD峰值出现在>30~40岁年龄组,峰值为(194.77 ± 31.77)mg/cm3?女性在40岁后腰椎骨质密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在50岁以后,骨密度平均值小于男性?结论:腰椎BMD值与年龄密切相关;女性40岁后(绝经后)骨质流失明显增加,需要监测腰椎骨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同时也需要重视老年男性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选择恶性肿瘤患者和非肿瘤患者各34例,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QDR45000W中轴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结果恶性肿瘤组骨质疏松发生率为61.76%(21/34),对照组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9.41%(10/34),肿瘤组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恶性肿瘤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恶性肿瘤本身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1647例健康体检者骨密度情况,分析引起骨量异常的相关因素,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9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骨密度测定的1647例健康体检者的骨密度结果和一般资料.结果 健康体检者骨量正常者707例,骨量减轻者504例,骨质疏松者436例,骨量异常人数总占比为57%...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个旧市健康汉族人群骨密度变化情况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0月至2016年6月来昆明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汉族人员共1 269人(年龄20~80岁),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腰椎及左髋部进行骨密度测量,按性别及年龄段分组,每10岁为一年龄段,一共有12组,并进行基本体征测量以及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1)个旧市男女性峰值骨量均出现在20~29岁年龄段;(2)男女性骨密度丢失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多,女性50~59岁年龄段有一个快速丢失阶段;(3)5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各组的骨质疏松患病率低于女性各组,其中70岁以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旧市健康汉族人群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其中50岁后骨密度丢失率和骨质疏松发病率女性高于同年龄组男性.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与雌激素的关系。方法收集了255例年龄在32~73岁之间的绝经前后的妇女。分成4组:月经正常、月经紊乱、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双侧卵巢切除术)。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进行测量。结果妇女月经紊乱后,骨密度就明显下降,而绝经后的5年内显著下降。手术切除卵巢后,5年内骨密度也显著下降。结论绝经前切除卵巢或过早的闭经易导致骨质疏松,即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与雌激素下降有显著关系(P<0.001)。  相似文献   

15.
张妙林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15-16,19
目的对余杭地区健康人群的骨密度进行测量并对健康人群的骨质疏松发病率进行调查分析。方法收集余杭地区的健康人13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年龄进行分组。如果研究对象的峰值骨密度下降的数值超过2.5SD则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结果30~35岁年龄段的女性、年龄在35岁左右的男性骨密度出现峰值;年龄大于55岁的女性具有非常显著的下降值,并且与男性的骨质疏松发病率比较,女性明显具有更高的发病率。结论女性55岁以前,男性65岁以前,应该加强学习骨质疏松方面的相关知识,此年龄段后,为了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要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骨质疏松症骨密度测定与中医辨证分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为探索骨密度测定与中医辨证关系。方法:对50岁以上52例就诊者中通过OsteoAualayzerTMSXA—2000型骨密度分析系统,确诊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了中医辨证。结果: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肝肾阴虚及脾肾两虚两型。结论: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可按肝肾阴虚及脾肾两虚这两型处理,并注意补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工作原理    在测定骨密度(BMD)时,通过骨骼的X线束能量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吸收入,没有被吸收入的能量可以在身体的对侧检测到。骨骼的密度越大(含矿物质多),吸收掉的能量就越多,在对侧检测到的能量就越少。测量方法    基本的骨密度测量,需要患者躺在检查床上约2分钟左右,脱去较厚的外衣,保留较薄的衣服,衣服上不要有金属孔,中央部的金属孔可能会覆盖腰4椎体,从而影响密度的测定,因为腰4椎是扫描的常用部位。通常老年人最低位的肋骨会覆盖到腰2椎体,髂嵴会覆盖到腰4椎,所以只 峰值)/正常人群峰值的标准差能测到腰3椎的骨密度。…  相似文献   

19.
周素彬  汪大望 《浙江医学》2002,24(8):475-476
肝脏参与骨的代谢 ,在维生素D的代谢中肝脏起了核心的作用。肝硬化患者由于维生素D及钙、磷等的代谢紊乱 ,导致肝性骨营养不良 ,骨质疏松甚至骨折。为此我们对109例肝硬化患者采用单能X线 (SXA)进行了足跟骨密度的检测以了解肝硬化患者骨密度的变化特点。1.1研究对象109例肝病患者均来自于本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部 ,根据肝功能、慢性肝病指标、B超及CT检查符合肝硬化图像改变 ,同时伴有门静脉高压症及相应的临床表现 ,按肝硬化诊断标准 [1]诊断为肝硬化 ,并排除了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其中 ,男性55例 ,年龄20~…  相似文献   

20.
刘芳  王瑜  杨芸  叶燕珍 《海南医学》2012,23(11):111-112
目的了解泉州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变化特点及规律和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高危因素。方法使用metriscan骨密度仪测量非惯用手第2~4手指中节指骨的骨密度值。结果泉州地区男性、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男性<60岁的各年龄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均高于女性,≥60岁的各年龄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均低于女性。结论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将导致骨量的严重流失,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不仅要重视绝经后女性,男性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