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视网膜病是进展性微血管病变,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内皮细胞特异性促有丝分裂原,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增加微血管通透性、诱导血管生成等多种功能,可调节内皮细胞外基质溶解、内皮细胞迁移、增生和管腔形成,参与生理过程的血管形成。VEGF能诱导视网膜血管闭塞,引起视网膜缺血。VEGF抑制剂以及VEGF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的研究及其应用,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它既可与AGEs受体(RAGE)结合激活核因子-κB、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过度表达,引起白细胞黏附、聚集和活化、周细胞凋亡、内皮细胞活化、新生血管形成等;又可通过galecttin-3诱导内皮细胞分化和新生血管形成、增加血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等,最终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由此可见,研究RAGE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机制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带来了新希望。  相似文献   

3.
E—选择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进展性的微血管病变,而E-选择素介导的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是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闭塞、新生毛细血管形成的重要原因。粘附、聚集于毛细血管内的白细胞释放自由基、酶及血管活性物质,增加血管通透性,破坏毛细血管结构;同时白细胞释放的血管生长物质及SE-选择素自身又都可刺激新生血管形成。E-选择素及其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杂志》2005,13(8):512-515
问: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的机制?答: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在临床上表现为:视网膜病变、肾脏病与周围神经炎。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如下:细胞内高血糖引起血管通透性加大,NO减少,血管扩张减弱,血管收缩加强。AngⅡ、内皮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加。时间越长,微血管内皮细胞丧失,血管外TGF-β生成增多,血管外基质蛋白沉积,毛细血管进行性闭塞。再加上局部组织水肿、缺血、缺O2引起视网膜血管新生,蛋白尿,肾小球膜扩张,肾小球硬化,周围神经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Matrigel建立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形成的体外培养体系,研究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诱导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形成的影响,从而探讨糖基化终末产物在糖尿病微血管病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制备糖基化白蛋白.在Matrigel上建立血管形成的体外培养体系,实验分浓度效应组和时间效应组,并进行CD3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采用光镜下计数管腔数及计算机图像分析对结果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经分离培养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在Matrigel上培养形成管腔样结构.糖基化白蛋白(糖基化终末产物)作用于培养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后,可见管腔形成数目增加,且在一定范围内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P<0.01).结论 糖基化终末产物可以促进Matrigel体外诱导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神经病变(DPN)是重要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糖尿病微血管病起重要作用[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启动子区有18 bp的核苷酸序列称为低氧反应元件(Hypoxia response element,HRE),当低氧发生时,HRE可以使VEGF表达量升高,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继而引发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线粒体氧化损伤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各型糖尿病均以慢性高血糖、进展性血管病变为特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及各种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与糖尿病相关的进展性动脉粥样硬化则会影响心、脑及四肢远端的血供,使糖尿病患者有更高的心肌梗死、脑卒中及肢端坏死的风险。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高血糖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有显著相关性,而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则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表现为高糖引起的血流异常、血管通透性增高,这反映了扩血管物质(如一氧化氮)活性降低,而缩血管物质(如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活性增高,使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因子[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增多。糖尿病早期大血管异常表现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选择性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8.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它既可与AGEs受体(RAGE)结合激活核因子-κB、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过度表达,引起白细胞黏附、聚集和活化、周细胞凋亡、内皮细胞活化、新生血管形成等;又可通过galectin-3诱导内皮细胞分化和新生血管形成、增加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等,最终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由此可见,研究RAGE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机制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带来了新希望.  相似文献   

9.
E-选择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进展性的微血管病变 ,而E 选择素介导的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是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闭塞、新生毛细血管形成的重要原因。粘附、聚集于毛细血管内的白细胞释放自由基、酶及血管活性物质 ,增加血管通透性 ,破坏毛细血管结构 ;同时白细胞释放的血管生长物质及SE 选择素自身又都可刺激新生血管形成。E 选择素及其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5,13(8):512-515
问: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的机制? 答: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在临床上表现为:视网膜病变、肾脏病与周围神经炎.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如下:细胞内高血糖引起血管通透性加大,NO减少,血管扩张减弱,血管收缩加强.AngⅡ、内皮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加.时间越长,微血管内皮细胞丧失,血管外TGF-β生成增多,血管外基质蛋白沉积,毛细血管进行性闭塞.再加上局部组织水肿、缺血、缺O2引起视网膜血管新生,蛋白尿,肾小球膜扩张,肾小球硬化,周围神经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11.
血管生成素(Ang)是一组分泌型生长因子,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可参与新生血管的形成与调控。在缺氧、高糖、炎症因子等异常因素刺激下,参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Ang及其受体Tie-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共同参与生理和病理性血管的形成。该文对Ang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表达及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目前有很多致力于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研究,包括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蛋白激酶C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生长抑素类似物、抗炎药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抑制剂及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等的研究。本文就近几年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是一种多系统损害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其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轻重不一。可有微血管瘤形成、出血或渗出。新生血管形成,严重者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甚至失明。在美国约25%的失明人是由糖尿病所致。  相似文献   

