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动疗法改善肩周炎肩关节功能障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观察运动疗法对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效果,尤其是改善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均采用磁疗和电脑脉冲按摩治疗仪,治疗组别加用运动疗法再与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治疗组肩关节活动率各向改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肩痛评分比较,t=2.3578,P&;lt;0.05,以上2项评分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采用磁疗和电疗基础上加用运动疗法,能进一步缓解肩痛及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能恢复肩关节功能,提高肩周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棍棒操疗法对改善肩周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肩周炎患者28例,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2例,2组均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棍棒操疗法。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肩关节功能恢复疗效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采用针灸治疗基础上加用棍棒操能进一步缓解肩痛及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肩关节功能,提高肩周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结合低频磁疗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功能性电刺激及低频磁疗,采用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比较2组上肢运动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感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并检测肩关节肌群表面的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SS分值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PSQI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积分肌电值iEMG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采用功能性电刺激及低频磁疗治疗,能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减轻疼痛程度,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超声介导药物(祛湿止痛液)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卒中后肩痛患者的肩痛、肩关节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卒中后肩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号奇偶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超声介导药物(祛湿止痛液)治疗。比较两组的肩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度、上肢功能、生命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肩痛程度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4、8周,观察组的肩痛程度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活动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CMS、肩关节Neer评分、QOL-BREF及Barthel指数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CMS、肩关节Neer评分、QOL-BREF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强肩关节被动旋转运动对改善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肩关节活动度(ROM)的影响。方法对58例肩周炎患者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在采用常规关节松动手法的基础上加强肩关节的被动旋转运动,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关节松动手法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和肩痛症状的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肩痛症状改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时,强化肩关节被动旋转运动,可以明显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6.
张倩  孙新亭 《中国康复》2023,38(6):336-339
目的:观察视频镜像疗法对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镜像组各20例,进行为期4周,每周5d的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镜像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每天增加30min镜像训练。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4周对2组患者进行数字分级量表(NRS)评估肩关节在主动和被动运动下的疼痛程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部分(FMA-UE)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功能独立性评分(FIM)运动部分评估日常生活独立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FMA-UE及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1);治疗4后,镜像组的主、被动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镜像组的FMA-UE及FI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频镜像疗法可显著改善卒中患者的肩痛、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独立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外在注意力焦点策略(EFs)的肩关节辅助活动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额外进行基于EFs的肩关节辅助活动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AROM)评定,并采用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中文版 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CMS)和简化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量表(FMA-UE)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AROM、CMS评分及FMA-UE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ARO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MS评分和FMA-U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施行基于EFs的肩关节辅助活动治疗有助于进一步缓解卒中后肩痛患者的肩痛症状,减轻肩关节功能障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充气式肩吊带对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8例脑卒中偏瘫伴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技术治疗肩关节半脱位,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佩戴充气式肩吊带。治疗前后根据X线片测量双侧肩峰与肱骨头间距(AHI),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肩痛。结果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复位率及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肩痛发生率、VAS评分、患侧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充气式肩吊带治疗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可减少肩痛的发生,减轻肩痛程度,有利于提高偏瘫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高频超声引导下与徒手定位注射(含复方倍他米松及利多卡因)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差异。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对症药物治疗、针灸、物理因子治疗及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等),观察组患者同时辅以高频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则按照解剖定位徒手进行药物注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通用(关节)量角器、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FMA-U)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2周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肩关节ROM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1.9±0.9)分]、肩关节ROM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肩关节ROM、MBI评分及FMA-U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1.7±0.6)分]、肩关节ROM、MBI评分[(66.7±11.4)分]及FMA-U评分[(41.6±7.7)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与徒手定位注射治疗比较,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辅以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能进一步缓解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疼痛病情,改善肩部活动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皮神经电刺激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TENS合并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TENS治疗。采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Fugl-Meyer评估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在减轻疼痛、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增加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TENS合并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具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动针刺联合关节松动术和远红外理疗贴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以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病变为病理类型的中风肩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关节松动术和远红外理疗贴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运动针刺,治疗5次/周,4周为1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1、2个疗程后肩痛情况。