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国敏边伟帅甄洁陈炜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2,(12):1990-1995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D-二聚体(D-dimer,D-D)、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评分)对评估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346例脓毒症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按28d预后将脓毒症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PCT、D-二聚体及SOFA评分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影响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血清铁蛋白、PCT、D-二聚体和SOFA评分的组合,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对评估脓毒症患者入院后28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1)死亡组的血清铁蛋白、PCT、D-二聚体和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PCT、D-二聚体和SOFA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者28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血... 相似文献
2.
黄子初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7,24(1)
目的 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与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imer)含量,探讨其在CH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CHD患者125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4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同期体检健康人群(对照组)45例.平行检测各组及CHD组中不同分支病变病人血清sd LDL-C、Hcy、D-dimer含量.结果 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血清sd LDL-C、Hcy、D-dimer含量依次增高,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HD患者血清sd LDL-C、Hcy、D-dimer含量呈正相关(r=0.647,0.542,0.736,P均<0.01).CHD患者冠状动脉3支病变与2支病变组血清sdLDL-C、Hcy、D-dimer含量均高于1支病变组(P均<0.01).血清sd LDL-C、Hcy、D-dimer含量与CHD患者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r=0.547,0.631,0.482,P均<0.01).结论 对CHD患者行血清sd LDL-C、Hcy、D-dimer含量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临床分型及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78名对照组健康人和173例AIS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 AIS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小面积梗死组、中等面积梗死组和大面积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且D-二聚体含量与脑梗死灶面积呈正相关(r =0.926,P<0.05).结论 AIS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且随梗死面积的增大呈上升趋势.血浆D-二聚体对AIS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在烟雾病患者中检测的临床价值及与烟雾病发病机制中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250例烟雾病患者的年龄分布及临床症状,对确诊烟雾病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收集烟雾病患者血清样本术前250份,术后250份,所有患者根据MRA影像结果分为6期,Ⅰ、Ⅱ、Ⅲ期为烟雾病发展早期,Ⅳ、Ⅴ、Ⅵ期为烟雾病发展晚期,正常对照组250例,测定所有入组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结果 烟雾病患者250例中,缺血型201例,占80.40% (201/250);出血型45例,占18.00% (45/250);混合型4例,占1.60%(4/250).烟雾病术前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01,烟雾病术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烟雾病患者术前组和术后组Hcy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术前高Hcy血症患者89例,占35.60%.其中32例以出血为首发症状的病例均无再出血,166例以缺血为首发症状的病例中145例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21例无明显变化.术后高HCY血症患者87例,占34.80%.结论 本研究提示血清Hcy可能参与了烟雾病血管损伤的发病过程,对烟雾病患者常规监测Hcy水平并与影像学技术结合,可作为烟雾病高危患者临床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0例为实验组,正常孕20~34周孕妇2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值差异及血浆D-二聚体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浆D-二聚体呈正相关(r=0.452,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病情变化及凝血系统状态变化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回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THCY)检测的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173例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患者和31名正常人血清THCY水平与其Folate,VB12,Glu,CH,Tg,ApoA,ApoB,HDL-CH,LDL-CH水平及所患疾病的关系。结果表明,血清THCY与Folate,VB12浓度呈负相关,与Glu,CH,Tg,ApoA,ApoB,HDL-CH,LDL-CH无明显的相关性。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及糖尿病患者的血清THCY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THCY是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危险因子。Folate,VB12补充疗法可降低血清THCY,可能成为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患者高血THCY血症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28例低骨量和骨质疏松患者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并与72名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对低骨量和骨质疏松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128例低骨量和骨质疏松患者血清同型半胱升高者117例,异常检出率达91.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骨质疏松的诊断具有临床意义,可以作为骨质疏松检测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和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e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和D-二聚体(DD)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检测160例冠心病患者血清tHey、hsCRP、LP(a)和血浆DD的浓度,另外选择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tHey、hsCRP、LP(a)和血浆DD的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监测血清tHey、hsCRP、LP(a)和血浆DD的浓度变化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及动态监测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血浆D-二聚体、FDP和尿ALB/Cr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13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EDN组,另选取5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T2DM组,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三组受试者血浆D-二聚体、FDP的水平和尿ALB/C...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3例住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组),应用颗粒增强型免疫浊度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与10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比较。