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利多卡因对抗肿瘤药物的增敏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对3种化疗药物的增敏作用。方法:微量细胞培养四氮唑(MTT)法检测肝癌细胞系SSMC7721对3种抗癌药物5-氟脲嘧啶(5-FU)、丝裂霉素(MMC)和顺铂(CDDP)的敏感性。结果:SSMC7721对3种化疗药物(5-FU、MMC及CDDP)均敏感。结论:利多卡因对这3种化疗药物均有明显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和维拉帕米对乳腺癌细胞抗肿瘤药物的增敏作用。方法应用微量细胞培养四氮唑(MT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系MCF一7对三种抗癌药物5.Fu、MMC和CDDP敏感性。观察利多卡因和维拉帕米对三种化疗药物的增敏作用,并比较两药增敏作用之差异。结果MCF-7对三种化疗药物均敏感,并随药物浓度的升高存活率降低。利多卡因和维拉帕米与三种化疗药物合用后分别降低三种化疗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利多卡因比维拉帕米增敏作用强(P〈0.01),加入利多卡因的增效倍数分别为27.4、30.1、59.1,而加入维拉帕米的增效倍数分别6.09、11.2、5.47。结论MCF-7对三种化疗药物(5一Fu、MMC及CDDP)均敏感,利多卡因和维拉帕米对三种化疗药物均有增敏作用,利多卡因比维拉帕米的增敏作用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SDZPSC 833和维拉帕米 (Verapamil,VER)对MMC体外增敏作用。方法 :以人宫颈癌Hela细胞和耐药亚系Hela/MMC细胞为材料 ,观察了PSC 833和VER对MMC体外增敏作用。结果 :无毒剂量的PSC 833和VER (1~ 3μg/ml)可显著增加MMC的细胞毒作用且可基本克服Hela/MMC细胞对MMC 5倍的耐药 ,3 H_TdR实验表明 ,VER或PSC 833与MMC联用可增加MMC对宫颈癌细胞DNA合成的抑制 ,且PSC作用强于VER ,光镜和电镜下形态学观察 ,联合用药组细胞呈明显退行性变。结论 :无毒剂量的PSC 833和VER体外能基本逆转Heal/MMC细胞对MMC的耐药性 ,且PSC 833作用强于VER ,PSC 833作为耐药修饰剂可望用于宫颈癌化疗 ,其临床应用前景优于VER。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脑恶性胶质瘤个体化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3 1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行开颅显微手术全切除 ,术中于瘤腔内安置化疗囊 ,并行化疗药物体外敏感性及放疗增敏作用检测 ,术后第 2、4、8、12周和 6个月同步分别行经皮穿刺注入敏感化疗药物及全脑增敏放疗 ,2Gy/次 ,5次 /疗程 ,总量 5 0Gy。手术后及化放疗间歇期内输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2× 10 9,进行免疫治疗。结果 :3 1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 ,1年生存 2 6例 (86% )、2年生存 2 1例 (67% )、3年生存 19例 (61% ) :全部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显微手术力争全切除 ,术后敏感药物间质化疗联合增敏放疗 ,序贯自体免疫治疗 ,是一种个体化综合治疗人脑恶性胶质瘤的安全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抗癌药合用维拉帕米对体外人胃癌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华  许才绂  黄裕新 《医学争鸣》2001,22(9):838-842
目的 观察无毒剂量钙拮抗剂维拉帕米 (VPM)与小剂量化疗药阿霉素 (ADM)、 5 -氟尿嘧啶 (5 - FU)、顺铂(CDDP) ,合并用药前后对胃癌细胞影响实验研究 .方法 用MTT法观察其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 SGC- 790 1,在 VPM与 ADM,5 - FU和 CDDP合并用药前后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  VPM与 ADM,5 - FU和 CDDP合用与单独应用化疗药相比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 ,ADM10 μg· L- 1细胞存活率 88% ,CDDP 10 0μg· L- 1 77% ,5 - FU 10 0μg· L- 15 6 % ,合并用药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下降至 49% ,47%和 2 9% .其增效倍数为单独用药的 2 .5 1~ 6 .31倍 (P<0 .0 0 1) ,细胞生长停止在 S期 ,S期数分数为 0 .48,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及DNA合成 ,细胞超微结构显示 :细胞核固缩、空泡形成、微绒毛减少、线粒体及内质网肿胀 .