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P-IgM)在支原体肺炎患儿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12~2020-12本院100例肺炎患儿,其中细菌性肺炎组2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组80例,另选取同期常规体检的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好转情况,分为有效组60例和无效组20例,比较3组血清CRP、PCT、MP-IgM水平,患儿血清CRP、PCT、MP-IgM含量ROC曲线和单一及联合检测诊断效能,患儿血清CRP、PCT、MP-IgM浓度检测结果。结果:细菌性肺炎组和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血清CRP、PCT、MP-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细菌性肺炎组血清CRP、PCT高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细菌性肺炎组血清MP-IgM水平低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P<0.05),血清CRP、PCT、MP-IgM联合检测特异度、敏感度高于单一检测,无效组和有效组急性期血清CRP、PCT、MP-IgM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无效组急性期血清CRP、PCT、MP-IgM浓度高于有效组(P<0.05),患儿急性期血清CRP、PCT、...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RMPP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2018年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430例,其中RMPP患儿106例(RMPP组),非RMPP患儿324例(NRMPP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06例(NC组)作为对照组。分析三组儿童的临床资料及T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绝对计数、HMGB1、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等生化指标的差异性;利用ROC评估RMPP的预测指标。结果:与NRMPP组和NC组相比,RMPP组患儿的CD3+、CD3+CD4+、CD4+/CD8+、CD3-CD19+、CD19+CD23+、CD3-CD(16+56+)绝对值均下降,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HMGB1、CRP及PCT水平均升高(P均<0.05)。ROC分析显示,CD3+CD4+、CD19+CD23+、HMGB1、CRP及PCT水平可预测RMPP,其AUC(95% CI)分别为0.887(0.857,0.917)、0.827(0.788,0.865)、0.907(0.863,0.951)、0.844(0.789,0.898)、0.788(0.727,0.849),敏感性分别为87%、82%、89%、85%、79%,特异性分别为78%、74%、81%、76%、72%。结论:RMPP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HMGB1水平升高,提示免疫系统的紊乱机制参与了RMPP的发病过程,故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HMGB1水平可作为RMPP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饶鸣皋 《安徽医药》2014,(9):1710-1712
目的探究血清炎性因子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将该院收治的4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按照临床特征分为RMPP组19例与普通MPP组21例,同时选取21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清炎性因子进行检测并对比,比较RMPP组与普通MPP组入院时与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三组的血清炎性因子IL-4、IL-5、IL-10、IFN-γ等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RMPP组的IL-4、IL-10显著高于普通MPP组;RMPP组治疗后的IL-10显著低于入院时。结论RMPP病情的发生及发展与IL-4、IL-5、IL-10、IFN-γ等变化有关,IL-4、IL-10等可作为判别RMPP的指标,而IL-10可作为评估RMPP的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汤明  莫艳霞 《河北医药》2016,(6):862-864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小儿支原体肺炎( MP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 MPP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00例正常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2组CRP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2组血清G-CSF、sIL-2R水平。结果 MPP组患儿血清CRP、G-CSF、sIL-2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与治疗第1天相比,MPP组患儿治疗第4天、7天血清CRP、sTREM-1、TNF-α水平显著下降,( P <0.05)。存活组患儿血清CRP、G-CSF、sIL-2R水平低于死亡组( P <0.05)。经ROC曲线显示,CRP、G-CSF、sIL-2R在MPP中诊断灵敏性依次为78.5%、85.5%、92.3%,特异性依从性为76.3%、90.2%、89.2%。结论血清CRP、G-CSF、sIL-2R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小儿支原体肺炎病情进展及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胸腔积液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比较60例恶性胸腔积液、4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和35例类肺炎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胸腔积液、血清CRP水平,分析胸腔积液CRP与血清CRP水平之间、胸腔积液CRP与癌胚抗原(CEA)水平之间、血清CRP与CEA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胸腔积液和血清CRP水平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恶性组胸腔积液及血清CRP水平均低于结核组和类肺炎性组;胸腔积液CRP水平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r=0.537,P〈0.001);胸腔积液CRP水平与胸腔积液CEA水平呈负相关(r=-0.511,P〈0.001);血清CRP水平与血清CEA水平呈负相关(r=-0.332,P〈0.001)。胸腔积液CRP〈20mg/L和血清CRP〈10mg/L对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分别为68.3%、93.3%,特异度分别为93.8%、92.6%;胸腔积液CRP〈20mg/L且血清CRP〈10mg/L对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为61.7%,特异度为97.5%。结论联合检测胸腔积液及血清CRP水平可作为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应用于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10~2019-10我院疑似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6例,均行MSCT、X线检查,比较二者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结果、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影像学特征。