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掌握我市2009-2010年度流感的流行特征和病原学变化规律,为预测和防控流感大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2009-2010年度流感哨点监测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的就诊比例(ILI%),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流感病原学检测,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9-2010年度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报告的ILI%高峰在2009年第43周,哨点医院采集的流感样病例标本核酸检测阳性率为20.58%。结论流感样病例的流行病学监测可反应流感活动状况,ILI流行高峰与核酸检测阳性高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监测和分析无锡市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动态和病原学特征,为流感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无锡市流感监测哨点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发病动态?流感病毒分离资料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共监测报告ILI病例29 658例,ILI占门诊病例总数的比(ILI%)平均为3.18%?采集咽拭子标本3 544份,分离出流感病毒437株,分离率为12.33%?ILI和ILI%的高峰期为2009年8~11月,ILI?ILI%和流感病毒分离率三者的高峰相互吻合,并与流感优势毒株交替变化一致?结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出现造成无锡市流感监测数据发生变化,关注ILI动态?ILI%动态?毒株型别交替变化和新型毒株的出现,可以评价和预警流感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北京市2009年流感流行规律和毒株的变异动态,为及早发现和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以北京市人民医院、北京市儿童医院及北大医院作为哨点医院,对流感的流行病学、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在2 215 021例门诊病例中监测到流感样病例140 654例,占就诊比例为6.35%,以0~岁及5~岁2个年龄组居多,占流感样病例就诊总数的96.06%.共采集咽拭子标本1 916份,分离出流感病毒718株,阳性率37.47%,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391株占54.46%.结论 流感样病例的就诊比例能够很好地反映流感病毒的活动情况,2009年北京市流感的流行以甲型H1N1流感为主,是流感流行的优势株.需继续加强流感监测工作,以掌握流感毒株的变异.  相似文献   

4.
齐秀荣  肖利丽 《医学综述》2012,18(15):2526-2528
目的分析我院2009~2011年流感监测结果,探索流感流行特点及病原学变化规律,为预防和控制流感大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流感样病例及病原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1年流感样病例就诊总数为1405例,就诊高峰出现在2009年10~11月和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以15~24岁和25~59岁年龄组发病率较高;采集咽拭子标本986份,阳性标本294份,阳性率为29.82%,不同时期优势株不同,有时多种流感病毒并存。结论流感的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加强流感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流感病毒变异,对人群进行规范的流感疫苗接种及健康教育,能减轻流感对人群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009-2010年度乌鲁木齐市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统计2009-2010年度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监测诊室报告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就诊比例,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流感病原学检测,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并与2006-2008年度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流感样病例监测显示,35周ILI%(流感样病例占门诊就诊病例总数的百分比)开始呈波浪式上升,41周(十一长假后)至第44周ILI%开始急骤上升,44周达高峰(17.01%),是近几年最高水平。45周开始ILI%又呈快速连续回落趋势,下降到50周的4.35%。病原学检测显示,哨点医院采集的标1 915份本中,流感病毒阳性511份,阳性率26.68%,其中甲型H1N1阳性396份,占77.50%,H3N2阳性43份,8.41占%,H1N1阳性18份,占3.52%,B型阳性54份,占10.57%。结论在本监测年度乌鲁木齐市发生甲型H1N1暴发流行,高峰出现在44周,较往年提前了8周,进入2010年后则以B型流感病毒流行为主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宁夏2009—2010年度流感的流行特征和病原学变化规律,为预测和防控流感大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9—2010年度流感监测点报告的流感样病例进行统计,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鉴定病毒型别,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与近两年度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 2009—2010年度ILI% 的监测高峰出现在2009年第43周至2010年第1周,明显高于近两年度监测平均水平;流感样病例主要集中在5-24岁年龄组;标本阳性率为23.87%,暴发疫情多发生在学校。