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涉及胃内pH升高、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以及胃十二指肠返流.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肠化和不典型增生被认为是癌前期病变,但迄今未能明确其与胃癌发病的关系,胃十二指肠返流能否引起前述胃粘膜改变,目前亦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测定上消化道病患者的胃内总胆汁酸(TBA)和游离胆汁酸(FBA)含量,并与胃粘膜组织学变化相比较,观察两者间是否有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表面活性磷脂的胃粘膜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粘膜存在与肺内相似的表面活性磷脂。它由粘液细胞分泌,增加粘液层的粘滞性,使胃粘膜表面具疏水性,从而参与屏障作用。外源性表面活性磷脂同样具胃粘膜保护作用。阿斯匹林、胆盐等对胃粘膜的损伤作用,均与其破坏粘膜表面疏水性有关;前列腺素的胃上皮保护作用,部分也是通过增加内源性表面活性磷脂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胆汁返流性胃炎(BRG)是常见消化道疾病,是幽门功能不全,或胃大部切除术后,含胆汁酸的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胃,引起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或(和)呈萎缩样改变等的病变。现就其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概况综述如下。1现代医学研究概况1.l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幽门螺杆菌(HP)是引起各类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目前HP胃炎和BRG被视为组织病理学上的一种区域性改变。HP可引起十二指肠胃返流的发生,并且HP与胆汁酸和溶血卵磷脂皆为攻击因子.使胃粘膜的疏水性降低,减弱胃粘膜防御能力,破坏胃粘膜屏障,使上…  相似文献   

4.
胆囊切除后,胆汁持续不断而不是在进餐后间歇地流入十二指肠,胆盐的肠肝循环时间缩短,循环周期增加,同时胆汁返流入胃也有所增加。实验表明胆盐能破坏胃粘膜屏障;如将胆汁注入大鼠胃内,可引起急性胃溃疡。胆囊切除能促进胆汁性胃炎发生。有一篇文献报告10例胃炎病人,其中2例并有胃溃疡,过去均作过胆囊切除,但无胃手术史。多数病例在作迷走神经切断、胃窦切除和Y型胃空肠吻合后情况改善。因此,有人提出胆囊切除后胆汁返流入胃引起胃病变的假说。为了验证这个假说,作者选349例经内窥镜检查证实有胃溃疡或粘膜病变的病人,以同等数目有胃溃疡或  相似文献   

5.
大鼠胃扩张致胃酸分泌中NO对胃粘膜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酸分泌时,来自胃腺壁细胞的信号到达粘膜下层引起胃粘膜血流增加[1],但给予5肽促胃液素促进胃酸分泌时并不能使血流增加呈平行反应[2-4],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胃酸分泌和胃粘膜血流之间的变化可以相互分离.近年来内皮来源的舒血管物质NO在调节胃粘膜微循环中起重要生理作用[5-7],但关于胃内生理性刺激因素胃扩张引起胃酸分泌过程中NO对胃粘膜 血流影响的作用如何尚不清楚.我们以氢气清除法测定胃粘膜血流量,观察静脉注射NO合酶抑制剂L-NAME对胃粘膜血流量的影响,探讨NO在胃扩张引起胃酸分泌作用中对胃粘膜血流量的影响以及胃扩张过程中胃酸分泌和胃粘膜血流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胃粘膜表面覆盖一层粘液。粘液糖蛋白是构成粘液粘滞性及凝胶性的主要成分。前列腺素、胰泌素等促使粘液分泌增加,胆盐、酒精、非甾体类消炎药等抑制粘液生成,胃蛋白酶及幽门螺旋菌则使粘液糖蛋白分解。溃疡病时粘液层厚度及糖蛋白含量均减少。HCO_3~-分泌与胃腔内H~+浓度呈正相关,而与粘膜血流无关。粘液-HCO_3~-屏障能抵御H~+的逆弥散,并能使回渗的胃蛋白酶失活。  相似文献   