结果:96例疑似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确诊为阳性43例,阴性53例;MSCT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真阳性37例,真阴性46例;X线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真阳性29例,真阴性40例;MSCT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灵敏度86.05%、准确率86.46%高于X线诊断67.44%、71.88%(P<0.05);MSCT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特异度为86.79%,X线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特异度为75.4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能提高灵敏度、准确度,且影像学特征明显,有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邓英琴 《贵州医药》2016,(8):833-83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变化在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期间因呼吸道感染入院的103例患儿根据感染类型分为两组:细菌感染组56例;病毒感染组47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80名,检测分析各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差异,计算三种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探究其在儿科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并在治疗后观察三者变化对疾病进行监控。结果通过检测患儿血液 CRP、PCT 及 WBC 水平发现细菌感染组患儿 CRP、PCT 含量及WBC 数量均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及正常组(P <0.05)。通过计算三项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发现, PCT 约登指数0.84相较于其它两项更高更稳定。细菌感染组抗生素治疗一周后 CRP、PCT 及 WBC 水平显著降低。结论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变化在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相关实验室检验结果,与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进行对比分析,为早期识别RMPP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125例MPP患儿,分为难治组(RMPP)和普通组(MPP),采集LDH、CK-MB、PCT、ESR、CRP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难治组与普通组患儿在LDH、CK-MB、PCT、CRP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MPP患儿出现LDH、CK-MB、PCT、CRP当中任一指标明显升高或多项指标明显升高则可提示RMPP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凌萍  陈建丽  周茉  唐熔  谭莉 《贵州医药》2016,(8):810-81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儿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近期收治的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患儿及正常对照组(非脓毒血症组)各30例,入院第1、3、7天抽取外周血检测肝肾功能、心肌酶、WBC 计数、PCT 及 CRP 值。结果严重脓毒症组 PCT 高于脓毒症组(P <0.05),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组PCT 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经积极抗感染治疗1周左右,脓毒症组及严重脓毒症组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好转,体温正常,血清 PCT 水平逐步下降,血 CRP 有慢于 PCT 趋势。CRP 和 PCT 的灵敏度一样,为70%;PCT 的特异度为76.7%,高于 CRP 的63.3%。结论降钙素原水平在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时明显增高,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PCT 的特异度高于 CR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β在不同肺炎患儿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上海市某儿童专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性肺炎患儿50例为支原体组,肺炎链球菌性肺炎患儿42例为细菌组,支气管异物患儿20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三组血清与BALF中IL-6、IL-8、IL-1β含量。同时采集和检测三组血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比值。结果:细菌性肺炎患儿白细胞数、CRP、PCT较支原体肺炎组和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组和细菌组中性细胞计数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IL-6较支原体肺炎组和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原体组和细菌组血清IL-8、IL-1β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组BALF中IL-8、IL-1β水平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组和对照组(P<0.01);支原体组和细菌组BALF中IL-6水平均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CRP、PCT和血清IL-6升高可帮助诊断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BALF中IL-8和IL-1β水平明显升高,IL-8和IL-1β可能参与了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发展,在疾病加重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志强 《江西医药》2022,(12):2196-2197+2200
目的 探讨肺炎不同感染病原体类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特点及与小儿肺炎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医院收治的150例肺炎患儿,按不同病原体感染分为三组:细菌组、支原体组及病毒组,分别为38、66、46例,并按入院时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重度组,分别为105、45例;比较不同组别患儿外周血WBC、CRP、PCT水平。结果 细菌组血清WBC、CRP、PCT阳性率高于支原体组、病毒组;支原体组血清CRP阳性率高于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血清WBC、CRP、PCT水平高于支原体组、病毒组;支原体组血清CRP水平高于病毒组(P<0.05)。重度组WBC、CRP、PCT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检测外周血WBC、CRP、PCT水平,有助于评估肺炎患儿是否为细菌性感染,并能预测患儿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确诊的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支原体组)、6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细菌组)作为研究对象,60例年龄、性别基本一致的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检测并比较3组血清PCT、CRP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细菌组患儿血清PCT、CRP水平显著高于支原体组、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组血清PCT、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取血清PCT值为0.32 ng/ml时,PCT鉴别诊断支原体、细菌性肺炎的灵敏度为72.06%、特异性为77.29%、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23;取血清CRP值为21.98 mg/L时,CRP鉴别诊断支原体、细菌性肺炎的灵敏度为67.97%、特异性为74.20%、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95;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的血清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检测能够对临床鉴别诊断支原体肺炎和细菌型肺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同时可以判断肺炎支原体患儿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RP水平与小儿肺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418例小儿肺炎患者与120例健康儿童血清PCT和CRP含量.结果 肺炎组血清PCT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F=24.13、8.73,均P<0.05);细菌性肺炎组血清PCT和CRP水平高于病毒性肺炎组(t=23.58、38.77,均P<0.05),支原体性肺炎组CRP水平高于病毒性肺炎组(t=38.37,P<0.05),病毒性与支原体肺炎组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80,P>0.05),且血清PCT和CRP水平随着肺炎的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高.结论 血清PCT和CRP测定可作为小儿肺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常规指标,且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其水平变化有助于肺炎严重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李福生 《河北医药》2014,(14):2120-2122
