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葛根素注射液是从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中提取的纯度大于 98%的单一成份注射液 ,化学名为 4.7-二羟基 ,8- β- D葡萄糖基异黄酮。 1 .6二磷酸果糖 (FDP)是一种细胞代谢赋活剂。我们使用葛根素注射液与 FDP治疗 84例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取得满意疗效。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1 68例 ACI患者 ,年龄≥ 50岁 ,男 96例 ,女 72例 ,均为首次发病 ,于发病 72 h内入院 ,无糖尿病及心、肺、肝、肾病史。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均处于颈内动脉系统 ACI的急性期 ,有不同程度的肢瘫状 ,头颅 CT扫描可见低…  相似文献   

2.
陈青  薛慎伍  张象温  潘继军  胡荣东 《中国康复》1999,14(3):163-163,165
1997年10月~1998年4月我们对32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恢复期采用常规用药加康复训练器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工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随机将顺序住院的64例ACI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伴发疾病的积分上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诊断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均由头颅CT或MRI证实。全部病例均为男性,年龄52~76岁,平均67岁。病程4~72h。所有患者存在2~3种血管并发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心、肺、肾功能无异常。1.2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科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9月 ,应用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 70例 ,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 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均为我科住院患者。入选标准 :①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 ] ,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 ;②发病时间 6~ 72小时内 ;③首次发病或以往发病未留下神经功能缺损者 ,患肢肌力 1~ 4级 ;④无昏迷、抽搐 ;⑤无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者 ;⑥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70例 ,男 39例 ,女 31例 ,年龄 4 5~ 76岁…  相似文献   

4.
川芎素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红  宋红涛 《临床医学》2004,24(6):49-50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5 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 1例,对照组2 5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10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均处于急性期(发病72h以内) ,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意识改变的症状和体征,急诊头颅CT扫描排除颅内出血。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构成比、病情程度、发病和开始给药时间以及既往史和并发症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组别年龄(岁)例数男女用药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既往史并发症治疗组59±92 3 82 6±1 5 6 .4…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与青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6月—2020年12月发病72 h内首次发病的18~55岁的青年ACI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及血清学指标.根据入院时NIHSS评分及发病30 d后mRS评分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CI组BMI、白细胞...  相似文献   

6.
葛根素与脉络宁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应用葛根素与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 ,并对二者的疗效进行比较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8年 10月~ 1999年 11月我们将 76例发病 3天以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葛根素治疗组 40例 ,脉络宁治疗组 3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 1986年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1 ] ,并经 CT或 MRI证实 ,除外颅内出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伴发疾病及既往史评分 ,均根据上述会议所订标准 ,在治疗前后由上级医师进行评分。两组一般资料见表 1。表 1 两组资料的均衡性比较 ( x±s)组别 n性别男女年龄(岁 )伴发疾病和既往史…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 1999年 1月~ 2000年 4月,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早期介入康复治疗 50例,并与单纯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 50例进行对照,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999年 1月- 2000年 4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所有病例均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1]并经头颅 CT检查证实。两组病人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间发病时间、年龄、伴发疾病、既往史、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 Barthel指数、 Fugl- Meyer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1.2方法 早期康复组病人起病 2周内,一般生命体…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死的防治已日益受到的关注,现将我院应用血塞通、跑二磷胆碱治疗28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57-72岁,平均625岁。对照组:22例,男9例,女13例;年龄56-73岁,平均627岁。均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扫描确诊。两组在年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静脉滴注甘露醇及5%葡萄糖注射液500llil加复方丹参,口服甘糖酯、尼莫地平;治疗组除上述…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运动功能恢复十分重要。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对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并与非早期康复组100例进行对照研究。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0年1月~2001年6月入住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2组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间发病时间、年龄、伴发疾病、既往史、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发病前使用抗栓药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影响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住院的5 9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收集所有患者入院时的基础资料、抗栓药物(溶栓、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CT/MRI等影像学资料。按照入院后72 h复查的影像学结果,将脑梗死发病出血转化的患者入组出血转化组,非出血转化的患者入组非出血转化组是按1︰1入组,且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均与出血转化组患者相匹配。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前用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影像学监测到的脑梗死面积、糖尿病史、入院24 h内的血压、心房颤动;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分析,确定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并对比抗栓药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本次研究选取5 967例病例,符合标准共纳入728例。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患者脑梗死面积、NIHSS评分、心房颤动、发病前抗栓药物治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血转化组患者发病前进行溶栓治疗以及使用抗凝药物的比率显明显高于非出血转化组(P0.07)。结论脑梗死面积、NIHSS评分、心房颤动比率、发病前抗栓药物治疗为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其中发病前进行溶栓治疗、使用抗凝药物与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密切相关,但与预后的远期影响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测定值与预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荣 《临床荟萃》2001,16(13):617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发生率较高 ,是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而急性脑梗死后的高血糖状态 ,对神经功能的损害及梗死的预后 ,影响更严重。现将我院收治 ACI患者 ,发病前后血糖值与预后关系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7~ 1999年共收治 ACI5 6例 ,均于发病 3天内入院 ,其中男 42例 ,女 14例 ,年龄 5 5~ 82岁 ,平均年龄 6 5 .42岁。 5 6例患者均符合 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全部行头颅 CT检查确诊 ,其中腔隙性梗死 11例 ,梗死面积 2~ 10 cm2 2 8例 ,>…  相似文献   