通过绘制ROC曲线确定D-二聚体最佳临界值,并计算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卒中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1.97±0.13mg/L)明显高于对照组(0.34±0.0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二聚体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佳临界值为1.53mg/L,此时的敏感度为83.26%,特异度为66.32%。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血清胱抑素C(Cys C)、D-二聚体与低密度脂蛋白(LDL)联合检测在卵巢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240例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80例卵巢癌(卵巢癌组)和160例卵巢良性肿瘤(良性肿瘤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ys C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D-二聚体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LDL水平。比较三组血清Cys C、D-二聚体及LDL水平,并评价这三种指标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血清Cys C、D-二聚体及LDL水平比较:卵巢癌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良性肿瘤组血清Cys C、D-二聚体及LD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血清Cys C、D-二聚体与LDL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65.00%、71.25%、68.75%、93.75%,均高于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P <0.05);卵巢癌组内比较,Cys C、D-二聚体与LDL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三者的单独检测(P<0.05)。Cys C、D-二聚体与LDL三者联合检测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3.75%、88.75%,均较单独检测高(P <0.05);而三者单独检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 C、D-二聚体与LDL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分析D-二聚体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9月间确诊与治疗的4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与35例健康体检者的D-二聚体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学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初次确诊时D-二聚体的平均水平(3.38±1.17μg/mL)显著性高于35例健康体检患者(0.22±0.07μg/mL),二者之间D-二聚体的平均水平差异有着统计学意义.对于病情缓解者,D-二聚体的平均水平为0.82±0.31μg/mL,高于健康体检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于疾病初次确诊时刻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病情复发患者,D-二聚体的平均水平为2.69±1.27μg/mL,高于健康体检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于疾病初次确诊时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D-二聚体辅助性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930,检测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分别为0.94与0.80.结论 检测D-二聚体不仅对于APL的确诊有着重要的价值,其动态性检测对于APL预后复发有着极强的警示作用,临床应将D-二聚体检测纳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评价指标体系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INNOVANCE试验检测D-二聚体(D-Dimer)的临床效能。方法85份枸橼酸钠抗凝血标本采血后2h内分别采用INNOVANCE试验和VIDAS试验进行D一二聚体测定。结果85份标本通过INNOVANCE试验和VIDAS试验检测D-二聚体的结果分别为(1716.2±183.18)ug/L FEU、(1754.51±209.03)ug/L FEU,经配对t检验r=0.93,P>0.05。结论INNOVANCE试验和VIDAS试验检测D-二聚体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差别无显著性,可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彭焦武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1,28(6):1007-1011
目的 探讨血清D-二聚体(D-dimer)、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联合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心肌损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心肌损害患儿10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制定心脏功能分级(NYHA)分为I级(28例)、II级(26例)、I... 相似文献
17.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是冠状动脉、脑动脉、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1,2]. 相似文献
18.
D-二聚体的检测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乾虎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0,7(1):32-35
凝血过程中,凝血酶水解纤维蛋白原,成为纤维蛋白肽A、纤维蛋白肽B和纤维蛋白单体等物质,在因子XⅢ作用下,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转变为纤维蛋白,血液凝固.经过交联后的纤维蛋白不再溶解,而纤溶酶可使交联的纤维蛋白降解,生成许多碎片,其中最简单的产物之一是D-二聚体(D-dimer,DD),它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证实体内存在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指标之一[1].本文就DD的检测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D-二聚体与淋巴细胞的比值(DLR)对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预测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包头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40例初诊双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选择同期我院体检者41例,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Kaplan-Meier(K-M)曲线,分析DLR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诊断和预测预后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血液中DLR水平和D-二聚体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ROC曲线研究表明DLR检测的灵敏度为0.625,特异性为0.707,曲线下面积0.666。此外,Kaplan-Meier(K-M)曲线显示,高、低DLR组在D-二聚体(P<0.01)、淋巴细胞计数(P<0.05)、CEA(P<0.01)、AFP(P<0.01)以及CA125(P<0.0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LR可作为淋巴肿瘤患者的预测因子,同时,DLR可以作为淋巴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TM、PIC、D-二聚体在诊断骨外伤术后患者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分析.方法 选择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2月1日我院收治的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骨折内固定手术.术后4~5d进行彩色多普勒结合静脉造影检查,诊断出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术后未出现静脉血栓形成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D-二聚体.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的TM(9.12 ±2.09 IU/mL)、PIC(1.21 ±0.71 μg/mL)和D-二聚体(5.37±2.14 ng/mL)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M(7.21±1.68IU/mL)、PIC(0.92 ±0.24 μg/mL)和D-二聚体(2.34 ±0.66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TM、PIC均与术后血栓的形成具有相关性(P均<0.05);三者联合诊断对静脉血栓诊断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03,诊断灵敏度为87.31%,特异性也高达85.05%.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87.31%高于TM、PIC和D-二聚体单一检测(22.96%、35.85%、49.79%) (P <0.05);三者联合检测的准确度86.39%高于TM、PIC和D-二聚体单一检测(49.38%、58.38%、72.27%) (P <0.05).结论 检测骨外伤患者术后TM、PIC、D-二聚体指标含量的变化,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静脉血栓形成,对预警静脉血栓形成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