7.
高浓度的胆汁酸盐可以引起肝细胞坏死,而低浓度的胆汁酸盐可以诱导肝细胞凋亡。虽然果糖能防止胆汁酸盐诱导的肝细胞坏死,但不清楚对肝细胞凋亡是否有类似的作用。为此,本研究作了调查。我们发现,果糖能抑制葡萄糖脱氧胆酸(GCDC)诱导的肝细胞凋亡,并具有剂量效应,10mmol/L时,效果最好,为70%±10%。本研究发现,果糖使ATP水平降低到基础值的25%;但用ATP合成酶的抑制剂寡霉素使ATP水平降低到相同水平,并未产生类似的抗凋亡效果。10mmol/L的果糖浓度使细胞内PH值降低了0.2。虽然细胞外液酸化(PH6.8)、使肝细胞内PH值降低0.35,能抑制肝细胞坏死;但细胞凋亡却增加了60%。因此,我们认为,果糖抗细胞凋亡的作用不是通过减低三磷酸腺苷(ATP)水平或降低细胞内PH值实现的。本研究未能发现果  相似文献   

8.
胃粘膜血流变化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维持和增加胃粘膜血流(gastric mucosal blood flow,GMBF)被认为是增加胃粘膜保护机制的关键因素,对GMBF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临床防治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等疾病提供了依据。影响GMBF的因素很多,现综述如下。 1 神经因素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是下丘脑和延髓对GMBF有影响,下丘脑对GMBF的影响可能是由去甲肾上腺素介导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分布于胃血管壁周围,主要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胃粘膜血管收缩,使GMBF减少。α受体拮抗剂能减少电刺激交感神经或动脉灌注儿茶酚胺所引起的GMBF减少,电刺激迷走神经,其节前纤维主要释放乙酰胆碱增加,致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合并胆结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硬化时因肝功能损害,肝内酶减少,胆汁酸合成减少,胆盐在胆汁中浓度降低;雌激素,胃肠肽等液递物质在肝内灭活障碍,体内积蓄增多,改变了胆囊分泌,吸收和排空功能;低蛋白血症,免疫功能降低,Kupffer细胞功能减退,可并发感染,脾机能亢进,均可引起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缺血缺氧和内毒素血症引起体内自由基增多。以上诸因素,均可增加胆结石的发生率。本文对肝硬化合并胆结石发病率,机理和临床诊治方面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粘膜抗体产生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粘膜内IgA,IgG和IgM产生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P感染引起了胃粘膜内局部抗体产生细胞的增加.其中以IgG和IgM产生细胞增加更着.提示:HP感染时局部体液免疫反应增强,进一步为HP是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肝脏》2017,(11)
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对孕产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和产后出血~([1])。孕妇血液中的胆汁酸、甘胆酸和直接胆红素的升高,胆盐沉积于皮下,造成程度不同的皮肤瘙痒,血清胆汁酸越高,瘙痒程度越明显,影响孕妇的生活质量。孕妇胆汁中的胆盐分泌不足、维生素K1合成减少,肝脏的凝血因子含量减少,剖宫产的切口血  相似文献   

12.
日益增多的实验和流行病学证据表明,粪便中的胆汁酸和胆固醇代谢产物可引起结、直肠肿瘤,其机理不明,但有一些化学诱发剂(如氧化偶氮甲烷、二甲基肼、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的致癌作用可能与胆汁酸刺激结肠浅表上皮内DNA的合成有关。高脂和低纤维饮食可使这些物质诱发的肠道肿瘤发病率、多中心性和转移倾向增加。除了胆固醇结石和胆囊癌在发病上相关以外,有人提出胆囊切除或胆石史与结、直肠癌之间可能也有一定关系。在一项实验中,给胆囊切除的动物注射二甲基肼可使结、直肠癌发病率显著增加。胆囊储存功能是决定胆盐池动力学和成分的重要因素。从肝脏分泌出的胆汁酸,主要是胆酸、鹅脱氧胆酸和甘氨酸或牛磺酸的结合物。胆囊切除后,胆汁连续进  相似文献   

