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治得到了高度重视,但是人们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了解和重视程度还很低,防治存在短板。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呼吁,尽快将慢阻肺防治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新格局,推动医疗服务模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加强基层慢阻肺防控管理,做好慢阻肺健康教育,进一步提升我国慢阻肺早筛早诊和规范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
呼吸系统疾病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即COPD,简称慢阻肺)为主。在病理学上,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阻塞性细支气管炎、肺血管疾病以及各系统疾病的肺部并发症等。目前,我国约有2500万人患有慢阻肺,每年导致100万人死亡,  相似文献   

3.
张贤  陈萱  周跃 《上海医药》2015,(4):44-45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心城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发病率及居民对其的知晓率,为社区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对天平、湖南街道496名成人进行慢阻肺的问卷调查及肺功能检查,以了解慢阻肺的发病率及居民对其的知晓率。结果:社区慢阻肺的检出率较高,为8.47%(41/496),居民对慢阻肺的知晓率较低,为17.9%(89/496)。结论:有必要对社区慢阻肺患者进行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4.
刘映  尹伶  荣爽 《安徽医药》2024,28(3):446-45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具有高病死率和高发病率。我国拥有庞大慢阻肺人群,造成重大医疗保健负担。慢阻肺病人由于咳嗽、咳痰等夜间症状和睡眠通气改变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它不仅会严重降低慢阻肺病人的生活质量,还会明显增加病情恶化的风险及其他不良健康结果。因此改善睡眠质量将使慢阻肺病人在疾病管理过程中获益更多。然而,目前临床上关于慢阻肺的评估和管理主要集中在白日症状,忽略了睡眠障碍对慢阻肺病人的重要影响,睡眠障碍成为慢阻肺中被遗忘的维度。因此,该研究就关于慢阻肺合并睡眠障碍的发生机制、表现类型、不良影响以及管理方案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可导致气道和肺的组织病理学破坏以及相应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包括黏液高分泌、纤毛功能失调、气流受限、肺过度充气、气体交换异常、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在慢阻肺晚期出现的肺动脉高压是重要的心血管并发症,与肺心病的形成有关,提示预后不良。慢阻肺进展到一定程度即产生低氧血症,随出现高碳酸血症和呼吸衰竭,导致患者死亡。慢阻肺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目前它是世界的第4位死因,估计在2020年将成为第3位死因[1]。几乎每个这样的家庭都长期面临着诸如此类的问题:不得不经常去医院,较多药物治疗以及只能治疗而不能治愈的现实。尤其给患者本人、家庭造成巨大经济负担。患者常常因此变得沮丧,逐渐与朋友失去联系,并把自己看做家庭的负担,因而失去希望。如何使患者尽可能健康的生活,以减少疾病带给他们的影响,增强信心。这不仅需药物和医学治疗,也需要运动疗法、心理治疗和社会交往等,故在慢阻肺的康复治疗方面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对慢阻肺的患者首先要建议去了解慢阻肺的发病原因和诱因,告知患者及家属慢阻肺虽不能“去根”,但病前做好疾病的预防,特别是戒烟,病后积极配合治疗,主动参与康复,这对减少慢阻肺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运用CT诊断的效果。方法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40例健康患者,分为慢阻肺组与健康组,均运用CT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在FEV_1、FEV_(11)/FVC、TLC、RV等指标上,两组各项指数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全肺E/L值、右肺E/L值、左肺E/L值上,慢阻肺组指标均高于健康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运用CT诊断可以有效分辨慢阻肺与健康人群中肺部组织上的差异,诊断实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教育与管理及效果评价于一体的模式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称慢阻肺)患者肺康复的效果.方法 对诊断为慢阻肺首次住院的患者,对照组60例由病房护士提供常规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实验组60例接受个案护士的健康教育、管理、效果评价模式的护理.收集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慢阻肺症状和体征、并发症状/新出现的症状、居家环境、心理社交、家庭康复训练、健康行为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干预后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经t检验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81,3.151,2.101;P<0.05).实验组患者对慢阻肺的危险因素、吸入治疗方法、康复锻炼方法、应对气喘突发的知晓程度与出院后症状加重程度呈负相关(r=-0.449,-0.308,-0.246,-0.484),与出院后实施康复锻炼的行为呈正相关(r=0.36,0.694,0.712,0.266).出院随访慢阻肺的症状和体征有无加重、有无并发症或新出现的症状、仍存在诱发因素、有无正常社交活动、有无进行家庭康复训练的指标,经x2检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有利事件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57,4.183,15.873,4.887,59.394;P<0.05).结论 教育与管理及效果评价于一体的模式应用于慢阻肺患者的肺康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药实践》2015,(8):600-602
目的:探讨矿区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稳定期康复治疗管理的意义及对策。方法:选取362例煤矿矿区慢阻肺稳定期老年患者,并随机分成管理组(181例)与对照组(18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管理组增加康复治疗管理。结果:管理组的自觉症状、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测定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急性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对煤矿矿区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及高危人群对慢阻肺的认知情况,为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提供依据。方法:对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上海北外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105例老年人和门诊患者进行布里斯托慢阻肺知识问卷(BCKQ)调查,其中慢阻肺高危人群74例,确诊患者31例。结果:调查对象中男性57例(54.3%),女性48例(45.7%);61~70岁年龄段居民居多(58.1%),整体以初中文化水平占主导(54.3%)。吸入支扩剂(8.6%)和吸入激素(19%)方面回答正确率最低。慢阻肺患者和高危人群的BCKQ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慢阻肺患者和高危人群对疾病认知差,尤其是药物治疗方面可作为今后健康宣教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物联网的交互式肺康复护理计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确诊并住院的慢阻肺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肺康复护理计划,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物联网的交互式肺康复护理计划。比较两组入院时与出院6个月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率(FEV1/FVC)]、运动耐量、呼吸困难程度及慢阻肺相关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结果 出院6个月观察组FEV1、FVC、FEV1/FVC高于对照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大于对照组,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评分低于对照组,慢阻肺相关健康知识掌握优秀率28.33%(17/60)高于对照组的5.00%(3/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7、8.56、3.99、3.63、3.13,χ2=11.76;P <0.05)。结论 基于物联网的交互式肺康复护理计划,有利于提高患者慢阻肺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肺功能、呼吸困难症状,提升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防治刻不容缓。在我国,慢性呼吸道疾病是城市人群的第四位死亡原因,在农村则为第一位,其中慢阻肺占60%。目前,我国慢阻肺患病总人数达2700万。随着吸烟人数的增加、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及人口老龄化加速,慢阻肺的发病率将越来越高。尽管慢阻肺的发病率很高,但漏诊率也很高。一旦明确诊断,多数已属中、晚期,治疗相当困难。据估计,有50%以上的患者竟不知道自己患上了慢阻肺。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及早预防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胡灵  夏丽 《现代医药卫生》2024,(5):832-834+839
