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革兰阴性菌质粒介导qmA耐药基因的发生率、分子遗传学背景及其阳性株的耐药谱。方法收集2004年4月-2006年4月对萘啶酸耐药的临床分离无重复株共629株,采用特异引物PCR结合测序进行qnrA阳性株的识别,表型确认试验结合PCR检测识别产ESBL或AmpC酶的qnrA阳性株,Kirby-Bauer法和Etest法进行qnrA阳性株的药敏检测,质粒接合转移及Southem杂交检测进行qmA基因的质粒定位,PCR策略克隆携带qnrA基因整合子基因结构并进行引物步移测序。结果qnrA阳性株的总检出率为1.9%(12/629)。菌种分布为肺炎克雷伯菌2.2%(3/138),阴沟肠杆菌17.1%(6/35),产气肠杆菌9.1%(1/11),枸橼酸杆菌属12.5%(1/8),沙门菌属14.3%(1/7)。qnrA基因定位在80~180kb大小质粒上的su/1型Ⅰ类整合子基因结构中。其中4株菌qnrA基因定位在整合子In37上,另外8株菌qnrA基因定位在一种新型的整合子InX上。所有qnrA阳性株均产ESBL,并具有可转移多重耐药的特征。结论广东地区喹诺酮抗菌药耐药株中存在着质粒介导的耐药机制,但发生率较低;其耐药基因qnrA的水平传播能力有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播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整合子介导的耐药机制在产AmpC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中的作用.方法5株产AmpC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自2002年1月-2004年5月间我院呼吸科住院的患者,采用E-test试验条进行药敏试验、电转化试验,筛选、分离耐药质粒.PCR扩增Ⅰ型整合子基因盒插入序列,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所有产酶菌株通过电转化试验可将头孢西丁耐药性传递给受体菌,5个产AmpC酶耐药质粒中,有4个检出整合酶序列,其中3个携带2种抗药性基因盒,包括氨基糖苷乙酰转移酶基因aacA4;氨基糖苷腺苷转移酶基因aadA5;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dfrA17;氯霉素外排蛋白编码基因cmL44.结论整合子介导的抗药性基因盒参与了产质粒AmpC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的形成,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邢台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感染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法检测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选取13种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检测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类型.结果 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从邢台人民医院分离出的125株非重复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菌株,耐药基因以blaCTX-M的阳性率最高,为92.0%,blaSHV和blaTEM次之,为82.9%和73.2%.所有菌株均携带1种或1种以上的耐药基因.结论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耐药基因以blaCTX-M、blaSHV和blaTEM为主.医院应加强对ESBLs的监测,降低ESBLs的感染率以及耐药基因的突变,提高治疗感染的效率,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本院临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菌的TEM、SHV、CTX-M基因型特征。方法:双纸片法确定产ESBLs的临床分离菌,提取质粒DNA,PCR法扩增ESBLs的TEM、SHV、CTX-M基因片段,对临床分离的12株肺炎克雷伯菌,17株大肠埃希氏菌和16株铜绿假单胞菌,共45株革兰阴性菌进行TEM、SHV、CTX-M基因分型研究。结果:本院临床分离出的45株产ESBLs临床分离菌的质粒中,有36株扩增出TEM基因片段,33株扩增出SHV基因片段,31株扩增出CTX-M基因片段,TEM、SHV、CTX-M基因片段的检出率分别为80%、74%和68%。结论:TEM、SHV、CTX-M已成为本院临床分离产ESBLs菌的主要耐药基因型,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临床耐药基因的监测,为临床用药和医院感染监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君君    张莹 《医学信息》2020,(2):129-131
目的 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分离的产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4~2018年某三甲医院临床分离的产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菌种鉴定、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药物的耐药率进行分析;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感染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8年临床分离的423株产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均来自下呼吸道标本,来源以呼吸内科为主,年龄>60岁、合并有支气管扩张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易引起产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2015~2018年产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逐年下降。