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CT游离气体征在早期胃肠穿孔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胃肠穿孔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成人胃肠穿孔的CT表现。结果14例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5例,外伤性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乙状结肠穿孔5例,肠缺血坏死致回肠、结肠穿孔3例,直肠肿瘤梗阻致乙状结肠穿孔1例。CT表现剑突下隐窝积气12例,肝下肝圆韧带间隙积气6例,腹膜后间隙积气4例及腹腔积液3例。结论CT较立位腹平片能更早更准确地判断腹腔游离气体的有无、多少,并能为胃肠穿孔部位的初步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在消化道穿孔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7例消化道穿孔患者的CT表现。结果:穿孔部位包括胃、十二指肠穿孔17例,空、回肠穿孔7例,结肠穿孔3例。穿孔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16例,肿瘤2例,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溃疡型结肠炎、克罗恩病)4例,肠伤寒1例,肠系膜扭转2例,外伤2例。手术前CT正确定位24例,正确率为88.9%。CT表现为腹腔内游离气体、腹腔积液、肠壁增厚及穿孔局部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结论:CT对早期诊断消化道穿孔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消化性穿孔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见并发症,约占消化性溃疡住院病例的10%~25%和溃疡手术病例的21%,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占消化性溃疡穿孔的93.8%[1-2]。采用何种方法能够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已成为目前外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研究重点。。1早期诊断的意义由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后,大量的胃肠内液进人腹腔产生强烈的刺激致化学性腹膜炎,患者剧烈腹痛,可出现休克。故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对减少胃肠液外溢、促进肠功能恢复、防止感染有决定性意义。对典型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一般诊断并不难。代方鲁等[3]报道59例胃十二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X线在无气腹胃、十二指肠穿孔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成人胃、十二指肠球后壁穿孔的x线表现。结果:X线表现网膜囊上隐窝充气8例,腹膜后间隙充气3例,无明显充气,但局部显示高密度影1例。经手术证实,12例中胃后壁溃疡穿孔4例,十二指肠球后壁溃疡穿孔6例,胃癌致胃后壁穿孔1例,吞服金属异物致十二指肠球后壁穿孔1例。结论:X线可为无明显气腹可见的胃、十二指肠球后壁穿孔的初步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对非创伤性消化道穿孔的可靠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手术证实的非创伤性胃肠穿孔患者的CT图像,其中胃十二指肠穿孔46例,其他位置的穿孔22例。统计分析穿孔的CT征象并估算其灵敏性、特异性和似然比。结果:胃肠穿孔患者中,45例是消化性溃疡引起,1例是胃癌引起。穿孔的最常见CT征象是肠外气体(96%),其次是滞留在胃肠壁的液体或脂肪(89%)、腹水(89%)、壁缺损和/或溃疡(83%)、壁增厚(72%)。CT征象中,壁缺损和/或壁溃疡的似然比占最大(36.8),其次为壁增厚(10.5)。这些CT征象对于穿孔部位的定位诊断,灵敏性为95%,特异性为93%。结论:16排螺旋CT有助于胃十二指肠穿孔的定性和定位诊断。缺损、溃疡、胃肠壁增厚等CT征象对穿孔部位的定位具有更高的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女性消化性溃疡穿孔的特点及处理原则。方法:收集1991年7月-2002年6月本院收治的女性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42例,同期收治男性患者516例,对其发病、溃疡特点、穿孔直径、治疗方法等进行比较。结果: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均年龄61.7岁,溃疡平均直径2.1cm,穿孔直径0.9cm。其中,癌性溃疡6例;保守治疗6例,死亡3例;穿孔修补15例,再手术4例,死亡3例;胃大部切除20例,死亡2例。结论:女性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发病年龄高、溃疡、穿孔直径大,癌性溃疡比率高,治疗上在病情允许时首选胃大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CT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者的CT表现。结果:本组5例中,急、亚急性穿孔4例,慢性穿孔1例。穿孔部位包括:胃窦小弯侧1例,胃体大弯侧1例,十二指肠球部上壁及前壁各1例,十二指肠球后部后壁1例。溃疡穿孔的CT表现;定性征象有腹腔内游离气体;定位片像有局部管壁增厚,不规则,周围脂肪层模糊;同时能全面地显示穿孔后腹腔内的继发改变。本组5例中有3例未能确定穿孔部位。结论:CT对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很有价值,优于其它影像学检查,但对部分急性穿孔的定应诊断、慢性穿孔的定性诊断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溃疡局部切除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和出血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1例消化性溃疡局部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溃疡再穿孔和再出血病例,1例死于肺部感染,溃疡复发7例,复发伴出血2例,复发病例都经非手术治疗治愈。结论:溃疡局部切除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和出血,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对患者打击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维持了患者胃的正常容量和生理解剖通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下修补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72例胃十二脂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应用腹腔镜的临床资料,7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50例,胃幽门管穿孔8例,胃窦部前壁穿孔9例,胃体部小弯侧穿孔5例。病理检查18例中良性穿孔16例,癌性穿孔2例。结果72例中70例获成功,2例癌性溃疡中转开腹,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良性溃疡患者术后平均8d出院,出院后均继续服用抗溃疡抗菌药物。