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缺血性ST-T异常患者心率变异性变化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24例及健康对照组29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比较陈旧性心肌梗死缺血性ST-T异常患者与对照组24h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结果:陈旧性心肌梗死伴缺血性ST-T异常者(SDNN〈100)为23例(96%),对照组(SDNN〈100)为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伴缺血性ST-T异常者的24h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RV能较好地反映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的相互作用,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缺血性ST-T异常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改变,研究急性脑卒中致心电异常的特点及其与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1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脑CT确定病变部位,并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急性脑卒中后心电异常的发生情况,并根据脑卒中的种类和部位分组观察,以了解其心电异常的特点.结果 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异常发生率为75.89%,其中52.94%患者出现ST-T异常.急性脑卒中后病变性质和部位不同,心电异常的发生特点也不同,出血性脑卒中组心电异常率最高,达88.6%,缺血性脑卒中组心电图异常率为67.6%(P<0.05.脑干卒中组心电异常率达85.7%,其他部位脑卒中组心电异常率为72.6%(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异常表现为心律失常和ST-T异常,且与脑卒中的种类和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对急性脑血管卒中患者临床预后价值。[方法]分析108名脑卒中住院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各项指标及神经体液因素变化。[结果]脑卒中患者的HRV的参数值降低,即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每5min节段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高功率谱、低频功率谱、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脑卒中组神经递质变化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HRV是脑卒中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脑卒中患者交感神经张力亢进。可能是导致心率变异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通过多种调节反射机制影响心率的变化,常规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后,经计算机专用程序处理即可得到一系列定量估计心脏自主神经活性的指标,通称为心率变异性(HRV)。为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后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况,我们对88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HRV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测定63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CRP值,同时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其心率变异性。结果CRP与心率变异性呈负相关;CRP升高组的心率变异性比CRP正常组明显降低。结论冠心病患者CRP与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呈负相关,提示炎症反应增加可能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与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的辅助机制。  相似文献   

6.
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病情判断和心率变异性改变。方法 对50例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做动态心电图分析。结果 24h心率〈87164次的11例,部分并有窦性停搏(静止),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快慢综合征,期前收缩心律失常。其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无明显差异,但频域分析差异有显著性,TP和LF下降,而HF上升。结论 动态心电图可更全面了解患者的心律和心率,利于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高校篮球运动员动态心电图的特点及心率变异性,提高其对心电生理异常的理解,避免心脏原因导致运动意外的发生。方法:挑选60名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和中南大学长期系统在队训练的高水平运动员,对比30名在校的普通非运动员大学生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动态心电图结果及心率变异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大学生运动员动态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50.0%,其中大多为运动训练诱导的生理性改变。(2)篮球运动员24小时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均低于对照组。运动员的心率变异时域指标 SDANN、RMSSD 高于对照组。结论:(1)对大学生运动员动态心电图异常应具体分析。(2)高水平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较,其心率变异性和自主神经调节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8.
13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心电图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3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分析,发现其心电图异常率为86.1%,其中,梗塞性卒中心电图改变依次为:T波改变、ST段下移、QT间期延长及U波、心动过速、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出血性卒中心电图改变依次为:T波改变、ST段下移、QT间期延长及U波、左室肥厚、劳损、心动过速、传导阻滞、心动过缓、脑卒中心电图的异常改变主要与:①脑损害部位有关,即靠近基底节及丘脑病变的心电图异常率高,脑周边病变的心电图异常率低;②与病变性质无明显关系;③部分患者出现心电图的异常呈可逆性改变;④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申庆  裴志芳  杨天伦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5):497-499
目的分析和评价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中自主神经活动的变化规律。方法在动态心电图的基础上测量分析3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RMSSD和HRV三角指数)的改变。结果32例患者的长程心率变异性指标均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改变和昼夜分布规律。结论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失常,心率变异性分析有助于对病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心率变异性(HRV)的改变。方法:选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280例,男118例,女162例;年龄12~69岁,平均38.7岁。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19例.左侧旁道147例,右侧旁道14例;应用24h动态心电图观察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FCA后各指标值显著降低。结论:射频电流对心脏自主神经有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动态心电图改变的特点。方法选取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行24 h 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结果。