结论 本研究表明无毒剂量VPM与小剂量化疗药合用 ,可获得化疗药单独用药相同疗效 ,VPM增加化疗药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增加敏感性 ,减少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羟基喜树碱对肠癌细胞体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对肠癌细胞的体外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的MTT法检测了 78例肠癌细胞对 5种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结果 :78例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由高到低依次为羟基喜树碱 (HCPT)、5-氟脲嘧啶 (5 -Fu)、丝裂霉素 (MMC)、平阳霉素 (PYM)、长春新碱 (VCR)。HCPT和 5 -Fu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均明显高于MMC、PYM及VCR(均P <0 .0 0 1) ,对 5 -Fu不敏感的病例中 ,5 7.8%对HCPT敏感或中度敏感。结论 :HCPT和 5 -Fu皆可作为肠癌的首选化疗药物 ,如果 5 -Fu耐药 ,则可选用HCPT。正确取材是MTT法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素生物素技术(Labeled streptavidin biotin method,LSAB)检测30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肿瘤组织中GST-π表达,同时采用三磷酸腺苷(ATP)法测定标本对顺铂(CDDP)、阿霉素(ADM)、足叶乙甙(VP-16)、博莱霉素(BLM)、长春新碱(VCR)、5-氟尿嘧啶(5-FU)和丝裂霉素C(MMC)等7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①ATP法测得CDDP对GST-π阴性和阳性肿瘤细胞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61.1±16.7)%及(43.0±15.1)%(P<0.01);而ADM分别为(48.6±13.6)%及(34.7±15.9)%(P<0.05)。故卵巢上皮性瘸细胞对CDDP和ADM的敏感性与GST-α表达明显相关;而其它5种化疗药物则与GST-π表达无相关(P>0.05)。②ATP法预测化疗敏感或耐药的准确性分别为88.2%或84.6%;GST-π表达预测化疗敏感或耐药的准确性分别为92.8%或75.0%;两法联合预测化疗敏感或耐药的准确性分别为100%和90.9%。  相似文献   

8.
杨宏亮  刘细平 《海南医学》2008,19(8):133-135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L-OHP)、羟基喜树碱(HCPT),顺铂(CDDP),5-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MMC)及表阿霉素(EPI)在体外单用及两药联用时对人大肠癌标本的敏感性。方法MTT法检测药敏结果,按中效原理计算不同药物联用的效果。结果大肠癌敏感率由高至低的单药依次为L-OHP>HCPT>CDDP>5-FU>MMC>EPI。联合用药组依次为L-OHP HCPT、L-OHP 5-Fu、HCPT MMC、HCPT CDDP、HCPT 5-Fu与MMC 5-Fu。L-OHP与HCPT对大肠癌敏感性均好。尤其是低分化癌。EPI对大肠癌细胞不敏感。L-OHP HCPT联合用药都对大肠癌最敏感。结论L—OHP与HCPT单用及联合用药对大肠癌细胞最敏感,尤其对低分化的癌的效果优于CDDP、MMC与5-Fu单药及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的人凋亡相关基因产物TFAR19蛋白对羟基喜树碱诱导人 772 1肝癌细胞凋亡的增敏作用。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rhTFAR19蛋白单独或与羟基喜树碱 (hydroxycamptothecin ,HCPT)同时加入处于指数生长期的 772 1肝癌细胞中共同培养 ,通过透射电镜、DNA片段化分析、PI及AnnexinV标记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 ,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不同质量浓度的rhTFAR19蛋白单独作用于 772 1肝癌细胞未见明显凋亡 ,但同时加 5mg·L-1的羟基喜树碱后 ,各质量浓度组均观察到细胞凋亡 ,并且显示了明确的量效关系 :5mg·L-1的HCPT加 5mg·L-1rhTFAR19蛋白的细胞凋亡率为 2 9.5 8% ,而加 2 0mg·L-1rhTFAR19蛋白的细胞凋亡率为6 3 .77%。结论 :rhTFAR19蛋白对HCPT诱导的细胞凋亡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促进作用 ,临床用HCPT行局部化疗时 ,若加rhTFAR19蛋白 ,可能会在不增加化疗药物毒性的情况下 ,提高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容易发生转移,其中人胃癌MGC803 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敏感.虽然我国在胃癌综合治疗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一定效果,但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仍不足40%[1-3].顺铂(Cisplatin,CDDP)具有独特的抗癌机理和神奇的抗癌功效,CDDP是近年来常用的抗肿瘤药物.