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鬼针草属植物的基源、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为其产品开发提供依据.方法:以"鬼针草属、金盏银盘、婆婆针、鬼针草、狼杷草"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植物志》全文电子版网站、药智数据网、专利检索平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中国知网,查阅《本草拾遗》《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植物名实图考》,并进行概况分析.结果:自唐代《本草拾遗》起,鬼针草属植物有悠久的使用历史,在《中国植物志》、地方药材标准、地方中药材炮制规范、中国药典、古代本草均有记载,其提取物收载在《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2015版)》中.部颁标准收载了20个复方中成药产品;发明专利申请达1840个,有效专利127项,涉及除草剂、环境污染的修复、药品、食品、日用品、饲料及兽药等.常出现同名异物的现象.结论:鬼针草野生资源储量丰富且易采收,有广泛的开发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凌霄花为紫葳科植物紫葳的花,又名芰华(《吴普本草》)、堕胎花(《植物名实图考》)、藤罗花(《天宝本草》)等。味酸性寒,入肝经。功用凉血祛瘀,主治血滞经闭、崩中、妇人产乳余疾、症瘕、血热风痒、酒糟鼻等。《本草纲目》称其入“手、足厥阴经,  相似文献   

3.
通过本草考证认为: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的成熟果实在我国古代曾为草豆蔻的主流品;《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玉桃原植物为山姜属植物草豆蔻  相似文献   

4.
《植物名实图考》系我国清代吴其浚著,共收载植物1714种,遍及我国19个省,尤以江西、湖南、云南三省的植物占多数。著者对古代诸本草详加考证,使植物的名实能够统一,大多数均按新鲜植物绘图,往往据此可以鉴定到植物的种,国内现代植物分类学中的许多植物及中草药中文名称均来自该书。著者在编著该书时,由于受到历史条件或历史原因限制,往往调查不周或所见植物不全,常  相似文献   

5.
①图考38卷、长编22卷 清道光28年(1848)、 陆氏太原府序刻本②图考38卷、长编22卷 清光绪六年(1550) 山西浚文书局补板重印本③图考兰十八卷 日本明治二十二年(l 889)小型木夹板本⑥⑥图考38卷、长编22卷 1919年山西官书局补板重印本图考38卷、长编22卷 191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④图考三十八卷 1915年云南图书馆 重印石印本⑦图考38卷、长编22卷 1 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 万有文库本⑧图考三十八卷 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 修订铅印本⑨图考三十八卷 195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 修订铅印本⑩长编二十二卷 1959上海商务印书馆 --4一修订铅印本《植…  相似文献   

6.
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不但精通经史百家之说 ,而且对本草学深有研究。他广撷历代本草名著 ,又注重实地调查 ,辩识药用动植物之名实 ,并在《本草经集注》基础上增加药物品种 ,提出科学的动植物分类法 ,在本草学研究上取得一定成就。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报》2013,(12):1938-1939
目的:对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濬故里进行考察。方法:在充分掌握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河南固始县吴其濬墓地、故居进行进行现场考察与田野考察,并采访相关人员。结果:考察发现,现固始县遗存有家族墓地,尚存部分故居,而主要活动地东墅已湮然难寻。结论:吴其濬所著《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在国际上影响深远,固始吴其濬遗迹是重要的中医药文化遗存,具有极大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应当进一步宣传、保护。  相似文献   

8.
综观历代本草,兰草与泽兰常相混淆,而《本草纲目》,《花镜》,《植物名实图考》所载兰草的形态,习性与菊科兰草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 相符,并指出《辞海》中将“兰草”解释成为“泽兰是错误的,再版时应改之。  相似文献   

9.
路边青为马鞭草科植物大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 Turcz.的干燥全株。又名大青、大青木、山大青、羊咪青等,其叶亦为商品大青叶的一种,自古以来一直作为清热解毒药使用。据考证《本草纲目》、《本草述钩元》和《植物名实图考》所指的大青即为马鞭草科植物大青C.cyrtophyl-  相似文献   

10.
金银花首载于《别录》,《唐本草》称为忍冬花,《履岩本草》称为金银花,《温病条辨》称为银花,《植物名实图考》称为鹭鸶花,《江苏植物志》称为金花,《中药材手册》称为双花,《陕西中药志》称为二花,《江苏验方草药选编》称为二宝花,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 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 Thunb.的花雷,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但我省产量丰富,除了满足我省用药的  相似文献   

