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重组(VR)融合图像对支气管动脉开口冠状坐标定位在肺癌介入插管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实验组选择26例肺癌经导管化疗的患者,术前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采用冠状坐标定位VB融合技术分别重组VR像,将动脉(含支气管动脉和主动脉)、肺癌肿块、气管、胸廓图像融合,获得一个三维的融合像,以气管分叉下缘为圆点建立坐标系,对支气管动脉开口进行冠状三维坐标定位,在介入术中根据开口定位结果进行插管;对照组选择19例未行支气管动脉开口定位的病例.两组病例从插管时间、对比剂用量、支气管动脉插管成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通过VR融合图像进行支气管动脉开口定位,术中插管迅速,插管成功率100%,插管平均时间为(2.15±1.05)min,对比剂平均用量为(31.54±15.15)ml,多支供血者均分别进行灌注治疗;对照组插管平均时间为(20.74±8.09)min,对比剂平均用量为(80.00±13.33)ml,其插管平均时间明显延长,对比剂平均用量明显加大,插管成功率96%.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95、11.36,P值均<0.01).结论 VR融合图像及其冠状坐标定位能直观显示支气管动脉的解剖特征,准确定位其开口位置,明显提高介入术中支气管动脉插管成功率,缩短照射时间,减少对比剂用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一过性皮质盲的诊断、可能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对2547例患者行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筛选出术后出现皮质盲的患者共8例次,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行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共2547例患者,其中8例次术后出现了一过性皮质盲,平均对比剂用量107 ml.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消失,预后良好.结论 为了减少造影术后皮质盲发生率,应尽量减少造影时间,常规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降低对比剂使用总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析兴趣诱导干预护理模式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5月收治的120例需行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兴趣诱导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程度、手术相关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焦虑程度对比,兴趣诱导前,两组患者焦虑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手术麻醉前30 min观察组患者焦虑程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和手术麻醉前30 min的对照组患者(P<0.001);术后相关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24.11±0.98)h、下床时间为(27.34±0.25)h、出院时间为(7.13±1.41)d,对照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26.28±1.02)h、下床时间为(28.15±0.30)h、出院时间为(9.28±1.35)d,均长于观察组(P<0.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96.67%vs86.67%)(P<0.05)。结论 针对普外科手术的患者采用兴趣诱导干预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其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后肿瘤椎体切除重建的疗效及价值. 资料与方法 选择有脊髓压迫症状的胸腰椎肿瘤患者24例,分成对照组(n=11)和研究组(n=13).对照组直接行肿瘤椎体切除人工椎体置换椎体重建术;研究组先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化疗后,再行肿瘤椎体重建术. 结果 对照组4例手术失败,7例手术成功,成功率57%,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385 ml、平均手术时间5 h;研究组13例肿瘤椎体全部手术切除成功,成功率达100%,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42 ml,平均手术时间3 h.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椎体重建稳定性良好. 结论 术前胸腰椎动脉栓塞便于肿瘤椎体切除及重建,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Jailed导丝技术与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166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Jailed导丝组82例,主动球囊保护组8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对比剂用量、手术时间、PCI术后即刻影像学效果及30天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等方面差异.结果 主动球囊保护组较Jailed导丝组患者术后的TIMI 3级血流率(96% vs 85%,P<0.05)、术后30天MACE发生率(5.95% vs15.9%,P<0.05)明显降低,而对比剂用量[(59.20±10.36) ml vs (61.92±9.36) ml),P>0.05]、手术时间[(34.12±8.94)min vs(31.63±8.81)min,P>0.05]无明显增加.结论 采用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提高了分叉病变PCI的临床效果,而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及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集束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80例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0例)采用常规措施进行护理,并进行相关卫生宣传教育及心理方面的指导;观察组(n =40例)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舒适度评分、护理满意度、死亡率、VAP发生率、呼吸科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及撤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舒适度评分(12.42±1.35)及护理满意度(87.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14±0.54,70.0%)(P<0.05);观察组死亡率(10.00%)及VAP发生率(17.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35.00%) (P <0.05),呼吸科监护病房住院时间(12.20±3.10)d较对照组(20.30±4.50)d明显缩短(P<0.05),而撤机成功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不但可提高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还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率及VAP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前及术后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除采用常规护理外,护士施行全程护理干预,包括术前术后的心理疏导。比较两组术前焦虑,血压,心率及围术期患者配合程度,术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心率和血压波动范围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围术期配合程度有明显差异(P<0.01),观察组无一例因手术护理不到位而致患者不满足。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手术护理质量,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覃橡  王永华 《西南军医》2014,(5):577-578
目的:探讨非药物性护理干预措施在促进结肠癌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采用统一入组标准,同期临床对比研究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完成的42例(其中研究组21例,对照组21例)结肠癌术后患者肠道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腹部理疗、术后早期活动、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非药物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最早出现肠鸣音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结果研究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6.42±5.64)h,对照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40.89±6.21)h,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94,P=0.039)。结论非药物性护理干预措施配合药物治疗可有效促进结肠癌术后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具有简单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彭饶  刘尚丽  陈兰 《西南军医》2013,(5):570-57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缓解静脉滴入七叶皂苷钠所致疼痛中的作用。方法选择7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前臂或手臂处静脉滴入10%GS500ml加入20mg七叶皂苷钠消肿治疗及输液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增加护理干预,减轻输液时局部疼痛。