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强化剂量与标准剂量霉酚酸类药物用于成年肾移植受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 trials.gov、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20年3月,收集霉酚酸类药物[吗替麦考酚酯(MMF)、麦考酚钠肠溶片(EC-MPS)]强化剂量对比标准剂量用于成年肾移植受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队列研究;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Cochrane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第5版)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RCT进行质量评价,采用NOS量表对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其中6项为RCT、2项为队列研究,共16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强化剂量组患者经活检证实的急性排斥反应(BPAR)发生率[RR=0.65,95%CI(0.48,0.89),P=0.007]、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发生率[RR=0.39,95%CI(0.17,0.91),P=0.0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按药物进行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MMF强化剂量组[RR=0.72,95%CI(0.53,0.99),P=0.04]、EC-MPS强化剂量组[RR=0.19,95%CI(0.04,0.81),P=0.03]患者的BPAR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标准剂量组;MMF强化剂量组[RR=0.16,95%CI(0.02,1.33),P=0.09]、EC-MPS强化剂量组[RR=0.51,95%CI(0.20,1.30),P=0.16]患者的CMV感染发生率与标准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排斥反应、治疗失败、移植物丢失、终止治疗、病死、总体不良事件、感染(总体)、BK病毒感染、尿路感染、血液系统不良事件(总体)、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胃肠道不良事件(总体)、恶心、呕吐、腹泻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排斥反应、CMV感染、白细胞减少发生率的结果稳定性一般。结论:早期强化剂量霉酚酸类药物用于成年肾移植受者的有效性、安全性与标准剂量总体相当,虽然强化剂量可降低BPAR及CMV感染的发生风险,但结合敏感性分析结果,建议应谨慎解读排斥反应、CMV感染、白细胞减少发生率等结果。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探究肾移植受者ABCC2 1249G>A基因多态性是否与吗替麦考酚酯(MMF)所致相关不良反应有关。方法:对236例患者按不良反应类型分为骨髓抑制组、胃肠道反应组、感染组和对照组,并对患者的肾源、年龄、性别、身高、质量、BMI值、透析时间、移植年月等临床资料以及患者移植术后3,6,12,24,36个月时的MMF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高效液相 荧光检测器法测定肾移植受者的霉酚酸(MPA)血药浓度;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236例患者的ABCC2 1249G>A位点多态性。结果:36例骨髓抑制,15例胃肠道反应,26例感染。ABCC2 1249G>A基因突变频率为12.08%,术后12月时GG基因型组的谷浓度显著高于GA基因型组(P<0.05),GG基因型组与GA基因型组在BMI值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用药时间、术后3月的MMF谷浓度是肾移植术后发生MMF所致骨髓抑制毒性的危险因素。结论:ABCC2 1249G>A位点的多态性与肾移植术后MMF所致相关不良反应无关。  相似文献   

3.
我院2000~2004年器官移植中免疫抑制剂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院器官移植中免疫抑制剂药物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对我院2000-2004年器官移植中免疫抑制剂消耗品种和金额进行归类统计,并结合文献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我院该类药物用药总金额保持逐年上升,器官移植患者应用的免疫抑制剂的年度用药金额与之走势相似;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剂(环孢素A、他克莫司)、DNA或RNA合成抑制剂(硫唑嘌呤、霉酚酸酯等)类药物应用最多;临床应用以合资和进口品种为主,国产品种相对较少。结论:该类药物费用增加很快,我院免疫抑制剂用药结构基本合理,消耗品种较为稳定,能够保障患者需要。  相似文献   

4.
吗替麦考酚酯(商品名:骁悉,MMF)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是霉酚酸(MPA)的2-乙基酯类衍生物,在体内脱酯化后形成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代谢产物MPA,MPA能特异性地抑制淋巴细胞嘌呤从头合成途径中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酸(IMPDH)的活性,因而具有强大的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适用于预防器官移植的急性排异反应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1]。  相似文献   

5.
麦考酚酸酯(mycophenolic mofetil,MMF,霉酚酸酯,吗替麦考酚酯)是青霉属真菌产生的霉酚酸(MPA)半合成物,是一种新型抗嘌呤代谢的免疫抑制剂,瑞士罗氏公司生产的该药品商品名为骁悉。麦考酚酸酯通过选择性的抑制T、B淋巴细胞的次黄嘌呤单磷酸脱氢酶,阻止细胞的DNA和RNA的生物合成。抑制了T、B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从而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麦考酚酸酯1995年在美同上市,1996年在欧洲上市,1997年在我国上市。现广泛用于防治各类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6.
强力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的出现 ,已使人类器官移植中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降低 ,从而使器官移植成为多种疾病的标准疗法。但慢性的同种异体器官排斥 (CAOR)仍为临床上一个严重问题。有证据表明 ,血脂增高的受者更易于发生CAOR。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 (或他汀类药物 )是当前主要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 ,但最近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 ,普伐他汀与环孢素及泼尼松伍用使肾移植物受者存活期延长。在大鼠肝移植模型中还观察到普伐他汀与常规免疫抑制疗法相结合 ,也使动物存活率改善。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他汀类药物除能降低…  相似文献   