目的 了解重庆市基层地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为慢阻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在重庆市基层地区随机抽取612例老年慢阻肺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社会人口学问卷、慢阻肺疾病知识问卷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老年慢阻肺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612份问卷,其中回收有效问卷578份,有效回收率为94.4%。578例老年慢阻肺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的平均得分为(4.73±2.57)分,满分13分。其中,单个条目最高得分率为81.3%,有5个条目得分率小于20.0%。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P<0.001)、收入(P<0.001)是老年慢阻肺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因素。结论 重庆市基层地区老年慢阻肺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不理想,地区、收入是其影响因素。全科医生团队及各级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降低因认知不足导致的进展为严重疾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杨艳珍  庞敏 《安徽医药》2022,26(12):2345-234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其患病率、死亡率逐年增加,造成了庞大的社会经济负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事件的发生,使上述情况更加严峻。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慢阻肺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可用表型来描述,嗜酸性粒细胞( EOS)型慢阻肺是目前研究较热的一种表型。 EOS可用于评估慢阻肺病人的病情,反映病人全身炎症程度,可作为病人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生物标志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慢阻肺病人的预后。该研究就 EOS在慢阻肺疾病中病情评估、指导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肺性脑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临床上的常见并发症,它是慢阻肺引起Ⅱ型呼吸衰竭的危重表现,表现为神志障碍,明显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Bipap呼吸机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一般认为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轻、中度Ⅱ型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当合并重度呼吸衰竭伴有神志障碍者多被列为相对禁忌证。近年来实践证明,Bipap呼吸机亦可用于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伴有神志障碍者。我们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救治COPD并肺性脑病患者共5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78例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结核治疗。观察比较疗效。结果实验组的痰涂片转阴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胸片空洞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双肺阴影的消失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中施行抗结核治疗,效果确切,宜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青岛市市南区基层医疗机构慢阻肺的防控能力情况,加强慢阻肺高危人群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慢阻肺疾病的筛查、诊断、治疗率。方法对青岛市市南区基层医疗机构2013年~2015年慢阻肺防控的现状调查,如慢阻肺流行病学情况、管理现状等。结果青岛市市南区基层医疗机构慢阻肺的防控能力情况不容乐观,存在较多问题: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慢阻肺危害性的认识不够、基层医疗机构对慢阻肺防控能力不足、社区群众对引发慢阻肺的相关因素认知不足等。结论对基层医疗机构防治慢阻肺提出相应的建议,应积极推进慢阻肺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防治,降低慢阻肺的发病率、提升诊断治疗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是一种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却又经常被忽视的疾病,其主要症状为长时间咳嗽、咳痰以及气短。慢阻肺呈进行性加重,患者的呼吸功能逐渐下降,将严重影响其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最终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而慢阻肺的病情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康复护理和照顾,慢阻肺缓解期呼吸功能的改善尤为受到临床护理工作者重视。  相似文献   

18.
陈宇 《家庭医药》2023,(4):18-19
<正>近年来,慢阻肺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在全球范围内,该病受到了高度的关注,相关研究建议,在慢阻肺患者稳定期进行肺康复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憋喘等症状,还能提高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选对治疗很重要慢阻肺作为一种慢性呼吸障碍性疾病,主要的症状表现为气流不完全受限。  相似文献   

19.
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患中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树玉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1):1700-1701
目的:探讨慢阻肺病人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方法:对135例慢阻肺病人进行不同程度、方法各异、内容多种、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使住院病人获得满意效果。结果:根据我院护理部制订的内科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及实施效果,对135例病人或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评定。其内容有:(1)疾病知识宣教;(2)饮食与锻炼;(3)检查有关注意事项;(4)环境与作息;(5)出院指导等方面。在评定中统计:掌握占95%,部分掌握di4%,未掌握占1%。结论:通过对135例慢阻肺病人实施相关知识健康教育,使病人在住院期间能积极配合完成疾病治疗全过程,减少护理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钟伟文 《海峡药学》2016,(11):104-105
目的 本文就慢阻肺稳定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8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依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综合疗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慢阻肺稳定方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半年后的急性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结论 慢阻肺稳定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其急性发作次数,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