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氯吡格雷与膜性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 ]/ThollU…∥Lancet 1 999,3 5 4( 91 88) 1 44 3~ 1 44 4 噻吡啶衍生物噻氯匹定 (Ticlopidine)和氯吡格雷 (Clopidogrel)是特异和潜在的血小板凝集抑制剂 ,经肝脏被代谢为活性物质。CAPRIE研究显示对有缺血危险的患者氯吡格雷优于阿司匹林 ,在许多国家证明它还可用于有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者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卒中的二次预防。噻氯匹定的严重副作用为引起急性肾衰竭和急性间质性肾炎。据认为氯吡格雷较噻氯匹定其严重副作用发生率较低。作者报告 1例患者 ,男性 ,46岁。 1 997年 3月患前壁…  相似文献   

2.
阿司匹林与噻氯匹啶预防急性脑梗死安全性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与噻氯匹啶预防急性脑梗死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阿司匹林组72例,噻氯匹啶组90例,平均随访观察期分别为14.05个月和13.52个月.结果治疗12个月后噻氯匹啶组急性脑梗死复发12例,阿司匹林组复发11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服药后安全性均较好.结论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啶均是预防急性脑梗死复发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噻氯匹定引起白细胞严重减少三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编者按 噻氯匹定与阿司匹林在抗血小板聚集方面的作用机制不同,两药合用可明显增强其疗效,常用于预防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的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这种并发症大都发生在支架置入术后的3天内,故在常规口服阿司匹林每日0.3g基础上,主张短期并用噻氯匹定,方法是术前1~3天内开始口服噻氯匹定250mg,每日2次,2周后改为250mg,每日1次,再维持2周即可。噻氯匹定致白细胞减少的副作用发生率约为0.5%~3.0%,服药剂量越大,时间越长,其发生率也越高,因此噻氯匹定用药时间以不超过1个月为宜,口服噻氯匹…  相似文献   

4.
李铮 《山东医药》2007,47(22):41-41
1995~2007年,我们对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微小剂量噻氯匹定进行治疗和预防复发,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采用EPISTENT试验的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接受噻氯匹定预治疗,分析随访30天和1年时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方法 EPISTENT试验中,1603例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随机分组,使用安慰剂或阿苷单抗治疗。两组患者都使用阿斯匹林和肝素。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噻氯匹定治疗,其中932例(58%)术前7天内已经开始使用噻氯匹定。研究的主要复合终点为:(1)3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溶栓组24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45例,非再灌注组99例。登记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发病时间、症状典型否、既往史、心肌梗死部位、Killip分级、临床药物使用情况及相关检验结果。登记住院期间及出院6个月心性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58.9%的患者接受了非再灌注治疗,少部分患者接受了溶栓(14.3%)和介入治疗(26.8%)。3组间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非再灌注组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率(住院44.1%,出院随访6个月38.2%)高于PCI组(住院13.3%,出院随访6个月13.3%)和溶栓组(住院22.2%,出院随访6个月11.1%,P<0.05)。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药物使用率最低的是氯吡格雷或噻氯匹定,仅24.4%。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理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 mmol/L的患者占74.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早期应加强再灌注治疗。应加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糖尿病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2岁。因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住院治疗,行左前降支支架置入术后,服用阿司匹林0.3/d及噻氯匹啶250 mg 2/d治疗,21 d后出现双下肢瘀点、瘀斑,将噻氯匹啶减为 250 mg/d,4d后出现颜面苍白、胸闷、气短而入院。查体:T36.8℃,BP 90/60 mmHg。下肢  相似文献   

8.
美国新近一项噻氯匹定、阿司匹林预防中风研究(TASS)的结果表明,新近患过可逆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服用噻氯匹定预防哲短性脑缺血发作(TIA)和其他可逆性脑缺血意外比阿司匹林疗效好得多。此前作者也曾报道过:预防致命性中风、非致命性中风和死亡,噻氯匹定优于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9.
噻氯匹啶(ticlopidine)作为一种ADP拮抗剂,能减少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治疗患者因支架引起的血栓化和其他不良反应(如斑块破裂、心肌梗死、死亡等)。但对噻氯匹啶在血管球囊成形术后是否仍能减少并发症及对后期血管闭合的抗血小板治疗效益尚无定论。该文对球囊血管成形术后将单独应用阿斯匹林与噻氯匹啶和阿斯匹林联合应用的远期疗效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梅  贾国良 《心脏杂志》2003,15(5):425-427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UAP患者 85例 ,随机分为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组 (n=30 ) ,氯吡格雷常规剂量组 (n=30 )及噻氯匹定治疗组 (n=2 5 )。所有患者在给予阿司匹林 30 0 mg/ d的基础上 ,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组 1次性给予氯吡格雷 (波立维 ) 30 0 mg,氯吡格雷常规剂量组给予波立维 75 mg/ d,噻氯匹定组给予噻氯匹定 (抵克力得 ) 2 5 0 mg/ d,观察 3组患者治疗前 ,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组给药 2 h后 ,氯吡格雷常规剂量组及噻氯匹定组给药 3d后患者血浆 GMP- 14 0含量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的变化。结果 :各组患者治疗后血浆 GMP- 14 0含量及 MPA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 .0 1) ,组间血浆GMP- 14 0含量及 MPAR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氯吡格雷起效迅速 ,首剂负荷剂量 30 0 mg服药后 2 h即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激活 ,可达到服用常规剂量氯吡格雷或噻氯匹定连续 3d抑制血小板激活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