13.
过去20多年的研究发现了数个在胆汁酸肠肝循环中重要的转运体,包括肝细胞摄取胆汁酸的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a-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NTCP),肝细胞输出胆汁酸的胆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及回肠顶端膜刷状缘吸收胆汁酸的顶膜钠离子依赖性胆汁酸转运体(Apical Sodium-dependent Bile acid Transporter,ASBT).但是,肠上皮细胞基侧膜控制胆汁酸分泌至门静脉血流的转运体最近才被发现,被命名为有机溶质转运体α-β(Organic Solute Transporter alfa-beta,OSTα-OSTp).随后的研究对OSTα-OSTβ的分子学特点、组织细胞分布、转运功能、表达的调控,以及在胆汁淤积状态下的适应性改变等有了进一步了解,为将来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胆囊切除后引起结肠癌的危险性增加,尤其在近端结肠和妇女中.一些胆汁酸代谢的研究证实,胆囊切除患者的肠肝循环中二级胆汁酸增加.本研究旨在研究胆囊切除患者粪便中肌汁酸的质和量,从而了解结肠粘膜与胆汁酸的接触情况.方法:25名胆囊切除患者(男5人,女20人),平均60岁,胆囊切除术后间隔时间13.1±2.0年,平均14年.26名非胆囊切除患者(男12人,女4人),平均56岁.被研究者中无1人患肝胆疾病,除胆囊切除术外,无1人接受过胃肠道手术.患者均进医院正规次食,每日平均提供30cal/kg的热量和约80g/d的脂  相似文献   

15.
自首次发现消胆胺可减轻胆汁淤积性瘙痒症状后,人们已经考虑到瘙痒与胆盐代谢改变有某种关系。然而,消胆胺在各种化合物吸收上有复杂的作用而与胆盐不同。已有报道,消胆胺可减轻因红细胞增多症和尿毒症所致的瘙痒。此外,一些患者瘙痒减轻并无血清胆盐下降。睾丸酮治疗可减轻瘙痒而引起血清胆盐进一步增高。作者认为胆汁淤积性瘙痒与肝病时胆盐滞留的关系是间接的,并认为由于皮肤神经末梢胆盐淤积引起瘙痒的说法有不当之处。作者认为,胆汁淤积时,高浓度胆盐积聚于肝脏,使非胆盐性致痒原释放。在实验性胆汁淤积时,肝脏可发现高浓度胆盐,在人类硬化的肝脏中,也含有中毒水平的蛋白结合的胆石酸。组织中高浓度胆酸可诱导碱性磷酸酶活性,并使胆汁分泌压减低,细胞内钙离子发生变化,细胞膜结构改变,在胆汁淤积患者血清中,已发现含高分子碱性磷酸酶的囊泡及肝细胞浆膜的其它成分。可以使人们相信,由于肝中高胆盐浓度引起的这种脱落物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众多研究表明血红蛋白氧化酶(Heme Oxygenase,HO)具有内源性组织细胞保护作用,诱导HO表达能减轻和限制炎症引起的组织损伤.本研究目的旨在研究HO诱导剂Hemin在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模型中所起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1,3,7 d后胃粘膜中两种诱导型酶,HO-1和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表达.以溃疡面积判断胃粘膜损伤程度,研究HO-1诱导剂Hemin对乙酸诱导胃溃疡形成过程中胃粘膜损伤的影响,同时研究Hemin对胃粘膜iNOS表达及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后,胃粘膜HO-1和iNOS表达明显增强.HO诱导剂Hemin能显著增强HO-1 mRNA和蛋白质表达,但溃疡面积反而增大,炎症加重.处理组大鼠溃疡面积1 d为(77±5)mm2,明显大于对照的(51±3)mm2(P<0.01,n=10);3 d为(53±4)mm2,明显大于对照(36±3)mm2(P<0.01,n=10).同时Hemin能显著增强胃粘膜iNOS的表达及iNOS的活性,溃疡诱导1 d Hemin组iNOS的活性为5.3±0.3,对照3.1±0.3(P<0.01,n=10);3 d Hemin组5.7±0.5,对照3.8±0.4(P<0.01,n=10,单位为pmol[3H]瓜氨酸·min-1·g蛋白-1).结论在乙酸诱导的胃溃疡模型中,HO-1表达增加对胃粘膜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但这一保护作用不足于抵消其他损害因素如NO过度产生所导致的粘膜损伤.HO代谢产物可能尚具有双向作用,即生理性产生增加具有粘膜保护作用,过度产生可能存在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种假说认为,胆囊切除术后胆汁酸盐的组成和分泌的变化影响了肠肝循环并且使结肠接触胆汁酸,从而促使了结肠癌的发生;另外,胆汁酸与胆固醇的代谢异常,既容易导致胆石症又能增加结肠癌的危险,这一关系也可能受到诸如女性激素和肥胖症等共同因子的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4万多名经或未经胆囊切除术的胆石症病人结肠癌和其他癌症的发生情况来评估上述假说。  相似文献   

