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10):908-91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2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异质体(AFP-L3)和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AFPmRNA)诊断肝细胞癌价值及评估肝癌预后的意义。方法:对2005年4-7月收治的82例肝细胞癌(HCC)、1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和19例肝脏良性肿瘤患者应用酶联吸附法及荧光定量PCR联合检测AFP-L3和AFPmRNA水平,对比其阳性率;并对术后1个月的肝癌患者检测AFP-L3和AFPmRNA水平,统计作出生存曲线。结果:术前不同肿瘤指标的检测结果:AFP-L3联合AFPmRNA检测阳性率为64.3%,明显高于AFP、AFP-mRNA单独检测的阳性率(50.9%、4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AFP-L3联合AFPmRNA检测均阳性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较低。结论:术前联合检测APF-L3和AFPmRNA两项指标可提高HCC、尤其是AFP阴性HCC的诊断率,而术后联合检测又对评估HCC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监测甲胎蛋白在肝病患者中的变化来判断预后及早期发现癌变.方法 随机选择144例慢性肝病患者按诊断标准分型,观察各型肝病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甲胎蛋白与谷丙转氨酶活力的关系,与肝癌的关系.结果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AFP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高,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下降;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含量持续成高滴度,有77%AFP>500μg/L.慢性肝病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比例(6.9%)明显高于其他正常人群,肝细胞再生、更新、增生被认为是癌变的动因.存在高滴度的AFP时肝细胞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滴度AFP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脐血甲胎蛋白,癌胚抗原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萍 《河北医学》1998,4(4):84-85
脐血甲胎蛋白、癌胚抗原检测及其临床意义(325000)浙江省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陈萍王擎宇本文对53例脐血中的甲胎蛋白(AFP)及癌胚抗原(CEA)含量进行了检测,并与53例健康成人作对照,为进一步分析脐血应用于临床后对机体产生的正负反应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延平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9):1127-1127,1129
目的:探讨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及其与放射免疫法对比检测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运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放射免疫法测定36例原发性肝癌、32例肝硬化和60例正常健康人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结果: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的甲胎蛋白血清水平(86.956±160.237)ng/ml,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放射免疫法(RIA)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优于放射免疫法。结论:目前,检测血清中的甲胎蛋白水平是临床上诊断肝癌的至关重要的指标,相比放射免疫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快捷、简便可为临床提供理想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7.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监测在肝病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变化来判断预后及早期发现癌变。方法:随机选择144例慢性肝病患者按诊断标准分型。观察各型肝病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甲胎蛋白与谷丙转氨酶活力的关系,与肝癌的关系。结果: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AFP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高,随着病情好转逐渐下降;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含量持续呈高滴度,有77%的患者AFP〉500μg/L。结论:慢性肝病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比例(6.9%)明显高于其他正常人群,肝细胞再生,更新,增生被认为是癌变的动因。存在高滴度的AFP时肝细胞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滴度AFP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铁蛋白(SFe);结果:甲胎蛋白与铁蛋白水平升高呈正相关;提示:测定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铁蛋白水平对确诊病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甲胎蛋白异质体的检测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小华  曹颖平 《医学综述》2008,14(18):2808-2811
肝细胞癌的临床早期诊断主要通过影像学和血清甲胎蛋白(AFP)的检查。但是AFP在肝癌的诊断中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国内外研究表明,AFP异质体在肝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其敏感性与特异性高于AFP。由于AFP异质体是糖链结构不同的AFP,其分离检测主要基于与植物凝集素的不同亲和力。最新研究表明,AFP异质体还可以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断与预后。  相似文献   

10.
