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萍  范莉  田梅 《中国辐射卫生》2022,31(4):524-529
皮肤是人体受到电离辐射时最先接触的器官,因其基底细胞层及毛细血管对射线很敏感,所以放射性皮肤损伤十分常见,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常与表皮和真皮中的细胞改变和炎症有关,而皮肤的晚期损伤主要与辐射对血管影响有关。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出现红斑、干性脱屑、湿性脱屑、溃疡,严重程度与射线种类、剂量等相关。目前,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潜在发生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辐射损伤后还未建立治疗的金标准,已知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机制大致可分为3个途径:活性氧大量增加引发的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因子被转录激活后引发的炎症、骨髓源性细胞引起的免疫反应。本文综述了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机制的3大途径,为进一步研究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机制以及预防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新制定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及笔者的临床经验等解析了外照射急性及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为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及时处理及规范化诊治提供依据。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依据受照剂量的大小及临床表现分为Ⅰ、Ⅱ、Ⅲ、Ⅳ度,这四种程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临床经过既表现了损伤的量效关系,也体现了严重放射损伤的明显阶段性,早期通过皮肤损伤程度进行剂量估算有助于快速准确诊断、早期预测病变严重程度和决定治疗策略。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一方面是职业原因长期接触低剂量辐射所致,另一方面是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迁延形成,分度为Ⅰ、Ⅱ、Ⅲ度,仅为皮肤损伤程度分类,与所受辐射没有严格的量效关系,急性和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根据损伤程度治疗有所不同,局部保守治疗以及应用修复手段的外科治疗,并且都考虑了全身治疗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β射线引起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部位的远期临床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观察对象进行病历个案调查并定期进行相应的医学检查。结果急性期皮肤损伤程度是影响愈后的主要因素,Ⅲ度以上皮肤损伤部位均转变为慢性放射性皮炎,截至目前,损伤部位未见癌变病例。结论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转变为慢性放射性皮炎后,治疗效果差,疗效不明显,且长期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对慢性放射性皮炎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手术治疗李翠兰,金家美,马希叔,付惠先(青岛市第二人民医院,青岛266033)放射性皮肤损伤属难治性皮肤病。放射性皮炎到Ⅱ度以后即很难恢复,并逐渐向恶性转化。因此对Ⅱ度以上的放射性皮炎、放射性溃疡和放射性皮肤癌目前唯一的治疗方法是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人,治疗组给予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疗法。结果治疗组治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对放射性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应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人,治疗组给予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疗法。结果:治疗组治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对放射性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应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干一湿性疗法在肿瘤患者Ⅱ、Ⅲ度放射性皮肤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47例Ⅲ度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局部清洁、消毒待干后创面涂撒诺氟沙星胶囊粉(即湿性反应一干性疗法);40例Ⅱ度放射性皮肤损伤和局部干燥不再渗液或已结痂的Ⅲ度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采用25%硫酸镁创面湿敷(即干性反应一湿性疗法).结果Ⅲ度放射性皮肤损伤采用诺氟沙星粉外涂,受损局部收敛明显,痊愈时间短,无感染;Ⅱ度放射性皮肤损伤和局部干燥不再渗液或已结痂的Ⅲ度放射性皮肤损采用25%硫酸镁湿敷,放射区皮肤瘙痒、烧灼感及疼痛的症状即刻消失,湿敷30min,效果持续8~12h.结论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湿、干性反应采用干、湿性疗法,效果显著,疗效确切,无任何副作用,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方法.方法:对医院的63例乳腺癌术后的放疗患者采用放射性治疗,对放射性治疗造成的皮肤损伤进行分组治疗,实验组患者(33例)使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混合液湿敷加局部吹氧;对照组患者(30例)使用生理盐水对患者身上创面进行冲洗,之后再使用湿润烧伤药膏进行外敷,一直到放疗之后结束.结果:实验组患者放疗后皮肤损伤效果良好,实验组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两组实验可知,在使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混合液进行湿敷,以及再采用局部吹氧,是治疗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皮肤损伤在肿瘤放疗病人中极为常见。因其病理改变不同于一般的皮肤损伤,在治疗方面至今尚无有效药物,故一旦形成溃疡不易愈合,重者反复感染,久治不愈而形成顽固性溃疡。我们应用中药制剂玫芦皮疾宁局部外用,观察其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护作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一、材料方法  相似文献   

10.