18.
神阙穴隔药灸对化学药物消化道毒性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阙穴隔药灸对肿瘤化疗药物氟脲嘧啶(5-Fu)消化道毒性反应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20只,分正常对照组(n=30),荷瘤对照组(n=30)、荷瘤化疗组(n=30)、荷瘤化疗药灸组(n=30).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荷瘤方法选择接种7d~10dW2s6种鼠为瘤源,抽取腹水液稀释,于大鼠右腋皮下接种0.2mL细胞悬液;化疗方法将5-Fu(40mg/kg)腹腔注射,于实验d1,d6各注射1次;隔药灸选取神阙穴施行隔药灸,1次/d.结果荷瘤化疗组与正常对照组、荷瘤对照组比较血清促胃液素、胃粘膜促胃液素,胃粘膜血流量、胃粘膜损伤指数均明显降低(P<0.001),胃粘膜PGE2亦明显下降(P<0.01);荷瘤化疗药灸组与荷瘤化疗组比较,血清促胃液素明显升高(P<0.01)、胃粘膜促胃液素显著升高(P<0.001),胃粘膜PGE2亦上升(P<0.05),胃粘膜血流量增加(P<0.05),胃粘膜损伤指数显著下降(P<0.001).结论神阙穴隔药灸能有效纠正肿瘤化疗药物氟脲嘧啶(5-Fu)的消化道毒性反应.通过提高血清促胃液素、胃粘膜促胃液素、胃粘膜PGE2水平,使它们的生理效能有效发挥,从而改善胃粘膜血流量,刺激胃粘膜上皮细胞生长,加强胃粘膜屏障,使损伤的胃粘膜得到修复,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保证化疗方案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胆汁酸代谢、肠道菌群及胆汁酸受体调控通路均参与了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的全过程。HCC小鼠模型的肝脏组织、HCC患者的血浆和粪便中某些胆汁酸如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等水平均显著升高;肠道产胆盐水解酶细菌及梭状芽胞杆菌丰度失衡导致的胆汁酸代谢及机体免疫微环境的改变等也会促进HCC发生;此外,胆汁酸受体如法尼醇X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1、孕烷X受体、本构雄烷受体及鞘氨醇-1-磷酸受体2等多种受体亦被证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调控HCC的发生发展。胆汁酸代谢的各个环节在HCC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系统诠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加深对HCC发病机制的认识,开发早期诊断、预后预测及精准治疗的生物靶标。  相似文献   

20.
胆汁酸不仅能抑制结肠对水和电解质的吸收,还能促使结肠分泌。回肠吸收胆汁酸障碍时,大量胆汁酸到达结肠所引起腹泻称作胆汁酸性腹泻。该类腹泻可分为三型。以Ⅰ型最常见,大多继发于回肠末端切除后;Ⅱ型为先天性回肠选择性胆汁酸运转缺陷;Ⅲ型多伴有与回肠疾病无关的消化道疾病。回肠末端切除<100公分者可发生胆汁酸性腹泻,切除范围>100公分者则腹渴的原因不是胆汁酸而是脂肪酸(脂肪泻)。本病的诊断除依靠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外,尚可做胆酪胺试验性治疗,如效果显著,提示有本病的可能,需作其他检查以证实之。口服胆酪胺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