赵军 《中国医药导报》2007,4(4X):142-142
神经管畸形是常见的胎儿先天畸形,通过产前筛查,可及早发现胎儿神经管畸形,降低畸形儿的出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中HMGB1及受体RAGE的表达与肝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方法检测肝癌旁及肝癌组织中HMGB1和RAGE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原发性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HMGB1、RAGE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存在协同高表达(r S=0.470,P=0.000),二者与肝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肝癌伴淋巴结转移组HMGB1、RAGE的表达明显高于肝癌无淋巴结转移组,肝癌肿瘤组织包膜不完整者HMGB1、RAGE的表达高于包膜完整者,HMGB1表达随Edmondson分级的增加而增高,而RAGE与表达Edmondson分级无相关关系。结论:HMGB1和RAGE蛋白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HMGB1与其受体RAGE的结合可能参与了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HMGB1及其受体RAGE可能是促进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转移的重要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 HCC )标本中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 Tiam1)的表达,探讨Tiam1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i-am1 mRNA和蛋白质在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Tiam1的表达与肝癌转移的关系。结果 Tiam1 mRNA在癌旁肝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0.136±0.136)明显低于肝细胞癌组织(0.718±0.089)( P<0.05)。 Ti-am1在肝细胞癌转移组mRNA的相对表达量(0.917±0.123)明显高于非转移组(0.678±0.136)(P<0.05)。Tiam1蛋白在癌旁肝组织中的阳性率(38.4%)明显低于肝细胞癌组织(80.7%)(P<0.05)。 Tiam1在肝细胞癌转移组蛋白表达阳性率(90.9%)明显高于非转移组(73.3%)(P<0.05)。结论 Tiam1的表达升高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肝细胞癌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具不同肝硬化背景的肝癌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水平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48例正常人、104例肝硬化患者、243例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61例肝癌无肝硬化患者的FBG,分析四组间血浆FBG水平的差异;并分析FBG水平与是否合并肝硬化、肝功能分级、原发灶大小、肝内血管癌栓形成情况、肝癌分期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组、正常对照组、肝癌合并肝硬化组、肝癌无肝硬化组的血浆FBG水平依次升高;肝功能分级越差、原发灶越大、肝内血管癌栓越多、肝癌分期越晚的患者血浆FBG水平越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具有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特点,肝癌有无肝硬化背景与患者血浆FBG水平相关,血浆FBG水平可能成为肝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预测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epatic 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GP73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HCC、10例肝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ellular carcinoma,CCC)、10例肝血管瘤、10例乳腺癌、10例直肠癌、10例肺小细胞性肺癌、10例胃黏液细胞癌及30例正常肝脏组织中GP73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其中GP73表达阳性的20例HCC的癌旁组织及其周围正常组织。结果GP73在HCC组织中阳性率(85%)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织;GP73在HCC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较其癌旁组织、正常组织明显升高并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P73的表达与HCC患者是否合并有腹水、肝硬化、淋巴结转移及门静脉分支侵犯有关。结论GP73是HCC的肿瘤标记物之一,参与HCC的发生发展,可用于HCC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5.
对52例肝细胞癌结合临床作PCNA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肝癌细胞PCNA阳性率为35.5%,而正常肝为阴性。肝细胞癌分化越差,其PCNA阳性率越高。并显示PCNA与肝癌分化程度、转移、浸润及预后密切有关,可作为评估肝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鉴别原发生肝癌切除后填塞物与复发性肝癌.方法 采用切面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术前、术后检查.结果原发性肝癌切除后填塞物超声显像为单个高回声、边界清晰、较均匀、无声晕、无彩色血流信号.复发性肝癌表现为多个混杂回声、边界模糊、欠均匀、多伴声晕、可见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结论 可采用切面及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原发性肝癌切除后填塞物与复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之间的关系,以及此二者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36例根治性肝叶切除HCC标本,分别行HE染色及以免疫组化方法分析ER、MVD。结果:ER阳性者多为直径小、包膜完整和较低的血清AFP浓度。ER含量与MVD呈负相关关系。结论:ER阳性或MVD较低的HCC分别比ER阴性或MVD较高的HCC恶性度较低。ER及MVD均为可靠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8.
P16基因产物在人类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并推测P16基因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26例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细胞中P16蛋白表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26例肝细胞癌P16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P16蛋白表达量随病理分级增高而降低。部分肝细胞癌组织存在P16蛋白的表达缺失现象。结论:P16蛋白表达障碍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和组织分化有关。可考虑将P16蛋白作为奉病预后分析的参考指标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探讨其在肝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31例肝细胞肝癌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清sFas水平,并与其它实验指标做相关性比较。结果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sFas水平(5.9±2.0)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6±0.8)ng/ml(t=3.87,P〈0.01);患者血清sFas与肝炎活动程度指标无相关性。结论外周血中sFas水平异常可能在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CR6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CCR6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⑴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均可以检测到CCR6的表达,肝癌组织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⑵CCR6表达与病人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乙肝表面抗原、肿瘤分级及分期、肝硬化均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肿瘤是否有包膜,门静脉浸润显著相关(P<0.05)。⑶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率与CCR6的表达相关,阳性组生存率低于阴性组。结论:肝癌细胞表达CCR6趋化因子受体,其表达与门静脉浸润有关,有望成为判断肝癌侵袭性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