结果两组患者疼痛度有明显差异,实验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应可行的护理方法可以减轻静脉滴入七叶皂苷钠造成的局部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方法 对6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联合介入治疗过程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包括整体护理方法、专科护理方法、急救护理方法.观察护理结果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治愈31例、显效26例、改善6例.治疗过程穿刺点渗血16例,肺栓塞2例,脑出血1例.结论 综合护理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病人最有效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行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为减少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患者情况及介入治疗的特殊性,以移植病房20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为样本,从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3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 20例介入治疗患者均无出血倾向及急性血栓形成,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介入治疗对于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加强介入治疗后的护理可有效预防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巩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定期介入专科护理门诊换药和管道维护在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引流术(PTBD)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因各种原因未按时到介入专科护理门诊进行伤口换药和管道维护的7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按时到介入专科护理门诊进行伤口换药和管道维护的82例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准护理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介入血管外科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60例TACE联合MWA治疗的肝癌患者,按前后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精准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尿储留、恶心呕吐、腰酸背痛、失眠发生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尿储留、恶心呕吐、腰酸背痛、失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精准护理方法运用于TACE联合MWA治疗肝癌患者中,可显著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加介入治疗术后整体舒适度,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65例飞行人员鼻腔术后出现的不舒适症状,如头痛、头晕、流眼泪,咽干痛及胸闷、呼吸困难,失眠等,分析不舒适症状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筛选鼻腔局麻手术和鼻内窥镜手术、鼻腔填充油纱条、无其他并发症。结果鼻腔手术后不舒适的程度与鼻腔的解剖特点、个体差异(文化背景、社会层次、性格、年龄)有关。结论根据患者不舒适的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护理干预,合理使用药物和物理方法干预,可增加患者对不舒适的耐受性,有效解决患者鼻腔手术后不舒适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干预飞行人员高血压患者,评价干预后飞行人员高血压控制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39例飞行人员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病相关知识宣教,并通过对患者合理的生活指导,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增强患者的药物依从性,结果护理干预后飞行人员对高血压病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高血压并发症的严重后果的认识明显提高,干预后患者的各种生活行为方式也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总结动脉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对32例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行动脉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治疗的患者,手术前、后实施规范化护理: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动脉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方法、术前准备,术后给予环境、体位护理,血糖、血压、并发症监测等。结果:28例实现了闭塞血管的再通,成功率达87.5%。患者皮温较前平均升高,创面血供较前明显改善,疼痛明显缓解。8例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恢复。结论:动脉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的术前、术后规范化护理能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 糖尿病患者足部预防护理知识与行为状况.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对9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糖尿病足相关知识、糖尿病足危险因素、足部护理情况.结果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基本认识、足部保护知识、正确的穿鞋袜知识、正确的修剪指甲知识等较差.65.3%的患者不知道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64.3%的患者不知道糖尿病足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只有14.3%的患者知道2~3个月监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而且保持在正常范围.能够做到每年进行全面足部检查的患者只占20.4%.大部分患者缺乏足部预防护理知识,能做到每天泡脚后检查双脚的患者只占41.8%、每天泡脚后按摩双脚的患者只占40.8%,22.4%的患者每天泡脚后涂润肤霜.结论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知识的健康教育,减少相关的危险因素,使其建立健康的足部护理行为,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双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护理循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糖尿病双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护理循证。方法:将36例糖尿病双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保守组和治疗组。保守组18例,除控制血糖、抗感染、清疮、换药外,应用东菱克栓酶静脉滴注一疗程后,经多普勒超声观察双下肢血管的变化;治疗组18例,先给予控制血糖、抗感染、有关糖尿病护理等治疗后,分别行病变血管球囊扩张术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复查血管造影。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当即皮温升高,血液供应明显改善,足背动脉搏动增强。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控制血糖、局部换药等治疗措施,足部溃疡愈合较快,近期疗效显著。结论:糖尿病双下肢血管病变血管内介入治疗创伤小,安全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可重复性强。通过对患者术前准备及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观察,可以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手术成功率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患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开放MR引导下颅脑介入操作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对10例颅脑活检或治疗患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结果:术中和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经相应的对症治疗、护理后均痊愈。结论:开放式MR引导下的颅脑介入手术是一种安全、准确的新技术,但细致、周到的护理措施、严格遵守介入治疗护理常规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开放式磁共振引导下介入操作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iPATH-200开放式介入磁共振引导下经皮活检与治疗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80例行该手术的患者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各期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术后极少部分出现并发症,经相应的对症治疗、护理后,均痊愈。结论:开放式MR引导下的介入性操作是一种安全准确的新技术,但细致、周到的护理工作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