目的探讨C-反应(CRP)蛋白与肺炎支原体联合检测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支原体肺炎患者(A组)67例以及细菌性肺炎患者(B组)65例分别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血清中CRP的含量,并与60例正常儿童(对照纽)进行对比。结果入院前与对照纽相比,A组及B组CRP含量以及阳性率显著较高(P<0.05),且B组患者显著高于A组患者(P<0.05)。治疗1周后,A组及B组CRP水平及阳性率较入院下降明显(P<0.05)。A组及B组患者治疗前血常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CR扩增法测定3组治疗后血清中IFN-r、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及细菌性肺炎儿童血常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肺炎支原体患儿CRP较正常儿童高,但没有细菌性肺炎患儿高,因此临床上可将CPR作为评价细菌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支气管镜下灌洗次数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30日至2019年5月30日于我院接受支气管镜下灌洗的125例RMP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支气管镜下灌洗次数将患儿分为单次灌洗组(85例)和多次灌洗组(40例),记录两组患儿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比较两组患儿临床及生化资料,分析RMPP灌洗次数的影响因素。结果:多次灌洗组患儿使用糖皮质激素比例低于单次灌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灌洗组患儿热程≥7 d、病程≥7 d、存在胸腔积液、支气管阻塞、黏膜糜烂比例及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中性粒细胞比值(N)水平均高于单次灌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灌洗前1周使用糖皮质激素是灌洗次数的保护因素,而热程≥7 d、CRP≥44 mg/L、LDH≥480 U/L、黏膜糜烂、支气管阻塞是灌洗次数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RMPP支气管镜下多次灌洗的影响因素较多,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RMPP支气管镜下灌洗次数的保护因素,可减少支气管镜下灌洗次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体检中心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hs-CRP、改良快速偶氮偶联法检测NAP、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能。结果:观察组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hs-CRP、NA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急性期患儿上述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P<0.05)。在诊断支原体肺炎效能方面,NAP<hs-CRP<二者联合(P<0.05)。结论:血清hs-CRP、NAP水平变化与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可作为一种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血清降钙素原,血清补体C3、C4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0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难治组,30例一般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一般组,3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为对照组。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包括难治组及一般组)与对照组,难治组与一般组间分别进行血清乳酸脱氢酶,血清降钙素原,血清补体C3、C4监测,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包括难治组及一般组)患儿急性期血清乳酸脱氢酶,血清降钙素原及血清补体C3、C4较对照组均有升高,其中难治组较一般组明显变化(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监测急性期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血清降钙素原,血清补体C3、C4对指导临床诊断,及早发现难治性病例,早期治疗,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肺部影像学检查分成大叶性肺炎组46例和支气管肺炎组48例,选取健康志愿者50例儿童为对照组,收集三组对象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大叶性肺炎组患儿和支气管肺炎组患儿入院当日的PCT、CRP水平和PCT、CRP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健康儿童,P <0.05;两组肺炎患儿的PCT、CRP阳性率对比差异不明显,血清PCT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P> 0.05;而大叶性肺炎组患儿入院当日的CRP水平明显高于支气管肺炎组,P <0.05;经对症支持治疗后,两组肺炎患儿的PCT、CRP水平以及阳性率明显下降,P <0.05,但组间差异不明显,P> 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伴有PCT和CRP水平的异常升高,诊疗中加强对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监测有助于早期诊断、预测预后,调整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李轶 《江西医药》2014,(12):1563-156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的检测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对61例疑似感染的患儿,按出院诊断分为A组细菌感染组和B组非细菌感染组,比较两组血清PCT、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及对细菌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A(细菌感染组)组患儿PCT阳性率为83.87%(26/31),B组患儿PCT阳性率为6.67%(2/30), A组患儿PCT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组患儿PCT阳性率83.87%(26/31),A组患儿CRP阳性率58.06%(18/31),A组患儿WBC阳性率51.6%(16/31),PCT对于儿科细菌性感染检测灵敏度高于CRP和WBC(P〈0.01)。结论血清PCT可作为诊断小儿细菌性感染的重要参考指标,其灵敏度优于血清CRP和WBC。  相似文献   

20.
戴红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3351-3353
目的:探讨4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IgG、IgM的水平及对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45例临床确诊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特点,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gG、IgM水平并与45例普通肺炎患儿血清水平比较,分析其早期诊断和意义。结果:小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后的临床表现复杂,检测血清IgG、IgM对判断支原体感染有一定的意义。结论:检测血清IgG、IgM对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