结论 流感样病例的流行病学监测可以反映出流感活动状况;2009—2010年度流感的流行程度明显高于2007-2008和2008-2009年度,本监测期的优势毒株先后为A型(H1N1)亚型和B型;宁夏的流感病毒优势株每年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胶东半岛某地区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分析,掌握流感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为社会和政府开展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国家级哨点医院的呼吸内科、小儿科、感染科、急诊内科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收集监测资料,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0年度流感样病例分别占同期门诊病例的3.75%和3.30%;2009年甲型H1N1流感高发,为流行优势株,主要导致5-59岁的人群发病,其中15-24岁年龄组阳性率较高,占同期阳性病例的40.25%.2010年B型流感病毒为主要流行优势株.结论 流感样病例监测和病原学监测可以及时反应流感活动状况,对于掌握该地区甲型H1N1流感/流感流行规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山西省2008—2009年度流感的流行特征和病原学变化规律,为预测和防控流感大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2008—2009年度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监测诊室报告的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ILI%),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流感病原学检测,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并与2007—2008年度数据进行比较。结果2008—2009年度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报告的ILI%的高峰出现在2008年第44周,较2007—2008年度前移8周;哨点医院采集的流感样病例标本病毒分离阳性率为14.07%。结论流感样病例的流行病学监测可以反映出流感活动状况;A(H1N1)亚型为该监测期的优势毒株,山西省流行高峰期在发生变化;且流感病毒优势株也不断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山西省2008—2009年度流感的流行特征和病原学变化规律,为预测和防控流感大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2008—2009年度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监测诊室报告的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ILI%),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流感病原学检测,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并与2007—2008年度数据进行比较。结果2008—2009年度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报告的ILI%的高峰出现在2008年第44周,较2007—2008年度前移8周;哨点医院采集的流感样病例标本病毒分离阳性率为14.07%。结论流感样病例的流行病学监测可以反映出流感活动状况;A(H1N1)亚型为该监测期的优势毒株,山西省流行高峰期在发生变化;且流感病毒优势株也不断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杭州市2016-2020监测年的流感流行特征,用累积和控制图法进行预警分析,并对预警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以累积和控制图法对杭州市2016年第14周至2020年第13周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进行预警分析,结合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约登指数等指标,比较不同参数模型下的预警效果。结果:2016-2020年全市哨点医院共报告门急诊接诊ILI病例百分比为2.22%,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为21.03%。当预警值H=2σ时,累积和控制图模型在5个流感病毒阳性率高峰期皆产生预警信号,按照产生预警信号的周数来看,预警敏感度为67.65%,特异度为85.89%,阳性预测值为50.00%,阴性预测值为92.72%,约登指数为0.5354。结论:累积和控制图法在杭州市流感预警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bootstrap方法估计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es, ILI)发病水平95%置信区间(95%CI)作为预警阈值,评价该方法在ILI预警中的价值。方法:以2005—2014年(除2006、2009年)的周监测数据为基线,采用历史2年流感病毒最高阳性检出率的30%作为流感流行标准,确定2006年和2009年流感流行期金标准,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bootstrap法、移动平均法和金标流行期的一致性;并以2012—2015年的周监测数据为基线,探讨bootstrap法在实际预警工作中的应用。结果:江苏省ILI流行曲线有2个高峰,冬春季高峰分布于11月—次年2月,夏季高峰分布于6—8月;bootstrap法、移动平均法和金标流行期一致性均较好;与移动平均法相比,bootstrap法对2009年初的流感流行相对更敏感,与金标流行期的一致性相对更高(kappa=0.728)。采用bootstrap法对2016年ILI%开展预警,与金标准结果接近。结论:bootstrap法作为一种不依赖于ILI数据分布的计算密集型方法,可作为传统移动平均控制图预警方法的替代和补充,用于流感流行的监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09—2012年中山市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流感的流行趋势和病毒型别,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山市流感样病例(ILI)监测、病原学监测以及流感暴发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将Iu就诊指数(ILI%=门、急诊Iu就诊人数/门、急诊就诊病例总数×100%)和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作为分析指标。结果2009年流感病毒较为活跃,出现2次ILI就诊高峰,第1次高峰由甲(A)型H3N2亚型所致,第2次高峰由新甲(A)型H1N1亚型所致;2009年甲流大流行之后,2010年流感流行的强度迅速降低,处于相对平稳状态,上半年以B型流感病毒为主,下半年以甲(A)型H3N2亚型为主;2011—2012年新甲(A)型H1N1亚型、B型流感病毒和甲(A)型H3N2亚型交替流行,ILI就诊高峰均发生在春夏季;对全市4个监测年度各周的ILI%和病原学监测阳性率进行秩相关检验(r=0.701,P〈0.01),结果呈正相关;全市报告流感暴发疫情11起,报告发病共计580例,平均罹患率为1.25%,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结论4个监测年度的优势毒株亚型之间呈交替变化的趋势并有一定的规律,ILI流行强度与流感病毒活动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贵州省2008-20O9年流行性感冒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流感的流行趋势,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哨点医院就诊的流感样病例(ILI)进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以及对集中发热疫情进行监测。