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乳腺超快动态增强MRI(UF-DCE MRI)使用多种加速扫描技术进行高时间分辨率(通常≤7 s)扫描, 同时也可保证相对高的图像空间分辨率。将UF-DCE MRI用于超早期(对比剂注射后60 s内)乳腺成像, 可获得组织的血流灌注信息;延长扫描时间后可追踪对比剂在血管内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的渗透过程, 进而提供组织内血管渗透性信息, 有助于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度、预测乳腺癌的侵袭性及新辅助治疗的疗效等。统一、标准化的UF-DCE MRI扫描方案及稳健的后处理分析方法及软件, 是进一步推进其临床应用的基础。该文通过介绍UF-DCE MRI的扫描方案及临床应用价值, 旨在推动UF-DCE MRI在乳腺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严重危害健康的常见疾病, 临床表现具有非特异性和主观性, 诊断高度依赖于神经影像学特征。目前关于CSVD的MRI诊断标准及报告规范亟待统一, 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疾病监测提供有价值的影像资料。为此, 《脑小血管病MRI规范化应用专家共识》本着"统一标准、规范认识、指导实践"的目的, 将基础知识、影像诊断、临床科研成果相结合, 着重阐述CSVD的MRI扫描与报告规范化应用, 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全面提升我国CSVD诊治同质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蓝斑是脑内去甲肾上腺素的主要来源, 在诸多神经系统疾病中蓝斑存在明显的退化现象, 神经黑色素敏感MRI(NM-MRI)因具有实现蓝斑可视化成像的独特优势而备受关注。近年来, 许多研究已经开始将这一成像技术应用于不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 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本文旨在对NM-MRI中蓝斑可视化成像的原理及蓝斑可视化成像在神经系统疾病领域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脑小血管病(CSVD)是引起痴呆、认知下降、步态障碍、卒中等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常根据其MRI表现诊断。扩散张量成像(DTI)作为目前唯一能无创在体显示白质微观结构的MRI技术,可通过不同参数及后处理分析方法提供组织微结构信息,在CSVD的发生发展机制、严重程度及疾病进展等方面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综述DTI主要参数及常见后处理分析方法在CSVD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5.
脑小血管病是指由脑内小动脉、微动脉、小静脉及毛细血管病变导致的一系列病理、临床、影像表现的综合征, 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与脑卒中、认知障碍及步态不稳等诸多疾病密切相关。目前, 传统MRI是影像诊断脑小血管病的最主要成像方法, 而静息态功能MRI能够从脑功能的角度对脑小血管病进行评估。该文旨在对静息态功能MRI的各种分析方法及其在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障碍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经典的MRI脑小血管病(CSVD)总负荷评分系统能够对脑白质高信号、腔隙、血管周围间隙和微出血灶4种影像特征进行综合评估,可用于发现CSVD引起的全脑损伤。CSVD总负荷的标准化评估可对CSVD进行快速量化或分层,已用于临床研究、临床试验和日常的临床实践中。概述CSVD总负荷评分,并就其在认知、卒中、情感障碍及运动障碍评估等方面的临床应用,经典量表的改进方案,以及量表的优点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全身MRI(WB-MRI)为多系统疾病的评估提供了广泛的解剖学覆盖和高灵敏度的成像, 但在国内应用仍不充分。WB-MRI的新适应证包括肿瘤疾病成像、非肿瘤性全身性疾病成像及人群筛查。笔者对WB-MRI技术近年来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旨在加强医师对WB-MRI适应证的了解, 促进WB-MRI的临床转化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俞骥  张继 《放射学实践》2023,(5):652-655
脑小血管病(CSVD)作为一种全脑性的临床、神经影像及病理学综合征,被认为是导致痴呆、认知衰退、步态障碍、情绪障碍和中风的主要血管因素,因此早期诊断十分关键。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望为CSVD的早期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更多可能。本文对这些技术在CSVD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总负荷及影像标志物与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并接受多模态MRI检查的慢性单侧MCA狭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共纳入261例患者, 男187例、女74例。根据MCA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重度狭窄-闭塞组(狭窄程度≥70%)102例和轻中度狭窄组(狭窄程度<70%)159例。根据脑小血管病国际影像标准1评估2组患者CSVD影像标志物评分(包括脑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血管源性腔隙), 并计算CSVD总负荷评分。2组间各指标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 然后在调整血管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饮酒、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房颤和冠心病)后, 最终将CSVD总负荷评分及影像标志物评分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 评估CSVD影像标志物与MCA重度狭窄-闭塞的关系。结果轻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闭塞组患者CSVD总负荷评分、半卵圆中心血管周围间隙评分、血管源性腔隙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其余影像标志物评...  相似文献   

