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是分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异常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另外,表观遗传学异常改变而出现的靶向治疗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表观遗传调控药物主要包括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初步临床试验数据结果 显示较好疗效.本文就表...  相似文献   

2.
血液学的许多方面均与免疫息息相关,而免疫损伤可以累及髓内的造血前体细胞,从而引发血液系统恶性疾病。近来,随着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了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等多种免疫异常性改变,从而为诊断及治疗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表观遗传学异常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调控基因表达的DNA甲基化和组蛋白共价修饰.表观遗传靶向治疗的研究也日益受到人们高度重视.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表观遗传调控药物主要包括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初步临床试验数据结果显示较好疗效.本文总结了表观遗传异常与MDS发病的关系及对其治疗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主要特点为髓系细胞发育异常,表现为造血功能衰竭、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病态造血、无效造血等,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几率高达30%[1~2]。MDS患者自然病程差异极大,总体预后差且生存期短,需个体化治疗。根据预后情况将MDS分为相对高危组和相对低危组。相对高危组治疗包括化疗、去甲基化药物(Hypometh-ylating Agents, HMAs)、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抑制等,以达到延缓疾病进展、治愈  相似文献   

5.
血液学的许多方面均与免疫息息相关。而免疫损伤可以累及髓内的造血前体细胞,从而引发血液系统恶性疾病。近来,随着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了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等多种免疫异常性改变,从而为诊断及治疗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前,常规药物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效果并不显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鉴于表观遗传学在MDS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且表观遗传调控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已用于多种实体瘤的治疗,因而该抑制剂在MDS中的治疗作用也愈来愈受到关注.本文主要综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治疗MDS的基本原理和临床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7.
表观遗传学异常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调控基因表达的DNA甲基化和组蛋白共价修饰.表观遗传靶向治疗的研究也日益受到人们高度重视.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表观遗传调控药物主要包括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初步临床试验数据结果显示较好疗效.本文总结了表观遗传异常与MDS发病的关系及对其治疗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表观遗传学异常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调控基因表达的DNA甲基化和组蛋白共价修饰.表观遗传靶向治疗的研究也日益受到人们高度重视.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表观遗传调控药物主要包括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初步临床试验数据结果显示较好疗效.本文总结了表观遗传异常与MDS发病的关系及对其治疗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前,常规药物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效果并不显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鉴于表观遗传学在MDS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且表观遗传调控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已用于多种实体瘤的治疗,因而该抑制剂在MDS中的治疗作用也愈来愈受到关注。本文主要综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治疗MDS的基本原理和临床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10.
地西他滨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有效药物之一。目前的剂量方案有15 mg/m2×3d、20 mg/m2×5d、10 mg/m2×10d等,研究结果表明20 mg/m2×5d,iv>1h方案最优,低危组采用皮下注射,20 mg/m2×3d或每周3次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联合用药方面,地西他滨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相似文献   

