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胃活血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4片/次,3次/d,饭前服用。试验组给予清胃活血丸,每次20粒(约9g),3次/d,饭前服用。2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胃镜像、病理组织学、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情况及Hp阴转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69.05%,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在临床主要症状、胃镜像、胃黏膜萎缩、肠化及血液流变学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异型增生、幽门螺杆菌根除方面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胃活血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湿热瘀阻证疗效确切,结合临床研究,初步认为可能与其改善血流变、改善胃黏膜供血、抑制炎症反应、抑制Hp生长及阻断或逆转胃癌前病变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养胃清热化瘀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聊城市茌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养胃清热化瘀方组和胃复春常规治疗组,每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病理评分、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 相似文献
3.
4.
自拟清浊化瘀汤治疗湿热夹瘀型慢性前列腺炎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清浊化瘀汤治疗湿热夹瘀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清浊化瘀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前列康片治疗。30天后观察比较两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77.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清浊化瘀汤治疗湿热夹瘀型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验证开痞活血汤治疗湿热夹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方法试验共收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服用开痞活血汤加减,每次200 m L,每日2次,餐后2 h服用。对照组服用摩罗丹8丸,每日3次。2组疗程均为6个月。3个月记录1次症状。治疗6个月后进行胃镜复查。结果 2组患者症状积分在治疗3、6个月后均有明显好转(P0.05),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理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100%,显效率56.67%;对照组总有效率100%,显效率16.67%。结论开痞活血汤治疗脾胃湿热夹瘀型CAG不仅能够改善症状,而且能够减轻并逆转萎缩、肠化等病理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参饮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丹参饮加味方口服,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中医证候总积分、胃黏膜病理评分,测定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免疫炎性状态[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胃黏膜保护相关因子[前列腺素E2(PGE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记录不良反应、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的有效率77.61%(52/67)比较,观察组的有效率91.18%(62/68)明显升高(χ2=4.727,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病理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中PGⅠ分泌量、PGⅠ/PGⅡ值明显升高,PGⅡ分泌量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消痰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痰瘀凝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9月在我院确诊的1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痰瘀凝滞证患者(癌前病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给予消痰化瘀方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伴Hp(+)者联合三联疗法,两组均治疗6月,观察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疗效及胃镜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7%(51/55),高于对照组的61.8%(34/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痞胀、胃脘隐痛、纳呆、口淡无味等症状疗效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痰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痰瘀凝滞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胃复春胶囊联合西药治疗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脾虚型CAG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胃复春胶囊,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镜病理积分,胃液中游离酸、乳酸、总酸度及pH值,胃黏膜血流量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病理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病理积分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胃液中游离酸、乳酸、总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游离酸、总酸含量均升高(P<0.05),乳酸含量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胃液中总酸、游离酸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乳酸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胃液pH值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H值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胃窦前壁、胃窦后壁、胃窦大弯... 相似文献
9.
清热祛湿化瘀法对湿热夹瘀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及炎症介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清热祛湿化瘀法对湿热夹瘀型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 lerosis,AS)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湿热夹瘀型动脉粥样硬化病人72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给予王氏连朴饮加丹参、赤芍,每日1剂,每剂煎400mL服用,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每日3次,每次10粒,两组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检测TG、TC、LDL-C、HDL-C、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C反应蛋白(CRP)。结果:AS湿热夹瘀型病人服用王氏连朴饮加丹参、赤芍后,TC、LDL-C、AIP均低于治疗前(P<0.05),并与复方丹参滴丸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王氏连朴饮加丹参、赤芍组TG、HDL-C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G有下降,HDL-C有升高的趋势,但统计学处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且与复方丹参滴丸比较,复方丹参滴丸组TG下降,HDL-C升高更明显,两组在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王氏连朴饮加丹参、赤芍治疗前后相比较,CRP明显下降,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与复方丹参滴丸组比较,两组治疗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以王氏连朴饮加丹参、赤芍为代表的清热祛湿化瘀法从多个层面、多途径、多作用防治血脂紊乱,王氏连朴饮加丹参、赤芍阻止CRP激活炎症细胞,避免造成血管损伤,从而阻止A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1.