本研究以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为研究对象,观察了CDDP对胃癌细胞及正常人体细胞的作用,并进一步研究CDDP与常规化疗药物白藜芦醇(Resverat rol,RES)联合应用对胃癌细胞作用的影响.为指导临床治疗提出一些新的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体外药敏实验的角度观察华蟾素注射液配伍丝裂霉素对不同肝癌细胞抑瘤效果和对正常肝细胞的毒性反应。方法: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观察低浓度华蟾素注射液、丝裂霉素及两配伍使用时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21、BEL—7402细胞及正常肝细胞系L-0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对人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华蟾素及丝裂霉素两配伍使用较两单独使用显增强;丝裂霉素对正常肝细胞具有一定生长抑制作用,而华蟾素注射液则无此作用,与单独使用丝裂霉素比较,两的配伍使用对正常肝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未见明显增加。结论:华蟾素和丝裂霉素配伍使用可显提高对人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同时未增加对正常肝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提示华蟾素和丝裂霉素配伍使用在肝癌治疗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核桃揪皮提取物的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r法测定核桃揪皮提取物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核桃楸皮提取物可明显抑制人胃癌SGC-7901和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结论:核桃揪皮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并且随浓度的增加和时问的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13.
Stathmin基因表达与肿瘤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井晓荣  刘丽  赵辉  张惠中 《医学争鸣》2005,26(9):784-788
目的:探讨8种肿瘤细胞对长春新碱(vincristine, VCR)和泰索帝(docetaxel, DOC)两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以及该敏感性与肿瘤细胞内Stathmin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MTT法和形态学观察,根据两种药物对细胞的相对抑制率,分析8种肿瘤细胞对两种药物的敏感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比较上述细胞Stathmin基因表达情况. 结果: 8种肿瘤细胞对VCR的敏感程度(相对抑制率)依次为:骨肉瘤细胞9607,58%,9901, 56%;宫颈癌细胞Hela, 37%;肝癌细胞HHCC, 34%;肺癌细胞A549,31%;喉癌细胞Hep-2,17%;胃癌细胞MKN45, 16%;肝癌细胞7721,15%. 对DOC敏感程度依次为: 9607, 48%; Hela,46%;9901,44%;Hep-2, 34%;A549, 31%;MKN45,15%;HHCC, 12%;7721, 3%;Stathmin基因在各肿瘤细胞中具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表达强度与各肿瘤细胞对两种药物的敏感性有关. 结论:肿瘤细胞中Statnmin基因表达水平与其化疗药物敏感程度有关,检测Statnmin基因表达水平对临床化疗药物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银杏酚对体外SMMC-7721肝癌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对体内荷H22肝癌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MTT法测定银杏酚对SMMC-7721细胞的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建立小鼠肝癌H22实体瘤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环磷酰胺组,银杏酚20、40、80、160 mg/kg组,分别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环磷酰胺,20、40、80、160 mg/kg银杏酚,连续给药7 d。于末次给药后24 h,眼球采血后脱颈处死小鼠,剥离瘤体,分别摘取脾脏、胸腺,计算抑瘤率、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并作血常规检测。结果: 银杏酚作用于SMMC-7721 细胞24、48和72 h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15.33±1.19)、(12.20±1.08)、(10.88±1.03)mg/L。