颜志勇 《工企医刊》2013,26(1):19-20
目的观察奥克喷预防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 18例鼻咽癌放疗及30例乳腺癌术后行胸壁放疗的共计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4例。治疗组在开始放疗至放疗结束后2周内给予奥克喷保护照射野皮肤,对照组只做常规皮肤护理,不涂任何药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急性放射性皮炎Ⅰ、Ⅱ、Ⅲ级的发生率分别为为25%、33.3%、83%和58.3%、45.8%、16.7%;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出现在30Gy以前的分别为50%和79.2%。两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奥克喷能有效地降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程度,并且能推迟损伤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18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对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2 0年来诊治的 18例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者的临床特点 ;依据WS/T 188-1999X、γ射线和中子所致皮肤损伤的剂量估算规范对其局部损伤进行了剂量估算。结果  18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3 8~ 76岁 ,放射作业工龄 6~ 46a ,其中放射科医生 2人 ,骨科医生 16人 ,从接触射线到出现皮肤损伤的时间在 5~ 2 0a ,平均 14 3a。 18例中Ⅰ度损伤 1例 ,Ⅱ度损伤 5例 ,Ⅲ度损伤12例 ,Ⅲ度损伤者中有 3例发展为放射性皮肤癌。估算局部受照剂量 :Ⅱ度损伤者局部受照剂量为 64~ 83Gy ,Ⅲ度损伤者局部受照剂量为 10 3~ 2 0 4Gy。结论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有一定的潜伏期 ,损伤愈重 ,潜伏期愈短 ,并存在剂量 -效应关系。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中的慢性溃疡在癌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金因肽防治鼻咽癌放射治疗致皮肤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咽癌是我国及东南亚各国高发肿瘤,治疗首选放射治疗。90%以上鼻咽癌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虽然发生的时间和严重程度不同,但皮肤损伤将造成疼痛、出血、以及局部或全身感染,不仅给患者增加了身心痛苦与经济负担,且常因此被迫中断放疗,延长了治疗时间,不利于肿瘤的局部控制。2006年1月起,本科应用金因肽防治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现就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周丽文  邱锦燕 《现代医院》2012,12(6):111-112
目的探讨光子治疗仪联合泡沫敷料治疗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将47例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发生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患者按出现皮肤损伤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皮肤伤口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后予光子治疗仪照射15 min,用泡沫敷料覆盖;对照组用传统的方法,即皮肤伤口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后予吹氧15 min,再予呋喃西林纱块湿敷。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2.5%,显效率37.5%,无效率0%;对照组治愈率13%,显效率65.2%,无效率21.8%。结论光子治疗仪联合泡沫敷料治疗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放射治疗是目前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但照射部位放射性损伤时有发生,其中放射性皮肤损伤是由于电离辐射作用局部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物效应,损伤的深度与广度取决于剂量大小、强度、射线性质、照射部位、年龄、机体的机能状态、个体对射线反应的差异等因素。严重的皮肤损伤可以延缓治疗进程,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精神负担,甚至迫使放疗中断,影响放射治疗的顺利完成[1]。  相似文献   

15.
2例Ⅲ度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Ⅲ度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分析,了解和掌握电离辐射对皮肤的损伤状况。方法 按照GBZ106-2002《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对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根据例1、例2皮肤的受照剂量和临床分析,均诊断为Ⅲ度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结论 电离辐射对皮肤的损伤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水胶体敷料治疗放射性湿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军 《现代医院》2007,7(1):69-69
目的减轻放射性湿性皮炎所致损伤与疼痛,促进愈合。方法利用水胶体敷料对20例放射性湿性皮炎患者进行治疗与观察。结果20例患者受损局部皮肤于10~14天恢复正常弹性,未留疤痕。结论水胶体敷料治疗放射性湿性皮炎疗效确实,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比亚芬在预防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首次接受放射治疗的73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6例,观察组在放疗开始即应用比亚芬,对照组不予应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肤损伤,观察组放射性皮肤损伤Ⅲ级及以上发生率为8.10%(3/37),对照组为30.56%(11/36),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0Gy照射剂量之前,对照组出现放射性皮肤损伤24例,观察组出现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比亚芬可以有效预防鼻咽癌患者严重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不同剂量X射线诱发BALB/c小鼠放射性皮肤损伤情况进行研究,为建立基础医学中动物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剂量均一、安全性高的Rs2000系列生物学X射线辐照仪以40、50、60 Gy照射BALB/c小鼠下肢,对皮肤创面进行连续观察并对其评分,在辐照后32天取不同剂量组小鼠损伤皮肤作HE染色,比较损伤皮肤病理学变化。结果 BALB/c小鼠易感辐射,其皮肤损伤症状在照射后10天左右出现,50、60 Gy两组小鼠在32天后皮肤不再恶化,而低剂量组病程仍在发展。结论 BALB/c适合做放射损伤模型,且40 Gy更容易获得较佳的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亚芬联合金因肽预防和治疗皮肤放射性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需要接受放射治疗的13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7例,治疗组于第一次放疗后给予比亚芬预防性治疗,对治疗组中出现放射性皮炎者则予以金因肽局部外喷;对照组仅行常规皮肤护理,对出现放射性皮炎者行传统换药处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出现1、2、3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分别为:40.3%、53.7%、6.0%和17.9%、59.7%、22.4%;治疗组放射性皮炎在照射剂量达40Gy之前的发生率为38.8%(26/67),对照组为62.7%(42/67);治疗组放射性皮炎治愈时间为(7.3±2.15)d,对照组为(14.7±2.89)d。结论比亚芬联合金因肽能显著减少皮肤放射性损伤的发生,推迟放射性皮炎的发病时间,有效缩短放射性皮炎的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20.
对我院近20年来诊治的22例职业性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显示,22例均为男性,放射诊断医师2人,骨科医师20人,放射作业工龄6~46年,估算手部累积吸收剂量为39.1~233.7 Gy,确诊为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Ⅰ度1例,Ⅱ度6例,Ⅲ度15例,皮肤损伤Ⅲ度合并放射性皮肤癌5例。提示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有一定的潜伏期,存在剂量-效应关系。长期不愈的放射性溃疡或角质增生物是皮肤癌变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