7.
任斌  元刚  傅晓华 《今日药学》2011,(10):627-629
目的 研究肾移植受者的霉酚酸(MPA)药代动力学.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19名肾移植受者术后多剂量口服霉酚酸酯(MMF)后的MPA血药浓度,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计算多剂量口服达稳态的MPA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MPA达峰时间Tmas为1.0h,峰浓度Cmas为8.3 μg/ml,谷浓度Cin为2.6 μg/m...  相似文献   

8.
咪唑立宾防治肾移植急性排斥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咪唑立宾(mizoribine,MZR)在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56例肾移植受者术后服用MZR作为观察组。56例肾移植受者术后服用霉酚酸酯 (MMF)作为对照组。两组同时合用环孢素(CsA)和强的松(Pred),组成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术后随访观察 12个月。结果 观察组肾移植术后 6个月急性排斥发生率 20%, 1年内人 /肾存活率 93%。发生肝不良反应 2例 ( 3. 57% ),肾不良反应 1例(1. 78% ),消化道症状 11例(20% ),骨髓抑制 5例 (8. 92% )。对照组排斥发生率 24%,人 /肾存活率 91%。结论 咪唑立宾近期疗效稳定,确切可靠,且不良反应小,具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及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尽管器官移植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移植排异反应仍然是一个主要问题。临床上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也主要依赖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但目前使用的免疫抑制剂仍没有达到高效和安全的要求。霉酚酸酯是新一代的抗排斥药物,对淋巴细胞有高度的选择作用,它通过减少免疫活性淋巴细胞来抑制排异反应,  相似文献   

10.
环孢素(cyclosporine,CsA)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器官移植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抑制药,该药安全范围窄,个体差异大,需要监测其血浓度。CsA主要不良反应之一为牙龈增生,国外文献报道肾移植受者牙龈增生的发生率为21%~35%,临床常用甲硝唑治疗。本文探讨甲硝唑对肾移植受者CsA血浓度的影响,为临床安全、有效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患者口服吗替麦考酚酯胶囊(MMF)和麦考酚钠肠溶片(EC-MPS)的药动学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6例肾移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MF组(n=13)和EC-MPS组(n=13),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天给予MMF(750 mg q12 h)或EC-MPS(720 mg q12 h)、他克莫司、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于术后第7天的早上服药前及服药后0.5,1,1.5,2,3,4,6,8,10,12 h采集静脉血样3 mL,采用UPLC-UV分析方法测定霉酚酸(MPA)血浆浓度。以 DAS 2.0药动学软件进行药动学分析,所有与剂量相关的两组药动学参数分别进行了剂量校正(Cmax/D,C0/D,AUC0-12 h/D及AUMC0-12 h/D)。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第7天MMF和EC-MPS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1.54±0.9)h和(2.19±1.56)h(P> 0.05);Cmax/D分别为(5.12±2.83)mg·L-1·g-1和(9.51±7.38)mg·L-1·g-1P> 0.05);AUC0-12 h/D分别为(19.13±7.78)mg·h·L-1·g-1和(25.96±11.78)mg·h·L-1·g-1P> 0.05)。两组患者的药-时曲线个体间差异均较大,大部分患者观察到有双峰现象,极个别患者观察到有多峰。MMF组和EC-MPS组患者的MPA-AUC0-12 h低暴露组比例分别为84.6%和46.15%,目标暴露组比例分别为15.4%和46.15%,仅有1例EC-MPS组患者为高暴露组。结论:MMF和EC-MPS在早期肾移植患者体内的药动学个体差异较大,需要常规监测MPA-AUC0-12 h,同时可结合C0作为参考,以指导临床调整用药剂量。MMF和EC-MPS常规剂量下的MPA-AUC0-12 h在早期肾移植患者中偏低,建议增加给药剂量。  相似文献   

12.
环孢素A(CsA)的临床应用,使肾移植受者的预后大为改观,但有些受者术后因各种原因需停止使用,我院有1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因故在医师的指导下撤除环孢素A(CsA),长期存活,目前生活状况良好。现将该例情况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为男性,57岁,术前确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于1  相似文献   

