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刺结合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方法:12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神经阻滞组60例和针灸结合神经阻滞组6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针灸结合神经阻滞组有效率为86.67%,单纯神经阻滞组有效率为6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结合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提高疗效,减少激素用量。  相似文献   

2.
杨晓秋  王萍  闵苏 《重庆医学》2006,35(5):418-420
目的观察颈丛、臂丛、或硬膜外腔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妥乐平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和并发症,寻求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56例,皮损分布区C4~L5。随机分为两组:Ⅰ组:0.375%~0.2%罗哌卡因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妥乐平综合治疗(n=28);Ⅱ组:0.375%~0.2%罗哌卡因神经阻滞治疗(n=28)。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神经症状改善情况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1~3周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为100%,显效率分别为82.1%、75%。综合治疗组对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皮损区麻木感、烧灼感、刺痒等神经异常症状有效率优于单用神经阻滞组。结论以颈丛、臂丛、或硬膜外腔神经阻滞为主联合神经妥乐平综合治疗,对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及改善神经症状,疗效显著而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局部浸润、椎旁阻滞与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40例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治疗方法为:皮损区用0.2%布比卡因、泼尼松龙、弥可保浸润,同时椎旁阻滞与经皮神经电刺激;对照组采用局部浸润及椎旁阻滞。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SQ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2、3周两组VAS和SQS评分均明显下降(JD〈0.01),观察组治疗后VAS和SQS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有效率均为100%,但观察组显效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60%(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均有显著疗效,但局部浸润、椎旁阻滞与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对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及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均优于神经阻滞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持续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28例,给予持续硬膜外神经阻滞6d。1个疗程后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疼痛缓解达优者18例(64.3%),良者7例(25.0%),差者3例(10.7%),未见感染等并发症。随访半年及以上,患者复发率为3.6%(1/28例)。结论持续硬膜外神经阻滞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两种类型带状疱疹神经痛神经阻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神经阻滞疗法对两种类型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患者43例分为激惹触痛型组(A组)及痹痛型组(B组)。A组28例,年龄(70.7±6.2)岁;B组15例,年龄(71.1±5.3)岁。两组均采用椎旁神经阻滞加皮损区皮下浸润性注药的方法。使用药物为0.3%利多卡因50m1、曲安奈德15mg和维生素B12 1mg混合液。每周1次,4次为1疗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及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而A组又较B组更低(P〈0.01);治疗后3个月优良率在A组为96.4%(27/28例),B组为73.3%(11/1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神经阻滞疗法治疗激惹触痛型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较痹痛型患者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4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6例。常规药物治疗组使用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药等;神经阻滞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在与病变区域相对应的神经支配节段于鞘内注射镇痛液行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一周后VAS评分首先降低,对照组起效慢,两周后开始明显下降;治疗结束时两组镇痛总有效率均≥70%,但观察组疼痛完全缓解率(65.38%)及总有效率(84.61%)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椎旁神经阻滞疗法对带状疱疹神经痛PHN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神经阻滞法在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常有受累神经支配区皮肤剧痛,引起患者失眠,纳差及一些心血管反应,甚至心理障碍等。临床上许多患者特别是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经口服药物治疗、理疗、针炙等治疗后不能有效去痛、治愈。我们用不同神经阻滞疗法治疗36例急性带状疱疹及64例疱疹后神经痛,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并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结果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对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面,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能有效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9.
162例带状疱疹选用神经阻滞疗法预防PHN发生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的疼痛治疗及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疼发生的对策。方法 总结162例带状疱疹选用神经阻滞疗法的经验及教训。结果 本组临床观察统计,治愈率为88.2%,疗效确切可靠,对带状疱疹后发生的剧烈神经痛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结论 早期治疗和阻滞带状疱疹剧烈的疼痛传导、改善神经支配区域的恶性循环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神经修复药物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神经节苷脂,GM1)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患者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纳入实验组或对照组,实验组接受以GM1为主的综合治疗,对照组接受除了GM1之外的其他治疗,疗程7d,并在治疗结束后的3-4周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期间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语言评价量表(VRS-4)评价患者疼痛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7d后VAS评分下降了(75±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12)%(P=0.007)。治疗7d后,实验组8例患者VRS-4评分下降了2刻度,而对照组仅有4例患者VRS-4评分下降了1刻度,实验组治疗后VRS-4评分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3-4周后,实验组5例患者VRS-4评分为0,疼痛完全缓解,而对照组仅有1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结论:以GM1为主的综合治疗可迅速有效地缓解老年患者带状疱疹神经痛,并阻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普鲁卡因静脉滴注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采用神经阻滞,观察组在神经阻滞的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普鲁卡因,比较二者疼痛改善情况和止痛时间。结果观察组止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疼痛改善程度(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鲁卡因静脉滴注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明显缩短止痛时间,改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2.