12.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测定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LPA)变化及蕲蛇酶对其影响。方法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根据脑血管病分类及临床诊断标准分为急性脑梗死组ACI、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TIA、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急性脑梗死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根据疾病预后分为死亡组、生存组;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蕲蛇酶组及常规治疗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发病不同时间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结果 ACI组血浆LPA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IA组、ACI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轻度、中度、重度功能障碍组血浆LPA含量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且ACI患者LPA含量与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蕲蛇酶组治疗后3天、7天1、0天血浆LPA含量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10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常规治疗组血浆LPA含量在治疗后14天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A含量均显著升高,表明此时血小板有可能处于活化状态,预警血栓形成的危险,有助于急性特别是超早期脑梗死诊断。②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A含量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大,预后越差。③蕲蛇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尽早应用,有助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ACI)在常规临床治疗的同时,结合高压氧治疗,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及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72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HBO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在发病入院24h,3,5,7,14d时采集静脉血,40例健康对照均选用体检中心健康人群(健康对照组)。测定血清NSE,S-100B蛋白及MBP浓度。结果ACI组患者血清NSE,S-100B蛋白及MBP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经高压氧治疗后其浓度逐渐下降,比单纯常规临床用药治疗组有明显改善。结论S-100B蛋白,NSE及MBP联合检测为判断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程度提供了定量信息.临床上早期结合高压氧治疗对ACI患者的康复与愈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汪洪波 《新医学》2001,32(5):288-289
1 引 言为了比较氟桂利嗪与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我们应用两药各治疗急性脑梗死80例,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2 对象与方法2.1 一般资料1997年7月至1999年8月住本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均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第二次修订的诊断标准 1 ,均经头颅CT检查而确诊,其中基底节区梗死116例,脑叶梗死38例,小脑梗死6例。男98例,女62例,年龄40岁至81岁,中位年龄61岁;入院距发病时间2小时至48小时,其中少于6小时32例。患者均无昏迷,121例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D-二聚体(DD)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不同梗死部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发病6~72 h的ACI患者126例(疾病组),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结果为阴性的7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按照MRI结果将ACI患者分为脑叶梗死组、小脑梗死组、侧脑室旁梗死组和基底节梗死组。检测ACI患者24h内和对照者MPV、DD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分别分为MPV和DD正常组、升高组。比较不同梗死部位ACI患者MPV和DD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MPV、DD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PV联合DD诊断ACI患者不同梗死部位病变程度的价值。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ACI的影响因素。结果 脑叶梗死组、小脑梗死组、侧脑室旁梗死组和基底节梗死组MPV、D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高组ACI患者小脑梗死率高于正常组(P<0.05)。ACI患者MPV水平随着梗死灶体积的增大依次升高(P<...  相似文献   

16.
镁盐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卉田  魏建科 《临床荟萃》2003,18(19):1125-1126
一年来 ,我科应用镁盐配合常规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 96例患者均为 2 0 0 1年 2月至 2 0 0 2年2月首次发病 ,在 72小时内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符合 1996年全国第 4次脑血管病会议修订通过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 ,并经CT证实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 46例 ,其中男 2 8例 ,女 18例 ,年龄 37~ 72岁 ,平均(6 3.0± 12 .6 )岁 ,病程平均 (19.76± 4.12 )小时 ;治疗组 5 0例 ,其中男 30例 ,女 2 0例 ,年龄 38~ 70岁 ,平均 (6 4± 11.8)岁 ,病程平均 (2 0 …  相似文献   

17.
1 资料 1.1 对象 选择2002年4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45~80岁。脑梗死的诊断采用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标准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两组间发病时间、年龄、性别、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为了比较降纤酶和尿激酶在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差异 ,我们随机将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降纤酶和尿激酶治疗 ,其他治疗相同 ,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诊断标准 ,以 1 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为依据[1] 。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2 0例 ,降纤酶治疗组和尿激酶对照组 ,经CT或MRI证实均无颅内出血 ,除外血液病、出血性脑梗死及严重肝疾患等。根据 1 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判定标准为依据。以上 40例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脑梗死病灶个数的关系.方法将发病7 d内的ACI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于入院后2 d内空腹检测HbA1c水平,发病时或病情稳定时行MRI颅脑检查,病情恢复期行葡萄糖耐量检查.同时选择体检者5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空腹HbA1c及葡萄糖耐量.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HbA1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梗死病灶个数与HbA1c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HbA1c水平是评估ACI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严格控制血糖、降低HbA1c水平对减少脑梗死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蛋白质Z(protein Z,PZ)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急性期内的变化,分析PZ与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等相关凝血指标在ACI患者中变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病例组选择发病在72h之内的ACI患者;对照组来自本院健康体检者.所有受检者均于入院即时及入院第14天抽取静脉血测定PZ和相关血凝因素等资料.结果:病例组发病3 d内血浆PZ、DD、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入院第14 天所测的血浆PZ、DD水平明显高于入院即时.结论:本研究证实了ACI急性期患者体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PZ是脑梗死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通过对ACI急性期患者血浆PZ水平及其他血凝因素的检测,有助于对ACI的诊断和对病情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