13.
陈丽平  王保兴 《河北医药》2004,26(3):267-268
麦考酚酸酯(MMF)是继环孢素A之后的又一新型的免疫抑制药物。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药物,其母体霉酚酸(MPA)是由青霉素菌的发酵产物中提取。美国Syntex公司将其作为一种抗器官排异药物应用于临床。据文献报道,该药不仅在器官移植中疗效独特,而且在其他一些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器官移植患者的霉酚酸酯治疗药物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学艳  施孝金 《上海医药》2009,30(8):346-349
麦考酚酸酯(霉酚酸酯,mycophenlate mofetil,MMF)是麦考酚酸(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的一种酯类衍生物。MMF无生物活性,口服后迅速水解为具活性的MPA。MMF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肾移植术后应用咪唑立宾(MZR)和吗替麦考酚酯(MM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OVI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纳入肾移植术后应用MZR与MMF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17年6月。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RCT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MZR组与MMF组肾移植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受者存活率、移植肾存活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1,95%CI 0.88~1.65,P=0.25;RR=1.00,95%CI 0.96~1.04,P=0.97;RR=1.00,95%CI 0.96~1.04,P=0.99)。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2,95%CI 0.61~1.10,P=0.18),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MZR较少引起胃肠道反应和肺部感染(RR=0.36,95%CI 0.19~0.71,P=0.003;RR=0.49,95%CI 0.29~0.84,P=0.009),但更易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发生(RR=2.17,95%CI 1.69~2.78,P<0.05)。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生率2组无显著差异(RR=0.59,95%CI 0.30~1.19,P=0.14;RR=1.42,95%CI 0.79~2.54,P=0.24;RR=0.58,95%CI 0.3~1.12,P=0.1)。结论:肾移植术后应用MZR预防排斥反应的疗效与MMF无显著差异,且较少引起胃肠道反应和肺部感染,但更易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发生;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生率与MMF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肝、肾移植术后受者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肾移植受者环孢素A(CsA)理想的血药浓度监测指标。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65例肝移植受者及136例肾移植受者进行CsA谷浓度(C0)及服药后2 h血药浓度(C2)监测,并对数据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肝移植受者C2/C0均值为3.56,肾移植受者C2/C0均值为4.8,肝、肾移植受者C2/C0均值有极显著差异(P<0.001);肝移植受者男性CsA血药浓度较女性低。结论C0+C2和C2/C0作为CsA血药浓度监测指标,能更全面地反映CsA体内药物暴露情况和监测CsA肝、肾毒性。  相似文献   

17.
霉酚酸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综合国内外文献资料特别是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资料.结果:霉酚酸酯在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肾小球疾病治疗、皮肤病的治疗中有肯定而独特的作用.结论:霉酚酸酯在临床的应用将更加成熟和不断扩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器官移植应用免疫抑制剂引起的各种不良事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门诊定期随访的器官移植患者,药师参与器官移植门诊,指导患者填写CRF表,并负责整理、收集。结果共发出《免疫抑制剂药物不良事件流行病学调查表》200份,收回198份,回复率为99%。其中肝移植84例,肾移植114例。肝、肾移植患者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的均为性功能下降(85.12%vs95.01%),感染(64.29%vs90.35%)。在肝移植中,感染发生率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质指数、移植时间、并发疾病对血压有统计学意义;移植时间与血小板降低有显著相关(P〈0.05)。在肾移植中,性别和体质指数对体重增加有统计学意义;移植时间对高血压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对高血糖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和移植时间对头痛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对多毛有统计学意义;体质指数及年龄分别对体型改变和脸部痤疮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年龄对视力障碍有统计学意义;移植时间对尿酸增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器官移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临床药师如何辅助临床医师,加强对器官移植患者的用药管理,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进一步提高移植患者术后远期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术后CsA血药浓度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孢素A(cyclosporine,CsA)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止肝、肾、骨髓等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该药的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个体差异大,具有较强的肝、肾毒性,所以,应用时要密切监测其血药浓度,及时地调整剂量以防止发生肾中毒或排斥反应。本文收集了2003年6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330例次CsA血药浓度数据加以分析,供临床用药参考。1对象和方法1.1对象:肾移植受者手术后来我实验室监测CsA血药浓度的患者,年龄20~69岁,共监测330例次,男222例次,女108例次。1例CsA血药浓度很高,经查,上午于服药后40mi…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器官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对302例器官移植后发生CMV肺炎的37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肝移植79例无一例发病;肾移植后CMV肺炎发病率为17.6%(22/125),病死率为36.4%(8/22);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两者分别为15.3%(15/98)及33.3%(5/15).结论 CMV肺炎是器官移植受体常见的严重感染并发症,发病率以肾移植及HSCJT后为高.CMV肺炎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及时辅助呼吸等综合疗法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