结论 产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低于非产生物膜的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应选用可靠的药敏方法和合适的培养时间,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药敏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养殖业动物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阐明耐药机制,为控制畜牧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从7省市9家养殖场采集鸡和猪的肛门拭子样本,分离并鉴定其中的大肠埃希菌,PCR扩增筛选其中的质粒上的喹诺酮耐药基因qnrA、qnrB、qnrS、qnrC、qnrD和aac(6')-I 6-cr,并进行测序和药敏试验,通过接合试验以确定耐药基因的可转移性以及在喹诺酮耐药中的作用.结果 在818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38株qnr阳性菌株和75株aac阳性菌株,其中gyrA突变的有15株,parC突变的有13株.结论 养殖业动物分离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的耐药性较为普遍,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作为一个重要的机制参与其中,提示应加强食源性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黄杆菌临床分离多重耐药株产生 β 内酰胺酶的机制。方法 :质粒和染色体抽提以市售试剂盒进行 ;黄杆菌产 β 内酰胺酶用纸片法定性 ;质粒和染色体上 β 内酰胺酶基因的表达用PCR法 ;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和同源性比较。结果 :纸片法定性显示该菌产 β 内酰胺酶 ;经PCR和产物序列分析表明其染色体和质粒上均有 β 内酰胺酶PSE 1基因的表达。结论 :该多重耐药株对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由染色体和质粒共同介导的PSE 1基因所决定。烧伤创面黄杆菌产β-内酰胺酶机制的研究@夏培元$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药品临床研…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临床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baumannii,Ab)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现状并研究Ab中质粒及染色体介导的AmpCp.内酰胺酶基因的分布特点。方法:应用VITEK.2微生物分析系统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临床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采用PCR扩增方法对173株非重复AbblaMOX,blaCMY-2,blaDHA,blaACC,blaACT-1,blaFOX.blaADC六种耐药基因进行分析。结果:173株临床分离菌株对第一、三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磺胺类复合制剂及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超过70%;对喹诺酮类药物中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23.7%和89.0%;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为58.4%~85.5%;对氨曲南的耐药率为51.4%;对碳青霉烯类、第四代头孢菌素及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耐药率为8.7%~89.6%(其中耐药率最低的为头孢哌酮,舒巴坦)。173株Ab中携带blaADC基因的为154株f89.0%1,且产blaADC基因的菌株对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于不产blaADC基因的菌株,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扩增出blaMOX,blaCMY-2,blaDHA,blaACC,blaACT.1,blaFOX五种耐药基因。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治疗A6感染的推荐药物。产ADC型AmpCβ-内酰胺酶是A6菌株对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临床分离产头孢菌素酶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我院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检出率、耐药情况厦ampC基因型。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耐药阴沟肠杆菌15株;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NCCLS方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MIC值;PCR扩增检测ampC基因及序列测定。结果:15株菌中8株菌(53,3%)产AmpC酶,3株菌(20.0%)产ESBLs。产AmpC酶的菌株除对亚胺培南全敏感外,对其它抗菌药不同程度耐药。5株菌的ampC基因与阴沟肠杆菌ECLC074的ampC基因100%同源,3株菌与之99%同源.2株菌的AmpC酶发生了1个氨基酸残基的改变。