结果100例患者中,动态心电图异常率为82.0%,以 ST-T 异常、电压异常多见;脑干及丘脑部位卒中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其他部位( P <0.05),ST-T 异常发生率低于其他部位( P<0.05);脑缺血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脑出血患者( P <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动态心电图异常表现主要以 ST-T 异常、电压异常多见,卒中部位位于脑干及丘脑患者、脑缺血患者更易出现心律失常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青年高血压患者动态心电图及各项心率变异性(HRV)检测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近期来我院就诊的青年高血压患者200例,180例青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了解其动态心电图特点及心率变异性的各项指标,掌握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各种危险因素及猝死风险,及早发现其对靶器官的损害,从而积极进行干预和治疗。结果:200例青年高血压患者,135例24h动态心电图ST-T改变阳性或各种心律失常;65例患者24h动态心电图无明显变化。180例青年健康体检组18例偶发室性及房性心律失常,162例正常。高血压组SDNN、SDANN、rMssD、和SDANNindex测量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青年高血压患者常常伴有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以及HRV降低,早期作出诊断,对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酒依赖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及其原因。方法:对287例酒依赖患者与83例健康人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其心率变异性( HRV)各项指标及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性ST-T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酒依赖患者与健康人对比,HRV各参数均较低,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心肌缺血性ST-T改变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酒依赖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心肌缺血性ST-T发生率高,心率变异性降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的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短程心率变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高血压冠心病病人和正常对照组短程和长程心率变异的时域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短程心率变异性测试采用床边1min的测试方法,即受测试者佩带24h动态心电监测(Holter)记录盒后立即卧床,深呼吸,用心电图机连续描记1min的心电图。测试RR间期,如果RR间期所对应的快慢心率相差10次以上为正常,≤10次为异常。结果正常人短程心率变异性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短程心率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短程和长程心率变异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人短程心率变异与长程心率变异缺乏对比性。结论短程HRV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2型糖尿病(T2DM)和原发性高血压病都普遍存在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心率变异性(HRV)是目前能够定量且准确自主神经活动性及其调节功能的有效方法[1]。本文应用24h动态心电图HRv频谱分析比较,发现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都存在着HRV异常,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HRV的异常程度更加严重,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朱王亮  宋剑  刘晶  刘美莲 《重庆医学》2018,(9):1273-1276
目的 观察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的连续心率减速力、心率变异性水平及相关性,探讨其对缺血性心肌病预后的评价.方法 选取60例确诊为ICM的患者作为ICM组以及60名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其连续心率减速力(记录DR2、DR4、DR8值)、心率变异性记录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心率变异性频域的低频成分(LF)和高频成分(HF)值,观察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CM组与对照组相比,连续心率减速力、心率变异性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连续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呈正相关.结论 ICM患者的连续心率减速力降低、心率变异性减低,连续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再认识动态心电图对变异性心绞痛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例确诊的变异性心绞痛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可见变异性心绞痛发作时部分导联ST段抬高,对应导联ST段压低;ST段抬高有时可呈单向曲线,甚至可见"巨R波"型ST段抬高及缺血性J波。伴有多种心律失常出现,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结论24h动态心电图可充分展现变异性心绞痛发作过程,尤其是近几年提出的"巨R波"型ST段抬高及缺血性J波的概念,对变异性心绞痛的诊断有了新的认识,对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急性脑卒中病人的心电图变化以及与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 对146例脑卒中病例分别在入院24h内、第2周、第4周做心电图2~3次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146例脑卒中病人129例出现心电图异常变化,其中以ST-T改变最为常见(64.5%),其次是心律失常(28.8%).病变部位在脑干、基底节区、小脑的心电图改变明显高于周边脑叶.结论 在脑卒中急性期有脑卒中型心电图变化.  相似文献   

19.
何庚山 《中原医刊》2002,29(10):6-7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改变及其与血压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AECG)方法进行HRV时域分析,时程分为1h、日间、夜间和24h。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ECG)技术检测血压水平。结果:高血压病患者R-R间期标准差(SDNN)明显低于正常人,夜间SDNN升高不如正常人明显。HRV昼夜节律消失者在I、Ⅱ、Ⅲ期患者中依次递增。相关分析表明,高血压病患者平均动脉压(MAP)与24h SDNN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516,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HRV异常,且异常程度与血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许尚峥  左显明  胡伟  周康勇 《当代医学》2009,15(10):102-102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了解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从而识别高危人群,更好的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对658例高血压患者和572例健康人进行24h记录并作HRV指标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HRV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O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高血压病人的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定期观察HRV与血压的改变情况,积极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对防治靶器官的损害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