1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后天性克隆性恶性疾病,其基本病变是克隆性造血干、祖细胞发育异常,导致无效造血以及恶性转化危险性增高。MDS作为恶性克隆性疾病,只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才可以治愈。而MDS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群,多数患者由于年龄、体能状况及严重并发症无法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在去甲基化药物(HMAs)出现之前,大多数患者只能采取支持治疗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线粒体是生物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线粒体DNA编码线粒体内的呼吸链复合物.mtDNA突变可引起多种人类疾病。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发现的mtDNA突变可能从铁代谢障碍、基因不稳定以及造血干细胞凋亡等方面参与MDS的发病过程。本文就线粒体DNA的结构特点、线粒体DNA突变和线粒体突变在MDS发病中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p15、CDH1、DAPK和HICI基因的甲基化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2例MDS、38例初诊AML患者和46名正常人骨髓或外周血4种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并分析MDS患者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与其临床和实验室特征的关系.结果 MDS患者骨髓p15、CDH1、DAPK和HICI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分别为16.23±21.69、6.59±9.39、0.14±0.11和7.81±9.70,外周血为14.96±20.16、6.00±9.26、0.12±0.14和6.74±9.72,骨髓与外周血4种基因甲基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DS-RAEB Ⅰ/Ⅱ患者骨髓或外周血p15及CDH1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分别为14.70±18.17和6.61±8.79)较MDS-RCUD/RARS/5q-(分别为1.99±1.59,1.23±1.14)、MDS-RCMD(分别为3.02±3.42和1.53±2.06)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69±1.82和1.01±1.12)显著升高(P值均<0.05);各分型之间DAPK基因甲基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HIC1基因甲基化水平仅在RAEB Ⅰ/Ⅱ(9.16±11.95)与对照组(2.49±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不同分型组间骨髓样本4种基因(p15、CDH1、DAPK和HICI)甲基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3、0.039、0.023);不同分型组间外周血样本p15及DAPK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3、0.006).p15基因甲基化水平与IPSS分型、原始细胞百分数、血小板计数有相关性;CDH1基因甲基化水平与IPSS分型、原始细胞百分数有相关性;DAPK基因甲基化水平仅与年龄有相关性;HIC1基因甲基化水平与各项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 p15和CDH1基因是MDS中较为特征性出现的高度甲基化基因,HIC1甲基化水平从低危至高危组有升高趋势,DAPK基因虽然在各分型中均能检测到甲基化,但水平较低,而四种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与MDS疗效或预后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omoter methylation levels of p15、 CDH1、 DAPK and HICI genes of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methylation and clinical features. Methods DNA methylation levels of p15、CDH1 、DAPK and HICI in peripheral blood (PB) or bone marrow (BM) samples from 52 MDS patients were detected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The correlation of the methylation level with clinical features and hematological findings was analyzed. 38 de novo AML patients and 46 normal individuals served as controls. Results The methylation levels of p15 、CDH1 、DAPK and HICI were 16.23 ± 21.69,6.59 ±9.39,0. 14 ±0. 11 and 7.81 ± 9.70 in BM,and 14.96 ± 20.16,6.00 ± 9.26,0.12 ± 0. 14 and 6.74 ± 9.72 in PB, respectively from 18 MDS patients,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M and PB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methylation levels of p15 (14.70 ± 18.17) and CDH1 (6.61 ±8.79) genes in high risk (RAEB Ⅰ / Ⅱ) MD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low risk (RCMD/RARS/5q -, p15: 1.99 ± 1.59, CDH1: 1.23 ± 1.14 and RCMD, p15:3.02 ±3.42, CDH1:1.53 ±2.06) MDS or control (p15:1.69 ± 1.82, CDH1: 1.01 ± 1.12) (P <0.05).The methylation levels of DAPK gene had no difference among subtypes of MDS, and that of HIC1 gene only differed between RAEB Ⅰ / Ⅱ (9.16 ± 11.95) and control (2.49 ± 2.26) (P = 0. 042). The difference of methylation levels of p15 、CDH1 、DAPK and HICI in BM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mong subtypes of MDS (P=0. 001, 0. 003 ,0. 039,0. 023 , respectively). And so did of p15 and DAPK in PB (P=0. 013, 0.006,respectively). The methylation level of p15 and CDH1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IPSS classification and blasts percentage in BM. Conclusions p15 and CDH1 genes are special hepermethylation genes in MDS.Methylation level of HIC1 gene showed an upward tendency from low risk to high risk MDS.  相似文献   

14.
张国材 《新医学》1991,22(12):662-662,F002
概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以难治性贫血和/或伴有其他血细胞质和量的异常,而骨髓增生活跃或过度活跃的多相性骨髓病。1982年法美英(FAB)协作组建议将本综合征分为5种类型:①难治性贫血(RA);②环状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S);③原始细胞过多性难治性贫血(RAEB);④转化中的原始细胞过多性难治性贫血(RAEB-T)⑤慢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CMML)。迄今为止,本病仍缺乏满意的治疗方法。本文就结合文献资料,对近年来MDS的治疗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的巨核细胞系统改变的关系。方法观察22例MDS患者的骨髓涂片及27例ANLL患者的巨核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结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各参数检测结果的分析。结果MDS患者骨髓中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骨髓涂片的巨核细胞计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与ANLL患者相比较无显著的差异(P<0.05)。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ANLL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DS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系统改变与ANLL的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有相关性,而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有助于对MDS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以造血干细胞的异常克隆性增生、血细胞减少、骨髓出现病态造血为特征的一类疾病。最近的研究发现:环形铁粒幼细胞作为MDS的一个重要病态造血现象,可存在于各型MDS中,并且具有明显的异质性。这种克隆内的异质性现象与线粒体DNA突变有关,线粒体DNA突变主要引起呼吸链异常,继而导致多种病理生理改变,在MDS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浦权 《新医学》1998,29(12):652-653
进修医生 教授,请您谈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治疗目标与策略。教授 目前,MDS的治疗效果仍不很理想。临床试用的方法很多,原则是不同亚型(不同病期)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不可一概而论。MDS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力争减少体内的恶性克隆,提高患者的血细胞数,从而使生存期延长。原则应是针对不同病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下介绍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医学院使用的治疗策略,可供我们在工作中参考与借鉴:1对骨髓涂片原始细胞不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或伴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S)病例,切片幼稚前体细胞异位(ALIP)阴性者以保…  相似文献   

18.
1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某些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某些研究进展邵宗鸿郝玉书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以难治性血细胞质、量异常和高风险发展为急性白血病(主要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为特征的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病[1]。本文旨在综述近年对MDS的某些研究进展。CD34+细胞的研究C...  相似文献   

20.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纤维化综合征五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纤维化综合征五例报告夏乐三董绍琨近年来,骨髓增生异常骨髓纤维化综合征国外报道渐多,被视为一种独特的临床-病理学实体。现报道我院所见5例,并对其转归及预后加以讨论。病例资料:5例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30~55岁(平均41岁),无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