结论:产AmpC酶是阴沟肠杆菌对口.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阴沟肠杆菌ECLC074 ampC基因是我院主要的阴沟肠杆菌ampC基因型。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常呈多重耐药,亚胺培南是治疗此类菌所致感染的最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大肠埃希菌是临床常见致病菌,也是院内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耐药性的变迁和多重耐药的出现,主要与耐药基因编码酶有关,其中以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AmpC酶最为重要。我们在最近一项关于大肠埃希菌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的研究中,发现1株大肠埃希菌(ZY163)同时携带2种新型ESBL和AmpC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我院同时产质粒介导AmpC酶和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其 β 内酰胺酶的基因型特征。方法  110株临床分离无重复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耐药株 ,采用酶提取物三维实验检测AmpC酶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表型筛选和确认实验检测ESBLs ;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生素对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s) ;等电聚焦实验测定 β 内酰胺酶等电点 (pIs) ;质粒接合实验定位耐药基因 ;PCR通用引物扩增AmpC酶与ESBLs基因及其序列测定以确定其基因亚型。结果 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菌株在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 7.7% (5 6 5 )、8.9% (4 4 5 )。该类产酶菌株产 2~ 3种pI5 .4~ 9.0 β 内酰胺酶 ,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头孢美唑和含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敏感性极低 ,但对亚胺培南均敏感。 9株质粒中均检出AmpC酶基因DHA 1亚型 ,其中 1株同时检出ACT 1亚型 ;ESBLs基因亚型分别为CTX M 14、CTX M 3、CTX M 9,各有 4、3、2株 ;有 3株还携带广谱酶TEM 1基因。结论 我院存在同时产质粒介导DHA 1、ACT 1型AmpC酶和CTX M型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流行株 ,药敏检测结果显示对大多数新型广谱 β 内酰胺类抗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特点,为临床治疗和ICU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使用商品诊断试剂做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药物敏感试验为微量肉汤稀释法;耐药性数据用LIS系统统计.结果 共分离216株多重耐药菌中,178株分离自痰标本,占82.73%,其次是尿标本占15.27%,其中G-杆菌190株,占87.96%,G+杆菌仅26株,占12.04%.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6.11%)、肺炎克雷伯菌(21.76%)、铜绿假单胞菌(18.06%).结论 分离的多重耐药菌主要来自痰标本,以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高,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院内感染预防及控制措施,降低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背景:生物材料植入人体后,往往会发生感染引起植入物松动、脱落甚至造成菌血症。以往研究未注重植入物相关感染中的细菌耐药性问题。目的:了解与植入物感染相关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征,为预防和更有效治疗该类感染提供策略。方法:以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为质控菌株,选取17种临床常用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计算耐药率,分析耐药特征。用表型确证试验筛选产AmpC酶和产ESBLs菌株,明确产酶率。抽提耐药质粒,以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检测耐药基因,分析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17种抗生素中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其次为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吡肟,大部分菌株对其他抗生素均有较高耐药率,且呈多重耐药。筛选出42株(61.8%)产ESBLs菌株和27株(39.7%)产AmpC酶菌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菌株有23株(33.8%)。产ESBLs菌株中以携带CTX-M型基因最为多见占66.7%,有19株(45.2%)同时携带两种以上基因,产AmpC酶中大多数是产DHA型,有5株(18.5%)同时携带两种基因。提示与植入物感染相关的大肠埃希菌菌株耐药水平高、耐药谱扩大,且多呈多重耐药,耐药基因复杂多样。建议使用敏感药物联合阿米卡星治疗该类感染。  相似文献   

14.
