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冯雷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113-114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时对心血管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颈丛阻滞组(Ⅰ组)和单纯全麻组(Ⅱ组),每组30例。分别测定麻醉前、切皮、切皮后1h、术毕拔管各时点的心率(HR)、血压(MAP)、血糖以及术毕至拔管时间。结果 HR、MAP、血糖,Ⅱ组明显高于Ⅰ组(P〈0.05);拔管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能明显减轻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心血管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颈丛阻滞下颈部手术有时镇痛效果不够完善,疼痛、不适或惧怕易引起过度应激反应,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心血管副反应,严重时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本文采用两组预防用药,取得良好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成人择期性手术60例,男18例,女42例,年龄20~70岁,手术种类包括甲亢、甲瘤、甲状腺囊肿及甲癌.血压正常者52例,Ⅰ期高血压者8例,无明显的其他心血管疾病以及气道梗阻症状.1.2麻醉前用药 肌注苯巴比妥钠0.1g,东莨菪碱0.3mg.1.3患者镇静状况分级 Ⅰ级:完全清醒,定向力…  相似文献   

3.
1998年8月~2000年8月,我院以改良颈丛神经阻滞法用于甲状腺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998年8月~2000年8月,我院以改良颈丛神经阻滞法用于甲状腺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甲状腺手术46例,男12例,女34例;年龄21~67岁;体重48~80 kg;其中甲状腺囊肿及腺瘤摘除术38例,甲状腺次全切术8例。ASA分级Ⅱ-Ⅲ级。1.2 方法 病人仰卧,头偏向一侧,在2,3,4颈椎横突处作标记,垂直皮肤进针,达横突时即停止进针,针尖离开横突向上平移0.2~0.3 cm,再进针0.1~0.2cm,偶可有异感,此时回抽无血及脑脊液,推注2%利多卡因和0.5%布比卡因混合液1.5~2 ml(等容积配比),3点阻滞时先行颈3阻滞,再行颈2、颈4阻滞,共用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手术颈丛神经阻滞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荟 《淮海医药》1998,16(2):15-15
颈丛神经阻滞四方法不同,麻醉效果就有差异,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也有区别。为了减轻颈丛阻滞时循环系统的不良反应,提高阻滞完善率,减少副作用,我们选择了100例甲状腺瘤(或囊肿)手术,采用两种不同的颈丛神经阻滞方法,观察并比较麻醉效果及其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居住众多少数民族,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这里的常见高发病之一,许多患者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手术的麻醉方法很多,结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手术的麻醉特点,收集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采用全身麻醉加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俞蕾  王绍林 《淮海医药》2011,29(4):341-342
目的 评估颈丛阻滞复合Proseal喉罩全麻在甲亢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行甲亢双侧腺叶次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气管插管组(T组)和喉罩置入组(L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行双侧颈丛阻滞15 min,无不良反应后行常规麻醉诱导.T组采用直接喉镜明视插入法置入气管导管;L组依据患者体重选择喉罩型号并按顺行盲...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喉罩应用于颈丛加静脉麻醉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甲状腺手术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气管插管组(T组)和喉罩置入组(L组),每组40例,气管插管用喉镜明视插入法,喉罩置入按顺行盲探置入口底.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1min(T2)、3min(T3)、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后1 mi...  相似文献   

9.
施小平 《江西医药》2002,37(2):123-123
甲状腺肿瘤患者术中血压往往波动较大,本文观察了颈丛神经阻滞和全麻对甲状腺肿瘤患者血压的影响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电针配合颈丛麻醉施甲状腺手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针配合颈丛神经阻滞实施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甲状腺手术116例,随机选用电针麻醉为主2 7例,颈丛神经阻滞为主36例,电针配合颈丛神经阻滞53例,观察心率,平均动脉压,麻醉效果.结果 电针配合颈丛神经阻滞心率,平均动脉压平稳,麻醉效果满意,与术前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意义.电针麻醉组无并发症发生,但麻醉效果不理想,肌松效果欠佳.颈丛神经阻滞组喉返神经阻滞6例,占16.7%,膈神经阻滞4例.占11.1%.电针配合颈丛神经阻滞组,喉返神经阻滞3例,占5.6%,肌松,镇痛效果佳,并发症少.结论 采用电针配合颈丛神经阻滞实施甲状腺手术麻醉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复合双侧颈浅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复合双侧颈浅丛阻滞组(A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B组),每组40例,A组全身麻醉诱导后用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进行双侧颈浅丛阻滞;B组进行常规全身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 min、缝皮时的MAP和HR变化及两组患者复苏时恶心呕吐、躁动和疼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 min、缝皮时的MAP、HR均高于诱导前、诱导后及A组(P〈0.05)。两组复苏时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定义(P〉0.05)。B组复苏时躁动及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双侧颈浅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苏醒期躁动及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注气内镜下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15例甲状腺肿物患者取胸骨柄上2cm水平切口入路,局部麻醉加内关穴位强化麻醉,在内镜照明下联合超声刀完成甲状腺手术.其中行甲状腺次全切除6例,腺叶加峡部切除9例.结果手术在1~2 h内完成,术中出血量10~30 ml,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美观效果好.结论无注气内镜下行甲状腺手术,利于术中观察识别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术后美观,是甲状腺微创外科手术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复合颈浅丛麻醉用于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90例甲状腺腺瘤需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颈浅丛阻滞麻醉+穴位注射生理盐水组;B组30例,颈浅丛阻滞麻醉+静脉注射芬氟合剂组;C组30例,穴位注射芬氟合剂复合颈浅丛阻滞麻醉组。