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具有独特的优势,效果肯定,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运用螺旋CT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以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诊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十二指肠球部穿孔32例、胃穿孔28例,分别对患者行X线检查与螺旋CT检查,观察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螺旋CT组诊断率95.00%(3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急性上消化道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9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 CT 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患者中,十二指肠溃疡穿孔33例(67.35%);胃溃疡穿孔16例(32.65%),其中胃窦前壁穿孔9例(56.25%),胃小弯前壁穿孔7例(43.75%)。腹腔游离气体49例(100.00%),腹腔积液46例(93.88%),胃肠道壁不规则增厚或周围脂肪层模糊23例(46.94%)。结论 通过螺旋CT诊断上消化道穿孔的患者,可以明确患者穿孔的病灶,能弥补X线平片的不足,为临床外科急腹症提供快速而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郭春梅  李亭  王军  何平 《华西医学》2013,(4):544-546
目的探讨胃肠道穿孔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1年3月18例经手术证实为胃肠道穿孔患者的临床及MSCT资料,回顾性分析了胃肠道穿孔及穿孔部位的MSCT表现。结果18例患者中,MSCT明确诊断穿孔17例,对穿孔部位准确定位11例。其中术后诊断胃穿孔4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9例、小肠穿孔3例、结肠穿孔1例、阑尾穿孔1例。MSCT表现有腹腔游离气体,肠壁周围局限性积气、腹腔积液及肠袢积液、肠壁增厚、肠腔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增高(条纹征)。结论MSCT有利于显示腹腔游离气体、胃肠道穿孔部位及其肠壁周围的变化情况,对胃肠道穿孔术前的定性及定位诊断有较明显的优势,可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并提高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胃肠道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胃肠道穿孔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32例患者包括:胃穿孔10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l3例,小肠穿孔2例,结肠穿孔4例,阑尾穿孔3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和MSCT检查,29例CT表现为腹腔内不同部位的游离气体影,诊断符合率为90.6%(29/32),X线平片诊断符合率为65.0%(13/20)。结论 128层MSCT有助于对少量腹腔游离气体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的16层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16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的价值。方法:分析15例经16层螺旋CT诊断为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14例以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就诊,1例以慢性病史就诊。观察溃疡的大小、形态、深度、数量及周围结构关系等。结果:单发溃疡12例,多发溃疡3例;14例急性患者均伴发范围较广泛的主动脉壁内血肿,其中10例合并中量以上血性胸腔、纵隔及心包积液,而1例慢性患者仅为局限的假性动脉瘤,不合并壁内血肿及血性积液等。结论:16层螺旋CT能够对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作出准确诊断,可作为急诊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早期胃肠道穿孔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早期胃肠道穿孔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分析32例发病6h内的胃肠道穿孔患者的多层螺旋CT平扫病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32例患者包括:胃壁穿孔10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11例,结肠穿孔4例,阑尾穿孔3例,外伤性肠道撕裂伤4例。多层螺旋CT平扫确诊29例(90%),表现为腹腔内不同位置、大小、形态的游离气体影。结论根据腹腔游离气体,多层螺旋CT在早期胃肠道穿孔时,能及时、准确做出定性诊断,优于其它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6.
荣耀  曹伟  孔凡彬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1):1207-1209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壁间血肿的价值.方法 采用GE MSCT扫描机,连续增强扫描,对20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进行MSCT检查并诊断为主动脉壁间血肿.结果 主动脉壁间血肿的直接征象: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5mm,无内膜破裂形成的主动脉征象.间接征象:钙化内移5例,穿孔机透性溃疡4例,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改变17例,内膜渗漏2例.并发征象:心包积液4例,胸腔积液11例,主要分支血管受累3例,主动脉夹层3例.结论 MSCT能为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且便于治疗后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对腹部空腔脏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腹部空腔脏器闭合性损伤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腹部空腔脏器闭合性损伤患者,胃损伤3例,十二指肠损伤2例,空肠损伤3例,回肠损伤5例,结肠损伤3例。5例腹腔内可见气体,1例呈点状类圆形气体局限于肠系膜间伴肠系膜血肿,1例呈窄奈状气体局限于左肾旁前间隙内。腹腔积液或腹膜后积液11例。肠壁增厚或伴肠系膜血肿4例。口服可溶性造影剂外溢1例,局部胃壁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增高。结论对腹腔空腔脏器的损伤CT能检出X线或B超无阳性发现者,对此病早期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孟家晓  龙显荣  余庭山 《新医学》2010,41(8):515-518
目的:分析老年肺部病变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CT表现,探讨CT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老年肺部病变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CT资料。结果:72例中恶性肿瘤31例(43%),肺结核28例(39%),肺部炎性病变13例(18%)。单侧胸腔积液45例,双侧胸腔积液27例,包裹性胸腔积液26例;中、大量胸腔积液多为恶性肿瘤(58%)。上肺叶病灶合并胸腔积液者多为肺结核(92%),下肺叶病灶合并胸腔积液者多为恶性肿瘤(59%)。不规则胸膜增厚、纵膈胸膜增厚者多为恶性肿瘤(80%)。结论:详细分析胸腔积液、原发病灶和胸膜增厚的CT特征,对提高诊断准确率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