11.
菝葜,始载于《名医别录》,又名金刚藤(湖北)、金刚蔸(广西)、金刚刺(广西)、金刚鞭(浙江)、萆薢(四川)、铁菱角(江西)、红土茯苓(贵州)等。味甘,微苦涩,性平,归肝肾经。功能祛风利湿,解毒散瘀。用于筋骨酸痛、小便淋漓、带下量多,疔疮肿毒[1]。菝葜是三金片、血尿胶囊、金刚藤糖浆(胶囊)及撒尔沙提取物的重要原料,为了正本清源,对菝葜药材进行本草考证及原植物来源调查。1古本草考查参考《本草图经》[2]、《本草纲目》[3]、《植物名实图考》[4]等古本草附图及描述,不能确定菝葜Smilaxchina L.就是菝葜药材的唯一植物来源,从古本草对本品种…  相似文献   

12.
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不但精通经史面家之说,而且对醒草学深有研究。他广撷历代醒草名著又注重实地调查,辨识药用动植物之名实,关工《本草经集注》基础上增加药物品种,提出科学的动植物分类法,在本草学研究上取得一定成就。  相似文献   

13.
<正>旋覆花主要来源有二,一为旋覆花(Japanese inula),叶基部渐窄,无小耳,《证类本草》的随州旋覆花与《本草纲目》的旋覆花图即为此种;二为欧亚旋覆花(inula britannica),叶基宽二抱茎,有小耳,花序较大,《救荒本草》与《植物名实图考》旋覆花为此种,此二者为传统药用正品旋覆花。旋覆花主要分布于我国、韩国和日本,我国主产于河南、河北、江苏、  相似文献   

14.
夹竹桃,学名Nerium indicum Mill(又名Nerium oleander Lour.和Nerium odorum Soland),原产伊朗,移植我国,欧洲、日本等地均有栽培,本草綱目(1596)和本草綱目拾遺(1765)均未收載,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1849)則記載頗詳。由此可見夹竹桃移植我国并不久,在我国一向亦未作药用。夹竹桃成分的研究,早在1840年Landerer有过报告,他自欧洲产夹竹桃(Nerium oleander)提得苦味胶树脂。1861年,Lukomski自同种植物中得二“生物硷”,并名之为oleandrin和pseudocurarin。  相似文献   

15.
《植物名实图考》中紫珠属植物考证姚振生刘能俊葛菲(江西中医学院药学系南昌330006)关键词植物名实图考紫珠属考证全世界紫珠属约有190余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的亚洲和大洋洲。我国约有46种,主产于长江以南诸省区[1]。该属约有20种可供药用,主...  相似文献   

16.
<植物名实图考>是清代吴其浚所编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全书共分38卷,12大类,共载植物1714种.对每种植物的描述,包括颜色、形态、性味、用途(尤其是药用价值),凡以往本草有记载的植物,都加以收录,相对<本草纲目>增加了519种.  相似文献   

17.
三七又名田七,因历来以广西右江田州(今田阳县)为集散地而得名,云南亦有大量栽培。《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作为药用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中国药典已收载为法定药。主要以块根入药。关于三七的研究,国内外有许多报告,今就其中有实际意义的几个方面作简介,供临床和生产参考: 一、古本考证和植物分类李时珍说:“彼人言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盖恐不然。”《植物名实图考》载:“其叶七茎三,故名。”并附有一图说明。根据此图形  相似文献   

18.
雷公藤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系卫茅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药用已久,在《本草纲目拾遗》《植物名实图考》均有记载,本品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散积,杀虫止血之功效。1969年福建三明地区医院用本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以来,本品相继被应用于胶原性疾病、皮肤病、内分泌疾病、疼痛性疾病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近年来雷公藤治疗肾炎相继有些报导,根  相似文献   

19.
《救荒本草》在本草学上的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救荒本草》在本草学上的成就肖国士(湖南中医学院附二院长沙410005)关键词《救荒本草》评价本草学《救荒本草》是朱木肃吸收历史和现实经验,大量收集民间素材为备荒而作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发生灾荒的时候能有效地帮助人们辨别野生可食植物及其用法。这部著作初...  相似文献   

20.
北宋本草学巨著《证类本草》,历来被视为《本草纲目》的蓝本,但其初刊者及初刊时间尚存争议。文章辨驳了诸家观点,考证出《证类本草》的刊刻者"集贤孙公"并非孙觌而是孙升。孙升于元祐五年(1090年)至元祐八年(1093年)间刊刻了《证类本草》,他是《证类本草》的初刊者而非重刊者。从《孙公谈圃》所载本草学内容来看,孙升对于本草学具有良好的修养及学术兴趣,这是他发现并刊刻《证类本草》的重要缘由。王继先、李时珍等人关于《证类本草》的撰成时间及初刊时间的认识,应据此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