《四川中医》2021,39(1):90-93
目的:观察连朴饮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0月于本院消化科就诊收治的94例符合脾胃湿热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7例)与研究组(n=47例)。对照组予以西医标准四联疗法(即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铋剂),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连朴饮加减治疗,将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指标、免疫功能指标、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清TNF-α、IL-2、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研究组血清G-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研究组CD_8~+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研究组CD_3~+、CD_4~+、CD_4~+/CD_8~+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胃脘灼热、胃脘痞胀、口苦口干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9.4%)显著优于对照组(72.3%)(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脾胃湿热型患者,在西医标准四联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连朴饮加减可有效减少患者的炎性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中医临床证候,提升临床疗效,并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值得研究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甘荣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18):29-30
目的:观察益胃化瘀解毒汤治疗脾虚瘀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脾虚瘀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用益胃化瘀解毒汤治疗,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Hp清除率、根除率分别为86.66%、77.77%,对照组分别为73.33%、62.2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p远期根治率为71.11%,对照组为48.8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胃化瘀解毒汤对脾虚瘀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清热祛湿化瘀法对湿热夹瘀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两组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给予王氏连朴饮加丹参、赤芍,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结果:TC、LDL-C、AIP均低于治疗前(P<0.05),并与复方丹参滴丸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TG、HDL-C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G有下降,HDL-C有升高的趋势,但统计学处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且与复方丹参滴丸比较,复方丹参滴丸组TG下降、HDL-C升高更明显,两组在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ET明显下降、NO较治疗前上升明显,经统计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ET、NO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清热祛湿化瘀法从多个层面、多途径、多作用防治血脂紊乱,同时使舒张和收缩血管的NO、ET两类物质保持在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乐片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片治疗,研究组采用妇乐片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为78.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比2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对照组为18.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乐片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清热祛湿化瘀方联合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片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盆腔炎湿热瘀滞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片联合甲硝唑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清热祛湿化瘀方,14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NE)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祛湿化瘀方联合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片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滞证的疗效较好,可减轻患者中医临床症状,降低炎症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脾清胃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择完全随机数字表方式将符合脾胃虚弱型CAG诊断纳入标准的88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三联抗菌法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健脾清胃汤。统计两组治疗前后胃黏膜中肠上皮化生、慢性炎症、腺体萎缩及胃脘隐痛、喜按喜暖、纳差、食后胀闷、乏力、大便溏稀等中医证候变化情况;测量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_4~+、CD_8~+、CD_3~+含量。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前胃黏膜中肠上皮化生、腺体萎缩、慢性炎症程度分级情况改善效果更优(P<0.05);中医证候胃脘隐痛、喜按喜暖、纳差、食后胀闷、乏力、大便溏稀等主要中医症状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病理组织及中医证候总体效果更好(P<0.05);外周血中CD_4~+、CD_3~+含量及CD_4~+/CD_8~+比值增大显著,CD_8~+含量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健脾清胃汤可有效改善脾胃虚弱型CAG患者中医证候,加速萎缩性胃黏膜逆转,这可能与其对患者免疫功能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化瘀苍术散治疗湿热瘀阻型变应性血管炎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符合临床研究标准的病例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抗感染、抗凝、清创和化腐生肌膏换药)。对照组基础治疗加上甲泼尼龙片口服,实验组基础治疗加上加味化瘀苍术散煎服。结果:实验组2周、4周、6周、8周治疗溃疡面积减少总有效率、创面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治疗后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组基础治疗加化瘀苍术散煎服加速了溃疡创面愈合,具有安全经济高效特点,减轻疼痛,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正>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盆腔炎疾病有"腹痛"、"经水不调"、"经行腹痛"、"不孕不育"等不同临床表现。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西医以缓解疼痛、抗菌抗炎为主,但是疗效有时欠佳,且用药时间过长还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中医治疗基于传统中医理论辨证论治进行用药,近些年来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效果较为显著[1]。本研究基于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为研究样本,分析湿热瘀阻型急性盆腔炎接受银蒲饮方剂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益气消痞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9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6例,对照组给予摩罗丹,观察组采用益气消痞汤,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更优,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方案中,中药益气消痞汤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可逆转Hp感染以及胃黏膜萎缩等病理组织学分级,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黏膜病理变化情况。方法收集3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中医证型分布及Hp感染、胃黏膜病理变化情况。结果①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以脾胃虚弱证最为多见(23.4%),其余依次为脾胃湿热证(20.7%)、肝胃气滞证(19.2%)、胃阴不足证(13.3%)、肝胃郁热证(12.1%)、胃络瘀血证(11.2%)。②3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Hp阳性率为55.3%,各中医证型中脾胃湿热证患者Hp阳性率最高(72.9%);不同中医证型H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在胃黏膜活动性炎症方面,总检出率为53.8%,各中医证型中脾胃湿热证患者活动性炎症检出率最高(71.4%),其中中度、重度活动性炎症占比分别为37.1%和27.1%;不同证型患者胃黏膜组织活动性炎症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在胃黏膜组织萎缩方面,脾胃虚弱证患者胃黏膜组织中度、重度萎缩占比最高,分别为43.0%和27.8%;不同证型患者胃黏膜组织萎缩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不同证型患者胃黏膜组织慢性炎症、肠化生程度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为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型患者胃黏膜组织中度、重度萎缩发生率较高;脾胃湿热与Hp感染密切相关,脾胃湿热型患者胃黏膜活动性炎症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