银杏酚20、40、80、160 mg/kg组的抑瘤率分别为8.96%、39.81%、48.51%和28.36%,除外40 mg/kg组,其余组与环磷酰胺组(42.9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银杏酚组的胸腺指数较模型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均<0.05);银杏酚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数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与环磷酰胺组(P均<0.05)。结论: 银杏酚于体外能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生长,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于体内能显著抑制荷H22肝癌小鼠肿瘤生长,其抑瘤作用可能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在胃癌细胞系中的药物敏感性。方法:应用MTT方法在胃癌细胞系HSC-39,MKN28,MKN45及MKN74中对化疗药物顺铂,阿霉素及VP-16的药物敏感性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细胞存在自主多药耐药机制,胃癌细胞系MKN1对化疗药物顺铂、阿霉系和VP-16比MKN28,MKN45,MKN74有更好的药物敏感性。结论:胃癌细胞在最初化学治疗前已经存在原发性多药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豆黄酮对肝癌SMMC7721细胞及其CD133肿瘤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肝癌SMMC7721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大豆黄酮,在24、48和72 h的时间点上,用MTT法测定大豆黄酮对肝癌SMMC7721细胞的抑制生长率。另外,将培养的细胞与CD133蛋白荧光素一抗标记混合,37℃孵育反应20 min,在525 nm波长下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大豆黄酮对于肝癌SMMC7721细胞在24、48和72 h内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抑制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经大豆黄酮处理24 h后,CD133肿瘤干细胞的数量也显著减少。结论:大豆黄酮不仅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而且也具有抑制CD133肿瘤干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槲皮素(Que)对人肝癌细胞耐长春新碱(VCR)耐药株(SMMC7721/VCR)逆转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分析Que对人肝癌细胞敏感株(SMMC7721/S)、耐药株(SMMC7721/VCR)的抑制作用;Que与VCR联合作用时,SMMC7721/S对VCR的增敏作用及对SMMC7721/VCR耐药性的逆转作用。结果SMMC7721/S、SMMC7721/VCR对VCR的IC50值分别为(1.16±0.06)mg/L和(13.28±0.35)mg/L。SMMC7721/VCR对VCR耐药倍数为11.45倍。Que对两细胞株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5.0~50.0μmol/L终浓度的Que在体外能够明显提高SMMC7721/VCR对VCR的敏感性。结论Que能够部分逆转SMMC7721/VCR细胞的耐药性。它可作为有效的多药耐药逆转剂,与其它化疗药物联合应用于肿瘤的化学治疗。  相似文献   

18.
肝癌瘤苗激活的TIL在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为了提高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抗瘤活性。方法:使用肝癌瘤苗来激活TIL,观察其抗瘤活性的改变。结果:经瘤苗激活的TIL在培养护增10、20、30和40d的体外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率均有明显提高,其中以培养扩增30d时为最高。结果:经肝癌瘤苗激活的TIL具有更高的体外杀伤自体肝癌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基因重组白眉蝮蛇去整合素Adinbitor对SSMC7721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方法]用Hoechst33258试剂盒染色,观察Adinbitor对细胞形态的影响;Western-blotting检测浓度梯度Adinbitor作用下Caspase-3表达情况,分光光度法考察Caspase-3活化程度;MTT法检测Adinbitor对细胞增殖的作用,Transwell及Matrigel检测其对细胞侵袭的影响。[结果]Hoechst染色显示Adinbitor可明显促进细胞凋亡。在Adinbitor作用下,胞浆Caspase-3含量减少,活化程度增高,活化倍数2.24-3.85。Adinbitor可明显抑制SSMC7721细胞增殖,IC50为0.296μmol,也可抑制细胞侵袭能力。[结论]基因重组Adinbitor可明显抑制SSMC7721细胞的增殖及侵袭,并且可通过活化Caspase-3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