赵宇  朱威  连石 《现代医学》2012,40(2):196-198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77例随机分为加巴喷丁组37例和布洛芬组40例,两组病人分别使用加巴喷丁胶囊1800mg·d-1或布洛芬胶囊600mg·d-1,总共接受4周的药物治疗.以疼痛缓解程度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并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加巴喷丁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2.28±0.96,布洛芬组VAS为3.49±1.45,两组间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巴喷丁有较好的耐受性,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头昏、嗜睡和转氨酶升高等.结论:加巴喷丁可明显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程度,并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对治疗带状疱疹 (HZ) 和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HN) 的效果, 探寻影响PHN发生的因素.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收治的首次发病且未经任何治疗的急性期HZ患者80例.随机分配到病例组 (神经阻滞+常规内科治疗) 40例, 和对照组 (常规内科治疗) 40例.对比2组带状疱症后神经痛发生率, 分析年龄、性别、疱疹部位、前驱性疼痛、初始疼痛程度、结痂时间、和治疗1周时的疼痛缓解率等, 与PHN发生率的相关关系.结果 病例组有4例 (10.0%) 发生PHN, 较对照组19例 (47.5%) 显著降低 (P<0.001) .病例组住院天数减少 (7.43±1.80) d vs (12.90±2.36) d, P<0.001, 结痂时间缩短 (6.33±0.86) d vs (7.15±0.66) d, P<0.001.高龄 (OR:13.03, 95%CI:2.7362.34) 、发病起始的VAS评分 (OR:8.24, 95%CI:1.6241.96) 和结痂时间延长 (OR:17.99, 95%CI:2.14151.43) , 是PHN的危险因素, 显著增加PHN发生率.治疗1周时的VAS缓解率 (OR<0.000, 95%CI:0.0000.001) , 是PHN的保护因素, 与PHN的发生呈负相关.结论 高龄和发病时疼痛严重的患者, 应注意预防PHN.神经阻滞有助于减少HZ患者住院天数, 缩短结痂时间, 降低PHN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神经痛相关危险因素对老年患者的影响,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带状疱疹245例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年龄、性别、前驱性疼痛、内科性疾病等与带状疱疹神经疼痛的关系。结果:≥75岁者PHN发生率为80.2%,显著高于〈75岁的26.8%(P〈0.01);合并糖尿病者PHN发生率为97.5%,显著高于未合并糖尿病的40.7%(P〈0.05);首先发生神经痛者PHN发生率75.8%,高于未发生前驱痛的24.0%(P〈0.05);存在焦虑、抑郁者的PHN发生率为88.0%,显著高于无焦虑抑郁患者的52.8%(P〈0.05)。结论:年龄、糖尿病、前驱性疼痛、心理抑郁同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发生具有关联,了解其相互关系可以更好地对患者进行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选标准的52例PHN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进行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评估患者治疗疗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麻木评分评估围术期入组患者疼痛程度、麻木症状,生命质量(QOL)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统计入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2例患者,治愈了12例,显效了20例,好转了16例,总有效率为92.31%,平均疼痛缓解时间为(3.15±1.48)d,平均结痂时间为(4.72±0.64)d;与术前相较,术后1周、1个月、6个月52例PHN患者VAS评分明显降低,QOL评分、麻木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例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6.92%(14/52)。结论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PHN患者的临床疗效明确,在缓解患者疼痛及麻木症状、生活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明显,适于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The diagnosis and therapy for herpes zoster(HZ)are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consultation of a general practitioner and with hospital care.Although there are several serious complications of zoster such as ophthalmic,splanchnic,cerebral,and motor conditions,the most common and feared in immunocompetent adults is 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Its definition is controversial.Recent data support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acute herpetic neuralgia(within 30 d of rash onset),subacute herpetic neuralgia(30 to 120 d after rash onset),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defined as pain lasting at least 120 d from rash onset)[1-3].PHN is classified as a neuropathic pain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mechanical allodynia where normally innocuous tactile stimuli are perceived as painful[2].In actual studies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HZ is 3.2 to 4.1 in 1 000 person-years[4,5].  相似文献   

17.
王建才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8):1069-1072,1075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昔洛韦、神经妥乐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门诊2006年5月~2009年3月收治的130例PH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昔洛韦、神经妥乐平治疗组)和对照组(氨酚曲马多片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组)各65例,两组患者连续治疗8周(2个疗程)后比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观察组基本治愈36例,显效21例,总有效率为87.7%;对照组基本治愈28例,显效14例,总有效率为64.6%。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46,P<0.01)。(2)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相似,治疗2周后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1)。(3)两组患者治疗2、4周时疼痛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时镇痛维持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观察组出现面色潮红1例,恶心1例,无血清钾下降、血压升高、休克等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头晕2例。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昔洛韦、神经妥乐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效果理想,可以显著提高疼痛缓解率、延长疼痛缓解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且临床用药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玲玲  梁逸超  常娜 《医学综述》2009,15(16):2446-2448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皮肤损害痊愈4~6周后常见的后期并发症,好发于老年人,以持续性疼痛或痛觉过敏为主要临床特征,发病周期长,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主要涉及中枢和周围神经病变。目前临床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法,主要在于缓解患者的痛苦,如全身药物疗法、局部疗法、神经阻滞以及中医疗法。本文对近年来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临床上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