结果:患者疼痛情况比较,A组的VAS评分高于B组、C组(P<0.01);B组与C组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C组比较,脉搏血氧饱和度B组低于A组和C组(P<0.05)。A组与B组、C组比较,A组血压、心率高于其它组(P<0.05)。3组比较,术后追踪观察出现喉返神经麻痹及膈神经麻痹病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B组高于A组和C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芬氟合剂复合颈浅丛阻滞麻醉用于甲状腺腺瘤切除术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对比颈浅丛阻滞复合全凭七氟烷吸入维持气管内全麻和单纯静脉复合气管内全麻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40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颈浅丛阻滞复合全凭七氟烷吸入维持气管内全麻,B组采用单纯静脉复合气管内全麻。A组在全麻前行颈浅丛阻滞,在常规麻醉诱导插管后,麻醉维持A组用2%~3%七氟烷吸入,B组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并复合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记录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和气管拔管时血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以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诱导前后MAP、HR无明显差异,A组切皮、麻醉维持时浅麻醉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A组较B组明显缩短(P<0.01);B组术后疼痛的人数明显多于A组(P<0.01)。结论颈浅丛阻滞复合全凭七氟烷吸入维持气管内全麻在甲状腺手术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明显优于单纯静脉复合气管内全麻,苏醒快速,并可减轻术后疼痛,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颈丛麻醉在甲状腺腺瘤手术中的运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本院行甲状腺腺瘤手术的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术前均肌内注射苯巴比妥0.1g,对照组仅采用颈丛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麻醉的基础上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μg/kg。观察麻醉满意度,分别记录阻滞前和阻滞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阻滞后两组SBP、DBP、HR与阻滞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的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颈丛麻醉用于甲状腺腺瘤手术,患者满意度高,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加单纯臂丛麻醉应用于儿童上肢手术的效果.方法 通过严格的评估和筛选,选择8~12岁行上肢手术的儿童患者(不包括骨折内固定术)80例,手术时间少于120 min,通过术前术中的心理干预,在单纯臂丛阻滞麻醉下完成手术,观察术中的心率和血压变化、术毕的精神情况和术后随访的心理变化.结果 80例儿童患者均能配合完成手术,术中心率、血压平稳,各时点监测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精神安静,术后随访无发现心理障碍.结论 通过严格评估和筛选,心理干预加单纯臂丛阻滞麻醉可安全应用于8~12岁儿童行上肢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与全身麻醉(GA)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两组,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10 min、气腹后10 min、放气腹后10 min取静脉血测定血糖和皮质醇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气腹时间、术毕清醒时间及各时间点的心率、氧分压、心电图检查、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各时点的血糖、皮质醇浓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GA组血糖在气腹后10 min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两组其余各时点血糖、皮质醇浓度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SEA和GA均可有效地抑制患者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时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联合颈丛阻滞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3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30~64岁,颈丛阻滞满意后,在手术开始前5min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初始血浆靶浓度为1.6ng/ml,术中根据患者情况及手术刺激强度调整目标浓度,每次递增或递减0.2ng/ml,直至镇静达Ramsay镇静评分2~3分,或镇痛达口述镇痛评分(VPS)0~1分,手术结束前5rain停药。于颈丛阻滞前(TO)、颈丛阻滞后10min(T1)、手术开始后5min(T2)、30min(T3)、术中气管牵拉明显时(T4)和术毕(T5)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评分及VPS评分;记录呼吸抑制、肌肉僵硬、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每例患者瑞芬太尼的最大血浆靶浓度,计算其平均血浆靶浓度。结果与TO时比较,各时点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评分和VPS评分T2时开始升高,T3、T4时达高峰,T5时下降(P〈0.05),Ramsay评分均为2~3分,VPS评分均为0~1分,镇静镇痛效果良好。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瑞芬太尼的最终血浆靶浓度范围为1.6~5ng/ml,平均维持浓度为(3.4±1.0)ng/ml。结论瑞芬太尼低血浆靶浓度TCI联合颈丛阻滞用于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安全有效,可以达到清醒镇痛的目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辅助控制性降压在骨科手术中应用的效应及可行性。方法4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20)和治疗组(B组,n=20),均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B组在手术开始后使用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观察术中出血量、输异体血量、停药后患者清醒及拔管时间、术后第2天肝功能和血常规。结果(1)术中出血量、输异体血量分别为A组(1160±382)、(420±233)ml,B组(307±143)、(20±61)ml,组间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2)停药后患者清醒及拔管时间,组间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3)术后第2天肝功能,组内与术前、组间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与术前相比,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辅助控制性降压在骨科手术中应用安全可靠,是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