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调查上海市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患者的运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指导患者开展运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5—6月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便利抽样,调查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综合性医院的533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患者,了解胰岛素治疗和运动现状。结果 胰岛素保存完全正确率为22.33%,胰岛素笔针头每次更换率为35.46%,胰岛素注射准时率为73.92%;调查对象中52.35%运动时长为30~60 min,32.27%运动强度为中等强度,41.65%运动频率为3~4 d/周,70.17%未进行运动前后的热身和放松,83.86%未进行运动时心率监测,56.85%运动无专业指导。结论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患者运动管理不完善,运动前准备不充分,运动过程监管和运动后评价缺失。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外周胰岛素尽可能模拟内源性胰岛素作用是胰岛素治疗不断的追求。与早期基础胰岛素相比,新一代基础胰岛素的生物变异度更低,作用时间更长,能有效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改善糖尿病患者预后。本文回顾了基础胰岛素的研究进展,比较了不同基础胰岛素的结构及药物代谢动力学差异,旨在为糖尿病患者的基础胰岛素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赵新 《中国处方药》2014,(12):61-62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3组:口服药组22例(使用磺脲类及双胍类及阿卡波糖类),预混胰岛素组26例(使用诺和灵30R治疗),胰岛素强化组24例(使用诺和灵R及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治疗2周、4周、12周、36周,比较各组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和病情缓解率的差异。结果胰岛素强化组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其他组,病情缓解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受损的胰岛β细胞,恢复分泌胰岛素功能,使患者仅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即可获得长期良好的血糖控制,从而使病情得到长期缓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体会。方法通过消除糖尿病患者对使用胰岛素的不良心理反应,饮食及运动疗法对胰岛素应用的影响,胰岛素在治疗中剂量的掌握,不良反应处理方法等几个方面的阐述来说明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1]。结果正确的胰岛素使用方法,可以更好地稳定血糖。结论正确地使用胰岛素,对糖尿病治疗会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中医谓之"消渴"。现代医学将糖尿病分为两大类,胰岛素依赖型(青少发病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成年发病型),临床上胰岛素依赖型为多见。近年来利用中医消渴理论对糖尿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治疗观察,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 66例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的特殊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用药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对照组为82%;实验组患者的用药依从率为100%,对照组为79%,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及用药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胰岛素治疗的特殊护理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马中书  邱明才 《天津医药》2001,29(6):380-382
多年来1型糖尿病(旧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旧称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在临床诊断中常遇到困难,有时甚至误导治疗。自从1997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建议取消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以来,  相似文献   

8.
赵璇 《青岛医药卫生》2009,41(2):146-147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可概括为两大类: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本文就糖尿病治疗药物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臧丽  母义明 《药品评价》2012,9(22):8-10
时至今日,新的降糖药物不断涌现,但胰岛素治疗仍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岛素维持生命,也必须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不需要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但由于口服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临床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30例运用门冬胰岛素+诺和灵N降血糖治疗的2型糖尿病与30例运用胰岛素泵降血糖治疗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方法降血糖达标时间无明显差异,运用门冬胰岛素+诺和灵N降血糖组发生低血糖率高于胰岛素泵降血糖治疗组,但使用费用低于胰岛素泵治疗组。结论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有效降低血糖,但各有利弊,需根据患者经济承受能力,受教育程度等进行双象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治疗组选用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运用三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的方法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0d.两组患者治疗后分别从临床疗效、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血糖达标时间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清晨空腹、早餐后2h、晚餐前0.5h以及睡前的血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胰岛素使用剂量、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金燕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3):393-394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多种因素所致。但高血糖是DN发病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对DN住院患者,应用人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治疗,探讨DN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对肾小球滤过率(GRP)及尿白蛋白(MAU)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胰岛素泵和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年龄大于60岁的6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应用胰岛素泵;B组,应用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与B组相比,A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血糖达标时间明显较优(P<0.05),而低血糖反应、Somogyi现象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 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  相似文献   

14.
循证医学研究证实,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和病死率。胰岛素作为控制血糖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国内外,胰岛素治疗依从性差,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文中从糖尿病患者自身、医护人员以及医疗文化三方面阐述了胰岛素治疗依从性差的相关原因,重点突出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教育、自我管理以及网络技术在提高胰岛素治疗依从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徐凤山 《天津药学》2011,23(3):61-64
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90%应该使用胰岛素而未使用胰岛素,胰岛素的使用率仅为7.27%,在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于7.5%的患者中接受胰岛素治疗者为8.7%。胰岛素使用时间过晚,延迟胰岛素治疗的障碍来自医患2个方面。研究证实,在糖尿病早期进行强化血糖控制可使患者具有长期良好的"代谢记忆效应",最长者可达5年不需用药,延缓了并发症的发展。建立血糖达标的时间观念、强化启动胰岛素治疗的时机、加强尽早进行胰岛素治疗意识和早期使用胰岛素保护和延长β细胞功能、逆转糖尿病的进展,成为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合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在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型糖尿病患者需终身使用胰岛素。30%-5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同时期将需要胰岛素治疗。因此,正确合理使用胰岛素,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以及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玉田  赵海龙  孙波  张国权  王佳明 《河北医药》2010,32(14):1943-1945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导致糖、蛋白质、脂肪和水电解质等代谢紊乱而引起的慢性高血糖为特征内分泌代谢疾病。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基础和最有效的方法。但长期以来,胰岛素没有得到及时、合理的应用,仅限于1型糖尿病和有严重并发症或口服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近年的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始于胰岛素抵抗(IR),但随着病程的延长,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B细胞功能(IS)缺陷。如何保护B细胞功能,延缓糖尿病病程的发展已成为糖尿病研究热点。以往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总是先口服降糖药物,不能达到良好控制或出现并发症时才使用胰岛素治疗。但近年来研究认为,早期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有益,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使胰岛素抵抗及B细胞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因此研究了短期胰岛素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旨在了解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血糖控制、胰岛素抵抗、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患者胰岛素心理性抵抗因素和治疗中断因素,为提高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189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统一问卷调查,收集胰岛素治疗1个月及3个月的资料并对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胰岛素心理性抵抗因素中,认为胰岛素治疗表示病情严重、对体重影响、对家庭经济影响等因素在胰岛素治疗1个月及3个月无明显变化(Kappa值>0.61),与胰岛素治疗1个月相比,3个月时认为会发生低血糖、注射疼痛的患者比例有所上升(Kappa值分别为0.41和0.47);是否参保(χ2=158.13,P<0.001)、不同教育程度(χ2=121.66,P<0.001)及不同收入水平(χ2=111.58,P<0.001)患者胰岛素治疗中断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数糖尿病患者存在对胰岛素治疗的误区,且不同人口学特征患者存在胰岛素治疗中断率差异,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控或纠正。  相似文献   

20.
将胰岛素治疗时机一再延误,任由高血糖长期存在的保守做法已遭到摒弃,广大临床医师应尝试更早应用胰岛素以保证血糖达标。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的两个基本病理生理缺陷,根据UKPDS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在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其B细胞功能仅为正常的50%,且随病程延长逐年下降。因此,针对胰岛素分泌缺陷的降糖措施应是自2型糖尿病早期就有必要采取的治疗。就药物治疗而言,改善胰岛素分泌缺陷的手段除给予促胰岛素分泌剂外,外源胰岛素的补充、甚至替代治疗应该是糖尿病治疗中重要且有效的方法。另外,基于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