10.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的基本病变, 主要依赖于临床-影像-病理的共同诊断, 即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早期发现和评估肺部受累情况对患者管理至关重要。高分辨CT是检测和评估ILD的主要成像技术, 能够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检测肺部受累情况。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 其他成像技术如超声、MRI和PET-CT亦被应用于ILD的评估。该文笔者旨在对各种影像学技术在ILD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周围神经病变是指各种损伤因素造成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相应支配区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对于如何精确判断周围神经损伤的部位及程度,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磁共振成像技术因其较高的组织分辨率、无辐射、可重复操作等优势,其在临床各个领域都有较普遍的应用。随着神经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 MRN)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完善,MRI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探讨周围神经病变的因素以及MRI各种成像技术在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是利用脉冲标记的动脉血中的氢质子作为内源性对比剂, 对颅脑微血管进行定量灌注测量的功能MRI技术。ASL无需外源性对比剂、可重复性强, 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及儿童颅脑疾病的诊断评估。本文针对ASL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检查中的扫描技术规范, 及其在儿童脑部疾病中应用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疾病,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MRI作为一项重要的无创性评估手段, 现已被推荐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评估、治疗方案抉择、手术方案制订及疗效评估。然而目前不同单位在成像技术以及图像的解读及报告等方面尚未达到规范化, 一定程度上影响这一成像技术的临床推广。本文中, 结合国内外有关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要研究结果及国外已发布与该疾病有关的技术规范与共识, 同时汇集国内该领域专家的实践经验和重要观点, 聚焦于MRI指征、检查前准备、扫描序列、疾病诊断及分级的标准化, 初步形成一个共识性规范, 以期更好地指导MRI在该疾病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MRI具有极佳的软组织分辨率,近年来,该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乳腺疾病的诊断.乳腺动态增强成像和灌注加权成像可从不同角度反映乳腺组织及病灶的血供灌注情况,弥散加权成像和磁共振波谱分析则从分子水平提供乳腺病变组织信息,磁共振乳腺导管成像为导管内病变提供了新的影像诊断方法.随着MRI技术的成熟、软硬件的迅速发展,MRI在乳腺疾病的检出和诊断方面显示出其独到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是较常见的冠状动脉疾病, 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但手术成功率低、风险高、并发症多。术前全面评估病变特征, 对手术难易程度进行分级, 是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主要方法。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能够提供血管走行、斑块形态和特征、钙化信息等, 有助于预测高危病变及识别病变特征, 进而制定血运重建策略和预测手术成功率等。笔者就CCTA在CTO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旨在提高对CCTA评价CTO的认识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多数骨髓疾病伴有血流灌注的变化,MR灌注成像能够提供骨髓微循环信息,可在早期监测骨髓血流灌注的变化,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估。目前多种MR成像技术已用于骨髓血流灌注的评估,包括动态增强MRI (DCE-MRI)、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以及血氧水平依赖(BOLD)MRI等。综述上述MR灌注成像技术应用在骨质疏松、骨关节炎、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血液病等评估其骨髓血流灌注作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MRI具有良好的组织对比分辨力,能清晰的显示腰骶部脊神经根及其周围的软组织,成为评估脊神经根病变的理想手段。随着MRI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的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包括磁共振神经成像术、选择性水激励脂肪抑制技术、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扩散张量成像等对神经根病变的诊断、术前评估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MRI成像技术在腰骶部脊神经根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8.
扩散成像技术是利用组织的扩散特性成像的新型MRI检查技术,初期主要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而后逐渐被应用于脊髓、坐骨神经、正中神经等。臂丛神经是人体最复杂的周围神经,支配上肢的感觉与运动功能。臂丛神经病变常见、多发。针对扩散成像技术原理、扩散成像在臂丛神经成像中的优势与限制及臂丛神经病变中的扩散成像技术应用研究作一综述,以提高扩散成像对臂丛神经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摘要】RSNA2019中枢神经系统方面报告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拓展MRI新技术的应用和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磁共振弹性成像(MRE)、静息态磁共振成像(f-MRI)、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扩散成像(DWI、DTI、DKI等)和深度学习方法、高分辨及多模态图谱的创建等。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①深度学习方法,高分辨及多模态图谱在神经系统中的应用;②功能序列及血管检查技术对血管内取栓的评价,缺血半暗带的诊断及ASPECTS评分在评价卒中预后的作用;③脑肿瘤良恶性、类别、分级和真假性进展的鉴别,对治疗的评价及预后的预测,胶质瘤的分子分型及异质性;④胎儿及新生儿疾病的诊断及图像质量提高的方法;⑤运动障碍性疾病治疗方法及其评价。  相似文献   

20.
肝脏病变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MRI技术被认为是诊断肝脏病变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尤其近年来,新的MRI技术如扩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波谱成像、弹性成像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MRI不仅用于观察肝脏病变的形态变化特点,而且可以反映肝脏病变的病理过程及分子学的变化。针对MRI新技术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