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行PFNA内固定术的骨质疏松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术后治疗1个月,再根据Harris评分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 将69例Harris评分≥75分的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将17例Harris评分75分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AO分型、骨折稳定性、手术时机、术后患肢负重时间、是否用药物干预骨质疏松、骨折粉碎程度对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的影响较大(P 0.05)。经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手术时机、术后患肢负重时间、是否用药物干预骨质疏松、骨折粉碎程度均是影响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影响骨质疏松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的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之一,多见于老年及高龄患者。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行动不利等因素常在家自行摔倒致伤,伤者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等内科疾病。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保守牵引治疗因需长期卧床易并发坠积  相似文献   

3.
齐剑锋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61-162
目的:探讨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收治的145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等临床观察指标,经统计学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内固定方式在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的疗效无明显差异性,但是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最短,出血量最少,切口长度最小。可见,PFNA内固定方式更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Russell- Taylor短重建钉、PFNA治疗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Russell-Taylor短重建钉、PFNA治疗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统计骨折的分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上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手术后骨折愈合的比率和质量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ussell-Taylor短重建钉、PFNA均是治疗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后者更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比较采用DH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0月于本科室进行治疗的9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PFNA组)48例和B组(DHS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骨折愈合时间都低于B组,两组数据,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对比,疗效接近(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FNA比DHS更适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6.
张时文  李宣明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1):1691-1692
目的比较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3月至2008年9月采用PFNA和DHS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64例,其中PFNA组33例,DHS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Harris评分(优良率)均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8、t=25.83、χ2=3.94,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70,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较DHS固定更为牢靠,操作简捷,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能有效地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密固达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6例,按照治疗方法分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仅施行PFNA内固定,研究组应用PFNA联合密固达注射液,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肿胀消退时间、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密固达联合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理想,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DHS与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DHS与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84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动力髋螺钉(DHS)46例(DHS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38例(PFNA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时间12~18个月,两组病例均愈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S与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相同,临床应用可根据病情和医师经验选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PFNA与DHS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一组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为PFNA组),另一组应用滑动压髋螺钉内固定系统/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DHS组)。术后患者均随访8-24个月,比较两种术式的Harris评分、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PFNA组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3.3%,DHS组为80.0%,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DHS组,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PFNA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少、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等优点,Harris评分优良率优于DHS组。 PFNA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效果优于DHS,尤其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器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危险因素,识别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危人群,早干预,早治疗,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方法以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在石家庄居住、年龄45岁以上新诊断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实验组。共85例。在患者居住环境附近寻找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非骨折85人作为对照组,共170例。根据实验设计选取的指标进行随访。所得数据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数据显示低体重指数、骨质疏松、轻体力劳动为粗隆间骨折的危险因素( P <0.05),轻体力劳动、饮酒、骨质疏松、糖尿病与股骨粗隆间骨折呈正相关( P <0.05)。受过高等教育与股骨粗隆间骨折呈负相关( P <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有:低体重指数、骨质疏松、轻体力劳动、饮酒、糖尿病。  相似文献   

11.
王臣 《中国医药指南》2012,(29):567-56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5例60岁以上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2例接受PFNA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PF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人工髋关节置换组;PFNA组卧床并发症明显高于人工髋关节置换组;人工髋关节置换组的卧床时间明显短于PFNA组。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和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各有优缺点,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选择适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PFNA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6例60~91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分成PFNA内固定组和对照组,PFNA组24例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开放复位钉板内固定术。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PFNA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髋关节功能Hams评分则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PFNA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13.
陈文革 《江苏医药》2015,(6):682-684
目的:研究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 A )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PFNA治疗组(A组)和短重建髓内钉治疗组(B组)。随访1年,采用 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疗效,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痂出现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B组(P<0.05)。A组 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高于B组(90.0% vs .70.0%)(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0 vs .16.7%)(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2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DHS组和PFNA组各41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于DHS组,且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少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术后半年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95.1%(39/41)]高于DHS组[80.5%(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其临床疗效优于DHS,特别适用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其理想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两种不同的内固定治疗方式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近五年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并且使用了DHS或PFNA治疗方式,其中DHS组25例,PFNA组25例。对这些病例进行整合分析,搜集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特点。结果本次选出的50例符合要求的老年患者中,都进行随访调查研究。PFNA与DHS两种治疗方式比较来看,PFNA方式手术期间出血少、手术持续时间短,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PFNA治疗方式骨性愈合时间短,但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针对术后并发症方面,DHS方式出现2例髋内翻;PFNA无此并发症。结论 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与DHS相比较,从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来看,占据明显优势。PFNA固定术拥有伤口小、出血少、操作简易、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较为理想的一种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王兵 《首都医药》2014,(16):25-25
目的:分析PFNA与国产短重建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采用PFNA治疗的22例患者与国产短重建钉内固定治疗患者18例作术后疗效观察比较。结果 PFNA术后Harris功能评分好于产短重建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疗效确切,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7.
<正>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骨科常见的骨折,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目前,临床上常采取手术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加压螺钉内固定术(DHS)为最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1])。本研究旨在探讨PFNA内固定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负重活动时间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PFNA和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74~2008年12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7例,其中PnNA组32例.DHS组55例。从手术时间、出血量、临床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PFNA组术后优秀率明显高于DH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FNA是理想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下肢闭合骨折术前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the extremi-ty,DVT)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下肢闭合骨折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确诊并发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下肢骨折并发DVT的危险因素。结果下肢DVT包括髂外静脉血栓、股静脉血栓、腘静脉血栓、胫后静脉血栓、比目鱼肌静脉血栓。下肢骨折术前并发DVT形成情况:①患者年龄70岁以上23例;②骨折合并其他疾病11例,其中合并高血压2例,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3例,合并高血压和脑梗死2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4例;③多发骨折10例;④下肢骨折后7~14d发生DVT28例。结论 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梗死等疾病,下肢多发多段骨折。DVT多发生在下肢骨折后7~14d,尽早安排手术治疗比其他预防DVT措施在降低围术期肺栓塞风险中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钉道植骨强化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失败后的骨不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失败后的骨不连患者,行PFNA取出,并行钉道植骨强化DHS内固定、断端植骨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3~36个月,平均随访18.4个月,复查X线片提示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术后6~8个月内骨折愈合,按照Harris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良率达66.7%.结论 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失败后的骨不连患者,再次手术治疗时采用钉道植骨强化DHS内固定的方式,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