结果 2008年哨点医院门诊ILI就诊比例为2.36%,2009年ILI就诊比例为9.14%;2008年流感病毒以乙型为优势株;2009年以甲型为优势株,尤以甲型H1N1居多。2009年流感暴发疫情较2008年增多,疫情主要集中在学校。结论流感病毒流行优势株由乙型转为甲型,做好流感监测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石嘴山市2010年度流感监测结果,了解流感病毒优势株的变化,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流感监测信息系统计算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并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为0.6%,高峰出现在1月和3月,25~59岁年龄组发病较高,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4.6%,B型最多占53.2%,但不同时期优势型别不同。结论 2010年石嘴山市流感活动相对稳定,1~10月以B型流感病毒为主,11、12月份以季H3型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内江市2010—2011年流感流行状况、流行趋势和流行优势毒株,为该地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内江市2010—2011年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对其流行病学、病原学以及暴发疫情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0—2011年哨点医院共报告流感样病例(ILI)1580例,流感样病例占门诊就诊病例总数的比例(ILI%)为4.42%(1580/35763);2010年就诊高峰在7、8月,2011年趋于平缓,全年无明显就诊高峰;流感样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年龄组,占78.42%(1239/1580);ILI在人群中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0—2011年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527份,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41份,阳性率为7.78%;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病例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势毒株为新甲型H1N1型,占68.85%,但2010年和2011年阳性毒株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病毒呈交替流行态势。2010—2011年未发生流感样病例聚集性暴发疫情。结论2010—2011年内江市流感的流行情况逐渐趋于平缓,无暴发疫情;新甲型H1N1型为主要优势毒株;流感防控的重点人群主要是5岁以下婴幼儿;根据监测结果可在每年的9、10月对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青海省2010-2012年流感样病例监测结果,掌握流行性感冒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托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按照《全国流感监测方案》要求在青海省15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开展流感样病例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结果 2010-2012年青海省流感样病例以冬春季节高峰明显,共报告流感样病例39 607例,门急诊病例总数就诊百分比为2.31%(39 607/1 715 116);流感样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共29972例,占75.67%;real-time RT PCR核酸检测共检出阳性标本648份,阳性率为8.27%(648/7 832),不同年份检出阳性标本型别有所不同。结论青海省流感样病例全年均有发生,以冬春季为高发季节,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在不同年份表现出交替占优势的特征,侵袭的人群以儿童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早期异常报告系统在北京市朝阳区流行性感冒(流感)预警中的应用效果,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3月30日-2018年4月1日北京市朝阳区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和流感病原学监测数据,用流感病原学监测数据确定朝阳区流感流行期的"金标准",用早期异常报告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六安市2010~2015年流感监测数据,探讨六安市近6年流感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提供的15435流感样病例资料,对其中3890份采样标本进行流感病原学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并进行亚型鉴定,同时收集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LI)相关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共采集ILI咽拭子标本3890份,检出流感核酸阳性422份,总阳性率为10.85%.分析流感病毒亚型,季H3229份(54.27%),新甲H153份(12.56%),A未分型29份(6.87%),B型109份(25.83%).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随季节呈明显双峰,高峰分别为7~9月和12月至次年3月.0~5岁和25~60岁年龄组阳性率占比均为23.70%.男女阳性率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0~2015年,六安市流感流行以季H3为主,B型流感年度分布比较均匀.流感流行时间呈双峰,分别在7~9月和12月至次年3月.5岁以下和25~60岁年龄组患病人数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