一株携带三种β内酰胺酶基因铜绿假单胞菌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Pa)耐药率不断增加,已经出现对三代头孢菌素和亚胺培南耐受的Pa菌,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我们从一例脑外伤合并严重肺部感染患者的气管分泌物中分离出1株多重耐药忍菌,并对其进行了12种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遗传标记基因(整合子qacE△1、转座子tnpU)、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aac(6′)-Ib基因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qnrA基因分布状况,为临床使用药物治疗感染和消毒灭菌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60株,采用PCR方法检测这些菌株中qacE△1、tnpU、aac(6′)-Ib和qnrA基因,MIC法药物敏感试验分析菌株的耐药性。结果 60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qacEΔ1基因检出率61.7%,tnpU基因检出率7.6%,aac(6′)-Ib检出率为11.7%,qnrA基因检出率3.3%。60株菌中有38株含1种或以上基因,其药敏敏感度最高的是亚胺培南、厄它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均为97.4%,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完全耐药。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与耐药基因传递机制整合子和转座子系统密切相关,分离株携带qacE△1、tnpU、aac(6′)-Ib和qnrA基因是细菌呈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提示临床应慎重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我院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分布以及与耐药谱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在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临床2010年3月至9月分离出69株非重复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采用PCR法检测16S rRNA 甲基化酶基因,并对阳性菌株进行ESBL基因及整合子基因分析,通过DNA直接测序确定.质粒接合试验和质粒消除试验确定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传播途径,利用ERIC-PCR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69株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中有rmtB阳性菌株20株(28.9%),其中2株同时携带有rmtB和armA.在20株产16SrRNA甲基化酶菌株中,均携带有CTX-M基因,测序显示14株CTX-M-14基因,6株CTX-M-15基因;14株携带有TEM-1基因;8株携带有SHV基因,测序显示5株SHV-12基因,3株SHV-11基因;3株携带有OXA-10基因;3株携带有VBE-1基因.另有12株携带有int1阳性,含有5种不同的耐药基因盒,分别携带drfA25、drfA1、drfA12、aadA1、aadA2、sat和blaVEB-1基因.ERIC-PCR法显示20株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分为5型,A型为优势流行克隆株.质粒接合和消除试验发现A型克隆株KP5和KP16 rmtB均位于一质粒上并通过接合传播.结论 本院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存在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的普遍流行,导致对多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高水平耐药.rmtB可通过水平基因传播和克隆传播的两种方式进行播散,并且存在同时产ESBLs、16S rRNA甲基化酶和Ⅰ类整合子的肺炎克雷伯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对本地区癌症患者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进行包括感染的细菌种类、感染的脏器、不同癌症类型感染状态及耐药情况、耐药基因作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指导本地区癌症患者抗感染治疗.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对耐药菌株进行耐药基因分析;对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鉴定、分类.归纳出临床标本革兰阴性杆菌检出谱、血液肿瘤及实体肿瘤患者各类感染的优势菌检出谱...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不同医院间肺炎克雷伯菌连续分离株质粒AmpC基因存在情况和耐药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连续分离株进行AmpC酶DHA和ACT-1基因检测和分析。结果PCR结果显示A院44株肺炎克雷伯菌中DHA基因阳性4株(9.1%);B院25株肺炎克雷伯菌中DHA基因阳性8株(32.0%),ACT-1基因二家均为阴性,二家医院DHA基因检出率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质粒型AmpC酶基因可通过转化、接合等方式转移给其他同种或不同种菌,易于传播。二家医院DHA基因检出率有明显差别,并均己有流行的迹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汕头地区ICU和非ICU医院感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的基因型特征。方法收集汕头地区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这些菌株的耐药性和基因型进行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法对多重耐药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电泳结果用BionumericsV4.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分离到132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45株分离自ICU,87株来自非ICU病房。132株菌株中,有46株多重耐药菌(耐三种抗菌素或以上)。对46株多重耐药菌(25株来自ICU,21株来自非ICU病房)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来自ICU病房的25株菌株具有较高程度的同源性,而来自非ICU病房的菌株则具有明显的基因多态性。结论交叉感染是ICU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肺炎克雷伯菌KF3质粒DNA全序列测定,从基因组水平研究质粒DNA的结构、功能基因和与宿主菌耐药相关性.方法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构建质粒DNA文库并测序.采用Phred/Phrap/Consed软件包进行序列拼接,Glimmer软件预测开放阅读框架(ORF)及功能分析.结果 构建包含3个质粒DNA的pUC18文库和Fosmid文库,测序获得3个质粒全序列.功能注释分析发现3个质粒均为可接合转移质粒,编码大量耐药相关基因.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KF3的3个质粒都是可接合转移质粒,将耐药基因在细菌间进行水平转移,造成了耐药菌的播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