结果第1个疗程治疗后2组间及与治疗前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的VAS、PROM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4.52%高于对照组82.76%(P<0.05)。结论运动针刺联合关节松动术和远红外理疗贴可有效缓解中风后肩痛,并改善肩关节前屈、外展和外旋等活动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肌内效贴联合肩胛骨强化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早期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肩胛骨强化训练,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肩胛骨强化训练的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治疗,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选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肩关节疼痛积分法评定2组肩痛情况,简化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IM)评定2组上肢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价2组日常生活能力,并且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在VAS评分、肩关节疼痛积分、上肢FIM评分、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与肩胛骨强化训练比较,肌内效贴联合肩胛骨强化训练能更有效缓解早期脑卒中患者肩关节疼痛,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中药外敷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中风后肩痛患者90例,随机分3组,各30例。3组均行基础康复治疗,针刺组选取患侧肩髃、肩髎、肩前、肩贞、阿是穴并配以循经远端取穴;中药外敷组将调好的药膏敷于患侧肩关节并配合TDP照射治疗;针药组予针刺(同针刺组)结合中药外敷疗法(同针药外敷组)。各组治疗均1次/d,每次30min,每周治疗6次,连续治疗4周。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肩关节功能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患者血清IL-1β含量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显著增高(P<0.05),血清IL-1β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针药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增高幅度大于针刺组及中药外敷组(P<0.01),血清IL-1β含量降低幅度大于针刺组及中药外敷组(P<0.01),针刺组及中药外敷组各指标改善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产生全身性或局部不良反应。结论:与针刺及中药外敷疗法相比,针药联合疗法能显著改善中风后肩痛患者肩关节疼痛,改善患者活动能力,可降低患者血清IL-1β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联合穴位按压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热敷联合穴位按压治疗。采用疗效评定标准、疼痛数字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对照组为73.3%,x2=5.56,P<0.05;两组疼痛数字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热敷联合穴位按压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可有效改善肩痛症状,提高患肢运动功能及患者日常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治疗肩袖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探讨其对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肩袖损伤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按照常规肩袖损伤术后康复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疗程12周。治疗前及治疗6周和12周后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及肩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及12周后,2组CM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除力量测试评分外其他项目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VAS及关节活动范围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VAS评分及肩关节前屈角度改善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2组日常活动、活动范围及CMS总分3个方面较治疗6周后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CMS总分及各分项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VAS及关节活动范围均较治疗6周后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及增加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在治疗肩袖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中均有明显疗效,但增加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后在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肩袖损伤患者应用徒手治疗联合运动疗法对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某院接收的62例慢性肩袖损伤患者,根据盲抽法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实施物理治疗,观察组采用徒手治疗联合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高,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肌力、肢体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疼痛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肩袖损伤患者应用徒手治疗联合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7.
陈佳红 《中国康复》2013,28(1):54-55
目的:探讨物理疗法结合心理干预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效果。方法: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22例,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给予超短波和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加用心理干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肩痛、水肿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1,0.05);观察组SCL-90量表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1,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结合物理疗法可以提高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效果,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治疗偏瘫性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偏瘫性肩痛患者,均不伴肩关节脱位,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A组)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关节松动术;对照组(B组)应用传统疗法(按摩、电脑中频治疗仪),采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A组在减轻疼痛和增加关节活动度两方面均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松动术对不伴肩关节半脱位的偏瘫性肩痛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配合姜泥贴敷疗法应用于脑卒中肩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在我院进行脑卒中后肩痛治疗的40例患者,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中西医药物治疗加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配合姜泥贴敷疗法干预,比较其干预效果,患者干预前后肩关节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评分,肩关节干预后肩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且两组患者干预前,其VAS评分及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及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 05),同时,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其Constan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采取穴位按摩配合姜泥贴敷疗法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肩痛相应症状,促进其肩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且该干预模式能够得到多数患者的认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用肌骨超声辅助电针法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80例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均分两组,即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给予常规的电针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肌骨超声辅助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4 d。观察并比较两组肩部软组织发生的病变和损伤类型,并对患者肩关节被动活动范围、肩痛程度VAS评分、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等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在治疗后观察组间康复效果差异。结果:治疗前,测量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数据差异并不大。治疗14 d后,测量患者肩关节被动活动范围,各指标数据显示观察组的活动范围显著高于对照组;肩痛程度V A S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肢运动功能F M A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 B I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用肌骨超声辅助电针法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疼痛感及相关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