14.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目前已知体内最强的舒血管多肽,参与许多重要功能的调节.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主要累及肾脏和眼,CGRP强大的扩张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保护内皮细胞、抑制内皮素收缩血管的作用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过程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的发生并在两者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通过研究CGRP在微血管病变中的变化趋势,可以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病理基础,也是糖尿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主要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及糖尿病心肌病变等。目前研究的热点主要涉及两方面,即糖基化终产物及其信号通路在糖尿病病变发生中的作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改变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本文就上述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介绍本研究室的相关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微血管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未应用抗凝类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20例,根据临床及眼底检查确诊将其分为非DR(NDR)组(n=56)、非增生型DR(NPDR)组(n=30)、增生型DR(PDR)组(n=34)。比较各组微血管病变发生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ECs)、内皮祖细胞(EPCs)计数百分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VEGF及ICAM-1水平。结果 PDR组糖尿病肾病(DN)及神经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DR组和NPDR组(均P<0.05);与未发生微血管病变患者相比,发生微血管病变患者的EPCs水平明显下降,而ECs、VEGF和ICAM-1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不管是否发生微血管病变,PDR组的ECs、VEGF和ICAM-1水平均高于NDR组和NPDR组,NPDR组均高于NDR组,PDR组EPCs水平低于NPDR组,NPDR组低于NDR组(均P<0.05);PDR组VEGF、ICAM-1水平与ECs水平呈正相关(r=0.995,0.852,P<0.05),与EPCs水平呈负相关性(r=-0.895,-0.920,P<0.05)。结论 VEGF和ICAM-1在DR患者微血管损伤中高表达,与ECs和EPCs密切相关,提示VEGF和ICAM-1在DR患者微血管损伤形成中与血管内皮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视网膜病(DR)是一种高度组织特异性的神经血管并发症,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NVU)正常结构及功能受损直接介导DR的病程进展。在糖尿病状态下,Müller细胞功能障碍,使谷氨酸浓度增加,出现谷氨酸兴奋性毒性,导致视网膜神经元不可逆损伤;氧化应激介导神经胶质细胞异常分泌众多炎症因子,使视网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诱发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和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神经保护因子失衡会打破视网膜内环境稳定,致使视网膜神经变性,诱导早期微血管病变;长期高糖亦能引起视网膜局部微血管异常,与视网膜神经变性相互影响,最终加重视网膜NVU破坏,造成不可逆的DR。针对NVU损伤这一DR早期事件,及早干预、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有望降低DR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的原因 ,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 ,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与微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视网膜缺血缺氧密切相关。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 (CRA) ,分析其血流动力学改变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 ,旨在探讨糖尿病视网膜血流变化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为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理论依据。一、资料与方法1.对象 :糖尿病组 :系本院按 WTO标准确诊 2型糖尿病6 6例 (132眼 ) ,并排除有关药物如 :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芦丁类药物的应用及伴有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VEGF、ES、TSP水平与眼底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无眼底病变糖尿病患者120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120例作为参照对象。结果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高于无眼底病变糖尿病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参照组(P0.05),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内皮抑素(ES)水平低于无眼底病变糖尿病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参照组(P0.05),各组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TSP)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眼底病变呈正相关(r=0.456,P0.05),与ES、TSP水平无明显的相关性(r=0.122,r=0.212,P0.05)。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清VEGF、ES、TSP水平会发生明显变化,且会通过改变VEGF水平影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程。  相似文献   

20.
内皮细胞抑制素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皮细胞抑制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是胶原蛋白ⅩⅧ的水解产物,能抑制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诱导其凋亡,与糖尿病视网膜病(DR)的进展有关,它通过抑制血管形成及渗漏发挥作用。经视网膜下注射或转基因疗法有助于DR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